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醫學基礎知識總結

大家現在所掌握的醫學基礎知識有哪一些呢?下面醫學基礎知識總結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在這裏跟大家分享一下。

醫學基礎知識總結


1.試述神經纖維傳導興奮的特徵與突觸傳遞的特徵。

解答:神經纖維傳導興奮的特徵:生理完整性、絕緣性、雙向傳導性、相對不疲勞性。突觸傳遞的特徵:單向傳遞、中樞延擱、總和、興奮節律的改變、對內環境變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勞性。

2.試述突觸傳遞的過程。

解答:突觸傳遞的過程:當動作電位擴布到突觸前神經元軸突末梢時,使膜對Ca2+通透性增加,Ca2+進入突觸小體。進入膜內的`Ca2+,一方面降低軸漿的粘度,有利於突觸小泡向前膜移動,另一方面,消除前膜的負電荷。這樣,促進突觸小泡與突觸前膜融合、破裂,使神經遞質釋放到突觸間隙。神經遞質與突觸後膜受體相結合,改變突觸後膜對Na+、K+、Cl-的通透性,導致某些帶電離子進入突觸後膜,從而使突觸後膜的膜電位發生一定程度的去極化或超極化,使突觸後膜產生興奮或抑制效應。

3.試述動作電位在突觸後神經元的產生過程。

解答:動作電位擴布到突觸前神經元軸突末梢時,使膜對Ca2+通透性增加,Ca2+進入突觸小體。進入膜內的Ca2+,促進突觸小泡與突觸前膜融合、破裂,興奮性遞質釋放到突觸間隙,並與突觸後膜受體結合,提高了突觸後膜對Na+、K+等小離子的通透性,以Na+離子爲主,從而導致突觸後膜去極化,產生興奮性突觸後電位(EPSP)。當EPSP總和在突觸後神經元始段處首先達到閾電位並爆發動作電位,使突觸後神經元興奮。

4.何謂突觸前抑制?試述其產生機制。

解答:突觸前抑制:透過改變突觸前膜的活動而使突觸後神經元產生的興奮性突觸後電位減小,而呈現出抑制效應。其結構基礎是軸突-軸突型突觸。其產生是由於突觸前神經元A在受到刺激前,其軸突受到與它構成軸突-軸突型聯繫的另一神經元B末梢的作用而發生去極化,從而使神經元A興奮時傳到末梢的動作電位幅度變小,其末梢釋放的興奮性遞質減少,從而與它構成軸突-胞體突觸的神經元C的突觸後膜產生的興奮性突觸後電位減小,致使神經元C不容易或不能產生動作電位,呈現出抑制效應。

5.何謂突觸後抑制?試述其產生機制。

解答:突觸後抑制:是由抑制性中間神經元引起的一種抑制。當抑制性中間神經元興奮時,末梢釋放抑制性遞質,使其後繼神經元的突觸後膜產生抑制性突觸後電位,出現超極化又稱超極化抑制。根據神經元之間聯繫方式不同,可分爲傳入側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兩種。

標籤: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