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調查報告

高校學生性別比例問題調查報告

高校學生性別比例問題調查報告

摘要:高校學生性別比例問題原因很複雜,需要從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人口學等角度,經過科學的調查統計分析來獲得結論。我們認爲目前不能僅僅以表面的觀察和粗略的數據來判斷是非。如果作爲一個重大課題開展多學科的科學研究,必將爲解決該問題提供理論依據。

高校學生性別比例問題調查報告

關鍵詞:高校;學生;性別比例;問題

[1]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着計劃生育政策的穩步推進,我國的人口增長速度明顯減緩,人口問題得到有效遏制。但隨即而來的又是人口老齡化和出生人口的男女比例失調問題,男孩出生率明顯高於女孩。甚至有的媒體驚呼:再過20年,將會出現3000萬光棍。然而,與此截然相反的是,近年來,各種媒體頻頻報道,高校學生男女比例失調問題日益嚴重,對高校學生性別比例失調問題表示擔憂,引起全國各方面的高度關注。《中國青年報》已經發表文章開展討論,網絡報道與討論更始衆說紛紜。本文試圖透過觀點綜述,探索研究該課題的學術思路。

一、高校學生性別比例問題的網絡報道數據舉隅

網絡資料1:廣州日報以“男女比例失調,中國高校成了‘女兒國’”爲題報道,(2007年)9月份一開學,從復旦大學傳來消息,該校今年(2007年)錄取的3871名新生中,男生1847名,佔47.7%;女生2024名,佔52.3%,這是該校歷史上女生比例首次超過男生。與此同時,同樣的情況出現在中山大學,該校中文系碩士研究生中女生比例逐年走高──女生和男生的比例從2004年、2005年的6︰1上升到2006年的近乎7︰1。廣東多所重點高校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們都在向記者傳達同一個發現──現在大學裏的女生是越來越多了。文科專業女生佔絕對優勢:統計顯示,在1999年擴招前,我國的大學生中女生比較少,只佔20%左右,今年直升至40%左右。目前,在全國尤其是以城市考生爲主的地區,女生升學的比例遞增速度非常快,去年,上海、北京、天津、新疆等地,高考錄取比例已經出現女生反超男生的現象。文科專業中,女生的優勢地位由來已久,但目前這種狀況正被日趨進一步強化。在廣東技術師範學院擔任輔導員的王老師告訴記者,自己在中文系做輔導員,簡直像活在“女兒國”──在她所帶的2006級本科生中,女生145人,男生僅21個,只佔總人數的12.6%。外語類高校和專業就更明顯了。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女生佔全校學生總數的68%左右;在北京外國語大學,這一數字更高達75%。理工科女生也不示弱:華南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科學專業,研究生一共有16個,其中就有9個是女生,佔了其中的一半以上。根據中山大學近幾年的統計顯示,醫學部的本科生中,女生在人數上也從“絕對劣勢”開始過渡到佔“微弱優勢”──今年的臨牀醫學八年制的100名大學生中,女生就佔了53個。在中山大學的統計中可以看到,一向被認爲是男性學科的生物學,在讀碩士已經是男女“平分天下”。學歷越高女生越多:華東師大的心理學系招考,女生上線人數居多的現象已經持續了好幾年了。拿今年來說,總共招生一百來人,女生就有八十多個。國務院發表的《中國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狀況》顯示,截至2004年,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女生佔在校生總數的45.7%,女碩士、女博士的比例分別達到44.2%和31.4%。部分班級男生成“邊緣人”:伴隨着數量的增長,女生在高校中當家作主的地位也進一步突顯出來,其中相當典型的是──高校不少班級上,男生正處於“邊緣化”狀態。中山大學金融系某班50多個人的班級裏面,女生更熱衷於競選班幹部,除了一名男生當選外,其他職務幾乎都是女生。女生活躍在校園的各個角落。從另一個角度看,女生太多的環境也許使男生更加怯於或不屑於表現自己,上課的時候女生都歡叫着坐到前面,課堂上熱烈討論,積極發言提問,男生卻不敢湊過去,多數是躲在教室的後排,一聲不吭。

