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範文(通用6篇)

無情的時光老人像一陣寒風,走得無聲又匆匆,在過去這段時間的教學中,我們一定收穫不少,將過去的時間彙集成一份優秀教學總結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教學總結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課堂教學總結範文(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範文(通用6篇)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1

進入高中,語文教材難度陡增,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就是古文篇目大幅增加。對比初中古文篇目的內容不難發現,高中教材增添了很多邏輯性較強的論說文和典故集中、篇幅較大的長詩慢詞,而學生樂於接受的趣味性和感性體驗都有所削弱,加之古文篇目多、長、難,不少學生產生了畏難情緒,甚至喪失了對古典詩詞的學習信心。在日常教學中,課堂的照單全收與課後的遺忘形成強烈的對比,反覆的摸索與嘗試都收效甚微,如何改變學生對古詩詞難於接受、理解、融入的現狀,也成爲困擾我的難題之一。

在近期的詩詞教學中,《柳永詞兩首》和《蘇軾詞兩首》前後相連,在婉約悽切與磅礴豪放之間徘徊良久,我總在思量如何引導學生感受詞人不同的情感世界。驀然憶起宋代俞文豹《吹劍續錄》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北宋時蘇東坡問一位善歌的幕士:“我的詞和柳永的詞相比如何?”幕士說:“柳郎中的詞,適合十七八歲的女孩子手執紅牙拍板淺唱低吟楊柳岸曉風殘月,而你的詞得請關西大漢持銅琶、鐵板高唱大江東去。”這典故是個不錯的切入點,但前提必須是讓蘇軾與柳永的迥異風格給學生們留下持久的心靈震撼。而日常詩詞教學中繁複的講解、空洞的賞析、平淡的誦讀完全不能收到這樣的效果。“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經典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詮釋,不論是名家的朗誦還是學生的示範,都因各自情感處理的差異而很難在學生們心中引起共鳴,因此也更難觸動學生們情感的心絃。

課間學生們擁在鋼琴邊彈唱歌曲的身影,突然給了我靈感,詞在古代,不就是歌詞嗎?蘇軾的詞在當時就被廣爲傳唱,而自嘲是“奉旨填詞”的柳永也是北宋時最知名的“流行歌曲”詞作者之一,“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便是最好的證明。褪去“北宋大詞家”的外衣,我不刻意在作者簡介時強調柳永、蘇軾在詞史上的重要地位,而是嘗試從“奉旨填詞”的失意文人談起,從“塵滿面、鬢如霜”卻功業未成的半百士子談起,當“偉大詞人”不再高高在上,學生們便消除了畏難的壓力,以善感的特質,充分感受沉溺於旖旎都市,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醉生夢死的失意靈魂,親身追隨執意明辨是非,“九死南荒吾不恨”的孤獨身影在宦海中起落沉浮。在學生們的情緒醞釀到高潮時,他們便挑剔起錄音朗誦裏不夠到位的表演,紛紛表示這種綿延不盡的感傷、壯志難酬的悲慟唯有藉助音樂才能表達出來。藉助這個時機,我提示“詞又叫曲子詞”,爲什麼不能利用我們的天賦和資源,給經典譜上自己最愛的旋律呢?學生的反應很熱烈,當堂就有學生即興創作並彈唱,旋律靈動惆悵,耳目一新,詩詞也當堂成誦。我隨即將這當做一項作業佈置給所有作曲專業的學生,要求每人至少爲本學期所學的一首詩詞作曲,另外歡迎其他各專業的學生利用自己的樂器和專長參與其中,擬於半個月後收取曲譜、錄音小樣。基於這樣的動員,也給日後的教學活動提供了更多的題材,比如將學生們的創作進行評比、組織學生自由組合表演展示,在學生們當中推廣傳唱等等,這些不僅讓學生們重拾學習詩詞的信心,而且完全是自覺自願的切身體會,能更深刻的回味這些難忘的經典。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經典詩詞的新創,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表演熱情,給學生們提供一個平臺,調動他們的參與性與協作性,增加學生的成就感,讓古典詩詞的學習過程成爲他們珍藏一生的回憶。

當把專業和文化課的學習相連通時,學生們的參與性和主觀能動性就被完全調動起來,讓學生們利用自己所長主動學習自己所短,從前的詩詞學習、背誦就不再是難題,含英咀華的境界也就不再遙遠。經典的魅力就在於可以超越時空被反覆的詮釋,每一次詮釋又會被賦予新的生命與活力。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2

