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計劃

人才強市工程的工作計劃

一、明確加快推進人才強市工程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人才強市工程的工作計劃

1充分認識人才強市戰略的重要地位。加快發展、提升市域經濟競爭力,關鍵在人才。當前,面臨諸多發展機遇和有利條件,已進入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沒有人才的持續增長和人才作用的充分發揮,就不會有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充分認識人才強市戰略的重要地位,增強做好人才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將人才工作作爲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抓緊抓好,爲推動新一輪大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

2總體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理念,堅持服務發展、人才優先,確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人才優先發展的戰略佈局;堅持以人爲本、人盡其才,積極爲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搭建平臺,促進經濟社會和人才的全面發展;堅持解放思想,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爲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不拘一格選人才,鼓勵人人成才;緊緊抓住人才培養、引進、評價、使用等環節,不斷完善人才工作機制,優化人才成長與創業環境,以能力建設爲核心,以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爲重點,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爲推進新一輪大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援。

3目標要求。透過3-5年的努力,培養造就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結構合理,能夠滿足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隊伍。年,全市各類人才資源總量達到3萬人以上;各類專家數量達到3000人以上;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21%以上;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達34%以上;人才發展環境更加優化,人才資源配備更加合理,人才工作機制更加科學,把人才資源真正轉化爲發展優勢,咸寧市率先建成人才強市,進入全省人才強市行列。

二、加大創新創業人才的引進力度

4制定實施人才引進計劃。堅持定期開展重點產業領域人才需求調查和預測,及時編制和發佈切合實際的緊缺人才目錄。建立和及時更新包括市內企業家、專家、專業技術人才和籍在外事業名人的人才庫”加快構建全市人才資源資訊數據庫以及人才供求資訊開放系統,透過人事人才網、黨建網、電視臺、廣播電臺、國內新聞媒體宣傳和推介會等方式,建立穩定的資訊平臺,及時定期發佈我市需求的各類人才資訊,提高人才創業創新的資訊化服務水平。

6簡化高層次人才引進程序。高層次人才引進按照單位提出申請、有關部門對外發布人才需求資訊、受理報名、資格審查、提供人選、用人單位選擇、專家審覈、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研究、辦理引進手續和落實相關待遇等程序進行。由企事業單位自主確定、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由所在企事業單位向市委人才辦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經資格審查、專家綜合評審和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審批後,再落實相關優惠政策。

三、加大各類人才的培養力度

7加強人才培養宏觀指導。制定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和各類人才培養計劃,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實施“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開發工程”高端人才引領培養計劃”企業家培養計劃”名師、名醫和文化名家造就計劃”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工程”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工程”和“人才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程”等重大人才工程和項目,加強各類人才隊伍建設。

8注重在實踐鍛鍊中培養人才。培養未來城市管理高素質、專業化黨政人才,每年選派一批優秀年輕幹部到企事業單位、對口幫扶單位以及街道(鄉鎮)掛職鍛鍊。着眼提高現代經營管理水平、市場競爭能力,面向大中型國有控股企業及骨幹民營企業,每年選派一批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赴境內外學習考察,沿海發達地區機關或企業掛職鍛鍊。選派一批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校長到發達地區或境外學習培訓。抓好優秀高校畢業生選派到村任職工作。定期舉辦“專家學者論壇”或“中國青年創業家論壇”活動,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青年創業家參加,擴大人才聚集影響力。

9加強各類人才培養基地建設。依託大型企業、重點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職業院校建立1個大學生實習基地、1個尖端人才實踐基地;建設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流動站,1個留學生創業園,1個省級以上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加強市委黨校、技術學校建設,爲培養黨政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發揮作用。建成一批上規模、上檔次、有效益的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示範基地,重點把鎮“全省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成爲市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農業觀光、旅遊休閒等多功能的全省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示範基地。積極開展農業技術培訓,扶持農業科技創業與成果轉化,培養一批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農村生產經營性人才。由組織部門牽頭,對各類涉農培訓“民生工程”項目資源、部門培訓資源職業教育資源和各類社會資源進行有機整合,提高人才培訓效率

四、完善人才創新創業激勵保障機制

12建立工資待遇激勵制度。制定重點領域關鍵人才特殊薪酬辦法,對有特殊貢獻的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試行協議工資和項目工資。按崗位定酬,按業績定酬,鼓勵收入分配向關鍵崗位和優秀人才傾斜,允許拉開分配差距,推行協議工資、項目工資、崗位工資、專利分紅、效益提成等多種分配形式,重獎對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對享受國務院、省政府津貼的專家,本市按照1:1比例給予補助。建立人才技術成果參與分配製度,支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管理、知識、技術、資本等要素,按貢獻參與企業收益分配。

13建立住房待遇保障制度。實施人才安居工程,採取租售並舉與貨幣補貼相結合的方式,建立不同層次、形式多樣的.高層次人才住房保障體系採取回購、騰退、改造、租賃等方式建設一批“人才公寓”免費供享受國務院津貼人才居住;對博士、企業高管、研發人才提供面積不少於100平方米的住房免費居住;對有突出貢獻的領軍人才和高層次人才,首次在市購買自住商品房,根據不同領域、不同層次類別,給予不少於5萬元的住房貨幣補貼;對在每年產生稅收5000萬元以上的由政府出資購買後獎勵給個人。