網絡資料2:華商網-華商報2004年04月15日報道,文科院校女生多男生少,理科院校男生多女生少現象人盡皆知,但是,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是學生在個性健康發展方面走入誤區,最終可能與就業機會擦肩而過,甚至對以後的人生道路產生影響。同時,對高校及周邊的治安管理等方面都帶來無法迴避的問題。 其一是外語專業男生太少:調查中,一所綜合院校招辦老師告訴記者,該校的男女比例總體平衡。如2004年在全國招生2734人,其中女生爲1141人,佔到42%。但是在具體分類上出現了文史類、外語類女生比較集中,理工類男生較多的現象。如該校今年在陝西的招生中,文史類招了471名,其中女生爲267名,佔57%;理工類招了822名,其中女生爲267名,佔32%;外語類招了104人,其中女生爲88人,佔85%。其二是學生心理髮展受影響 :一所文史院校2004年招生中女生佔整個招生總數的三分之二。學校的男生正在逐年上升,由2002年的20%上升到去年(2004)的25%,再上升到今年(2005)的33%。而在另一所工科院校中,招生的男女比例爲3.8:1,女生佔21%,比例在逐年上升。雖然目前文史院校的男生和理工院校的女生比例都在緩慢上升,但總體上仍然處於極不平衡的態勢。

網絡資料3:武漢一家報紙以“高校學生幹部呈現“陰盛陽衰”狀況”爲題報道,武科大中南分校藝術學院學生組織11個部門的負責人,其中有7個都是女生,該校藝術學院男女生比例懸殊並不大,但在這11個部門中,體育部、實踐部的部長也全都是女生,男生僅有4人,不僅該校團委學生副書記、學生會主席都是女生,在這兩個組織的11個部門中,女部長也佔了6位。大通社、藝術團、馬列協會等社團或組織中,掌門人都爲“巾幗”。

網絡資料4:中新網2003年7月1日電,科技日報以“美大學生男女比例失調,可能會對社會產生影響”爲題目報道稱,美國“商業圓桌”協會2003年發表一項研究報告稱,在獲取大學學位方面,美國男生正遠遠落後於女生。在美國大學註冊及獲取學士學位的女生人數已經遠遠超出男生。專家擔憂,這將引起美國勞動力結構出現變化,從而對美國社會與經濟產生影響。根據美國教育部的統計數字,1999年到2000年,全美男女生獲得學士學位的比例平均爲100:133,到2009-2010學年,預計該比例將上升爲100:142。

網絡資料5:2006年10月09日人民網香港10月9日電:以“香港:大學生男女比例漸趨平衡”爲題目報道稱:與香港整體社會女多男少的狀況一致,香港的大學裏男生也比女生要少。不過,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最新公佈的數字卻顯示,大學生女多男少的情況正逐漸改變,並趨向平衡。各院校入學的男女比例,由02/03學年的44:56漸拉近至05/06學年的47:53。

教資會最新數字亦顯示,在香港八大院校各種政府資助課程中,首年入學的女生與男生比率差距日漸減少,在99/00至02/03四個學年間,女生入學比率都維持約55%至56%,高出入學男生逾10個百分點,但其後差距漸漸縮窄,剛過去的05/06學年,女生比率跌至52.8%,而女生與男生的實際人數差距,也由以往的3000多人減至上年度的1364人。

網絡資料6:從2007年的情況看,國內一些綜合型大學女生比例也在逐年增高。根據南開大學招生辦公室提供的數據,今年(2007年)該校本科新生中,女生1525人,佔總數的49.2%,這一比例比2006年上升了4個百分點;武漢大學錄取的女生比例,也從2005年的34.4%增加到了今年的40%;中國人民大學今年2707名新生中,女生約佔55%。理工科專業女生不再是鳳毛麟角:2006年8月,在新生錄取工作結束不久,清華大學校內BBS上出現了一個號稱“獨家首發”的帖子,上面詳細開列了1991年至2006年清華新生中的男女生比例。比如1991年,2032名新生中,男生1643人,女生389人,男女生比例爲422.37∶100,到1998年高校大規模擴招和合並前,這一比例爲370.71∶100。此後女生比例大幅度上升,到2006年,清華3313名新生中,男女比例爲194.23∶100。