語文學科具有基礎性,因爲它包括了語言文字知識和運用語言文字進行實踐活動,並創造語文實踐活動成果的訓練內容,是一門分支廣、範圍寬、實踐性強的綜合學科,教學中除了教給學生學科的知識與技能外,還參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觀察、記憶、想象、思維等心理素質探索、審美、創造能力、人格情操的培養,在實施素質教育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語文是知識的載體,學生是獲取語文知識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如何能讓學生從教材中獲取知識與能力。教師這座橋就是讓學生走進教材,與教材交流,解決學生與教材交流時出現的障礙和引導學生怎樣更好地理解教材。

(一)運用研究性教學語文是我們的母語,學生學起來本應得心應手,但由於長期以來學生受到教師影響把語文當作政治課來學,一些純美的文學的東西都被冠以政治的高調,令學生越學越無味,主動學習更無從談起。

(二)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傳統的教學中,往往誤入教師爲主體,學生爲客體的教學誤區。學生在傳統的教學中往往如竹筒倒豆般地被動學習,思維往往侷限於單一的形式,解惑能力往往被弱化甚至被“消化”掉。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是創新教學,有利於學生由單一思維向多向思維,由侷限到全方位的轉變。一是設定疑問,多問幾個爲什麼。

(三)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往往忘記了誰是課堂的主人,而在課堂中以主人的形象自居,命令學生這樣做,那樣做,或命令他們不許這樣,不許那樣,令學生厭煩至極,主動學習更無從談起。最終的結果是學生的天性被扼殺,主動學習的能力逐漸消失。學習對他們來說只能是一種責任、一種負擔,而不是一種樂趣。要確立學生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該做的,不是單純的傳授給他們知識,而是教會他們如何去掌握知識,在這個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就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無形中增加了學習的慾望,學習的主動性也就慢慢培養起來了。而要做到這些,就要運用一些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總之,不管採用哪種教學方式,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纔是學習的主人,盡一切努力調動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

學生的興趣也是一種資源。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把教學活動與學生的興趣結合起來,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學生的差異也是一種資源。差異普遍存在於學生中間,它會導致兩種不同的情況:衝突和共享。學生之間會因爲差異而形成衝突,但是如果引導得好,學生則可以共享差異,在差異中豐富和拓展自己。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是封閉性的閱讀教學,它的缺點是淺習課文,讀得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視學;重分析,輕領會;極少體現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對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我們必須構建新的開放型的語文閱讀教學理念,明確新時期開放型的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首先是加大情感薰陶力度,強化民族情感,發展學生個性,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在閱讀教學課堂上,要加大學生個人情感薰陶力度,強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樣文化所反映出來的.多種民族的情感內涵,營造健康、豐富、積極、向上的情感世界,從而發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薰陶感染。同時,努力開拓文學鑑賞領域,創造性地組織閱讀教學,超越“封閉性”的閱讀教學,既要繼承以提高文學鑑賞水平爲目的傳統,又要開拓文學鑑賞領域,徹底摒棄“以本爲本”“以資料爲資料”的狹隘閱讀觀,而是以課本爲主幹,以資料爲繁枝,以學生見解爲茂葉。在教學實際中,我們要允許並鼓勵學生努力形成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因爲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種課本都只能精選極少的一部分來介紹,單靠課本去體會,是很困難的。同樣,不管是哪種文化現象,資料中的見解都是因人而異的,要讓學生知道,只能拿來作爲參考,拿來啓發個人思維,努力拓寬閱讀視野纔是重要的。其次,我們要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科學尤其是人文科學的精神,但是不能以科學爲本,而是要“以人爲本”。教學過程中,既要尊重定論,又不能迷信定論,要帶着批判的眼光來引導學生學習,體現教的自主性和學的自主性。這樣,主體的人文主義氣息才能體現出來。閱讀教學才能血肉豐滿。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開放型語文閱讀教學也要有相適應的氛圍才行。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隨着新課改的實施,應試教育的觀念逐漸被素質教育觀念所替代。其次,大膽創新考試形式。繁、難、偏、僵的考試形式只能引起劇烈的應試教育活動,不可能帶來充滿生機的素質教育活動。素質教育活動必須在考試形式的大膽創新的前提下產生。現在的語文考試已經意識到着重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包括閱讀能力、口語能力、寫作能力等,應用性的、創造性的考試形式正在逐步出現,這必將催生一個全新的語文閱讀教學觀。