14建立優秀人才獎勵表彰制度。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獎勵“技能大師”創業標兵”等人才評選表彰制度,提高人才的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每年評選一批有科技創新成果和貢獻的科技人才給予獎勵,享受市政府津貼。對獲得國家授權發明專利,技術創新填補國內空白或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其成果轉化納入科技項目支援範圍的對專利所有人給予5萬元以上獎勵。加強農村鄉土拔尖人才選拔工作,激勵農村實用人才在都市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中更好發揮示範帶頭作用。建立高層次人才榮譽制度,開展“傑出人才獎”評選表彰活動,對在建設“科學發展新”中大膽探索,勇於實踐,作出傑出貢獻的優秀人才頒發榮譽證書,授予市“榮譽市民”稱號,併發給一定數額的獎金。對來我市創業或參與合作的專家,發放“三國學者”證書,憑證書可以免費在觀光旅遊,門票由政府予以補貼。

15完善其他配套優惠政策。解決人才引進身份、稅收、保險、醫療、子女入學、配偶安置等方面的限制,鼓勵各類人才來創新創業。完善事業單位編制管理辦法,對納入編制管理的事業單位引進博士碩士,可根據工作需要優先聘用;編制已滿的採取先進後出,先聘用再逐步消化。凡高層次人才本人申請,可以夫妻同調,並妥善安排其配偶的工作,解決事業編制;爲其子女入學入托提供綠色通道,保障其子女接受優質教育。成立進階專家協會,組織專家開展學術交流、健康體檢、休假考察等活動。制定對高層次人才實行補充養老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辦法,由指定醫院爲高層次人才提供優先優質服務。經事前審覈審批的高層次人才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培訓研修等,由市政府每年提供不超過2次的差旅費資助。

五、優化人才創新創業服務環境

16完善人才市場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城鄉一體化的人才服務中心,健全人事代理、社會保險代理、企業用工登記、人事檔案管理、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等人才公共服務體系,爲人才創新創業提供資訊諮詢服務,簽證、戶口轉遷、工商註冊等手續。深入推進全市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探索幹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渠道和方法。全面清理不利於人才創業發展的行政審批事項,營造人才自由合理流動、適宜人才創新創業的寬鬆環境。建立健全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評價機制,完善社會化職業技能鑑定、企業技能人才評價、院校職業資格認證和專項職業能力考覈實施辦法。建立科學合理的農村實用人才評價指標體系,開展農村實用人才職稱評定工作。

17營造良好的人才工作輿論氛圍。不斷優化人才創新創業環境,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優勢作用,大力宣傳人才工作政策。透過舉辦各類人才工作專題講座、人才工作座談會以及人才教育培訓活動,深入宣傳人才工作的新理論。廣播、電視、報紙、網站開闢人才專欄,推出領導訪談、廠長經理談人才、人才之星等欄目,定期開展人才宣傳活動,透過宣傳優秀人才的先進事蹟和各地各部門重才愛才的成功經驗,激發各類人才銳意進取、勇於創新、勇於創業,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良好氛圍。

18建立市級領導幹部聯繫人才制度。每位市級黨政領導負責聯繫12名市管優秀人才,定期瞭解聯繫對象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況,聽取他對經濟建設和當前全市中心工作提出的合理性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優秀人才在重大決策中的參謀助手作用,同時協調解決人才在工作、生活上遇到困難和問題,爲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激勵和支援他幹事創業。

六、創新黨管人才工作體制機制

19完善人才工作領導體制。把人才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謀劃發展優先謀劃人才工作。完善人才工作領導機構,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爲組長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常委會和政府常務會定期聽取人才工作專題報告,及時研究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及解決措施。建立市直有關單位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形成由市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市委組織部按照不少於2人的要求選好配強工作力量,建立健全人才工作專門機構,保證有專門力量從事人才工作,做到編制、職責、人員、工作經費到位。

20建立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堅持開展人才工作創先爭優活動,定期組織人才工作滿意度調查和工作評估。實行人才工作目標管理,把人才工作納入全市鄉局級領導班子任期和年度工作目標考覈範圍,強化對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考覈。建立“一把手”抓人才的考覈制度,將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的考覈結果,作爲評價各部門“一把手”政績的重要內容,與領導幹部獎懲、使用掛鉤,確保人才工作主體到位、任務明確、責任落實。

21建立人才工作多元化投入機制。建立市人才開發專項資金,市財政要保證對人才工作的投入,較大幅度增加人力資本投資比重。制定全市人才投入資金管理辦法,建立人才投入增長機制和集約高效的人才投資體系,資金主要用於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農村鄉土拔尖人才的培養、引進、科研資助、表彰獎勵和專家休假等工作。透過稅收、貼息等優惠政策,鼓勵引導社會、用人單位和個人投資人才資源開發,特別要鼓勵社會資金和用人單位加大對人才開發的投入,充分發揮企業在人才資源開發中的主導地位。建立政府引導,用人單位爲主,個人積極參與,社會共同承擔的人才開發投入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