網絡資料7:據《文匯報》報道,調查顯示:“80後”女大學生雙性氣質顯著。“80後”女大學生性別角色認同中,雙性化比例較“70後”大學生顯著增加。2006年10月30日,第二屆上海女性論壇公佈的有關報告顯示,“80後”女大學生在女性氣質中增加了不少男性氣質,這些男性氣質包括:獨立、有理想、果斷、有領導能力、愛冒險等。對上海12所高校800名女大學生進行的一次問卷調查表明,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女大學生在性別角色認同方面發生很大變化,雙性化性別角色的女大學生佔31.5%,與1998年對“70後”女大學生的類似調查高出16個百分點。

網絡資料查閱同時,筆者調查了身邊幾所學校,根據西北師範大學統計,2007年新生女生佔57%,研究生中女生佔68%。就連數學學科也是女生比例嚴重高於男生。筆者在教育學院擔任碩士導師,每年招生30名,其中22名是女生。總的情況是外語、中文、教育專業,女生比例太大。各學科研究生中女生普遍多於男性。河西學院2007年爲女生準備的宿舍嚴重短缺,而男生宿舍大有剩餘。

山西新聞網報道:隨着國家普通高校擴大招生和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我省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明顯增加。據統計,2007年,全省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學生人數爲48.45萬人。其中,女生達到25.29萬人,佔總人數比例的52.19%。全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在校生數爲1.66萬人。其中,女生達到0.86萬人,佔總人數比例的51.79%。以上數據均表明,我省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比例正在逐漸加大,婦女受教育程度日益提高。(記者王丹 通訊員 高宇宏)

二、高校學生性別比例問題的非學術性觀點舉隅

(一)女生勤奮論:有的學者如曾經擔任華南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的張敏強認爲 “不是考試形式更適合女生,而是女生比男生更用功。”他認爲,從生理和心理上來看,青春期的女孩確實比男孩成熟得要早。由於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從小在家庭教育中灌輸給她們的觀念就是,女孩子應該早些爲家庭承擔責任,這樣就教給了她們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她們在學校中很清楚自己的使命,所以在高中學習的過程中她們比男孩要用功得多。

(二)考試偏科論:有的學者認爲,女生在心智上成熟較早是主要原因。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李偉民認爲,這確實是其中一個因素。但不能說現有的教育制度就適合女生髮揮,只能說目前我們的考試方式、大學課程、評估方式偏重於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能力,客觀得到的後果就是──培養出來的人才中,出現了一定的性別對比。他強調,這是一個客觀後果,並不是一種主觀的設定。“也許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我們的教育體制和人才教育模式到底應該培養什麼樣的年輕人?我們應該把知識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來傳授給年輕人更合適?”

(三)女生早熟論:有的學者認爲:女性獨立自強意識加強是主要原因。“根本還是歸功於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李偉民認爲。現在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任何一個家庭都願意爲孩子的教育進行投資。“養兒防老”已經成爲過去時,女兒也是家中的頂樑柱。有機會進入大學深造學習也不獨爲男孩的專利了。而現代家庭教育伴隨着時代而產生的變化,左右着女性在心智上的成熟不但比男生更早,也比過去要來得更早。

(四)就業壓力論:有的學者則認爲:就業壓力導致追求高學歷。“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原因,也是促使很多女生去作出讀研讀博的無奈選擇。”華南理工大學黨志教授告訴記者,他手中的女碩士女博士有很多人都出於這個原因選擇繼續深造。本科畢業找工作,男生明顯優於女生,女生只有透過提高學歷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當然很多女生也是出於對未來的打算,想獲得一份穩定的職業,譬如說當老師,這樣有時間兼顧家庭。考入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博士生的小謝坦率地承認,自己當時就是因爲找不到工作而選擇繼續讀博,“現在在校園裏面呆久了真的不願意出社會了,希望能夠有機會留在高校教書,這就是我最大的夢想。”

(五)多原因論:有的學者認爲,研究生中女性比例明顯偏高主要有三大原因。北京師範大學心理測試與評價研究所許燕教授認爲,出現高校裏女生多的現狀,是因爲現有基礎教育體制更有利於女生脫穎而出。“女生好靜、勤奮,在當前以記憶爲主的考試模式中更容易勝出;同時,女生對偏重於形象思維的文科更感興趣。”

