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調查報告

有關調查報告小學作文合集十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調查報告小學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調查報告小學作文合集十篇

調查報告小學作文 篇1

一、摘要

小學生不會觀察生活,作文時無話可說,是造成學生作文困難的主要原因。走進生活,學會觀察是小學作文訓練的主要任務。小學語文教師應把培養學生的觀察生活,感悟生活能力作爲一個很重要的工作來抓。用順應兒童心理,激發寫作興趣、鼓勵學生堅持寫日記、引導學生勤於蒐集寫作素材,並做好筆記等方法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發現觀察的方法,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幫助學生展開聯想,提高寫作水平。

二、調查目的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當今的農村小學生由於他們在生活中不會留心觀察,不會積累寫作素材,所以他們作文或選材視野狹窄,寫作題材老套,千篇一律,或小作文東拼西湊、胡編亂造。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因此,本調查研究圍農村小學生作文的現狀開展調查,收集相關數據,分析農村小學生作文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尋找差距,提出改進對策。

三、調查研究方法

(一)調查工具

爲全面瞭解農村小學生作文現狀,找出農村小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本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收集數據資訊。依據研究內容和研究目的,分別設計了《農村小學生作文現狀調查問卷》(見附錄)

《農村小學生作文現狀調查問卷》主要由22個封閉式選擇題和2個開放式問答題構成,由中高年級部分學生填寫,主要用於調查當前學生基本情況和作文現狀,以便分析學生作文現狀的問題所在,尋找有效的作文教學途徑。

(二)抽樣

考慮童家小學實際狀況,本次調查以中高年級學生爲主,共隨機選取100

名學生參與問卷調查,其中四年級34名同學,五年級35名同學,六年級31名同學。各個學生的基本情況如下:

表1 學生樣本基本資訊

(三)問卷調查的實施情況

本次問卷調查由專門調查人員到班級現場發放和回收問卷,共收回100份《農村小學生作文現狀調查問卷》,均爲有效問卷。各個班級回收的有效問卷數量都符合統計學上的抽樣要求,具有代表性,能夠反映農村小學生作文的基本現狀。

四、結果與分析

通常作文課給你的感覺是?

選輕鬆愉快,豐富多彩,使人充滿信心的18人,佔18%,選嚴謹,但樂趣少的28人,佔28%,選平穩單調,不討厭也沒樂趣的29人,佔29%,選緊張單調,難於忍受的25人,佔25%。

作文課時,你能在老師的提示下回憶起與某方面相關一些經歷嗎?選通常都能做到26人,佔26%,選有時能做到27人,佔27%, ③偶爾能這樣18人,佔18%,選從來都做不到的29人,佔29%。

你寫作文的目的是?

選爲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68人,佔68%,選爲了練好作文21人,佔21% 選爲了記錄自己的生活,表達自己的情感 8人,佔8%,選其他原因3人,佔3%。

你有寫日記的習慣嗎?

選沒有的49人,佔49%,選老師佈置才寫的40人,佔40%,選有時興趣來了就寫的11人,佔11% 選經常寫0人。

一般情況下,你在寫作文或日記之前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選很有激情,充滿創作的慾望8人,佔8%,選比較有激情,有創作的想法18人,佔18%,選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無所謂29人,佔29%,選煩躁,不太想寫45人,佔45%。

一般情況下,你寫完作文或日記後會有一種怎樣的心情?

選愉快,滿足18人,佔18%,選完成任務後的輕鬆的27人,佔27%,選沒什麼感覺21人,佔21%,選真累啊的34人,佔34%。

每次習作時是否有內容可寫,有話可說?

選有充足的習作內容的13人,佔13%,選有時有內容可寫,有時無的22人,佔22%,選無話可說的32人,佔32%,選胡編亂湊或抄襲範文的33人,佔33%。

每次習作材料來源哪裏?

選平時觀察積累的真實材料的19人,佔19%,選借鑑範文中的材料的36人,佔36%,選胡編亂寫45人,佔45%。

是否善於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並將有意義的事記下來?