“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探究解決語文學科的問題爲主,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

學生參與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能夠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能夠鍛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增長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的能力,能夠學會分享與合作,能夠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能夠增強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學生參加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活動,還會對自己的心理產生一系列積極的影響,能夠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3

一、活動概況

1、安排周密,過程豐富,體現了競賽的公正性。主要有四個特點:上課降序排列,科學公開;內容每天一選,同課異構;評委每天一換,隨機抽取;結果每天一結,隨時入庫。

2、賽點學校積極配合,爲評委和教師提供了良好的服務。

3、本學科重新制定了評價細則,體現了學生爲主、閱讀爲主、實效爲主的原則。所有老師都能在一節課完成教學任務,興趣先導、整體推進、注重方法、文化積累,是活動的一大特色。容量較大、學段鮮明、氣氛和諧、目標達成,是我市增量閱讀成果的一次大交流、大展示。

4、鄉鎮及局直學校教師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同臺對決,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從入圍上課環節的數據看,局直有40人(包括城關和尹莊兩個鄉鎮)、鄉鎮有30人;從過程看,多數人能面向全體、精心整合,目標簡明準確,時間分配合理,發揮了主導和主體的雙重作用,教學效果較好;從結果看,局直學校相對突出,鄉鎮學校也出現了一些優師優課。

5、所使用的學生課前均未和授課教師見面,但從課堂看,學生素質普遍較高,能用不同方式閱讀,個體思維活躍,表達能力較強,完成任務較好。

二、突出亮點

凡是說課中涉及到的課文均未入選,也就是說,每個人都面對的都是全新的、相對長而難以處理的內容。但由於近年來教師業務水平的不斷提高,還是表現出了很多亮點。

1、能創設適宜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樂學、愛學業。很多教師教學起點把握合理,匯入新課科學藝術。市二小的楊xx老師教學的是《一個這樣的老師》,開課就以“你喜歡什麼樣的老師”爲話題和學生交流,然後誠懇地說,我希望這節課我就是這樣的老師……市一小的張xx老師把學習內容展示在白板上,學生自由自主地在上面批註修改,過程真實自然。市二小的來xx教學《在學校的最後一天》時,利用圖片和音樂,把學生提前拉倒了畢業時難捨難分的場景,將課文內容的背景再現,調動起了學生的興趣,形成了作者和讀者的共鳴。

2、能利用已有資源和學生的學習、生活經驗,幫助學習,突破難點。多數老師都重視學生的自學批註,重視閱讀方法的選擇和指導。有的老師還適時出示學生的摘錄筆記樣板,和學生交流。市一小的何xx等老師教學《勞動的開端》時,鼓勵和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來體會勞動的意義。西閆一小的李xx老師針對六年級學生的實際,讓他們用瀏覽、速度、默讀等方式來學習長文《在學校的最後一天》。中州實驗學校的張xx老師,教學時,激情充沛,語言準確,教學節奏把握較好,用自身的優勢帶動起了學生的積極參與。

3、自主讀識環節紮實,多形式的讀和展示成了課堂的重頭戲。大部分教師都找準了課堂的起點,用智慧豐富了教學過程,保證全體學生完成保底的任務。楊xx、韋xx、來xx等老師都是不惜花費時間,讓學生充分地進行初讀。楊紅苗設計的檢測題不只是認讀詞語,還有對重要資訊的把握情況,如凱蒂旺普斯?懷特森是什麼人?這裏的學習方法是什麼?市一小的田春麗,緊緊抓住“卓爾不羣”和“鍥而不捨”兩個成語,讓學生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逐層閱讀,效果較好。

