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韓炳哲《精神政治學》總結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透過它可以正確認識以往學習和工作中的優缺點,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麼寫纔是正確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韓炳哲《精神政治學》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韓炳哲《精神政治學》總結

“對自由的感知始於從一種生存方式向另一種生存方式的過渡,止於這種生存方式被證實爲一種強迫模式。因此,隨自由而來的便是一種新的屈從。”

17,18世紀所建立的統計學使當時的人們受到極大的鼓舞,盧梭宣稱:“統計學家們,現在是你們的時代了,計算吧,測量吧,比較吧。”其認爲統計學揭示了公共意志的方向,人們自發結成社會契約以追求社會進步,這個意志不爲個人所左右,而是堅定不移地前進。

然而隨後,在統計學中被讚美的羣體意志則被反駁了,尼采以個人英雄主義批判那些“庸俗的平均”,統計學可以統計出所有人的結婚年齡,但卻無法預知一個藝術家在何時結婚,而歷史則因爲這些英雄們所閃耀。

統計學精神的沒落,正順應了哲學自黑格爾形而上學巔峯後崇高價值的倒塌。

而如今,大數據的崛起正如舊時的統計學一樣,被各大公司所吹捧,而大數據所帶來的弊病,也逐漸顯露出來。

算力的飛速提升意味着人類將進入一個絕對有知的時代,在這裏,相關關係取代了因果關係,我們不需要知道它爲什麼發生,我們只需要知道A和B會同時發生。

然而在黑格爾那裏,這種絕對的有知卻正是絕對的無知的體現,大數據將所有因果關係退化爲相關關係的同時,意味着人類知識的生產從“敘事”退化成了“記錄”,理論是一種敘事性的認知形式,因果關係正講述了一種由A到B的事實。而記錄型知識,只是如同電腦將資訊刻在了硬盤之中,是一種無靈魂的行爲。絕對的數據化認知等同於回到精神原點的絕對無知。

大數據所帶來的數據主義則彰顯了這種無靈魂的狀態,數據主義倡導所有人都生命都可以被數字量化以優化:績點排名,體重體脂,甚至顏值都要用AI來打分的現在,正是將人由靈魂形態壓縮爲一個個數據,在這個過程中,人向外界展示的數據代替了自己,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交換成了數據的交換。追逐完美的數據並不能帶給我們完美的生活狀態,它只會不斷驅動自我參與消費,這些數據代替且革新了舊資本主義時期資本家手中的鞭子,成爲了新的自我剝削工具,一種全自動、剝削程度越來越重的工具。

大數據的本質反應瞭如今政治的新風向,這是一個對精神以政治的時代,一個充滿肯定與讚美的功績社會,而非以鐐銬鎖鏈來恐嚇的規訓社會。大數據算出來的需求將走在人自由意志之前替他們做決定。

如今,情緒資本主義代替了舊資本主義成爲了新的驅動力,情緒價值越來越被重視起來。廣告宣傳越來越趨向於說服人們享樂化,資本家們需要成爲卡里斯馬式的魅力領袖來爲公司代言,許諾給消費者夢想與幸福。

在福柯的規訓社會中,人需要被抹去情緒,以追求像機器一樣精準無誤地勞動生產。而在今天的功績社會,人則被鼓勵去充滿情緒,參加一個個遊戲化的消費活動

情緒是非理性的,它同樣缺乏了敘事性,一句“用花唄給女兒過生日”的廣告詞,目的就在於讓人以親情來驅動消費,而忽略其他一切時間,空間與因果關係。

如今,對精神的`政治學早已改頭換面,它不再是那個《1984》中充滿否定感的老大哥,而是一個不斷鼓勵你去享樂、分享生活的慈眉善目的老大哥。在分享生活的過程中,我們主動交出了私人資訊,而不需受到審訊,我們主動緊盯着自己和他人的數據,而不需要思想警察來監視自己,我們主動的去剝削自己,而不問我們的自由意志是否需要這些“多餘的消費垃圾”。這個充滿美好的功績社會被證實爲一種確鑿的控制,由內而外的控制,我們對自由的感知也隨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次次的遊戲,一次次的狂歡。我們信仰着現代社會,用手機來當信物,用點贊來做禱告。

我們用生物來形容人類社會時總是會默認它是一個健康的生物,然而,隨着人們對自由感知的消失,這個生物以因爲停止運動而變得臃腫,身上也出現了病變組織。批判理論無法給出一個新的社會圖景,它只能作爲病變組織中的癌症,否定的否定,來逼迫這個生物去革除掉病變組織,重新恢復健康。

標籤:政治學 韓炳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