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調查報告

企業員工培訓調查報告

一般企業都會定期組織員工進行培訓的,那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企業員工培訓調查報告,供大家閱讀參考。

企業員工培訓調查報告

企業員工培訓調查報告1

全面提高廣大企業員工素質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主要因素,實施企業員工培訓工程,是提高企業員工素質,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推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要求。爲了有效地促進企業發展,縣工會聯合縣政協、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相關人員就如何加強企業員工培訓進行了調研,先後深入食品有限公司、糖業有限公司和15家不同行業類型的民營企業瞭解員工培訓工作情況。

一、縣企業員工(農民工)基本狀況和培訓情況

縣目前共有企業員工近20000人,其中大中型企業員工2400人,外資企業員工870人,民營(中小)企業員工11700人,其中建築行業佔70%,餐飲服務行業佔15%,加工製造行業佔15%。共有農民工近10萬人,其中本地就業約2萬人,異地就業約8萬人,農民工大多爲建築行業、餐飲服務業和加工製造業。

全縣企業幹部員工教育培訓現狀:由於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幹部員工教育培訓現狀並不理想,高、專、精專業人才減少、流失,生產一線技能性人才短缺。企業生產崗位人員整體文化素質偏低,中高等級技能人才短缺,人力資源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失衡,大專學歷比例2.6%,中專、中技、高中比例18.8%,初中以下及78.6%,技師比例5.2%,進階工、中級工比例22%,初級工以下72.8%。在幹部員工接受教育培訓方面一家外資企業和一家改制企業抓的較好,如食品有限公司每年投入50萬元資金用於企業幹部員工培訓,並與清華大學實現遠程網絡教育培訓,糖業有限公司每年派出100名員工赴包頭市對口學習生產工藝流程,聯繫名師來企業授課,其它大部分企業很少開展培訓工作,全縣企業員工年參加培訓率不到10%,只有極少數員工參加過專門職業技術培訓。由於農民工分散且流動性大、教育層次不齊、約束力不強,農民工培訓作爲總體勞動者培訓中的薄弱環節,存在培訓面窄、培訓人員少的問題。

二、採取的措施和取得的主要成效

1、開展下崗職工和農民工就業培訓行動

以工會職業介紹服務中心爲依託,協助政府解決好失業、下崗職工就業工作和農民工勞務輸出工作。目前,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11703人,其中就地轉移6940人,異地轉移5763人,縣工會與就業局聯合開展農村勞動轉移培訓“陽光工程”,近兩年來,共培訓農民工7150人,其中引導性培訓4900人,農民示範縣培訓1400人,創業、技能、科技培訓850人。

2、開展安全生產知識及法律知識“進企業”培訓。

在學習貫徹《勞動合同法》活動中,舉辦全縣工會幹部和部分私營企業負責人蔘加人《勞動合同法》專題學習輔導培訓班,共有150個單位共350多位工會幹部、人事主管參加了培訓。免費贈送有關法律書籍500多本,現場解答有關勞動、保險、工傷等諮詢。市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縣總工會在糖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了“送法律、進企業”安全生產知識及法律知識培訓班,爲公司廣大職工送去安全生產知識和相關勞動法律知識,使公司員工進一步提高法律意識,更好地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效規避法律風險和糾紛事件,公司150多名幹部職工參加了培訓。透過培訓,使糖業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員工的安全和法律意識得到提高,爲今後公司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打下較好的基礎。

三是開展家政服務員培訓活動

縣總工會依據《商務部、財政部、全國總工會關於實施“家政服務工程”的通知》精神,全面貫徹全省推進家庭服務業電視電話會議要求,逐步組織對符合培訓條件、有意從事家政工作的人員進行系統的全面的培訓,內容涉及家庭護理,禮儀、法律、安全、衛生、烹飪、家電使用、衣物收藏等。今年10月份,縣總工會多方聯繫,得到上級工會的大力支援,聘請多年從事家政、育兒、保潔工作的老師,舉辦了爲期3天的家政服務培訓班,培訓人員80餘人。學員對所有任課教師一致反映滿意。培訓期間,還組織學員到市職工服務中心參觀,並與市區家政公司、保潔公司、北京大型家政公司進行簽定就業意向協調工作。

四是開展專題調研,推動政府建立培訓工作機制

針對存在的對培訓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培訓內容陳舊,方式簡單,培訓機制不完善,培訓資源不足、渠道不暢,缺乏培訓經費保障等現象,縣工會協同縣政協提出《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加強企業員工培訓》議案,縣政協常委、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在xxx年兩會上的提交了《關於對企業員工、農民工開展勞動技能、法律維權培訓的建議》的政協提案。縣政府在企業員工(農民工)培訓工程中完善培訓體系,拓展培訓渠道:整合政府、部門、企業、社會和外來的資源,避免了重複建設,實現了資源共享;工會組織、勞動部門、工業促進局、職業教育部門等相關部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各司其職,聯動協作,共同促進員工培訓工作的開展。明確工會組織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在加強職工培訓工作中搞好“三個結合”:把職工的教育培訓與“創爭”活動結合起來,激發職工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羣衆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結合起來,激發職工發展企業的創造性;與企業文化建設結合起來,激發職工生產建設的主動性。