選是的8人,佔8%,選無的73人,佔73%,選有時有,有時無的19人,佔19%。

透過對教師和學生作文狀況的調查,經過整理分析現將調查結果歸納分析如下:

1、學生對作文缺乏興趣。

從調查來看,只有18%的學生覺得寫作文是見輕鬆愉快的事情,可見有82%的學生對作文沒有興趣,分析他們對作文缺乏興趣的主要原因,就是覺得寫作文太難了,一方面在作文時腦子一片空白,另一方面又要應付老師的要求,所以常常只能是東拼西湊或者題材老套。

2、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多讀別人的作品,你才能自己學到巧妙的寫作的方法,才能積累好詞佳句,才能隨心所欲的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如果自己不讀優秀的作品,那麼在寫作的時候就會步入“此處有景道不出”的尷尬境地。

3、學生不會留心觀察生活,不會從生活中選擇寫作素材。

學生不會留心觀察生活,不會從生活中選擇寫作素材,這是學生在寫作中遇到的一個最致命的傷痛。他們的學習生活可謂豐富多彩,但是他們卻熟視無睹,視而不見,他們不會去發現生活的喜怒哀樂,更不會去用心感悟。從調查表明,善於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並將有意義的事記下來的學生只有8% ,寫作很有激情,充滿創作的慾望僅佔8%,在寫作時用平時觀察積累的真實材料的佔19%,借鑑範文中的材料的佔36%,選胡編亂寫45人,佔45%。所以我們如果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去挖掘寫作素材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5、沒有掌握觀察方法。

(1)觀察沒有目的。多數學生目的不明確,觀察時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盲目性。

(2)觀察沒有順序。觀察人、事、景物都要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或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或由整體到部分等等。反之亦可。一般來說,觀察時間和空間兩個角度。從空間角度來說,是靜態的觀察;從時間角度來說,是動態的觀察。當然,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實際觀察中,學生並沒有能很好地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往往是“東一榔頭西一棒”,結果造成作文時思維混亂,無從下筆,沒有條理。

(3)觀察沒有重點。在對事物的全貌有了瞭解之後,要抓住重點進行觀察。學生在觀察中往往是“眉毛鬍子一把抓”,根本不注意抓住事物的特點細緻、深入、反覆的觀察。

(4)沒有良好的觀察習慣。小學生生活閱歷淺,常常爲寫作文而發愁。但他們的生活又是豐富多采的,只是在觀察順序、觀察細緻等觀察習慣方面的培養上還有所欠缺。

五、建議

針對以上的分析,我們認爲,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的應由一下幾個方面入手:

1、順應兒童心理,激發寫作興趣

(1)把作文放手給學生。

老師思想解放,不給學生定框框,不用強使就範的辦法使學生的思路和語言套路化和僵死化。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他認爲合適的體裁抒發自己的情感。

(2)把課堂放手學生。

我們教師在課堂上的活動項目、寫作要求,放手讓學生討論;怎麼寫,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不怕幹得不完美,不怕偏激一點,不怕產生矛盾,老師表面“放手”,暗裏使勁,不露痕跡地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爲的是使學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

2、語文課前,開展“一分鐘新聞”活動

語文課前,利用一分鐘的時間,開展“一分鐘新聞”活動,讓他們把他們看到的、聽到的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用簡短的一句話或幾句話給大家說一說,促使他們用心去觀察、感受生活,讓學習活動與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

3、鼓勵學生堅持寫日記

寫日記是提高文學素養的奠基石。我們每天堅持寫日記,可以積累寫作素材,提高文學素養,完善文學功底,幫助寫一手好文章;寫日記有利於培養自己的觀察力、想像力。要取得好的日記內容,就必需善於留心觀察身邊的一些事,並加以想像。在日記裏,總會體現出你新奇的想法和獨到的見解,這樣一來,不僅開闊了你的視野,也拓展了你的思維。

4、引導學生勤於蒐集寫作素材,並做好筆記

鼓勵學生準備一個筆記本,並把生活中有意義的事情的梗概記錄下來,作爲以後寫作的素材。因爲平時積累多了,寫作的時候就可以信手拈來,厚積薄發。

5、充分挖掘農村資源,積累寫作素材

(1)走進生活,就地取材,開拓作文教學的源泉。讓學生欣賞廣袤的自然風光,感受淳樸的民風民俗,注目農村特有的勞動場景,讓這些他們耳濡目染的東西成爲他們寫作的源泉,讓他們有感而發。

