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調查報告

2016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

近日,某知名婚戀網站發佈《20xx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這份收集了7萬餘份樣本的調查報告顯示,獨處時間太長以及圈子太小,是單身主要原因。報告顯示,71.8%的女性認爲男性有房才適合結婚,需要有車的比例爲17.8%。調查報告還顯示,在當代人的擇偶觀中,愛情已不再是進入婚姻的唯一通行證,人們在婚姻面前更加務實和理性。在被問及“會因爲什麼而選擇結婚”時,有四成受訪者的第一選擇是“合適”,雙方經濟上的穩定性、是否門當戶對乃至父母意志,都成了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2016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

“有房才結婚”堅硬現實下的情感焦慮

伴隨着經濟市場化和人口流動化,越來越多的單身男女面臨着婚戀困境。年齡邊界、階層邊界、學歷邊界、城鄉邊界建構起了一個複雜的等級系統,不同的人在婚戀市場上具有截然不同的機會和待遇。那些缺乏優越家庭背景和豐厚物質財富的年輕人,在“有房才結婚”面前,被現實刺痛,卻又難以在短期內實現人生突破。

在一個習慣用財富來衡量一段生活好壞的時代裏,“娶不起”不僅意味着情感需要得不到有效滿足,還意味着精神上的自我壓抑和被淘汰感。圍繞着“有房才結婚”,全社會呈現出鮮明的性別差異和話語裂痕——支援者認爲,婚姻需要物質基礎,“有房才結婚”爲婚姻增添安全感和保障感;反對者認爲,婚姻以情感爲本位,一旦裹挾了太多的功利和算計,婚姻難免會變得庸俗而乏味。

“有房才結婚”有合理性。在消費社會,經濟因素越來越多地嵌入日常生活,婚戀也不例外。窮人也好,富人也罷,都無法獲得和享受“純粹的”情感生活。在商品化中,人們逐漸失去了情感表達的能力,因爲所有的手段都是物化的、商品化的。

在這樣的語境下,一個經濟上毫無基礎的人,往往會被人們視爲失敗者和無能者,沒有財富的情感面對的將是不斷被累計起來的心靈的失敗體驗。社會評價的單一化和庸俗化,讓無錢買房的年輕人成爲邊緣羣體。爲了迎合“有房才結婚”,他們不得不騰挪閃轉。

當我們的身體和情感依從於市場與商品規律時,我們對所謂更好生活的追求使我們變得庸俗而乏味。“有房才結婚”不僅加劇了婚戀的功利化和世俗化,也帶來深層的社會斷裂和社會剝奪——爲了幫助兒子完成人生大事,許多家長掏出了多年積蓄,甚至揹負不少債務,不得不降低晚年生活質量。從過往的經驗來看,在物質和情感的天平上,過於看重或者忽視某一端,通常都是不可取的。實現物質與情感的平衡,實現心理預期與行爲能力的協調,是擺在每一位單身男女面前的現實議題。正視現實世界的無奈和艱辛,爲年輕人創造更好的婚戀環境,固然需要他們的個體救贖,也離不開社會評價體系的更新和不良社會心態的修復。

“超市型婚姻”是社會功利化的反映:新華每日電訊認識一個城市的最好辦法,就是去認識裏面的人們如何工作、如何相愛、以及如何死亡。如果要試圖認識當下的社會與時代,看這個社會的人是如何相愛、結婚的,同樣是一個不錯的觀察視角。自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中國已經開始進入第四次婚姻革命,其重要標誌就是婚戀觀正日趨多元化。從這份最新發布的婚戀狀況調查報告來看,愛情至上的觀念正在遭遇挑戰。無論是“四成以上單身男女更傾向於與條件合適的人結婚”,還是“超七成女性認爲男性有房才適合結婚”,都能看出現代社會的婚戀觀正在變得越來越功利。不可否認,當越來越多的人在婚戀問題上呈現出日趨現實、功利化的趨勢,必然說明當今社會正在遭遇功利化危機。一個突出的'例證是,在社會整體婚姻觀向開放與多元演進的同時,一些非常現實的因素成爲父母干預子女婚戀的重要指標。本次調查顯示,有三成左右單身人士因父母干涉而導致感情失敗;而父母在爲子女擇偶“把關”時,學歷、職業、感情經歷等因素均不重要,他們最看重的是經濟因素。父母的觀念已經深刻地影響了年輕人的婚戀觀,以至於不少年輕人都將有車有房當成了結婚的必備條件。功利化的婚戀觀,在當下一些相親節目中表現得尤爲明顯。從某種程度上講,功利化的婚戀觀所倡導的是一種“超市型婚姻”,“拿錢選貨,貨比三家”是其主要特徵。有一些節目甚至直接向觀衆灌輸一些理念,比如“一起奮鬥創造幸福生活的模式已經過時”“在擇偶時也是有錢才能任性”等,這在社會上頗有爭議。功利化的婚戀觀,容易扭曲社會人際關係,增加年輕人的壓力。數以千萬計的大齡單身青年害怕結婚、不敢正視婚姻,又將導致更多的社會問題。可以預見,在未來一個較長的時間內,現代人的婚姻觀將繼續在保守與開放、家庭與個人之間拉扯,如何規避過於功利的婚戀觀,無疑也是社會轉型期必須思考的一個重要命題。在某一個特定的時代內,人們遵從同樣的範式來選擇伴侶,走同樣的陽光道路,過同樣的幸福生活,犯同樣的錯誤。在新的社會階段,人們在繼承也在摧毀過去關於婚姻的範式,並自由地走上一條不確定的新道路。這條新的道路應該倡導什麼、避免什麼,需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婚戀機構等多方面共同發力。

標籤:婚戀 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