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幼兒蒙氏數學教學總結範文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在這些日子裏,我們的教學能力、經驗都有所成長,請務必好好寫一份教學總結,記錄好這段經歷。但是教學總結的思路你學會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蒙氏數學教學總結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蒙氏數學教學總結範文

幼兒蒙氏數學教學總結1

蒙氏數學的開展爲幼兒學習數學活動提供了很好的幫助,它用獨特的紙面操作教具爲主的教學形式,彌補了傳統數學教育的不足,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學習推理、判斷、主動思考、與人溝通、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透過學習蒙氏數學的集體活動,孩子們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透過教具的個人操作,增強了動手能力,主動、積極的參與進來。

比如說活動《5以內按數取物》是讓幼兒能從多個物體中取出5以內相應數量的物品,初步理解5以內數的實際意義,增強小朋友對數字的敏感性;喜歡參與集體遊戲和分組遊戲。

首先讓小朋友完成一個走線的活動,目的是讓幼兒靜心,對後面的操作活動做好情緒和心理上的準備。

其次在集體和個人活動中,我們老師和孩子一起來探索,充分發揮孩子的主動性,讓他們自己操作,在操作中觀察每個孩子每個發展特點,做到注重個別差異,並且控制住時間。

在自由操作學具的過程中,因爲桌面小,而學具多,所以我們採用每個小朋友一個鞋蓋,讓他們在鞋蓋內操作學具,整潔又不易混亂,每個幼兒都能很好的進行操作。

最後透過書面的練習,更加深了幼兒對於所學內容的鞏固,利於獲得經驗。蒙氏數學《操作冊》和《作業紙》的練習,使的每個孩子的進步不僅老師看在眼裏,家長們也十分清楚,對於自己的孩子哪些方面進步了,哪些方面還有所不足,家長也有所瞭解,便於在家進行指導。家園共育,使孩子們得到了健康的充分的發展。 (徐成瓊)

幼兒蒙氏數學教學總結2

小班幼兒在認知過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緒的影響,有意注意不穩定。那麼,教師在進行數學活動時,怎樣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引導幼兒在感知、觀察、操作等探究過程中獲得經驗,發展智力,激發好奇心,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探索呢? 我認爲,應該注重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科學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一個有效的數學教育目標應該是:目標的主題必須是幼兒而不是教師,也就是說目標的確立必須堅持以幼兒爲主,從幼兒角度出發;目標應該涵蓋知識經驗、能力、態度、情感等多個緯度;目標應該是科學、具體、明確的;目標必須是適宜大部分幼兒近期發展需要的,是可以共同達到的,而不是最高要求。

例如:在小班 “感知3以內的數” 數學活動中,我以前的目標表述爲:

1、正確感知3以內的數量,理解3的實際意義。

2、學習按卡片的數量放入相應數量的物體。

透過網上遠程學習和短期培訓,我感到這個目標的制定過於單一,過於傳統,僅僅只重視了數學知識技能的傳授,而忽略了幼兒其他方面綜合能力的發展。結合有效教育目標原則和我在數學課的教學

實踐,我把目標做了如下改動:

1、正確感知3以內的數量,理解3的實際意義。

2、理解操作規則,給實物卡片匹配相應的圓點卡片和數字卡片。

3、在操作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總之,目標的確立或多或少要體現在知識、技能、興趣、智力、學習習慣、身心和諧發展等多方面的要求。

二、精心設計教學用語

教師教學指導用語要科學準確,條理清楚,有示範性和啓發性。要使用符合他們理解水平的、富有情境性的語言,既要讓幼兒聽懂聽明白,又不能囉嗦,顛三倒四。幼兒學習數學依靠的是自己的經驗,而不是老師的經驗,在活動過程中,作爲引導者的老師,不能長篇大論,要給孩子留下充足的自主學習探索的時間。如在《送小動物回家--區分上下》活動中,我設計了這樣的開場:“冬天,一場大雪把很多房子壓塌了,小動物沒有家了,有好心人幫他們建了新房子,你們看,新房子建在了什麼地方?”(出示背景圖)幼兒觀察後回答:“有的在樹上,有的在樹下。”我接着請幼兒想一想:“如果讓你們送小動物回家,你想怎麼送呢?”,孩子們展開了討論,爭先恐後的發言:“我想送小鳥到大樹上面的家”、“我送小狗到樹下的家”等等,然後我又追問:“你們爲什麼要這麼送?”孩子們說:“因爲小鳥會飛,所以住到樹上”、“因爲松鼠會爬樹,可以住在樹上”、“小狗不會爬樹,住在樹下還可以幫小鳥看家呢”等等。在數學課上,教師的語言引導直接影響着幼兒對知識的吸收以及對學習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三、注重把握有效提問

