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大學生心理健康主題班會總結(精選6篇)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大家或多或少都參加過一些主題班會吧?主題班會除了要有好的主題之外,還必須注意形式的多樣和生動。敲定一個主題班會,都需要做哪些準備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主題班會總結(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心理健康主題班會總結(精選6篇)

大學生心理健康主題班會總結1

20xx年5月23日,由教育科學學院、學生處、心理諮詢中心聯合承辦第九屆“5.25大學生心理健康周”系列活動正式開始,此活動以“陽光、友善、和諧、健康”爲主題,倡導學生關注心理健康,形成關愛心靈的校園氛圍。本次活動內容豐富,廣大學生踊躍參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懸掛橫幅,發放心理健康宣傳單

在文科樓與學生漢餐門口分別懸掛了以“我愛我,和諧心靈,健康成才”、“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財富,都始於健康的心理”的橫幅。

本次共印製彩色宣傳單5000份,傳單的內容包括:“心理諮詢對大學生的幫助”、“寧夏師範學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簡介”、“大學生如何提高人際關係能力”。由大學生心理協會的學生以一個宿舍6份的方式發到每個學生的手中,目的是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掌握心理健康知識,懂得當遇到心理困惑時到心理諮詢中心進行調節。

二、心理健康講座

(一)“大學生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講座

20xx年5月27日晚在文科樓320教室舉辦了“大學生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講座。20xx級小學教育專業的全體學習聆聽了本次講座。

心理諮詢中心教師李芳霞以“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之句展開了本次講座。透過對情緒認識的講解向同學們講述了不良情緒的影響,並教會同學們如何識別情緒,調控情緒,做情緒的主人。李老師的講座風趣幽默,現場笑聲連連,掌聲不斷。

透過此次講座的成功舉辦,學生不僅對情緒有了新的認識,也學會如何調控自身情緒,做情緒的主人,本此講座加強了院系學術交流的氛圍,也促進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二)“愛的成長”心理健康講座

20xx年6月5日下午2:30,心理諮詢中心教師劉桂文老師,在逸夫樓312爲化工學院20xx級學生開展關於“愛的成長”的講座。講座共分四部分的內容,第一,如何理解愛情;第二,如何在愛中成長;第三,大學生的戀愛觀;第四,愛的能力的培養。

講座開始,劉老師先播放一段歌曲“最浪漫的事”,在美妙的音樂的映襯下,引出了“愛的成長”的話題,在整個講座的過程中,劉老師用樸實,生動的語言爲大家講解關於對愛情的理解,大學生如何鑑別真正的愛情,如何讓愛情保鮮,如何正確看待分手及怎樣增強心理承受能力等,幫助大家解決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矛盾與困惑。這次講座使大家對愛情有了全面的瞭解,明白了想要對別人付出愛,自己就應該儲存愛,愛身邊的人,從愛自己開始!本次講座受到了學生一致的好評。

三、開展以“提高人際關係能力訓練營”爲主題的團體輔導

20xx年6月6日下午4:30,心理諮詢中心教師劉桂文老師,在逸夫樓模擬法庭舉行了以“提高人際關係能力訓練營”爲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政法學院的同學參與了本次活動。劉桂文透過做遊戲的方法測驗了同學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以及同學們之間的團結情況,透過颳大風、滾雪球、棒打薄情郎等遊戲的開展,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同時也鍛鍊了同學們的行爲敏捷程度。劉老師細心指導,同學們主動參與、積極配合,活動在一片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行着。遊戲結束後,劉桂文對本次活動做了簡要的總結,向同學們指出了加強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總之,在教育科學學院、學生處的大力支援下,本屆心理健康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透過本次活動,讓更多的學生了解了學校心理諮詢中心的工作職能,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同時對於提升我校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營造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大學生心理健康主題班會總結2

大學生透過全程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與心理健康教師建立良好的協作關係,使大學生有效地獲得心理健康教師的幫助,那麼大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之後是否會總結?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符合人的此能力成長規律的方式,開掘人內在的心理潛能的教育。對當代大學生而言,既要注重他們的個性,將其生命價值內化,增強他們對生命和健康價值的認知,增強學習和創新的能力,培育他們適應複雜社會環境並增強自身幸福感的能力和品格。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有三個概念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釐清:心理問題、心理困惑和心理疾患。心理問題是個體成長中的必經之路,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每個個體選擇以怎樣的心態面對問題的過程;心理困惑是指心理成長過程中某個階段的徘徊、猶豫、迷惑的狀態,這時需要心理教育和干預;心理疾患就指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偏離了“正常狀態”,其行爲已經對自我發展和社會產生不利的影響,需要專業諮詢和幫助。

