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彙報

縣工業經濟發展情況工作彙報

工業經濟是縣域經濟的主體和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今天CN人才網小編爲大家整理了縣工業經濟發展情況工作彙報,希望你會喜歡。

縣工業經濟發展情況工作彙報

篇一:

近年來,我縣堅持以“工業強縣”發展戰略,立足地方資源和產業特色,強化創新驅動,突出項目引建,打造工業園區產業聚集平臺,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工業經濟發展發展加速、後勁增強,成爲縣域經濟的主要支撐,成績喜人。20xx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3.2億元,同比增長26.5%,增幅排在全市第2位;比20xx年增長2.1倍,年均增長30.5%,高於全市平均水平15.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翻番。

一、堅持抓園區、搭平臺,增強聚集發展能力。堅持把工業園區建設作爲發展工業經濟新的增長極來抓,加大力度推進惠東產業轉移工業園區和環大亞經濟區惠東區發展。其中作爲全省8個產業轉移工業園區之一的惠東產業轉移工業園區,至目前,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0.18億元,累計簽訂入園合同項目98宗,涉及總投資201.95億元,其中投產項目43宗,投資額82.3億元。今年上半年,園區新增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額8.8億元;3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91.6億元,同比增長31.8%;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3.6億元,同比增長42.4%。環大亞灣惠東區域包含我縣沿海以及白花共8鎮,重點發展清潔能源、海洋生物、海洋保護等產業。目前,區內的白花長塘工業園區、中航謨嶺工業園區,鐵涌小屯工業園以及鐵涌、黃埠、吉隆鞋業爲主的女鞋生產基地等產業聚集園區建設紮實推進,成爲我縣域經濟重要增長極。20xx年,8鎮累計完成固定資投資138.7億元,佔全縣比重62.1%。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5.8億元,增長10.4%,佔全縣比重46.0%。

二、堅持抓引資、建項目,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始終牢固樹立“抓項目、抓發展”的意識,突出抓好項目引進和建設工作,不斷增強發展後勁。一是全方位開展招商選資。實施“走出去”戰略,先後廣州、深圳、杭州等地舉辦多場招商選資推介會,組織參加廣東-澳洲經貿合作交流會等,做到既招商,又交流;發揮與大亞灣聯建機制,實施縣區聯動招商;組織招商隊伍,開展有針性招商;發揮商會、產業資源等優勢,開展產業鏈招商;聯動外出鄉賢、企業家以及世界500強、國企等,開展定向招商等方式,全方位抓好招商選資,20xx年,全縣外引內聯項目共104宗,合同投資總額236.49億元。其中,內聯項目92宗,合同利用資金234.93億元,履約率83.70%;外資簽約項目12宗,簽約總額1.56億元。20xx年在談重點項目共8宗,預計投資額943.06億元人民幣。二是着力抓好生產性項目建設。透過建立和完善全縣內資項目庫和工業項目庫,建立重點項目建設聯席會議,落實縣領導掛點推進簽約項目落戶建設,集中力量推進項目建設。突出抓好工業投資,20xx年以來在建、續建、新建的大型工業項目有飛泰科數字裝備、鵬程彩印、洋林電子科技、華源軒傢俱生產基地等86宗,累計完成投資額爲51.2億元;銘源健體自行車、美萬家傢俱、雨辰鞋廠、飛步鞋業等一批工業項目建成投產。

三、堅持抓產業、調結構,增強工業發展實力。針對惠東工業“短板”問題,出臺了《加快工業經濟發展實施意見》,組織實施工業經濟轉型升級三年攻堅行動,着重加強清潔能源、電子資訊、機械裝備製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農業深加工等“主導產業”培育發展,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工業實力進一步提升。清潔能源產業已具規模,平海電廠20xx年產值達50多億元,國電風電項目、國儲石油項目加快建設,廣控風電年內進入試執行階段,惠州核電、華能LNG等項目啓動建設,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電子資訊、機械裝備製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先進製造業加快發展,京蘭新源能汽車、斯堪維亞智能機器、深科達氣動設備等先進裝備製造產業項目和派瑞特塑業、永明興塑料包裝、惠東縣電子感光油墨等新材料項目,以及飛科泰科技、彩訊液晶電視等電子資訊產業項目落戶建設,有效地優化工業產業結構,促進先進製造業發展。20xx年,全縣先進製造業增加值22.1億元,同比增長41.7%;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24.3億元,同比增長92.9%。製鞋、製衣等民營傳統產業優化升級。20xx年,全縣製鞋、製衣等民營經濟增加值257.5億元,佔全縣經濟總量比重58.5%。特別製鞋產業,今年上半年鞋產量達4.7億雙,產值達138億元。農業深加工業產業進一步提升,全縣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67家,其中列入國家級3家,省級以上12家,市級29家,東進農牧公司成爲我縣首家掛牌上市企業。20xx年全縣農業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5.6億元,同比增長20.4%。

