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計劃

關於二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範文集合5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又將迎來新的挑戰,何不好好地做個工作計劃呢?但是要怎麼樣才能避免自嗨型工作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二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二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範文集合5篇

二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爲了更好、更有效地組織複習,讓學生更系統的掌握本學期的學習內容,特制定本複習計劃。

一、複習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三冊。

1、1——9的口訣

表內乘除法計算、口訣的運用(逆運用)、規律的填寫

2、時間

看鐘表寫時刻並算出經過的時間、時間換算、時間單位填寫、看

時間畫針。

3、應用題

求幾個幾是多少和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乘法應用題;

關於平均分和求倍數的除法應用題;

根據統計圖表提出並解決數學問題等。

4、路線與位置

辨認方向、按地址畫地方、識別路線圖

5、觀察物體

從不同方向辨認物體的形狀(立體圖)

6、統計與猜測

看統計圖完成統計表,再解決問題或提出再解決;

摸球,用“可能”、“一定”、“不可能”填空、連線或寫一句話

二、複習重、難點:

1、表內乘除法。

2、方向與位置。

3、時、分、秒。

三、複習目標:

1、記住乘法的意義和各部分的名稱;能根據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會用乘法口訣熟練的計算表內乘法。

2、記住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的名稱以及乘除法之間的關係;會用乘法口訣熟練地求商。

3、知道站在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會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簡單物體的形狀。

4、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並能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餘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

5、能結合生活實際認識鐘面,認識時分秒;掌握時分秒之間的關係;能夠準確讀出鐘面上的時間;結合自己生活的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會計算比較簡單的經過時間及單位換算。

6、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此簡單的問題;在簡單的猜測活動中初步感受不確定與確定的現象。

7、根據具體情境提出可以用乘除法解決的問題,正確列出乘除法算式,會解決有關乘除法的實際問題。

四、複習時間及內容安排

複習時間 複習內容 具體知識 複習重難點 課時安排

19日——22日

數與代數

(第一單元:數一數與乘法

第二、七單元:乘法口訣

第四、八單元:分一分與除法

第六單元:時分秒

) 1、能熟練正確地記住每一句口訣,能根據口訣寫出兩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並能正確運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除法。

2、體會、理解乘法、除法的意義。發現、提出並解決一些簡單的用乘法、除法解決的問題。

3、能準確認讀鐘面上的時刻,理解和熟練運用1時=60分,1分=60秒,並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4、能根據鐘面說出經過的時間。 重點:

1、表內乘法、除法的口算;

2、鐘面時間的認讀;1時=60分,1分=60秒;時間的經過。

難點:運用表內乘法、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和時間的經過。 5課時

23日 空間與圖形

(第三單元:觀察物體

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 1、能正確辨認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2、在實際情境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會辨認其餘三個方向;會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3、知道地圖上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會描述圖中的路線。 重點:

1、能正確辨認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2、描述物體的位置和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難點: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1課時

26日 統計和猜測 1、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2、知道事情的可能性(確定的、不確定的)。 重、難點: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1課時

27日 實踐與綜合應用 1、透過複習,發現學生以前學習知識中的還存在問題,及時改正。

2、透過複習,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形成知識網絡。 重點:透過複習發現學生以前知識中的問題,及時幫助學生糾正,加深記憶,形成一定的知識網絡。 1課時

28日——31日 綜合練習與講評 透過綜合練習、講評,提高學生計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計算的速度、正確率以及解題方法、策略的靈活運用。 6課時

二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我班有學生39人,男生22人,女生17人。一年來學習習慣基本養成,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能提出並解決簡單的問題.對位置、圖形、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有幾位學生還沒達到計算正確、迅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做題速度慢,作業不能按時完成,今後要加強輔導。

本學期教學任務和要求

1、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釐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2、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3、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釐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5、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透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6、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 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總複習

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和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乘法的初步認識與鏡面對稱的教學。

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數學教學活動要注重課程目標的整體實現。

2、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3、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導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悟數學思想,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5、在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

6、注重體現探索性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探索和創新的意識。

7、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加強估計意識與能力的培養。

8、筆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結合,便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小學二年級數學培優補差計劃 爲順利完成本學年的教學任務,提高本學期的教育教學質量,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學校工作目標,除了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定期評定學生成績、優質完成每一節課的教學外,應採取課內外培優措施,制定培優計劃,以高度的責任心投入到緊張的教學及培優補差工作中,力爭取得好成績。

透過這次的半期測試進一步瞭解到班上學生的情況,數學的培優補差計劃第一步深入瞭解基本情況,學生情況分析:綜合素質、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第二步制訂培優補差目標,對於優秀生學習的主要目標放在能力培養和數學素養上(分析、解決問題遷移能力,而學困生的主要目標是放在基礎知識掌握和基本能力上。期末成績目標是全區前五名。

第三步培優補差基本思路及措施:

(一)思想方面的培優補差。

1.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經常和學生談心,關心他們,關愛他們,讓學生覺得老師是重視他們的,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瞭解學生們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從而根據學生的思想心態進行相應的輔導。

2.定期與學生家長、班主任聯繫,進一步瞭解學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課堂等各方面的情況。

(二)有效培優補差措施。

利用課餘時間和第八節課,對各種情況的同學進行輔導、提高,“因材施教、對症下藥”,根據學生的素質採取相應的方法輔導。具體方法如下:

1.課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訂正,優等生解決難題。

2.課堂練習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必做題”—基礎題,第二層:“選做題”—中等題,第三層“思考題”--拓廣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3.安排座位時堅持“好差同桌”結爲學習對子。即“兵教兵”。