在高校中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把握好系統性原則和學生主體原則;需要着力於大學生整體心理素質的提高。

二、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

心理衛生學有兩大基本任務:

1、客服消極心理狀態,促進心理健康;

2、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因此,我們應該具備三大積極心理的品質:

1、能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有利於心理保健;

2、能促進工作和學習績效的提高;

3、利於提高主觀幸福感水平。並且將這些心裏品質傳遞給我們的學生。

積極心理品質包括:智慧――認知的力量;勇氣――情感的力量;仁愛――人際的力量;公正――公民的力量;節制――避免極端的力量和超越――精神信念的力量。瞭解積極心理學促使我們在反思自身具有哪些積極心理品質的同時,也進一步思考如何發掘學生的積極心理,幫助他們保持心理健康。

培養積極心理品質的技巧,包括用PQ4R法培養學生愛好學習的習慣,用PMI法培養學生的思維和洞察力等。最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積極發掘學生所覺有的優點,鼓勵他們充分地培養自己的健全人格,恰當地採用共情的方法加強與學生溝通的效果,透過合理的歸因和積極人文素質的培養,達成培養學生積極心理的目的。

培養積極心理品質的具體途徑有:

(一)營造積極心理氣氛,

(二)開展團體輔導活動,提高團隊的寫作能力,

(三)開創心理拓展訓練,培養人際溝通能力,

(四)透過講座、班會、各類宣傳等開闊思路,全方位積極貫徹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三、團體活動的基本理論與技術

(一)基本理論

團體是指:“成員的共同努力能夠產生積極協同作用的工作羣體......團體的工作任務必須透過其成員共同努力、積極協同方能完成,其績效水平遠大於個體績效的總和。”這個定義告訴我們,人的集合不等於團體,人要組成一個團體,需要透過良好的組織和配合,實現“績效水平”大於個體績效的總和才能叫做團體。團體的特徵應該包括:有共同的目標,成員間相互交往和依存,分享和參與,相互理解,相互影響。

團體對團隊成員既有社會助長的作用,又有社會懈怠和去社會化的作用。爲避免團隊的負面影響,應注意團隊所有人的參與感,並且建議團隊規模在8-12人爲宜,超過20人就很可能會出現次小組或其他負面現象。

按團體結構分類,團體可分爲結構性團體和非結構性團體;若按團體的開放程度分類,可分爲封閉式團體和開放式團體,按成員的構成可分爲同質性團體和異質性團體。並且,在團體輔導中要注意豪豬原則和方舟原則。

團體輔導中要注意對空間的把握,特別注意影響溝通的因素,處於第一位的是團體與地位,輔導中要注意團體的大小、次團體、情感聯結、使用暗示與增強等技巧。

根據領導中心與團體中心的類型,可將團體分爲自由型、圓圈型、輻射性和熱椅子型四種。其中,自由型最好,因爲該類型的團體成員根據團體過程中的現象自由溝通,可充分地表達團體成員的意見,實現最充分的溝通,有利於溝通效果達到最好。

吸引成員的因素中,首先要注意的是團體成員的期待,此外要讓成員感到安全,注意團體間的比較和團體資源的吸引力。培養團體凝聚力,需要透過明確團隊任務、積極角色的規範、成員有授權感、合作與溝通,最後達成團隊目標等步驟方可實現。

團體輔導中,要注意把握社會控制的度。影響社會控制的`因素第一是成員地位,其次是成員在團隊裏的角色和團隊規範的制定與遵守。但是,做團體輔導時也要注意社會控制的消極影響,如團體盲思和社會性懈怠。在輔導員做團體輔導時,更常見的是社會性懈怠問題,可透過選擇動機較強的成員、團體規模保持適當、明確成員任務,及時評價成員的表現和貢獻等途徑來降低社會性懈怠的危害。