4、教師能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深入淺出地進行教學。活動中大家公認的好課都是以教師的高度、深度、廣度爲前提,以跳出語文教語文爲理念,重組教材,整體推進。楊xx老師的教學簡潔有效,就是圍繞不斷拓展的表格來引領學習,層層深入,達到了讀者對人物充分認識的目的。韋xx老師在教學《跳水》時,抓住了小說的特點,設計了聚焦目標、聚焦字詞、聚焦情節、聚焦人物、聚焦創作等環節,由“不知所措”的認讀及文中所指,從曲線圖的引領到對人物的品評,教學無痕,效果突出,特別是最後的續寫:他趕快一頭鑽到船長室裏……學生暢所欲言,精彩紛呈。河濱小學的秦奕潔教學《城市的標識》時,從環節的設計到語言的組織,語文性及藝術性較高,特別是在設計檢測題時,有意識地將詞語進行了分類排列,既解決了教學難點,也爲下面的分層奠定了基礎,爲我們提供了長文短教的有效經驗。實驗三小的劉xx等老師教學《絲綢之路》時,能聯想到國家剛剛出臺的“一帶一路”戰略,並用相關資料提升學生對主題的認識。城關鎮解放小學的張xx老師教學的是《爲了他的尊嚴》,她設計兩個中心議題來引導學生學習交流:搬不搬磚,對乞丐有什麼不一樣?對來婦人來說,磚放哪兒都一樣,爲什麼還要乞丐去搬?由於議題集中且有價值,就給學生提供了足夠的空間來自學。

5、課堂拓展方向正確、教學有效。很多教師用實際行動落實了我們平時提出的從閱讀到閱讀、從閱讀到表達、從閱讀到教育的三向拓展,取得了教學的實效。張xx老師在教學《爲了他的尊嚴》時,設計了換位思考的內容:假如你是獨臂乞丐,你生氣是因爲……假如你是獨臂乞丐,你感激是因爲……,在教學的最後,又和學生一起進行了很有效的提升:曾經,尊嚴時葉挺在牢房中的……是晏嬰在和楚國……;曾經,尊嚴也是朱自清……,是失去國土……,既總結了學過的內容,又提升了認識,語文味很濃。來xx老師課堂的最後一個環節是寫真情、送真情卡活動,既是巧妙的讀寫結合,也是很好的語文實踐活動。當學生代表把真情卡送給自己的班主任老師時,那場面另所有的人感動。中州實驗學校的李xx老師教學《欲速則不達》時,讓學生想象:當齊景公回到都城看到自己的老丞相已經去世,他心裏會想些什麼?這樣做學生能設身處境地去思考,能將自己的認識藉助人物來表達出來。

6、教學中注意方法的發現和滲透。市一小的張xx老師在教學《永生的眼睛》時,當學生認識了新詞“角膜”後,隨即提供資料,讓學生了解其意思,然後指導寫字,接着呈現過渡語:這節課講的就是關於角膜的故事……這種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教學就是在向學生滲透學習方法。

三、突出問題

1、不少教師過於依賴教參,對教材研讀的表面化、教學的雷同化,是這次同課異構中出現的最突出現象。課堂上個性化的東西太少,個別人甚至成了他人的傳話筒。

2、雙基教學重視不夠,很重要的自主讀識環節,被一些老師一帶而過、一測而過,在他們眼中,誤把學生的課前預習當做了初讀的完結。在讀悟環節,不少教師牽引的痕跡太濃,課文長了,他們把教師的替代當成了捷徑,有的課堂成了教師展示自我的平臺。在讀用環節,還有的老師也想拓展,但沒有時間、沒有方法,一切都形同虛設。

3、不能處理好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關係,對一些課文偏重於思想教育。應試教育的殘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老師竟然在在學生交流後出示了統一的標準答案。

四、今後建議

1、評委素質還需提高,特別是每天一換,從某種程度上看,還是有前後不一致的現象。

2、各學校要狠抓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質疑能力,能說清楚的話、說完整的話、說自己的話等。

3、課改的深化對教師的研讀教材提出了新要求,必要的培訓和競賽也要經常舉行。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4

20xx年11月8日至9日,xx市20xx年“以學生爲中心,順學而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競賽在寧洱縣直屬學舉行。鎮沅縣振太鄉中心小學行政重視此次活動,派出振太鄉中心小學教導主任師尚文、振太鄉中心小學語文教研員李其賢前往觀摩學習。活動分開幕式、課堂教學、總結頒獎三個部分。

一、領導重視,開幕典禮別具一格

許勝主任及寧洱縣教育局、寧洱縣小領導在開幕式上作了精煉的講話。從校長“感謝、歡迎、邀請、祝願”中,我有了賓至如歸感。從五位權威評委“客觀、公正、公平”的宣言中,我有了信任感。從“羞答答的掀開了她那神祕的紅蓋頭”,我對詼諧幽默的開幕詞甚感耳目一新。

