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計劃

關於學年工作計劃3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爲了今後更好的工作發展,做好計劃,讓自己成爲更有競爭力的人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計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年工作計劃3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學年工作計劃3篇

學年工作計劃 篇1

一、工作目標

1、認真落實教學常規管理,努力把課程改革理念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常規管理之中,積極推動全校各學科課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科研強校,再上新臺階。

堅持“科研先導”,深化校本科研。組織教師開展立足課堂,面向學生、服務教學實際的校本科研。/抓好

一、二年級行爲習慣,三—五年級學習方法的培養,爲學校其它年級樹好樣板,確實深入進行《學生行爲習慣養成教育的策略與研究》和《實施個性化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研究。以科研強校,探索用教師的個性化教,引領學生的個性化學,從而初步實施個性化教學,實現真正意義上提高教學質量。

3、完善教研組機制,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對各教研組的教研活動要加強管理和指導,教研組活動應根據教學中的實際情況而確立“中心研究的問題”。對“中心研究的問題”要作深入細仔的研究,不能作秀,但求人人蔘與,把傳統的教研活動與網絡教研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中心研究的問題”能找出較好的解決措施。

4、加強各學科的教學管理,完善評價方案。

加強校本教研的力度,着重在課程改革的落實、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和師生評價制度的改革等方面作出深入的探索。加強對各學科的教學管理,根據教育局出臺的各項考覈制度,再結合本校實際使評價制度更趨於健全和完善。

5、以人文科學精神和現代教學思想爲引導,繼續加強和豐富學校的特色建設。

重點開展書香校園活動,進行全校規模的展示工作。重實踐和反思、總結,力爭能取得新的成果。

6、加強骨幹教師、青年教師隊伍建設與管理,以點帶面促良好教風的形成。

爲了適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快速發展的需要,從打造名師的角度打造學校的.品牌。加強骨幹教師培養、管理、使用制度的制定與落實,切實發揮其輻射作用,真正起到學校教學中堅力量的帶頭作用。對青年教師的培養也要提上議事日程。要求骨幹教師每學期上一節示範課,每週至少對青年教師進行1次聽、評課,對青年教師進行較系統的指導,聽、評課要有書面材料。

7、抓好畢業班工作,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

做好畢業年級教師和學生的思想工作,定期召開畢業年級工作會,查找存在問題,制定解決措施,確保教學質量。

二、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爲指導,以縣教育局**年教育工作要點,以堅持以人爲本的教育教學方向,堅持以教改科研爲核心,。抓住課程改革這一契機,構建新型的和諧校園,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三、具體措施

(一)、嚴格教學常規,優化過程管理,完善評價方案。

切實加強對教學全過程的嚴格檢查、監控,做到強化平時,淡化期末。重點放在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輔優轉差,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上。實行規範化管理,使教師業務學習、集體備課、交流研討規範化、制度化。搞好教學管理制度的創新,實現“六化”目標,即:“集體備課經常化、個人備課具體化、課堂教學藝術化、課外作業多元化、單元測試規範化、質量分析制度化”。嚴把課堂教學關,主要從以下三點開展工作。

(1)嚴格執行課程教學**年工作計劃。學校行政做好經常性的巡課工作,發現問題,及時指出。定期開展課程計劃執行情況的調查,督促教師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切實上好每一節課。

(2)嚴格備課管理。本學期我們將繼續集體備課制度。要求主備教師要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熟悉教材的知識,結構,能居高臨下地評價所教知識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作用。要善於駕馭教材,創新性的處理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加強“個人精備+集體討論+個人修改”的集體備課制度,切實提高備課質量,以備課質量的提高促進上課質量的提高。教務處將按開學一次、每月的兩週一次的時間,定期對各科教師的備課進行檢查。

(3)嚴格作業管理。對於作業設計、批改,每位教師要認真對待,力求科學、客觀、有效,嚴禁以罰做作業來變相體罰學生,作業要在落實以“精選精講精練精批”和“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爲要求的“四精四必”上下功夫,做到位。

(4)加強對各學科的教學管理,根據教育局出臺的各項考覈制度,再結合本校實際使評價制度更趨於健全和完善。

(二)、加強領導,督促落實。

(三)、開展實戰式培訓,完成教研組活動從規範化到制度化的轉換。

結合課改工作,開展各種形式的聽課及專題教學研討,促教師教學水平、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1。聽課:第2、3周進行全校任課教師檢查性聽課,促教師、學生及早進入新學期教學狀態,並進行教學。

2、推門課:加強學校聽推門課的力度,瞭解掌握教師、學生的教學、學習常態,進行有效的監督、監控,檢查與指導,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學習效果。

3、示範課:進行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獻課活動。

4、評優課:開展學校校內評優課,評選校級優秀課,進行表彰。

5、研究課:適時組織學科教學研究課,人人蔘與互動,研究、探索學科教學模式。(語、數、科任學科各一節)