四、堅持抓創新、促升級,增強企業發展潛力。一是實施名企、名家、名品培育戰略。在名企培育方面,組織實施了“個十百億元企業成長計劃”,建立億元、十億元、百元億元產值企業成長梯隊,進行重點培育;開展了小升規、個轉企攻堅行動,助力企業成長髮展。至20xx年,全縣規上企業數增至247家,比20xx年增加73家;億元企業數發展有54家,是20xx年的2倍;合計產值394.6億元,佔全縣規上工業比重80.3%。20xx年,擬新上小升規、個轉企企業120家和130家。在名家培育方面,透過強化人才引進和對接、邀請專家舉辦專題講座、支援鼓勵企業主參加MBA等教育培訓、組織企業外出學習考察等,不斷增強企業主素質,培育了一批優秀企業家。在名品培育方面,建立創品牌獎勵制度,組織名質產品參加國內外不同類型展銷會,加強與阿里巴巴、東京等電商平臺合作對接,引導企業開展電子商務,創建“淘品牌”等,提升“惠東智制”知名度。至目前,全縣發展有中國馳名商標3件,省著名商標、名牌產品共19個,市級品牌55個。二是實施科技創新,提升企業創新驅動新優勢。組織召開全縣加快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會議,加快推進院士工作站、研發中心等建設。至目前,全縣組建有院士工作站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5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8個,省級農業科技創新中心3個,市級農業科技創新中心7個,省級企業科技特派員工作站4個,有效地增強了產品研發水平。20xx年全縣產品專利申請量、授權量、發明專利申請量分別爲1508、559、69件,分別增長27%、19%、25%。20xx年以來,三年累計申請專利3514項、獲授權1028項。三是實施智能化技術改造,促進兩化融合發展。發揮財政槓桿作用,支援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組織實施了一批技術改造項目,帶動了工業投資增長。同時,積極實施“互聯網+”戰略,加快推進“機器換人”技術,推廣使用工業機器人,深入推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擴大“兩化”融合水平。20xx年,全縣完成工業技術改造投資11.8億元,同比增長24.2%。今年以來,重點抓好惠州市特創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海龍模具塑料製品有限公司等57家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建設,帶動企業擴產增效投入近20億元;抓好澳達樹熊、鉑科磁材等企業“兩化”融合貫標企業試點工作;並以格訊科技項目運營爲突破口,引進一批智能製造服務項目,推動一批傳統工業企業與資訊技術企業交流對接,有效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形成智能製造服務發展新業態。

五、堅持抓環境、優服務,增強經濟發展活力。我縣十分重視發展環境創建工作,在組織實施“十大民生工程”和文明縣城、衛生縣城創建的同時,堅持把領導精力、資源配置、基礎設施、招商服務等方面向工業經濟發展集中,全力營造良好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一是組織開展企業服務活動,每月6月份定爲企業集中服務月活動,實行領導掛鉤聯繫骨幹企業活動,現場協調幫助企業解決困難,盡最大努力減輕企業負擔。二是優化行政審批服務,提升行政服務中心功能,深化網上辦事大廳服務,簡化審批項目和流程,實行行政網上聯審聯批、資訊共享,真正實現“一站式”辦事、“一口價”標準、“一視窗”收費和“一條龍”服務,促進行政審批提速增效。三是強化政策支撐。先後出臺“惠東45條”、“四上企業獎勵制度”、品牌創建獎勵制度、技術改造實施意見以及在項目用地、招商引資、融資服務、人才引進和服務資源要素保障等系列政策措施,以最大限度發揮財政支援槓桿作用,助力企業發展。四是強化保障機制,健全政府部門組織推進工業發展工作網絡體系,建立健全部門統籌協調職能機制、工業經濟聯席會議制度、責任分工制度、資訊通報制度、督查巡查制度、考覈評估制度等“六大機制”,夯實政府服務保障基礎。

當前,我縣工業經濟已進入增速換檔、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爲主要特徵的新常態,孕育新機遇。我們將堅持圍繞“構建大平臺、發展大產業、培育大企業”的思路,突出抓好園區設施、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企業成長,紮實推進互聯網+、技術改造、轉型升級等工作,加快推進環大亞灣新區、產業轉移工業園區、惠州核電工業園區“三大發展平臺”,加快清潔能源產業、電子資訊產業、先進裝備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製鞋製衣傳等傳統產業以及特色農業產品深加工業等“六大產業”發展,致力打造“惠東智制”新品牌。