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在調研中發現當前企業員工(農民工)培訓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對企業員工(農民工)培訓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及職能部門領導對員工培訓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把員工的培訓列入政府及職能部門整體工作中。企業經營者普遍認爲:“培訓是可有可無的事情”,或以“目前經營狀況良好,不需要培訓”、“目前經營不好、無錢參加培訓”爲由不願開展員工培訓工作;二是內容陳舊,方式簡單。主要表現爲六重六輕:即注重培訓形式,輕視培訓質重;注重企業職工,輕視企業管理者;注重短期培訓,短視中長期的持續培訓;注重培訓的記條考證,輕視創新能力的提高;注重書上、教材上的內容,輕視實際技能的應用的推廣介紹;注重做試點班,輕視面推廣和普及。三是培訓機制不完善。大部分企業沒有建立員工培訓管理制度和激勵措施,在教育培訓考覈以及增強教育培訓效果等方面存在薄弱環節;學習成果未能與員工個人工資和福利待遇掛鉤,員工參加教育培訓的積極性得不到充分調動。三是缺乏培訓經費保障。絕大部分企業沒有建立完善的員工培訓經費投入機制,同時也不願花費更多的財力和物力用於培訓,大多數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經費投入甚少。

針對企業員工(農民工)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提高認識,更新觀念。各級黨政和企業管理者應轉變意識觀念,正確認識培訓對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作用,培訓對企業來說,可以帶來許多益處,重要的是提升“四力”:增強企業凝聚力,提高企業戰鬥力,開發企業科技力,加大企業競爭力。培訓對企業經營管理者來說,可以帶來“六大好處”:可以減少事故發生,可以改善工作質量,可以提高員工整體素質,可以降低損耗,可以提高研製開發新產品的能力,可以改進管理內容。培訓給員工個人“四個有利於”:有利於增強就業能力,有利於得到收入以外的報酬,有利於獲得較高收入的機會,有利於增強職業的穩定性。

2、突出重點,開拓創新。針對當前下崗職工、進城務工人員增多的實際情況,培訓工作要做到“三定”:一是定點培訓。採取獨立辦班和聯合辦班的形式爲員工授課輔導,內容以當前培訓內容重點應以家政服務、餐飲酒店、保健、家裝及生產安全、勞動保護、常規操作、健康講座爲主;二是定崗培訓。主要針對建築行業特點,把課堂開到工地進行技能性培訓。採取系統培訓和一技一能的短訓或超短訓相結合的形式,重點培訓施工程序、技巧、效率、質量有關技術;三是定單培訓。把培訓職工與介紹就業結合起來,開拓廣闊的培訓空間,如與職業技校聯合辦學、爲勞務輸出公司舉辦職業技能培訓班,並請勞動部門考覈鑑定,頒發職業資格證和上崗資格證。

3、健全機制,加強領導。建立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各部門統籌安排、協調運作、分類實施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格局;制定相關管理制度,明確企業爲培訓責任主體,明確黨政工團有關部門的責任;加強對持證上崗情況的檢查監督。行政主管部門與勞動部門要加強對重點企業員工持證上崗情況的檢查,把持證上崗情況納入企業管理質量、安全生產檢查中去,促使企業及員工積極參與培訓。

4、建立政府、企業、個人三方分擔的投入機制。政府財稅收入的80%來自企業,企業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企業的效益,因此,政府應籌措基金,用於企業培訓,提高企業人員素質。根據《職業教育法》規定,從徵收的教育地方附加費、農村科學技術開發、技術推廣經費中提取一定比例,建立專項培訓基金,用於補助和獎勵培訓機構、企業和個人;企業應根據“誰使用,誰培訓”的原則,按有關規定建立專項培訓基金技能;培訓的直接受益個人,應根據目前企業員工承受能力,按照合理比率承擔部分費用。

企業員工培訓調查報告2

一、企業職工培訓情況調查的目的

一個企業要經營、要營利,必然少不了一羣優秀的職工,職工是一個企業最普通、最基礎、也最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如何讓職工更有效地幫助企業創造價值或贏得競爭優勢呢?這就需要企業爲職工做出一定的安排學習、瞭解。

職工必須接受培訓作爲繼續學習的一種手段,職工培訓在幫助企業迎接競爭性挑戰的過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培訓不僅爲管理創造了條件,其本身就是一種管理的手段,即培訓透過滿足職工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來激發職工的幹勁和熱情。企業同時應把培訓作爲管理的機會和途徑,以及完成任務的方法和手段,圍繞企業的任務和目標來實施培訓,達成相互理解與支援,共同不斷提高工作績效。

爲了充分了解企業職工思想現狀,瞭解企業對職工培訓要求和規劃。本人於xxx年4月在上海市南匯區範圍內採取問卷的方式進行了一次培訓需求調研,,現簡要對問卷結果加以統計與分析。