6、開放課:進行全校家長開放日教學研討活動,教師人人蔘與。對外宣傳學校辦學水平、展示教師教學風采。

7、複習課:認真上好期末複習課,探索對學生科學、有效的複習指導方法。

(四)、以考促培,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1、開展以考促培的全員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競賽,競賽內容提前佈置,每兩月一次,成績公開量化,並記入教師年終考覈。理論知識考覈的內容選一些關於新課程和基於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的內容。專業知識包括語文的古詩文七十首,名家名篇賞析,數學包括簡單的數學問題,典型問題。英語內容結合日常培訓。此外還有一定的綜合知識。

2、搞好學生的課堂練習設計和作業改革,要進行一次學科教師的課堂練習設計比賽。

(五)、以人文科學精神和現代教學思想爲引導,繼續加強和豐富學校的特色建設。重點開展書香校園活動,進行全校規模的展示工作。

爲了開闊同學們的閱讀面和知識面,提升同學們的思想涵養和精神品位,開展創建“書香校園”的讀書活動,培養同學們閱讀的興趣和習慣,由此而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和閱讀傳統,共同創建一個充滿書香的校園。

1、充分利用好課堂陣地:

(2)開展課前3—5分鐘特色展示;

(3)課前、課堂上開展推薦“我喜愛的一本書”活動,推介新書,互相交流;

(4)各年紀制定列出每學期必讀的書的書目,制定並完善必讀書目閱讀的檢查、考評制度;

2、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1)開展讀書心得交流的演講活動(或比賽)(五年)

(2)開展講故事活動(或比賽)(四年)

(3)開展讀書心得徵文活動(賽)(三—五年)

(4)開展讀書摘錄、經典句段書法展(賽)

(5)以上各項活動,除參加校級競賽外,提倡各班師生多在班內組織開展。

(六)、加強畢業年級的管理,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

畢業班工作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點之一。學校定期每月召開一次畢業年級工作會議。瞭解師生思想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解決。在抓緊抓好教學質量的同時,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一定要讓畢業年級的學生不僅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同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畢業年級的學生容易燥動,要多做耐心細仔的思想工作,特別要關注學生的安全。

(七)、堅持行政督導,加強常規管理。

行政督導是行政領導班子深入教學一線,瞭解學校教育教學情況,查找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集體會診,最終達到糾正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行政督導原則上每月抽查一個年級。對抽查年級實施全天候、全方位的全程綜合督導。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後的管理,甚至是考覈評價,行政督導後都要做出綜合性的評價。同時與抽查年級的任課教師進行交流,是成績的加以肯定和表彰,是問題的加以批評並督促改進。行政督導檢查是一個教學常規管理的好方法,因此必須堅持。

(八)、培養骨幹,實施人材階梯化戰略。

對骨幹教師的培養應按“整體—骨幹—整體”的策略,即整體着眼,分層培訓,整體提高;堅持多規格,多層次,多渠道的研培結合。注重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的培訓。要求骨幹教師人人有課題(無論是主研還是協研),個個有任務,事事作表率,充分發揮帶頭作用。本期規定,骨幹教師要求骨幹教師每週至少聽年青教師1節課,並做出評課,每學期至少上1節公開課或觀摩課,研究課,示範課。

(九)、關注學生差異,切實做好學困生的輔導與轉化工作

結合我校省科研課題《學困生的輔導與轉化的研究》進一步的研究,要求廣大教師要關注學困生,耐心進行對學困生的輔導與轉化工作;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能力。語文、數學、英語等主科教師堅持個別輔導,採取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得每一個學生得到發展。

學年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20xx年,我校的校本培訓工作以縣、學區研訓工作爲指導,以“聚焦課改,聚焦隊伍,聚焦課堂,聚焦質量”爲工作主線,以課程改革爲動力,提高老師羣體的業務素質和課堂教學水平,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

二、工作目標

以“有效學習”爲目標,以跨校區大年級組聯鎖教研、專家引領進校區、專題培訓等爲形式,促進老師專業素養的進一步提升,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

三、工作要點:

(一)完善科研管理

1.繼續加強科研管理。強化老師的研究價值,以課題帶動課改,以課題提升課改,發揮科研在教學中的作用,做到“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使每位老師都要樹立“老師人人是研究者”“上課就是研究”的新理念。努力提高老師的教科研意識和理論水平,做科研型的老師。

2.完善制度保障。以《甌北學區教育科研工作獎勵方案》、《永嘉縣黃田小學獎勵性績效工資》爲獎勵手段,激勵老師邊教學,邊研究,邊實踐,邊總結,積極參加一年一度的教育教學論文、案例課例和圖書、教育裝備資訊化應用論文及老師多媒體軟件評比。

(二)抓校本教研工作

1.提升老師教學技能

充分發揮本校的名師的引領作用,建立名優老師與新老師結對幫扶機制。透過組內公開課、學校公開課、名師公開課、抓好新老師、骨幹老師、中老年老師的素養提升工作。同時透過聽課、評課、示範等方式幫助青年老師儘快成長。

2.開展多形式主題教研活動

(1)開展“專家引領進校區”活動。聘請縣級以上名優老師進校區,進課堂,診斷課堂教學和教學常規現狀,作手把手的引領,促進校區課堂教學改革。

(2)開展“名優老師示範課”活動。要求縣級以上名優老師,每學年至少執教一堂校級以上的示範課,作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性引領。