(二)實踐操作

一般而言,團體活動由1―2名組長主持(若有副組長,則坐在組長對面最好),由10名或更多成員組成(團體規模不大的情況下,如10人,大家圍坐成一圈最好,並且,最好男女相間而坐,權力平衡的狀況最佳)。

團體活動的過程(以10次爲例)包括:

1、準備主題;

2、建立關係(在第1―2次團體活動中完成);

3、過渡(第3―5次);

4、工作(第6―9次);

5、開放討論,最後一次收尾。每週一次團體活動,每次2-3小時爲佳。團體活動/輔導一定要有開始、一定要有主題,一定要有結束。

四、大學生常見心理疾病及心理危機的甄別與干預

心理學的三大使命:

(1)研究消極心理,治療人的精神或心理疾患;

(2)致力於使人類生活得更加豐富充實,有意義;

(3)鑑別和培養有天賦的人。對輔導員而言,首要任務是面向全體學生做好“發展、教育和預防”工作,幫助全體學生髮展自我,透過教育和自我教育完善自我,預防或減少心理疾患。其次是協助學生有效地應對心理危機、心理問題,合理幫助有心理疾患的學生,幫助他們更好地面對生活。

判斷心理正常與異常的標準包括:

1、症狀檢查標準(透過精神檢查、實驗室檢查和心理測驗完成),

2、數理統計標準(以統計和測量結果爲準),

3、內省經驗標準(以病人的主觀體驗和觀察者的體驗爲準),

4、社會文化與社會適應標準(以社會常模和社會適應爲標準)。

對於缺少心理學專業背景的輔導員而言,可用以下常識性標準來區分:

1、言談、思維和行爲的怪異,

2、情緒體驗和表現過分,

3、自身功能的不完整,

4、影響他人的正常生活。但是,判斷的時候要注意文化背景、社會準則等。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疾病:抑鬱症及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強迫症、社交焦慮症、驚恐障礙、急性應激障礙等。分別講了這些心理疾病的特徵、識別方法、風險和應對策略,增進了我的知識,有助於我更好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別是在碰到問題時,不至於茫然無措。當然,面對心理疾患的時候仍要小心,畢竟我並不專業。

心理危機的分類:發展型危機、境遇型危機和存在型危機。產生心理危機時,一般有兩種反應:交感反應(喚起與過度喚起)和副交感(迷失)反應(低喚起或缺乏喚起)。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時候,首先要做危機評估,即是否有即刻的危險和穩定性如何,是否能在此時此刻進行干預工作。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學生自殺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因此我特別注意了學生自殺的評估要點:

1、目前自殺表現,2、精神疾病,3、既往史,4、心理社會狀況,5、個人優勢和弱點。

當然,碰到自殺問題的時候,僅靠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足的,必須依靠學校、公安機關的專業力量,平時經常保持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聯繫,遇到情況及時報告領導和公安機關,聯繫相關部門尋求支援,依靠團隊應對和解決相關問題。

進行危機干預時,也要注意相關原則:及時預警原則、生命第一原則、親屬參與原則、全程監護原則和分工協作原則。

五、輔導員的壓力管理與情緒紓解

壓力是源自於負荷的超載。輔導員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第一線,由於他們特殊的工作性質,面臨的壓力常常超出可承受的範圍,如學生的安全問題、心理問題、學生違紀等。但是,內在壓力源纔是最大的壓力。其實,在工作中,既不要讓自己沒有壓力,也不要讓自己的壓力過大,而是要讓自己處在合理健康的壓力範圍內。

壓力管理的目標應該是尋求自身心理狀態的動態平衡。爲此,可採用正向情緒調節法,多轉變觀念和態度,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有意識地注重用積極態度看問題等調節手段,實現內心和諧。建立健康動態平衡的工作模式,知道爲什麼工作和生活。

六、高校輔導員職業心理能力的提升

本文多講一點關於輔導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容易碰到的問題。輔導員應具備的職業心理能力(心理素質),包括:

堅定的信念和使命感;積極的心態;廣泛的興趣;良好的情感情緒;堅強的意志;寬廣的胸懷;清晰的自我意識;敏銳的觀察力和鑑別力;有獲取知識並整合的能力;自我調節力、挫折承受力和社會適應力等。