二、企業職工培訓情況調查內容及分析

(一)目前企業培訓存在的問題

1、對培訓工作不夠重視。隨着科技技術的飛速發展對職工的知識技能、創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對職工的素質培訓和技術培訓不能及時進行,大部分現場職工各部分管理人員不能得到有效的培訓。缺乏“苦練內功、培養後勁”的意識和行動,長期以往只會導致企業管理水平和安全生產水平的下降。

2、培訓工作尚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求。培訓工作仍停留在簡單的技能培訓上,且多以陳舊的培訓方式爲主,培訓效果級差,沒有根據企業的整體發展合理地進行佈局規劃,缺乏分專業分層次和循序漸進的培訓。

3、沒有調動職工參與培訓的積極性。目前培訓工作被動參加的多,主動學習的少,應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由於沒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勵機制,企業需求和員工個人發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結合起來,再加上培訓工作沒有結合企業生存的.些根本性問題,因而難以充分調動職工培訓的積極性。

4、培訓效果反饋不夠健全。由於常常搞突擊式的培訓,人多量大,時間緊,給出題、考覈、閱卷帶來許多困難,培訓部門對培訓後的效果不能進行全面、及時的分析和評價,因而無法對後來進行更合理有效地培訓安排,從而不能保證培訓效果和質量的提高。

5、培訓方法落後,多數情況下培訓工作採用講授和技術問答的形式,沒有采用互動練習的設施,缺少基礎設施的配置。

(二) 人才管理與技能

1、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層管理者獲得了較高的支援率。部門負責人作爲企業的中堅

力量,肩負着不斷創新、發展企業的重任,從統計數字發現,在工作任務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職工認爲,中高層管理人員做到了用人所長,但仍有20%人員認爲存在不公平現象。

2、部門內部溝通基本順暢,但部門間急需加強。多數職工普遍反映,在實際工作中,上級對其的工作支援力度較強,並就工作內容進行溝通,但從後續問題的調查顯示,部門內溝通並沒有達到預期要求;也有一部分職工反映,部門間的工作銜接並不十分理想,很多時候只是職工自己溝通和聯繫,而部門負責人溝通比例也僅佔55%。對於部門內部的職工間溝通,調查者則在三個方面表現較爲均衡:自己協調、詢問同事、求助領導。

(三) 團隊精神狀況和素質

1、除少數職工外,團隊士氣良好。在實際調研中,28%的職工認爲團隊的精神非常高昂,60%認爲團隊是一個充滿關愛、團結一致的集體,但12%的職工認爲團隊現處在低迷的時期。針對團隊的特定成員進行調查時發現,約有35%職工反映某些職工沒有與整個團隊融合起來,表現出例外或特例的行爲。

2、個人利益與個人績效沒有緊密結合。團隊是由個人構成的,個人業績是團隊業績的基礎,只有實現個人利益與個人績效息息相關,才能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3、團隊的素質能滿足工作要求,但總體提升緩慢。據統計資料顯示,60%職工認爲企業團隊的素質與優秀企業相比,總體水平不差上下,25%認爲略差,15%認爲較差。在職工與團隊合作的信心方面,30%職工認爲團隊正向有利方向發展,35%認爲沒有變化,20%保持觀望狀態。在團隊素質的提升方面,40%職工非常認同我們的團隊正在進步,35%基本認同這一事實,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認同。

三、對今後企業職工培訓情況的對策與建議。

根據目前企業的培訓現狀,爲了讓企業的培訓更有效,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完善培訓體系:

1、強化職工責任心的培養。針對本企業的工作情況和工作特性,對職工加強質量意識的培養,使職工充分意識到缺乏責任心所造成的嚴重後果及給企業發展帶來的不良影響。從而保證生產有序地進行。

2、加強職工之間相互溝通。不定期的和企業職工進行交流,使職工的意見能夠及時反饋,發現的問題能夠及時解決。便於部門之間以及領導和職工之間的的相互瞭解和協調。

3、調整人員配置、促進職工技能發揮。針對每個職工的特點對其崗位進行調整和安排,使其能夠充分發揮個人特長,避免人才浪費。

4、加強團隊融合提高團隊素質。多進行一些團隊活動和考覈,以便加強團隊合作,從整體上提高整體素質。

加強職工培訓,在良好的人際關係,相互配合的工作環境下,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可以更好的激發職工工作的熱情和鬥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將自然地傾瀉出來,自覺與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儘可能好,不僅讓職工覺得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時對企業有了滿足感和歸屬感。也使企業和職工得到共同的發展,真正實現企業和職工的雙贏。一個企業應有明確的培訓政策,並有企業自上而下的支援。培訓政策不僅要表明企業政策是爲最大限度地發揮職工的能力,而且要使職工對各種培訓

方案非常清楚。否則,培訓就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另外,企業還要向職工解釋培訓的真正意義,讓職工感到培訓是一個提高自己知識和能力的寶貴機會,從而創造出一種氣氛,讓職工感到培訓機會來之不易,加倍珍惜培訓機會。這樣才真正體現了企業對職工培訓的重視和專注,才能讓職工培訓這一行爲真正的發揮它的用處。讓更多的職工來爲企業的發展盡心盡力,讓職工更有效地幫助企業創造價值、贏得競爭優勢,爲企業這個集體而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