老師在課堂上提問時要考慮提問的內容、方式、藝術性等因素是否以幼兒爲本,是否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的特點、規律,是否能吸引他們積極參與活動,激起探索慾望。平時要少用像“好不好”、“是不是”,或者拿一個幼兒都認識的蘋果提問:“這是什麼?”這樣是非式的無效提問,還要注意提問的適時、準確、科學。教師提問的是否恰當,會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目標的實現。在小班數學課上,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我們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提問:

1、描述式提問。小猴的尾巴是什麼樣子的?小兔的尾巴是是什麼樣?

2、比較式提問。三角形和圓形有什麼不同?

3、分類式提問。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

另外,提問還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我在《比較多少》的活動中,我提了一個問題:“小黃貓爲什麼哭了?”一下把孩子的興趣提起來了,他們仔細觀察、討論:“它的魚少”,“小黃貓沒有小藍貓的魚多”“它只有2個,小藍貓有3個”“小藍貓的魚多,小黃貓的魚少”等等。探索性、趣味性、啓發性的提問,較好的激發了幼兒學習慾望,並適時引導他們相互之間進行討論交流,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始終情緒愉快。

四、恰當使用多媒體課件

在數學課堂上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優化教育過程,提高教學質量。老師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時,要考慮到小班孩子觀察隨意性很大,碰到什麼就看什麼,順序紊亂,常常會有遺漏等特點,在課件的設計上要注重選用具體的實物、活潑可愛的小動物、動畫卡通形象等圖片,來吸引孩子的眼球,激發學習慾望。但因爲孩子思維直觀,因此課件介面、顏色不能太複雜,呈現的東西不宜過多,背景圖片不能太花俏,要便於幼兒觀察。老師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重點是體現出教學目標和教學需要。如我在製作小班數學課件《認識大小》時,選擇了孩子們喜歡的狗狗和肉骨頭、猴子和香蕉,可愛的大狗、小狗,大猴子和小猴子等形象鮮明的.畫面呈現在幼兒面前,幼兒很輕鬆地理解了大、小的基本含義,爲下一步的動手操作,給大狗、小狗,大猴、小猴送肉骨頭、香蕉奠定了基礎。

五、靈活選用教學方法

數學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特點和適用範圍,不存在任何情況下對任何幼兒都有效的“萬能”的教學方法。老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班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在小班數學活動中經常採用的是:

1、直觀法

教師透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課件展示給幼兒,幫助他們理解來達到教學目的。因爲小班幼兒的思維是形象思維,對於具體形象的實物比較感興趣,所以小班經常採用直觀法幫助幼兒理解數學知識。

2、遊戲法

遊戲本身就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由於小班孩子好動,坐不住,所以利用玩具和遊戲寓教於樂,是小班幼兒最容易接受、最樂於參與的一種學習模式。在《分類》活動中,我給孩子們帶上各種水果、蔬菜的頭飾,玩開火車的遊戲,他們一邊模仿火車的聲音,一邊跟着音樂開,到水果站了,水果們下車了;到蔬菜站了,蔬菜們下車了,課堂氣氛活而不亂。在《認識高矮》時,我組織幼兒玩高人走矮人走,他們一會墊着腳尖,一會蹲着走,本應枯燥的數學課堂不時傳出愉快的笑聲。遊戲是幼兒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

3、操作法

數學知識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決定了幼兒數學概念的形成要經過自己動手操作纔能有效獲取。因此,操作活動是幼兒數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學活動時一般採用:

(1)驗證性操作。老師講解、演示、歸納後,幼兒透過操作驗證來獲取知識和經驗。例如在《1和許多》活動中,幼兒透過從小筐裏先取蘋果卡片,一次取一個;再一個一個放進去的操作,理解了許多可以分成一個一個,一個一個合起來就是許多的數學常識。又如在《區分上下》活動中,我利用課件演示講解後,然後啓發幼兒在背景圖上按照自己的想法擺放小動物圖片,並穿插地進行語言方面的引導,從而使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既能準確理解“上和下”的概念,並能用完整的話講述“小鳥在樹上,小雞在樹下”等。

(2)探索性操作。透過操作可以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幼兒探索問題的能力。幼兒在對實物或圖片進行擺弄、嘗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