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遠程教育研修總結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透過它可以正確認識以往學習和工作中的優缺點,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總結怎麼寫纔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遠程教育研修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遠程教育研修總結

遠程教育研修總結1

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爲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爲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如下:

一、通讀教材,梳理基本結構,理解教材編寫意圖,明確教學基本定位。

讀懂教材是理清教學重難點、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案的基礎,也是高質量教學設計、高水平課堂教學的前提。在研讀一節課教材時,可以先通讀教材,整體把握教材,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理清教學基本內容和基本目標。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通讀教材。

1、讀懂問題情境

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教材注重透過主題情境來引出數學問題,展開教學過程。只有充分領會情境的設計意圖,才能挖掘它所蘊涵的教學資源,使問題情境增值。

2、讀懂習題

習題是數學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讀懂教材中的練習,關鍵要讀懂教材的內容與層次。首先教師要將習題都做一遍,理清每一道習題的功能和教學要求,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

二、深度研讀,讀透教材,理解教材重點難點,把握教學核心內容。

在通讀教材,初步把握教材的基本內容及編寫意圖後,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進行“追問式”“聯繫性”“多視角”“延伸性”閱讀,進一步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理清知識的縱橫聯繫,把握知識的重難點,把握教學核心內容。

1、開展“追問式”研讀,深究核心知識的數學本質,把握教材內隱的學習方式和數學思想方法。

在初步通讀教材後,教師要圍繞教材核心知識進行“追問式”閱讀,即圍繞教材核心知識追問自己幾個問題,促進對知識的數學本質的理解。如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公式法則的成立條件和適用範圍,教材內隱的學習方式和數學思想方法等。

2、開展“聯繫性”研讀,用整體聯繫的觀點研讀教材,把握知識的階段性和連續性。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都很強的學科,各部分知識組成了一個縱橫交叉、緊密聯繫的知識網絡,很多知識的呈現都是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研讀教材時,單元整體性閱讀和同一知識相關單元之間的聯繫性研讀顯得尤爲重要,要有利於學生的後續學習,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能。

3、開展“多視角”研讀,善於從學生的角度把握教材,把握教學重點難點。

總之,研讀教材是教師發展教材使用的學科教學知識的重要途徑,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快車道”。只有認真研讀教材、感悟教材、領會教材,才能挖掘教材資源的深層價值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教材的功能,用好用活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自己的教學預設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

遠程教育研修總結2

透過在中國教師研修網上幾個月的學習,我的收穫非常大,並且切身體會到透過網絡進行遠程研修所具有的獨特優勢。下面我就結合這幾個月來的學習經歷,談一下我自己的體會。

首先,遠程研修網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學習平臺。在這上面有非常豐富的教育資源,很多資源都是國家級的。這些寶貴的資源單靠一個地區或者是學校是很難全部獲得的,而遠程研修網正好可以發揮網絡資源共享的優勢,使每一個參訓教師都能享受到最優質的資源,從而使我們的學習有質的提高和突破。

其次,遠程研修網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交流平臺。在研修網上,所有參訓教師按學科分成班級,一個班級內的學員相互之間交流起來非常方便。以我所在的臨淄資訊技術(一班)爲例,因爲每所學校只有1—2名資訊技術教師,平時由於各種原因,相互之間交流的機會很少,但在研修網上進行學習時,因爲同在一個班級內,相互之間可以進行很好的交流與溝通。

再次,遠程研修網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資源存儲平臺。雖然進行的是淄博市教師的研修,但這個網站卻是一個國家級的網站,服務器設在北京,服務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都非常好。不僅如此,遠程研修網除了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平臺外,還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網絡服務,包括不限量的網絡存儲、資源共享等。像這麼好並且穩定的免費網絡服務在公衆互聯網上幾乎沒有,所以說這對我們參訓教師來說,這個學習賬號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寶貴的資源。

關於這一點,我還想多說兩句。我來邊河第一年時,因爲工作的需要,我在淄博教育網上申請了一個電子備課系統(那上面的功能還沒有這上面的全),主要是使用裏面的網絡存儲功能(不限量,僅規定單個檔案不大於10M)。當時我之所以申請這個電子備課系統主要基於兩方面的考慮:①服務器在淄博,網速快;②這個系統本身面向淄博的教育系統。但是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就在我往上面傳了1G多的資源後,這個系統突然不能用了。透過電話和郵件的方式聯繫淄博教育資訊中心,均未得到滿意的回覆。一直到現在這個系統還是不能用。因此我對一些小網站(地方網站)面向公衆提供的免費網絡服務的穩定性、可靠性產生了很大的懷疑,使我不敢再輕易申請這樣的服務。而遠程研修網正好幫我解決了這一問題,因爲它是面向特定學員的。

總之,透過在遠程研修網上的學習,我獲益匪淺。但願遠程研修網能夠爲更多教師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遠程教育研修總結3

一、課程整合的含義及目的

整合就是指一個系統內的各要素的整體協調、相互滲透,使系統發揮最大效益。教學系統內的整合,有兩層含義:廣義的整合是指使分化了的教學系統的各要素及其成分形成有機聯繫,成爲整體的過程;狹義的整合是指以學科科目爲中心的整合,就是把資訊技術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課程中,把資訊技術看作是各類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本文討論的整合是狹義上的整合,把各學科作爲教學系統的組成要素,在學習活動中有機地使用資訊技術,以便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