二、教師投入,課堂教學精彩紛呈

從來自全市九縣一區的11名選手對《地震中的父與子》《矛和盾的集合》《搭石》《自己養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生命,生命》《酸的和甜的》《飛向藍天的恐龍》《圓明園的毀滅》《獅子和鹿》在新課標理念下如何“以學生爲中心,順學而導”,作了解讀、展示、競技,進而把素質教育下語文三維目標的達成,從定性預設、定量估計、質的提升幾個維度,作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可謂授課教師爭分奪秒,盡顯其能,或語感抑揚頓挫而傾倒聽衆,或清節跌宕起伏,或板書規範而漣漪汩汩,或應變如悟空讓人拍案叫絕,或力避遺憾滋生、蔓延而峯迴路轉;聽課教師津津有味,或全神貫注的聆聽,或品味其間迸出的閃光點,或奮筆疾書下一個靈感中的閃光點。

三、總結精妙,素質教育欣欣向榮

閉幕式上,xx市教科所長夏x等關注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對活動給予了充分肯定,提出了殷殷期望,爲獲獎者頒發了大紅的證書。尤其是許主任精妙的點評,讓我對課堂的精華、“以學生爲主題,順學而導”、評價標準、教師素養、教學設計撰寫、課件製作、小組合作、語言文字訓練、閱讀與感悟、文字閱讀與課外閱讀等一系列小學語文教師本該追求的目標有了較爲明晰的思路。

受益匪淺,不虛此行。塵埃落定,花開誰家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教師要書寫一個“了不起”的足跡,抒寫一個不捨教育教學情懷,抒寫一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叮咚泉水!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5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往往有這樣的現象:教師在課堂教學一開始的導語設計上很用心,很巧妙,很動人,但在課堂收束時卻草草收場,大多以重複課堂教學內容爲主,以佈置作業和自習直接收束。其實,在課堂教學中,總結語也很重要,它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起到對課堂教學內容完善、補充、強調的作用,既是對課堂教學重點、難點的凝練收束,也對後續學習起到一定的提示、引導作用,如匠心不施,就顯得整個課堂虎頭蛇尾。其實,語文課堂教學總結語設計貴在提升延伸,即透過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總結提升,對文字學習內容的延伸解讀,進一步提醒學習的重點難點,明確下一步學習的方向思路,給學生留下回味無窮的空間。

一、總結提升凝要義

根據心理學研究,在課堂教學的最後幾分鐘,往往是學生精神力最爲渙散的時候,如果這一時間段放之任之,就會造成時間浪費、課堂鬆散的結果。針對學生這一特定心理現象,語文教學更應該做好總結語設計,利用最後幾分鐘總結課堂學習的重難點,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回味思考。這種總結語一般是對課堂教學內容作一個提要式的歸納,突出教學的核心,幫助學生明晰學習的要點,凝練要義、加深印象。

如執教史鐵生《我與地壇》,我將“感悟我、地壇、母親三者之間的關係,我對地壇和母親的情感”作爲教學的主要目標,在課堂教學即將結束時,這樣總結:

同學們,對於史鐵生而言,是地壇與母親給予他第二次生命,因此,多年以後,即使他離開了地壇,久久不曾回到地壇,也始終忘不了地壇給予他的啓示,筆下文中多次寫到地壇。地壇已經成爲精神憩息的家園,那裏雖然頹敗卻並不荒蕪,充滿了勃勃生機;同樣,多年以後,即使母親也離開了他,他也依然不曾忘記最初寫作的初衷,爲了讓母親驕傲,爲了告訴母親他找到了屬於自已的路,母親已經成爲其寫作的動力源。此時此刻,地壇即母親,母親即地壇,地壇與母親告訴他,你應該活下去,以自己的方式走好自己的路。這就是地壇與母親對史鐵生最好的撫慰,也是史鐵生收穫的第二次生命。希望同學們課後在文中感悟作者更深層次的情感,下節課大家共同分享。

在總結語中,我再次將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內容重申了一次,透過比照說明,將地壇母親對於作者的意義進行了重申,幫助學生理清三者之間的關係,也幫助學生明晰作者的情感,突出了教學重點和難點。這樣的總結語,可以說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提煉總結和指導歸納的效果,必將引起學生的注意,自然會明確學習的重點難點。