(2)開展活動,親身體驗,在活動中積累素材。廣闊的天地是農村孩子們的樂園,也是他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寫作素材。我們結合農村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特別利用了綜合實踐活動,組織參觀、訪問、遊覽等活動。

(3)鼓勵閱讀,開發圖書角,在閱讀中做好積累。

雖然農村小學條件有限,圖書室不健全,但我們還是鼓勵學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料進行閱讀。我們充分發動教師、同學捐書,開展人人每月捐獻一本書的

活動,充實班級圖書角,達到資源共享。這樣,就能保證農村孩子的閱讀量,爲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開拓他們的視野。

(4)大膽想象,學會創造生活

生活不應是作文的唯一源泉,作爲學生,生活的積累和積澱固然重要,但似乎生活不應是學生作文的唯一源泉,想象,也是學生生活之一,所以,教師還應該爲學生創造想象的空間,在想象中學會創造生活。

6、交給學生的觀察方法

(1)觀察要有目的。讓學生明白我們觀察的目的以指導自己的觀察。

(2)觀察要有順序。觀察人、事、景物都要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或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或由整體到部分等等。反之亦可。一般來說,觀察時間和空間兩個角度。從空間角度來說,是靜態的觀察;從時間角度來說,是動態的觀察。當然,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實際觀察中,學生並沒有能很好地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往往是“東一榔頭西一棒”,結果造成作文時思維混亂,無從下筆,沒有條理。

(3)觀察要有重點。在對事物的全貌有了瞭解之後,要抓住重點進行觀察。學生在觀察中往往是“眉毛鬍子一把抓”,根本不注意抓住事物的特點細緻、深入、反覆的觀察。

(4)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小學生生活閱歷淺,常常爲寫作文而發愁。但他們的生活又是豐富多采的,只是在觀察順序、觀察細緻等觀察習慣方面的培養上還有所欠缺。

7、說寫結合,加強訓練,提高作文指導效果

爲了提高作文指導效果,我們主要採用先說後寫,以說促寫的辦法,使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同步發展,提高作文指導課的質量。

7、認真作好作文的批改和點評

(1)批改人性化、個性化、

我們要求教師人性地對待學生的個體差異,要善於從幼稚的、粗糙的習作中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對於優秀作文多推廣,對於較差的作文,即使他們全文僅有一兩個用得恰當的詞,一兩句精煉的話,也要加以鼓勵,使他們能鼓起作文的勇氣,下次作文時有所進步。並對作文批語作了改革,要求批語人性化、個性化,

特別對於較差的作文,不僅要給予充分的關注,還要不失機地指出不足,以鞭策學生改正促進。

(2)利用好作文點評課,提高學生作文質量。

(3)以活動爲平臺展示學生習作風采。

把優秀作文用多種展示方式展示出來,以激勵學生寫作。我們每學期組織大型的校級作文比賽兩次,評出優秀作文在全校展示,並將特別突出的作文向報刊社投稿,試着發表。

總之,作爲小學語文教師,肩負着傳承祖國的傳統文化、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任務,我們一讓學生走進生活,用心觀察生活,捕捉生活的真實,做真人,寫真事,抒真情,讓自己的作品有血有肉,真實感人。

調查報告小學作文 篇2

原因

多少年來,漢字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淵源,是地球上特有的語言,與其他語言有着很大的區別。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許多人平時經常用到電腦等工具,很少動手寫字,漸漸的開始對漢字產生了陌生感,很多非常容易的字卻不會寫或者寫錯。今天,我就對錯別字進行了調查,現彙總如下。

調查

第一件讓我想到有關錯別字的事,就是小時候的我和幾乎所有小朋友都會犯的錯誤。記得那時我上二年級,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但卻有很多都不會寫。當時最讓我頭疼的,就是“再、在”這兩個兄弟了。雖然它們長得完全不一樣,但我還是總寫錯。該用“在”的時候,我卻用成了“再”,爸爸媽媽和老師還爲這件事情說過我好幾次呢。不過我現在長大了,我終於分清了它們兄弟兩個,也就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了。

有一次,我在看書時,發現了一個“愈來愈美”這樣的詞。當時我就很納悶:“愈來愈美”不應該是“越來越美”嗎,難道他們寫錯啦?懷着這樣的一種心態,我跑去問媽媽這是怎麼一回事。媽媽說:“這兩個詞只是寫法不同,但意思是一樣的,並不是他們寫錯了。”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中國的漢字真是奧妙無窮!