輔導員羣體應修煉和提升這些能力,提升知識素養,提升職能品質、情緒情感品質、需要與動機品質,及提升自我意識等爲重點。那麼,怎麼提升呢?透過學習、積累、更新,透過實踐,透過思考總結,透過昇華等方式來實現。

對多數輔導員而言,工作中既面臨專業性不足的困境,也面臨需要調節好自身心理狀況的問題。透過明晰與職業心理能力相關的心理素質,把握好提升自我心理能力的途徑,有助於保持自身健康的心理狀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輔導員的日常工作。

輔導員處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第一線,如果是帶大一新生,還要正確對待新生入學心理健康普測結果,正確處理自身的角色衝突,區別好心理問題、發展性問題、情緒缺陷和人格缺陷等問題,以及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和心理疾患的區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和黨團工作、班級建設、文化教育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與日常事務管理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和網絡教育引導的融合等八個方面的融合,對做好輔導員工作都具有重大意義。

大學生心理健康主題班會總結3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使他們健康成長,這是歷史賦予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神聖的歷史使命。在今年的學生工作中,我就大學生心理教育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立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委員,密切關注班級學生的思想動態。

爲了更好的配合學校心理諮詢中心工作,我所帶班級財管08010804、會計1011班,每個班均選一名心理健康委員,和學校的心理健康諮詢室進行有效溝通,密切關注學生特別是特殊羣體學生的思想動態,作到讓特殊羣體學生可以傾訴自己的煩惱、困難,也可以和別人一起分享他人的快樂;在這裏,學生可以得到心情的調節、可以獲得心靈的安慰。從而,也構架起了學生和學生之間,老師和班級之間的心靈溝通的橋樑。

二、加強自身心理學知識培養,逐步使自己成爲一名優秀的心理輔導員。

開學初到現在,一直不斷加強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並按照心理學的教育原則和方法,使知識傳授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在自己所帶的形勢政策課程中,在課堂上不僅有效運用舉例,而且和學生進行交流,這樣既有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更有助於學生良好的品質的培養和學習潛能的發展。

三、開展系列活動,及時瞭解學生心理狀況。

利用班會和業餘時間,組織學生多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和講座,進行心理健康閱讀,針對大三學生的特點,及時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管理,對心理困惑學生,學習吃力學生有效溝通,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使每個學生在大學期間都有歸屬感和價值感,並不斷與學校領導和上課老師進行協調,採取個別輔導和團體輔導的方式,爲學生排解成長中的煩惱和心理障礙。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努力營造有利於學生創造性人格形成的文化氛圍,組織學生參加班隊活動、文體活動、校園建設等,營造發展個性、師生平等的創造教育氛圍,教育學生敢想、敢說、敢做,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心理,這是我本學期學生工作開展的主要任務和工作目的。

大學生心理健康主題班會總結4

總以爲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態放正,身體健康而已。卻不明白《心理健康教育》對於人們如此重要,異常是做教師工作的。

學習了《心理健康教育》,懂得了改善自我的心理健康狀況,不斷地釋放自我,從而去了解對方的心理,協調自我的人際關係,是自我得到身心的正常健康發展。

學習了《心理健康教育》,是我覺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引起高度的重視,必須從學校入手。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不僅僅是學科的學員,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這樣一來,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是教師的心理健康要保證。其中,教師的心理健康標準必須具備一是熱愛教育事業,勝任教學工作;二是有進取樂觀的人生態度;三是具有健全的人格;四是較強的環境適應本事,有和諧的人際關係。教師的心理健康影響着學生的心理健康,還影響着自我扮演的主角。職業的特殊性要求教師的心裏健康必須處於較高的水平。

並且,學校開設的心理健康課程是正確的選擇,可是要落實到實處。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的選擇和佈置,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不能表面化。學校的成人教育應定期培訓家長的心理健康知識,做好學生生活、學習的心理健康保障。

學習了《心理健康教育》,我明白了教師的心理健康有雙重方面的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不但對教師的自身有影響,對學生的影響更大,直接影響着學生性格的發展。教師的情緒不好,就會影響課堂效果;教師的失誤確定,學生會產生對抗和偏激的習慣,構成心理障礙。

學習了《心理健康教育》,我也明白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不是帶有的指示性說教,而是強調學生的體會和交流,班主任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當常抓不懈,把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料滲透到其他學科之中。僅有學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保證了,才能改善家庭關係,提高師生和諧的關係,從而促進學生的其他知識和技能的發展。

我作爲一名教師,我慶幸自我學習了《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及時的提高了自我的心理健康知識。本人真的是受益匪淺啊!

