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計劃

最新高中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時間是箭,去來迅疾,我們又將在努力中收穫成長,是不是需要好好寫一份教學計劃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教學計劃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新高中音樂教學工作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新高中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高中音樂教學工作計劃1

一、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在普通高中音樂課程中,透過鑑賞與表現音樂,及其他藝術形式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音樂的美和蘊涵於其中的豐富情感,爲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進而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和情感體驗。音樂音響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徵,爲學生體驗、理解和創造音樂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能夠激活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作衝動,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豐富多樣的音樂實踐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共同參與的羣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共處能力得到鍛鍊和發展。

二、教材體系內容分析說明

在音樂教育面臨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的今天,如何加強高中音樂教育自身的建設,完善音樂課程體系,推進美育的發展,已成爲擺在音樂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十分重要和迫切的課題。《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研製正是在這樣一個大的改革背景下進行的。湘教版的教材中知識體系較全面,本學期主要進行歐洲音樂和華夏音樂的鑑賞,重點是各民族的音樂精華,讓學生在接受音樂薰陶的同時能夠了解更多的音樂知識,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藝術修養。

三、學生學習情況總體分析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修滿18課時可以獲得1個學分,我們高一下學期開設“音樂鑑賞”,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欣賞音樂的鑑賞知識,能夠獨立的完成作品的欣賞和鑑別,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表現能力。

要求學生能按時上課,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課堂教學和欣賞活動中來,掌握必要的音樂鑑賞知識和技巧,開闊視野,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和藝術生活。

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1、利用多媒體的教學設備,視覺享受、聽覺享受並進,擴充課堂教學的容量,體現音樂學科的豐富性和欣賞性。

2、加強音樂作品的選擇,有目的的選一些古今中外優秀的作品反覆欣賞,讓學生學會鑑賞技巧透過欣賞音樂瞭解文化背景。

3、課堂教學靈活,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積極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質量。

高中音樂教學工作計劃2

一、具體情況

本學期本人主要負責高一1、2、3、4、5、6班的《音樂鑑賞》教學和高三年級音樂特長生教學工作。高一學生新入學,音樂鑑賞的水平不高,能力不強,但可塑性大。高三音樂特長生的專業知識提升較大,但鞏固的還不夠,聲樂演唱水平提高教大,但依然有提升的較大空間。特別是臨近高考學生的心理波動較大,畏難和怕輸的思想很重,需要加強輔導。透過這一學期的教學實踐,逐步提高學生審美方面的能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並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構建互動式教學課堂。

二、教學任務及其目標:

1、切實執行新課程標準對教學常規的要求,依據課改要求,認真完成所任教音樂模組各單元、各章節的內容。

2、在教學中依據我校“全面育人,彰顯個性,爲學生終生髮展奠基”的辦學理念,落實新課標提出的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面向全體學生,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作,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文化。

3、啓發引導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關注並樂於參與音樂活動。

4、加強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加強學法知道,課堂教學體現合作互動,自主探究、自主學習,透過教學提高學生音樂感受與評價鑑賞的能力,初步養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

5、在課堂教學和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豐富的生活情趣和樂觀的態度,增進集體意識、團隊合作與協調能力。

6、加強音樂特長生專業的輔導與教學,逐步提高專業素養和水平,爭取使高三專業考生取得良好成績。

三、教學理念:

1、以音樂審美爲核心,培養興趣愛好。

以音樂審美爲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

2、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

提高每個學生的音樂素養,使學生各方面的潛能得到開發,並使他們從中受益。普通高中音樂課的教學活動應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爲主體,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

3、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

在所有音樂活動中,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創造意識,重視藝術實踐,將其作爲學生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和學習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基本途徑。透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

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應將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和反映近現代與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優秀音樂作品作爲重要的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四、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以培養學生的特長爲主,提高學生基本素質,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2、進一步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益。

3、認清形勢,更新觀念,搞好本學科的教研教改工作。

4、完成教學任務,搞好常規教學

5、透過聆聽與鑑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與鑑賞能力,提高音樂素養。啓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象;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6、在教學活動中要特別重視學生的參與和實踐,重視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的情感,重視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鑑賞音樂的美。

7、思考與探究: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

8、收集與整理:在這個教學環節中,主要透過收集整理,逐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養成收集資訊的習慣,學會處理資訊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同時,學會對當地的民間音樂文化遺產資料進行收集與整理,保護的方法。

9、活動與創編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主要透過實踐活動感受、體驗音樂、學習和掌握音樂的基本技能技巧,提高學生音樂的表演能力與創造性思維能力。提供同學相互鑑賞與評價時間、空間。

高中音樂教學工作計劃3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的工作計劃,結合本學期的工作時間,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完成好本學期的工作任務。

二、學生情況分析

1、學生正處於變聲期,唱歌較困難。

2、學生素質差,膽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觀念不正確。

三、教材分析

1、高一級學沿海版第二冊,以唱歌爲主,分五部分共9課。安排19課時,其中複習考試2課時,機動1課時,實際授課16課時。

2、高二級學沿海版第四冊,以欣賞爲主,分四部分,共8課。安排20課時,其中機動2課時,複習考試2課時,實際授課16課時。

四、工作任務:

1、高一、二級音樂教材課堂教學,每週一節。

2、學校有關音樂方面的文娛工作。

五、教學目標

1、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指導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教育和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之中。使學生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

2、啓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識,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3、增強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具有獨立視唱簡單樂譜的能力。

4、瞭解我國各民族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激發學生熱愛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瞭解外國優秀音樂作品,擴大視野,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鑑賞的能力。

六、教學措施

1、高一、二級的音樂教材課堂教學主要是以優化課堂的“教”與“學”過程,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爲主,以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互相滲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內容,改變枯燥又單一的課型。

3注重匯入部分的設計,以“引趣”貫穿整個課堂教學過程。

4、課外第二課堂,本學期計劃以訓練歌唱技巧爲主,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