篇二:

深入探討認真分析研究新形勢下,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中寧工業經濟快速發展,這是一項重要課題。對此,我們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十一五”時期中寧工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十一五”時期,中寧工業發展速度逐年加快,尤其是20xx年以來,縣委、縣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強化工業發展意識,審時度勢,大力實施“興工強縣”戰略,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加快工業發展方式轉變,深化企業全面改革,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提高工業經濟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全縣工業經濟整體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工業經濟快速發展。五年來,全縣新上、技改、擴建工業項目80個,其中建成投產的項目66個。20xx年,全縣完成工業總產值68.8億元,比20xx年增長41.8%;實現工業增加值21.4億元,比20xx年增長21.2%;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63.2億元,比20xx年增長41.8%;實現工業增加值20.1億元,比20xx年增長21.8%;20xx年1—6月份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3.8億元,同比增長46.5%;實現工業增加值9億元,同比增長30.1%(按可比價計算);實現銷售收入29.05億元,同比增長63%;工業品產銷率爲97%,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實現稅金11588萬元,同比增長18%;實現利潤25090萬元,同比增長2.1倍。預計到20xx年底,全縣工業總產值達到84元,比20xx年增長22.1%,是2005年的3.7倍;實現工業增加值26億元,比20xx年增長21.5%,是2005年的3.9倍;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8億元,比20xx年增長23.4%,是2005年的4.3倍;實現工業增加值24億元,比20xx年增長19.4%,是2005年的4.28倍。

(二)企業規模不斷擴大。重點實施和培育發展壯大了隆基硅公司4800噸單晶硅、瀛海天祥公司100萬噸水泥熟料、興爾泰公司2×31500KVA電石爐、12萬噸硫酸、天元公司7.2萬噸金屬錳、華夏特鋼公司40萬噸硫酸、30萬噸鎳鐵、寧夏紅、早康公司等一批骨幹企業,使全縣工業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新材料、電力、農產品加工、建材、化工、冶金爲主體的工業體系,寧夏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天元錳業有限公司、瀛海天祥公司、嘉盛公司等企業躋身於重點龍頭企業行列,增強了對全縣經濟的支撐作用。預計到20xx年,全縣規模以上企業發展到34家,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達11家、過5億元的企業3家、過10億元的企業2家。

(三)工業結構更趨優化。順應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重點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積極引進高新技術產業,進一步優化了工業結構,使全縣工業結構由單一逐步走向多元化。以早康、恆興、贏嘉、杞芽、興寧公司爲代表的一批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的不斷髮展壯大,不僅爲全縣工業經濟發展增添了活力,而且引領了工業結構調整的趨向;積極引導縣內電解鋁、電石、金屬錳、鐵合金等高耗能企業,採取節能、降耗等技術改造,使企業由傳統工藝向現代工藝轉變;以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單晶硅項目爲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落戶中寧,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增強了工業經濟發展後勁;淘汰關停了污染嚴重、耗能高、工藝落後的8家小鍊鐵、7家小造紙企業和4條立窯生產線、兩條電解金屬錳生產線;產品結構也由單一的煤炭、電解鋁、鐵合金、水泥、枸杞乾果等向碳化硅、金屬錳、金屬鎂、單晶硅、枸杞果酒、枸杞茶、枸杞多糖、果汁等多樣化方向發展。

(四)主導產業特色明顯。全縣工業已初步形成了六大主導產業羣:一是以寧夏紅、早康、恆興、杞芽、杞鄉生物、興寧公司爲龍頭,形成了枸杞果酒、枸杞原汁、枸杞豆奶粉、枸杞芽茶爲主的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羣;二是以賽馬公司、瀛海集團爲龍頭,形成了水泥生產、建材預製爲主的建築建材產業羣;三是以興爾泰、新世紀爲龍頭,形成了合成氨、硫酸鉀、電石、枸杞專用肥爲主的化工產業羣;四是以秦毅集團、天元公司爲龍頭,形成了集電解鋁、鐵合金、金屬鎂、金屬錳爲主的冶金產業羣;五是以中寧電廠、天能天昊公司爲龍頭,形成了煤炭開採、發電精洗煤、碳化硅爲主的能源產業羣;六是以隆基硅公司爲龍頭,形成了以單晶硅爲主的高新技術產業羣。