分析

現在小學生寫錯別字的原因大部分是受了網絡的影響,才導致了他們因爲練習少而寫錯別字。也有一些學生在空餘時間經常玩遊戲而不多看看書,他們見得少了,自然也不會知道。

建議

我建議在空餘時間,大家儘可能的多看看書。遇到不會寫的字要積極的詢問或查字典,這樣就可以很有效的避免錯別字的出現了。只有不寫錯別字,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才能健康發展下去,中華民族的歷史文明才能發楊廣大。

調查報告小學作文 篇3

摘要:小學生不會觀察,作文時無話可說,是造成學生作文困難的主要原因。觀察是小學作文訓練的主要任務。

小學語文教師應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作爲一個很重要的工作來抓。

關鍵詞:小學生作文觀察培養

一、 調查概況:

(一)調查時間:20xx年10月15日——19日

(二)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三)調查對象:二曲鎮東街小學四年級十二、十三班

(四)調查目的:瞭解小學中年級學生作文的一般狀況,

找出學生作文困難的癥結所在,從而爲豐富學生寫作素材,提供習作水平提供依據。

二、調查結果及原因分析

調查問卷包括三個方面及簡單分析。

(一)關於讀書的興趣、方法、讀書筆記。

問卷情況統計:在100份問卷中,喜歡讀課外書的佔86人,每天讀書時間爲半小時到一小時,但能及時做讀書筆記的同學只有18人

分析思考:

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是作文素材積累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注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指導有效的讀書,養成隨時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

(二)作文目的、感受及對當前作文課的`評價。

問卷情況統計:在100分問卷中,有74人認爲作文是爲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20人認爲是爲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有6人作文目的不明。

分析思考:寫作文的出發點就是我手寫我心,即就是作文不是爲了老師、家長,而是爲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喜怒哀樂。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從生活的點滴中尋找寫作素材。

(三)積累素材的方法

問卷情況統計:在100分問卷中,有60人認爲作文素材來自身邊的生活;10人認爲作文很難,無從着手; 23人能夠仔細觀察身邊發生的事情;27人能把自己身邊感興趣的是隨時記錄下來。

分析思考:學生留意身邊生活的習慣基本養成,但留意記錄素材的習慣不夠好,教師應該在引導與鼓勵方面變換方法。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

調查報告小學作文 篇4

一、問題的提出

據調查我國現有盲人500多萬,低視力人近千萬,尤其是在兒童及青少年當中,患病率極高。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最新數據表明,我國小學生近視眼發病率爲22.8%,中學生爲55.2%,高中生爲70.3%。爲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人近視?僅僅是不良用眼習慣造成的嗎?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的書籍。

2、詢問老師和家長,瞭解近視的主要原因。

3、詢問同學,並做好調查報告。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表格)

姓名是否近視近視的原因

嚴凱琳 近視 在光線太弱的光下看書

樑幸蔚 近視 看電視的時間太長

駱駿岷 近視 長時間的坐在電腦、電視前

丘子浩 近視 看電視的時間太長

四、結論

(1)近視的主要原因

1、在光線太弱的光下看書

2、看電視的時間太長

3、長時間的坐在電腦、電視前

4、看電視距離太近

5、寫作業時的姿勢不正確

(2)提出建議

鑑於以上幾點不良隱患,我想在這裏給大家提出幾點建議:

1、要認真做眼保健操。

2、不要在光線太弱的地方看書,不要一邊走一邊看書,不要躺下看書。

3、注意作息時間的安排,不能讓眼睛長期處於疲勞狀態。

4、不要看太多的電腦和電視。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一定要好好愛護它!