4.培優補差過程必須優化備課,功在課前,效在課上,成果鞏固在課後培優。培優補差儘可能“耗費最少的必要時間和必要精力”。備好學生、備好教材、備好練習,才能上好課,才能保證培優補差的效果。要精編習題、習題教學要有四度。習題設計(或選編習題)要有梯度,緊扣重點、難點、疑點和熱點,面向大多數學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於鞏固“雙基”,有利於啓發學生思維;習題講評要增加資訊程度,圍繞重點,增加強度,引到學生高度注意,有利於學生學會解答;解答習題要有多角度,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一解,擴展思路,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變通性;解題訓練要講精度,精選構思巧妙,新穎靈活的典型題,有代表性和針對性的題,練不在數量而在質量,訓練要有多樣化。

5.每週進行一次測試—“週考”,每月進行一次“月考”,建立學生學習檔案。

(三)在培優補差中注意幾點:

一、不歧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縱容優秀的學生,一視同仁。

二、經常與家長聯繫,相互瞭解學生在家與在校的一些情況,共同促進學生的作業情況,培養學習興趣,樹立對學習的信心。

三、對於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要及時地檢查,並做出評價。

四、不定期地進行所學知識的小測驗,對所學知識進行抽測。

五、根據優差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方案,比如優秀生可以給他們一定難度的題目讓他們進行練習,學困生則根據他們的程度給與相應的題目進行練習和講解,已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

六、要講究教法。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研究不同課型的教法。如上覆習課時,要把知識進行網絡,把知識進行列表比較,把知識系統,便於學生掌握;上習題評講課時,做到既評又講,評有代表性的學生答題情況,講知識的重點、易混點、熱點及考點。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優生率。

二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透過一個學年的數學學習,已經初步的適應了教材特點,並能有一定個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由於本班學生基本來自本鎮各個村居,還有部分是外來民工子女,基礎較弱。這個學期的教學重點還是要放在良好聽課習慣的養成上和數學思維能力訓練。另外,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積極教育與引導學生,讓學生逐步愛上數學。

二、教學目標

1.數與代數

第一單元“加與減”。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學生透過加減法的計算,能透過擺豎式正確計算100以內數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在計算過程中初步養成認真、細心、耐心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第三單元“數一數與乘法”。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學生透過“數一數”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過程,體會乘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感受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第五單元“2—5的乘法口訣”,第八單元“2—5的乘法口訣”。在這兩個單的學習中,學生經歷2—5和6—9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形成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確運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第七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第九單元“除法”。學生透過大量的“分一分”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體會除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體會乘法與除法的互逆關係。 第二單元“購物”。學生透過購物,進一步人數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在實際情景中,透過購物,認識元、角、分,並進一步學會實際的應用。

2.圖形與幾何

第四單元“圖形的變化”。在這個單元學習中,學生將經歷觀察的過程,在活動中積累圖形運動的活動經驗;在欣賞與設計中,體驗到圖形的美和設計的樂趣。透過觀察活動,初步發展空間概念。

第六單元“測量”。透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認識了釐米和米,認識到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透過測量活動,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測量生活中的物體的長度。

3.綜合與實踐:本冊教材安排了“班級舊物市場”和“尋找身體上的數學‘祕密’”兩個實踐活動。透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到了數學的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過程,體會乘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感受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學生經歷2—5和6—9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形成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確運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3.學生透過大量的“分一分”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體會除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體會乘法與除法的互逆關係。

教學難點:理解乘除法的意義並能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願望,創造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數學,重視動手操作與抽象概括相結合,體驗乘除法的含義,發展學生的數感和符號感。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透過操作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幫助學生積累參加數學活動的經驗。

3.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以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整理與複習中,注重培養學生回顧與反思的學習能力。

5.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對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6.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鼓勵算法多樣化。

二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教學理念

1、堅持“在體現新理念的同時注意具體措施的可行性”、“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係”兩個基本原則。

2、力求使實驗教材具有創新、實用、開放的特點。

3、注意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反映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努力爲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

4、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時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薰陶與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

二、教學內容

100以內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初步認識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象,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和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簡單的組合思想和邏輯推理方法。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領域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釐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釐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6、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7、透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透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口算的分階段要求初步擬訂如下:

單元結束時期末

平均錯誤率速度平均錯誤率速度

表內乘法6%絕大多數達到每分鐘做8題4%以內絕大多數達到每分鐘做10題

(二)發展性領域

1、筆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學習計算的同時,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以便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意識。

2、提供關於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表內乘法教學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教學過程的探索性。

4、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加強估計意識與能力的培養。

5、注重體現探索性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探索和創新的意識。

6、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五、課時安排

一、長度單位(4課時)

二、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13課時)

1、兩位數加兩位數…………………………………………………………3課時左右

2、兩位數減兩位數…………………………………………………………5課時左右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4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1課時

我長高了……………………………………………………………………1課時

三、角的初步認識(2課時)

四、表內乘法(一)(13課時)

1、乘法的初步認識 ………………………………………………………3課時左右

2、2~6的乘法口訣

5的乘法口訣…………………………………………………………………2課時左右

2、3、4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

6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五、觀察物體(4課時)

六、表內乘法(二)(13課時)

7的乘法口訣…………………………………………………………………5課時左右

8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

9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1課時左右

看一看 擺一擺………………………………………………………………1課時

七、統計………………………………………………………………………3課時

八、數學廣角…………………………………………………………………2課時

九、總複習……………………………………………………………………4課時

六、教學措施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出現釐米和米的認識,讓學生透過各種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理解使用統一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的必要性,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尺量物體的長度。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初步認識線段與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象等教學內容,使學生透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線段,角和直角,軸對稱和鏡面對稱現象,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的是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數學廣角”是新的教學內容,介紹了簡單的組合思想和邏輯推理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