(五)非公企業發展迅速。20xx年在全縣3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到30家,佔96.8%;完成工業總產值56.6億元,比上年增長52.9%;完成增加值18億元,比上年增長72%;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總產值、增加值佔全縣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的89.5 %和 89 %;非公有制企業總產值、增加值佔全縣GDP的106%和33.7%.非公企業已成爲中寧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體和擴大就業、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20xx年全縣地方財政收入完成5.68億元,來自非公企業的各項稅收1.55億元,佔地方財政收入的27.3%。20xx年1-6月份,全縣地方財政收入完成40917萬元,來自非公企業的各項稅收達 11588萬元,佔地方財政收入的28.3 %。預計到20xx年底,全縣非公企業稅收收入在全縣財政收入的比重可達到32%以上;非公有制企業對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57%;全縣非公企業從業人員達2.7萬人。非公企業的快速發展,有效緩解了就業壓力,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和快速發展。預計20xx年底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可達34家,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到33家,佔97.06% 。

(六)園區建設進展順利。科學規劃了“一園四區”,將石空區定位爲新材料循環經濟示範區,瀛海區定位爲建材區,寧新區定位爲高新及物流區,紅梧區定位爲特色農產品加工區。加快園區水、電、路、土地平整等基礎設施建設,共平整土地3萬餘畝,新修園區道路61.2公里,修建蓄水池5座,鋪設上水管道42公里,栽植防風林帶和道路綠化樹木7萬株,新建330KV、220KV、110KV變電所5座,園區功能進一步完善。4800噸單晶硅、100萬噸彩鋼、70萬噸鋁鎂合金等重大項目落戶園區。20xx年,工業園區入駐企業90家,完成工業總產值65億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94.2%;預計到20xx年底,全縣工業園區入駐企業可達92家,完成工業總產值80億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95%;企業增加值24億元,佔全縣工業增加值的92.3%。工業園區已成爲產業集聚的承載區和工業發展的基地。

(七)節能減排成效明顯。20xx年全縣地區綜合能源消耗總量爲197.8萬噸標準煤,增長6.5%;全縣單位GDP綜合能耗爲4.66噸標準煤,比20xx年的5.14噸標準煤下降9.33%;規模以上企業綜合能源消耗總量148.9萬噸標準煤,比20xx年增加1.5萬噸標準煤,增長1%;每萬元增加能耗爲7.38噸標準煤,下降24.2%。20xx年單位GDP綜合能耗比2005年的5.592噸標準煤下降16.67%,完成“十一五”期間節能降耗下降20%目標任務的83.5%。預計20xx年全縣單位GDP綜合能耗爲4.4177噸標準煤,比2005年下降21%。狠抓了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工作,淘汰落後產能。20xx年,化學富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削減2811噸和2334噸,超額完成了上級下達的任務。預計20xx年節能減排工作成效更加明顯。

二、當前中寧工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工業結構不盡合理。從工業結構整體看,重工業比重大,輕工業比重小,重工業發展速度快,輕工業發展滯後,傳統高載能企業多,高新科技企業少;勞動密集型企業多,資金和技術密集型企業少;從產品結構看,產品結構單一,偏重於能源、基礎性材料,初級原料加工企業多,深加工企業少,工業產品精深加工的少、附加值低;從資產結構看,工業企業優良資產少,資產變現難度大,致使企業無力進行技術改造,從而增大了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的難度,導致企業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和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低。

(二)企業市場競爭能力不強。一是高新技術企業少,企業技術水平低,缺乏競爭力。優質名牌產品少、市場競爭力弱、科技含量低,自主創新和自主研發能力弱,品牌意識不強;二是傳統產業比例大,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鏈條短。資源深度開發利用不夠,加工轉化能力還不強,附加值不高,與市場經濟下的激烈競爭極不適應;三是工業企業總量還不大,牽動性強、帶動力大的龍頭企業少。工業企業數量不多、規模還不大、經濟總量偏小,農產品、深加工企業不多。

(三)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不高。一些企業仍然處在家族式或家長式管理階段,血緣、地緣、人緣管理代替了科學管理,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狀況不透明,企業缺乏成本覈算,給金融部門信用評估、發放貸款製造了障礙;一些企業還沒有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企業經營管理落後,現代企業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還沒有得到充分運用;相當一部分企業法人處於粗放管理狀態,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與企業發展相匹配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機制尚未建立,企業人才匱乏。

(四)中小企業融資依然困難。工業企業基本上是依靠資源建立起來的,長期以來的發展一靠政策、二靠資金支援,缺乏自身滾動發展能力。由於國家政策性銀行股份制改革,銀行抵押方式單一、且抵押物打折率過低、手續過於繁瑣、擔保體系不健全、企業信譽低下等因素影響,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十分突出,企業融資渠道狹窄,財政扶持能力弱。個體、私營企業謀求向民間融資,缺乏中介組織,且利息遠高於國家貸款利率,使企業難以承受。中小企業貸款難、擔保難、融資難問題,是當前影響和制約中小企業持續發展的一大瓶頸。

標籤:工作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