大學生心理健康主題班會總結5

這個學期馬上就接近尾聲了,在我們這個學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們去取得了很多的成績,因爲我們不斷探索、創新,切實提高成效,也取得了一定成績。

一、關注校園心理安全,首先抓好教師的心理健康

學校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應以瞭解學生爲基礎,以創設和諧氣氛與良好關係爲前提,教師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響學生,本身就是一種最有說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

因此學校營造了一種民主的、平等的、和諧的、安全的、充滿人文關懷的、具有濃郁人情味的工作氛圍和心理環境,真正減輕教師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

二、整合學校各種資源,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1、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紮紮實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們上課的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之間無時不在進行情感的交流和心靈的溝通,我們注重引導教師挖掘教材中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因素,透過巧妙的設計,透過組織各種活動,使師生之間達到共鳴和合聲,在實實在在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2、豐富校園文化、透過各種喜聞樂見的活動來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的豐富的文化活動是我們所需要的,我校透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爲學生搭建表現才華的舞臺,調節學生的身心,釋放學生的潛能,並透過各種競賽,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奮勇拼搏的精神等,這些,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3、利用學校各種設施,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我們注重利用好學校的各種現代化設施,透過宣傳櫥窗、紅領巾電視臺,校園網,一休自由宮來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三、強化措施

爲了使心育工作落到實處,學校採取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

1、明確分工。

2、保證時間。把心育課排進課表,每週一節,使心理健康教育有序進行。

3、適時督查。學校每期對心育工作督查兩次,發現工作不到位的現象,及時督促。

四、一年來,春種秋收,傾注心血,喜摘成果

1、教師在頭腦中建立了心育理念,爲後續心育工作打下了思想基礎。

2、班主任積累了一定的心育經驗,與學生一起成長。

3、學生幼小的心靈受到了洗滌,靈魂得以淨化。學生健康快樂的學習、生活,幸福地成長。

大學生心理健康主題班會總結6

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備的條件和基礎,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葉一舵教授用生動的事例、準確的語言、高度的理論,豐富的資料、實踐驗證的標準給我們上了難得的一課,經過這次的學習,收穫很大。

首先,我感覺教師具有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教師的心理健康主要還是要靠自我的調整和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當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我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我一向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教師這一職業是如今最“開放”的職業。他的工作得理解許多人直接或間接的檢查和監督——學生、校長、教研員、學生家長、教育局等等,以至整個社會。所有的這些人和社會團體都認爲自我對教師的工作有評價的權利。

對於教師應當怎樣做,應當是什麼樣的人,他們都有自我不一樣的觀念和想法。僅僅是與以上提到的這些人相處就可能讓教師產生焦慮,不管是正常的焦慮還是神經過敏性焦慮。並且,教師自我心裏也有“一杆秤”,隨時隨地都在監督着自我的工作,甚至比別人更嚴格、更苛刻。所以,教師應當樹立正確並且穩定的自我概念。包括對自我身體、本事、性格、態度、思想等方面的認識,是一系列態度、信念和價值標準所組成的有組織的認知結構,把一個人的各種習慣、本事、觀念、思想和情感組織聯結在一齊,貫穿於經驗和行爲的一切方面。正確認識自我,客觀評價自我,合理要求自我,瞭解並愉悅地理解自我的優點和缺點,不給自我設定高不可攀的目標。同時,個體因爲對自我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夠客觀地評價別人,接納並理解別人的錯誤和缺點,對世事中的不平、不滿、不盡善盡美之處能處之泰然。這種心態對堅持心理健康是十分有利的。教師應多學習,多理解新知識,以加強自身修養。教師也能夠堅持收集有關他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情景的資料。幫忙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更清楚地明白是否到達了自我預定的目標。