資訊技術與各科教學的整合就是基於這種理論,將各學科知識的學習融入資訊技術,使各科教學與資訊技術知識的學習和能力培養緊密結合,以學科知識的學習爲載體,把資訊技術作爲工具和手段滲透到學科的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二、資訊技術與生物教學整合的方式

學習資源的迅速增加,如何有效地利用資訊技術獲取資訊資源已成爲教學方式、學習方式根本改變的重要特徵。以整合思想爲指導的教學方式需要師生在學科教與學的環節中學習和應用資訊技術,把資訊技術作爲獲取資訊、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工具,充分利用資訊技術和資訊資源解決實際問題。資訊技術與各學科教學的整合要與課程體系的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改革結合,爲各學科課程適應資訊時代的發展提供技術平臺。

從資訊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方式出發,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方式可概括爲三類:

一是資訊技術作爲學習對象,

二是資訊技術作爲教學工具,

三是資訊技術作爲學習工具。

第一類是將資訊技術作爲一門獨立的課程開設,以它爲中心向其它學科擴散,這種整合方式是以學習資訊技術課程爲核心的。

第二類整合方式,教師在學科教學過程中使用資訊技術,資訊技術完全爲其它學科的教學服務。結合教學內容開發製作了一批教學課件,用於輔助教學,在這方面的探索中教師一方面透過使用多媒體技術模擬真實世界,爲學生的學習創設體驗真實情景的學習環境,將一些抽象的教學內容,用直觀的材料突破教學難點和重點另一方面,利用網絡技術創設新型的學習環境,將學習延伸到更廣闊的世界,學生透過網絡收集資訊,分享資訊資源,參與合作性學習。

第三類將資訊技術作爲學習工具,學生作爲積極主動的學習者,以知識的學習過程作爲載體,將資訊技術作爲認知工具來獲取、交流資訊,到達學習資訊技術和培養綜合能力的目的。

資訊技術作爲認知工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作爲課堂學習內容和學習資源的工具;

(2)作爲情景探索和發現學習的工具;

(3)作爲協商學習和交流討論的工具;

(4)作爲知識建構和創作實踐的工具;

(5)作爲自我測評和學習反饋的工具。這種整合方式的教學,要求我們採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新知識的學習從學科或者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引入,讓學生藉助有實際背景的問題激發學習資訊技術的興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教師安排一些聯繫實際、具有時代特徵的綜合性和實踐作業,讓學生透過網絡和其他各種途徑獲取資訊,使用資訊技術來處理、協作完成任務,養成合作意識例如,進行“生態環境的保護”這章的`教學,我們透過製作的網絡課件輔助,採用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方式,由教師組織、指導、學生選擇學習內容,利用網絡分組學習、交流,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採用這種整合方式,學習任務是由學生自主完成的,資訊技術的應用成爲學習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對學生收集、處理和分析資訊資料的方法進行一般性指導,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參與性,這種方法在理念上、教學效率上比第二類整合方式更受學生歡迎,我們將不斷實踐、總結、完善和推廣。

又如:上微機課鍵盤指法的常規訓練儘量與英語學習相結合。要求學生每天至少拿出五分鐘的時間練習指法。每節上課前用5分鐘的時間對學生一週鍵盤指法訓練的效果進行檢測:開始的1—2分鐘用於完成開機和指法熱身練習;其後的2分鐘用測試軟件進行英文錄入比賽,最後的1—2分鐘用於測試小結。教師在小結中要注意表揚本次比賽前10名或達到本階段訓練標準的學生,並糾正不規範操作。又如:用電腦創作美術作品,譜曲或合成音樂;設計賀卡、電子相冊、公益廣告、網頁;透過internet進行資訊傳遞、資料查詢等等,這些活動打破了學科界限,使學生在輕鬆愉快地學到、鞏固了相關學科的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有效提高了應用已有知識進行創造和規劃的能力,深受學生喜愛。

三、整合實踐中的問題

⒈教師要擔當起課程整合實施者的重任

資訊技術能否完美地融合到課程中,不僅在於教師能不能像使用黑板和粉筆一樣自然流暢地使用計算機,還在於教師能否更新教育觀念。在課程整合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諮詢者,教師的主導作用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優化,而且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要達到“課程整合”的目標,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質,理解學科教學的目的、教學中的難點,瞭解傳統教學的優點和侷限性,結合技術所提供的能力進行教學活動。

⒉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學校教學資源,開展基於資訊技術的學習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將未來的教育描述爲“未來教育=人腦+電腦+網絡”。隨着高科技的發展,資訊通訊技術與多媒體的科學成果逐步應用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互聯網的出現,爲學生營造了一個探索學習的學習環境,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透過檢索、學習、構思,將有關資訊組合起來,形成自己的觀點,獲得自己的認知方式,有利於發展自己的個性,激發創造性思維,實現“學會學習”的目標,一個不會應用計算機快速獲取、處理資訊,不會使用互聯網與外界通訊的人,在21世紀的資訊社會中是難以生存和發展的,因此,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要營造一種積極使用資訊技術教學和鼓勵學生利用網絡學習的風氣,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和互聯網上的資源,開展與學科教學有關的資訊資源學習,促進課程整合的實施。

⒊需要現代教育技術硬件和軟件支援並不斷完善

總之,資訊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教育資訊化的核心,培養具有資訊知識和資訊能力的創新型人才是教育資訊化的靈魂,教師學生全員參加資訊化教育的進程纔是教育資訊化的目的,要實現這一目標,有許多工作需要我們去做,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