三、高校學生性別比例問題的新觀點和新思路

綜合起來看,目前的研究資料都是新聞性的`,還沒有從學術角度對這一問題開展研究的文獻。我們認爲,導致大學裏女生比例上升乃至超過男生數量的原因是複雜的,既有女性地位逐步提高、女性成就動機增強、女性就業壓力太大、男生高中階段迷戀網絡、男生成就動機下降原因,也有高考和研究生考試課程門類和試題更適合女生的問題。我們臆測更重要的深層原因是社會學、心理學的。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女子嫁男子的婚姻傳統其實只是形式而已,絕大多數家庭本質上都是男子入贅,女婿多半把岳父岳母認得比父母親,節日都在岳父母家過。有些極端認識是生男不如生女,甚至生男孩等於沒生。但婚姻中的經濟問題並沒有轉移給女方,買房和首飾等嫁妝還是以男方爲主。這樣一來對男生而言,大學畢業後面對事業、家庭兩重壓力,一是一份穩定的工作,一是爲結婚做經濟準備,所以必須儘快就業,儘快掙錢存款;而女生卻不然,按照中國傳統和目前的婚姻潛規則,女性嫁男性,一方面不用買房子,不用出財禮,所以沒有馬上就業掙錢存款的壓力,於是就有更多的生理心理資源不斷讀書,爭取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社會地位。

面對高校學生性別比例問題,我們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是:女生比例大幅度上升,導致了哪些正面和負面效應?需要不需要政策干預?我們認爲,高校女生比例較大幅度上升,學習成績日益提高,政治熱情日益高漲,保持女性氣質的同時,男性氣質得到強化,越來越顯示出雙性化氣質,其正面效應是明顯的,它至少說明我國實行男女平等政策使婦女的法律地位、社會地位進一步獲得提高,婦女的受教育權保障水平正在逐步獲得全面提高,婦女的綜合素質較大幅度提高,婦女進入政治、經濟、社會、科技、文化等領域的發展機會得到增加,爲實現中國婦女發展綱要確定的各項目標奠定了基礎。婦女接受高等教育比例增加本身並沒有負面效應,但是人口統計數據中男性少年兒童比例高於女性,而大學生中卻出現了女生多於男生的問題,而且在有些學校、有些學科男生被日益邊緣化,有些男生政治熱情下降,沉迷於網絡,氣質女性化的同時,卻失去了男性的陽剛、自信、自尊等男性氣質,這就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擔憂。如果我們假設是因爲目前的應試教育造成男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戶外活動以及考試偏科是形成男女大學生比例失調和男生失去男性氣質的原因之一;如果我們假設是因爲男生爲了結婚的經濟壓力,不得不退出考試競爭首先考慮工作,而使研究生性別比例失調,那就涉及到政府的教育干預和社會制度設計干預問題,但這些問題都需要深入研究。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必須運用採用資料整理法;理論分析法;問卷調查法;政策研究法。首先要選擇全國或一個省高校,調取歷年研究生錄取資料,搞清研究生報考和錄取的性別比例,繪製表格和曲線圖;其次查閱社會學、心理學、民俗學、教育學資料,對研究生性別比例失調做理論分析;隨後開始設計問卷,對研究生考試動機、婚姻觀念進行分析;同時調取各學科研究生試卷進行統計和理論分析;最後對性別比例失調問題提出政策建議,做出研究報告。

具體來說,就是要對高校學生性別比例失調問題進行統計分析;開展高校學生性別比例失調問題的心理學歸因分析;高校學生性別比例失調問題的教育學歸因分析;高校學生性別比例失調問題的社會學歸因分析;高校男女研究生考研動機調查分析;不同類型、學科學生性別比例的特點;高校研究生性別比例失調問題的理論根源。高校研究生考試試題的教育心理學分析;高校研究生婚姻觀念的心理學問卷調查研究。重點研究高校研究生性別比例失調問題的就業因素、婦女解放因素和高校研究生性別比例失調問題解決的政策建議。

這個研究很有現實性,理論部分旨在進一步搞清高校研究生性別比例失調問題的社會學原因和心理學、教育學、婦女學理論根源,爲高等教育學的學科建設做出貢獻;實踐部分旨在制定性別比例協調的解決方案,並透過實驗驗證其可行性,最後提出一個可行性的具體解決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