教師對失敗的看法是自我維護心理健康本事的中心因素。正因爲教師是心理上“開放”的職業,失敗和過錯發生的機率就異常大。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錯,每個人都會有失敗的經歷,關鍵是看怎樣去認識和對待自我的失敗。如果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失敗就是成功之母。並且能減少壓力和焦慮的來源,更有利於自身的心理健康。比如,一個對自我的教學本事充滿信心的老教師對學生家長和社會上其他人員對課程提出的不一樣意見會處之泰然。與教育界之外的人談論關於課程的時候,他心態平衡,語氣堅定,因爲他明白自我是一個有本事的教師,他明白自我在說些什麼。他清楚地明白,自我對問題的直接接觸更多,因而對整個教育形式也就有更客觀的把握。他從實際工作中建立起來的安全感不會受到影響。因爲學生對他友好而不失尊敬,因爲他幫忙差生並真的使其成績上升,因爲他客觀地明白教學中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上,正是因爲他能理解這些失敗,並從中總結經驗,纔有如此大的心理能量來勇敢應對失敗。教師應當正確的認識和評價生活中所謂的“失敗”。也能夠說是適時當一下阿Q。

教師在學生面前應控制自我的消極情緒,不把挫折感帶進教室,更不要發泄在學生身上。教師覺得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很自然地容易把氣發泄在座在自我教室裏的學生身上,因爲學生常常就是讓他們受委屈的“罪魁禍首”之一。本來,適當地刺激一下搗蛋學生的自尊對矯正學生的問題行爲可能是有效的,然而教師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很難把握好這一尺度,常常就可能傷害學生,也破壞了自我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如果教師是因爲自我遇到了挫折而煩躁,並且所以而斥責學生,學生們是能夠意識到的。他們不僅僅不願再尊重教師,聽教師的話,還可能會報復教師。如果不良情緒積蓄過多,得不到適當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緊張狀態。這種緊張持續時間過長或強度過高,還可能造成心身疾病。所以,教師也應當選擇適宜的時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我的情緒。情緒的宣泄能夠從“身”、“心”兩個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適當的環境下放聲大哭或大笑,對親近和信任的朋友或親人傾訴衷腸,給自我寫信或寫日記。“身”方面如劇烈的體力勞動,縱情高歌,逛逛街,買點自我喜歡的東西等等。還能夠出門旅遊,從大自然中使自我的情操得到陶冶。

不僅僅是教師,各行各業的人都正逐步認識到,心理治療,不管是短期的還是連續的,都能幫忙他們更愉快、更有效地工作。以前,一提到心理治療,人們就會把它與精神病掛鉤。但此刻,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求助於心理治療的教師是誠實、有勇氣、願意提高和發展的教師。要一個被心理問題所困擾的教師硬撐着低效率地工作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其結果很有可能是教師把他的消極情緒投射到他所教的學生身上,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現代社會飛速發展,新的知識層出不窮,要想靠在學校學習的十幾年就學會人類經歷了幾千年的知識技能尚不可能,更不用說今日呈幾何級增長的新知識。而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是人類知識的代言人。

所以,教師不斷理解繼續教育,學習新的知識,就成爲必然之舉。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就是這個道理。教師如果不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的要求,跟不上社會的發展,而青少年的好奇心強,求知慾強,異常喜愛並能理解新事物,這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代溝會越來越大,越來越深,學生還有可能會所以而不尊重教師。所以,進取的參加繼續教育也是教師維護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措施。身爲教師,僅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到達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理解新知識,開拓自我的視野,也能使自我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其次,學生的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心理學研究證明,每一個學生都有很大的潛能,都有可能成爲優秀者,天才人物,主要是看後天的教育與影響。而我們作爲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當注重發揮學生的潛能,爲學生的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讓其充分的發揮出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實際情景,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優勢,並注意培養和克服學生的劣勢。注意發揮學生的優勢,能夠促進學生的智力的開發,也要注意採取激勵的辦法,記得有位學者曾描述這樣一個公式:學生的學習成績=本事×激勵,讓學生看到自我的優勢均,自信心增強了,就會促進智力的發民展,對於後進生,我們更要堅持發揮優勢的原則來處理問題。,對後進生更應當要多看他們的優勢,使用權其能夠順利發展。

經過此次學習,我感受頗深。要想真正做到爲人師表,還要不斷提高自我的人格魅力,使自我具有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高尚的品質,真正成爲學生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