調查報告小學作文 篇5

調查人員︰黃葉潮

調查時間︰20xx-11-19至20xx-11-21

調查時間︰作業本、賬單、小路旁的小店等

調查目的︰瞭解社會用字的規範性,使人們更好使用漢字。

調查過程︰在調查時間裏,我翻看了自己和弟弟的課堂作業本作文字。發現了許多的錯別字。如我以前作文字上的食,我居然把最後一點寫成了捺。在弟弟的本子上更是有錯字浮現。比如“琴”他就多了一點﹔今天的“今”多了一筆變成了“令”﹔連最簡單的“仁”也寫成了“佇”。

這錯誤還不只發生在我和弟弟身上,連已成年的爸爸也難逃厄運,在賬單中爸爸就因爲不認真,太快吧“元”寫成了“無”。

後來,我在一條小路上散步,發現一間化妝品店的店名爲“天天向尚”我仔細一想,不對吧,應該是“天天向上”纔對!我心想︰“這個老闆真是壞,要是粗心寫錯可以勉強原諒,你如果爲了利益寫錯,必須禁止。我要有一間這樣的店,我就不會這樣取店名,只要你的東西好自然有人會買。”

調查分析︰這次調查,我總結出這樣一些寫錯字的原因︰一.粗心大意,多筆少畫!二.用字不規範,一些商家爲了招了更多客人將成語亂寫。如天天向尚(其爲“上”)

調查建議︰同學們,我們要少寫錯別字,或不寫錯字。爲了更好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大家都應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調查報告小學作文 篇6

調查時間:20xx年12月14日

調查地點:詔安縣第二實驗小學六年(1)班

調查目的:

瞭解小學生上網的情況,並提出建議。因爲有許多少年兒童沉迷於網絡,已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生。我們於20xx年12月14日對六年(1)班的12個學生作抽樣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

1、上網的目的:我們調查了12人,有16%的人上網時爲了玩遊戲,有16%的人是爲了網上聊天,有75%的人是爲了查資料。還有一些人是查動漫的資料。有50%的人去聽音樂等其它事情。

2、上網地點:有20%的人是在家裏上網,有80%的人在網吧上網。

3、上網時間:有8.3%的人上網半小時,有2.5%的人上網一個小時,有2.5%的人上網二小時,沒有人每天都上網,也沒有人上網上到通宵的。有75%的人放學時間上網,有30%的人雙休日上網,有50%的人放假期間上網。

調查材料分析:

小學生上網的居然會有這麼多,說明網絡對於我們的生活的影響是多麼重要,能上網的人,一般他的視野比較開闊,知識面比較廣。適當上網是好的。但我們也認爲不能沉迷於網絡,要充分地利用網絡爲我們學習服務。網路是我們的工具,不能把它當着玩具。如果當成玩具玩的話,學習成績絕對是直線下降的。此外,小學生上網的時間也不能太長,對身體不利尤其是電腦看得太久很容易造成眼睛近視。所以我們要注意掌握上網的分寸。

調查報告小學作文 篇7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們每個月都會給孩子們一些零花錢。那麼孩子們每個月的零花錢有多少呢?而孩子們又是怎麼支配這些零花錢的呢?爲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在班裏做了調查。

調查我用畫正字方法調查了同學們一個月的零花錢是多少,並統計了30的人數。同學們的零花錢在5-20元的有21人,佔總數的百分之七十;50元-100元的有7人,佔總人數的百分之二十三;200-350元的有2人,佔總數的百分之七。這30人的零花錢是這樣支配的:用來買學習用具和書藉的有20人,點總數的百分之五十七;存起來的有6人,佔總數的百分之二十;用在其它方面的4人,佔總人數百分之二十。

分析1.我從調查中發現:只有一人用自己的零花錢給災區捐款,這讓我感到有些意外。但令人高興的是,買零食和買玩具的人數比較少,只有3人,只佔總數的百分之十。說明了同學們都很聽老師和家長的話。

2.大多數同學的零花錢用來購買了文具用品和書藉,表明了同學們都很愛學習,還表明了同學們非常地會支配自己的零花錢。

結論同學業們支配零花錢的原因主要有:

1.有些同學發現別人總會買到一些款式很特別的文具用品,於是就請求家長把買文具的錢用“零花錢”的方式給自己支配。他們擁有零花錢後,就去購買自己喜歡的文具用品和書藉。