(3)開展“跨校區大年級組主題教研”活動。以“有效學習”爲主題,以本部、三嶴、楓埠、白巖四所校區組成大年級組爲活動人員,開展課例研討、集體備課、經驗交流活動,促進四所校區的資源共享。

(4)開展“與民辦學校聯動教研”活動。充分利用“慧才小學”這一老師專業發展、學生思想教育的實踐陣地,充分發揮我校教育資源的輻射和帶動作用,開展聯動教研和師徒結對活動,以“示範課”、“診斷課”、“交流評卷”、“專題指導”,促進兩校老師共同發展,教學質量共同提升。

(三)強化校本培訓工作

1.選課培訓和校本培訓相結合

爲了鼓勵老師參加繼續學習、培訓,學校統籌安排老師外出培訓工作。以滿足老師專業發展個性化需要,引領老師專業成長。嘗試形式多樣的校本培訓,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切實提高培訓實效。繼續利用學校的網絡教研平臺開展集體備課、校內觀摩課後互動評課活動、教學反思交流等活動。

2.自主學習和共同學習相結合

引領學習根據自己的專業素養髮展的需求,確定每年個人的讀書計劃,透過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來更新觀念,促進全體老師不斷提高對現代教育思想的認識,要求每一位老師經常翻閱教育雜誌,每學期細心研讀一本教育專著,潛心研究一個教學問題,感悟一種教學方法,做到有所體驗,有所收穫。每學期至少讀一本本專業的書籍,做讀書筆記,寫一篇讀書徵文。

同時學校開展校本特色培訓活動——掌上閱讀,每學期推薦2本名著,共同閱讀,在“吸納”之後,我們還爲特色培訓設計了一個“產出”環節:在校本培訓博客發一條類似於“名人名言”式的“凡師慧語”,要求老師將讀專著後的感悟凝練成一句類似於“名人名言”似的語錄或觀點,發在校本培訓博客上。

學年工作計劃 篇3

20xx學年是我校發展史上又一個重大里程碑,借遷校擴大辦學規模之際,依據學校“創生”、“創適”、“共生”理念,根據學校20xx學年工作計劃,以“精準”發力、“精細”服務爲宗旨制定教師發展學年計劃。

一、 主要目標

1. 開發新教師培訓系列課程,使新教師能較快地站穩講臺。

2.修訂各項制度,完善相關機制,促進教師可持續發展。

二、主要工作與措施

(一)以培訓課程爲綱,充分發揮指導師作用,促進新進教師快速融入團隊、、站穩講臺

1. 今年新進人員89人,其中校醫和財務各2人,教師87人。教師來源有選調(含非職校)、民辦不在編、代課教師(只上課,不受學校日常管理培訓)、應屆師範類大學(研究生)畢業、應屆非師範類大學畢業和社會招聘(無教學經歷)等六類,做好新進教師分類,爲後續分類培訓培養打下基礎。

2.開發新進教師培訓系列課程,包含職業道德與法規、教育教學理論、教育教學技能和其它技能等模組,並設計相應課程、授課對象、課時、主講人等。

3.積極挖掘校內培訓專家,提升內訓力;邀請校外知名專家,提高培訓層次與內容。

4.加強指導師隊伍建設,制定指導師工作要求,充分發揮指導師在新教師日常教育教學和培訓課程的實踐運用指導作用,並建立良好師徒關係。

5.以見習期成長爲主要指標完善新進教師評價辦法,並以此爲試點探索教師考覈辦法的修訂。

6.組建新教師服務班子,策劃組織各種活動,提高凝聚力。

(二)建機制,促學部競爭,激教師內驅力,加快師資隊伍建設

1.對“十二五”以來三層次骨幹教師、重要教育教學成果獲得者、省市高端培養對象進行摸底調查,形成數據庫。

2.進一步完善骨幹教師培養體系,將所有教師納入體系,分層分類培訓培養,促進文化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共同發展、個性發展;並與省市三層次骨幹教師有效對接

3.繼續推進青藍工程、骨幹教師培育工程、“雙師型”教師發展工程、名師工程等“四大工程”,重點打造學校名師工作室,成立各類教師研修共同體等平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4. 繼續實踐《溫州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合適教育研究會工作章程》,建立和調整校、部兩級教學專家團隊,兩級專家團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指導全校教育教學工作與教師成長。

5.多途徑展示教師教育教學研究成果,宣傳骨幹教師,組織評選“最受學生愛戴的教師”等活動,透過樹立榜樣、指引方向激發廣大教師自主發展的動力。

6.完善教師考覈辦法,以“師德爲先、教育教學業績爲重”引導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7.逐步完善職稱評審辦法,充分發揮職稱在教師發展上的引導作用。

8.加強與社會服務處合作,透過“引進來、走出去”讓教師得到高校教授、行業專家的指導與鍛鍊。

9.組織校內各類教育教學能力比賽,以學部(或教研組)爲單位選拔參賽,以賽促教師在教學能力、教學研究、資訊化應用、專業技能等方面提升。

10.建章立制,引導與協助學部形成教師梯隊。

標籤:計劃 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