二、延伸勾連留餘味

不少教師往往很注意課堂的開始和主要教學環節,卻忽視了課堂結束語。這就像一個故事,開頭很有懸念,中間情節也非常生動,而結尾卻不了了之一般,讓人感覺不是滋味。其實,課堂教學的結尾正如精彩故事的結尾一般,也需要精心設計,豐滿課堂教學的結尾。在具體設計中,可以將與課堂教學相關的內容或者文學作品進行介紹延伸,引導學生在課後加以學習,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使得語文學習不僅僅侷限於課堂,更多的是生活的積累。

如在教學《報任安書》這篇文言文時,我感覺這篇文章在風格上很有特色,將太史公的那種怨氣、情緒表達得含蓄且耐人尋味,於是我設計了這樣的總結語: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看似回覆任安的要求,其實直白地表達自己著作《史記》、不願流俗世人的宏願。在諸多不解、鄙視的眼光中正道直行,這是一種勇氣,體現在文章中就是文氣縱橫、氣勢昂揚;這樣的文章同樣出現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還有其外孫楊惲《報孫會宗書》中,同樣的不屈於淫威,不計較世俗,正道直行,爲幾千年的中國文人壯了膽氣、樹了榜樣。同學們課後可以將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讀,在領略這種文氣的傳承中,蘊文膽、養文心。

相信在這樣總結語的提示下,會有學生在課後找來這兩篇文章進行比較閱讀,這就實現了語文學習延伸到課外的效果。

三、關注現實見行動

課堂結束語不同於匯入語,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也不需要生動的言辭,需要的是真正讓學生在內心接納文字傳遞的人生哲理、思想情感,在共鳴之餘能在行動中有所體現。

如執教《品質》一文時,懷着對老鞋匠的尊敬,設計總結語:

文中的老鞋匠爲我們詮釋了什麼是職業道德,什麼是真正的品質;而這些看似很傻的卻可貴的品質正蘊藏在街道邊、巷弄裏,正如羅蘭所說,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如果我們能利用週末等閒暇的時間,走街訪巷,帶上幾瓶礦泉水,帶上自己需要縫補的衣物鞋子,帶上尋找誠信、樸素等可貴品質的真誠內心,尋訪我們周圍被忽視的散發光芒的人們,以此來洗滌我們的內心。希望大家認真記錄下來,既作爲一次社會實踐,更作爲一次心靈的洗禮,發現自己眼中的美吧!

結果,到了週一語文課,不少學生爭先恐後地發言,講述自己在尋訪中發現的美,發現的可貴品質,還有對他們的幫忙,雖然是微不足道的一瓶礦泉水,但是從他們真誠的笑臉中我也發現了這些年輕的學生們最爲可貴的品質,我想這樣的學習纔是真正的語文學習。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6

3月12日,在黨灣鎮二小的多媒體教室裏,正在舉行“塘裏塘外”發展共同體語文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參加此次研討活動的有來自黨灣二小、瓜瀝明德學校、坎山聯興小學三所學校的中高段語文老師,區教研室語文教研員朱華賢老師現場指導。

成立“塘裏塘外”發展共同體,是三所學校的共同舞臺,此次的語文教學研討活動,是共同體成立以來的首次課堂教學研討活動,讓老師在課堂中研究,在課堂中反思,在課堂中提高,在課堂中見證成長。

在此次的研討活動中,黨灣二小的徐彬彬老師、馬燕芳老師、王琳老師,分別爲大家展示了各具特色的課堂教學。按照教研員朱老師的觀點,徐老師的課充滿詩意、馬老師的課充滿熱情、王老師的課充滿想象。她們的課堂教學,不僅爲本校的語文老師提供了研究的素材,同時,也向明德學校、聯興小學的老師,展示了黨灣二小語文教師的風采。

下午,教研員朱老師就三堂課進行了點評,在充分肯定的基礎上,朱老師強調:語文課,必須引導學生對語言有更爲深入細緻地解讀,課堂問題的設定,必須具有更爲明確的指向性。之後,朱老師就當前以及今後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規範,分16點進行了詳細地解說,給了老師們更爲清晰、更具操作性的課堂常規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