2.每到放學的時間,學校大門口就會飄來一陣陣食物香氣,有些同學抵不住這些香味的誘惑,就會拿零花錢去買來吃。

3.學校兩旁的小賣部總是不斷地更新一些既便宜又好玩的玩具,有些同學禁不住就會拿零花錢買來玩。

4.有的同學業不需要自己買文具和書藉,也不想買零食和文具,於是就把家長給的零花錢存起來。

建議我建議同學們的零花錢一部分用來買文具用品和書藉,以便隨時使用;其餘的就存起來。我們一定人以學習爲重,儘量不要去購買小攤販的食物。很不衛生,而且報紙上說他們用的肉都是死雞做成的,對身體沒有任何好處。家長們願意把零花錢給我們,我們就要好好地支配。

調查報告小學作文 篇8

一、問題的提出

現在,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網絡了,生活中幾乎天天都要用網絡。大家都覺得網絡的出現真是幫了我們一個大忙,使生活變得方便了很多。於是,我決定對網絡的發展做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於網絡的書籍和報刊,上網搜查有關於網絡來源的解答。

2、詢問老幾輩的家人以前沒網時的樣子。

3、用各種方法,查出關於網絡的發展。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資訊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報刊

網絡的來源

網絡的前身是阿帕網。是屬於美國進階計劃署的網絡。是由羅伯茨設計的。

教科書

以前資訊傳遞方式

跑步、漂流瓶、鴿子、烽火、送信

上網查找

網絡的作用

可以發微信、及時接受到最新新聞、發微博、發音樂郵件等

長輩講述

沒網時的樣子

大家不能直接發送郵件,只能時間很慢的送信,會耽誤事情

四、結論

1、網絡的發源地一開始是在美國,是單單屬於美國進階計劃署的網絡,並且是由羅伯茨設計的。後來網絡才漸漸發展到大衆使用。網絡發展的速度很快,人們很快把像送信、跑步這種麻煩的資訊傳遞方式給淘汰了。開始使用網絡,也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

2、網絡有許許多多的用處,如發微信,及時接受最新新聞、發郵件、微博等。使我們的生活在變方便的同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3、以前沒有網絡的時候,資訊傳遞方式很麻煩,跟着網絡的到來,我們資訊傳遞的方式變的簡單、方便起來。

調查報告小學作文 篇9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一個大難題,學生認爲作文難寫,教師認爲作文難教。現就小學生作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下發30份問卷進行調查,經過學生的作答情況和對學生作文情況的詢問,結合自己和本校語文教師的寫作教學實際,可發現以下較普遍的問題:

1、學生對寫作文提不起興趣。

小學作文課往往在審題、選材、要求、方法方面對學生桎梏較多,許多小學生對寫作並不感興趣,寫作是僅僅是爲了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長期不喜歡寫作文,自然寫不出好作文。

2、無內容可寫,存在編、套、抄的現象。

許多學生拿到作文題目,首先想到不是自己的生活,自身的經歷、切身的感受,而是作文書。在記憶中去尋找曾經看過的類似的文章。究其原因:首先,學生不會發現和觀察。平時沒有去發現和觀察,沒有處處去留心生活,積累生活中的習作素材,到寫作文的時候,隨便找一找生活中的平常小事,就開始把作文寫下來。很多小學生在寫作文時總是感覺沒有材料可寫。即使絞盡腦汁寫出了一些,但寫出的內容要麼既不具體又很蒼白,要麼生搬硬套別人的,更談不上有真情實感了。

3、教師對初寫作文的要求過高,存在假、大、空的現象。

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是人爲拔高的,學生的思維被限的死死的,學生本來就沒有內容可寫,這樣就更無話可說,自然就要去編、套、抄。作文更多的是充滿虛化的情感,極具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話的語言。喪失了學生的自我,如寫幹家務,就一定會寫父母如何辛苦,寫難忘的人,就一定會寫老師。

4、作文修改認識不夠。

學生對作文修改不夠重視,沒有養成良好的作文修改習慣,只重視作文得的分數和等級,怎樣修改習作想都不想。更不要說作文修改的過程、步驟和方法。加之教師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也沒有意識地去教學作文的修改,所以重視程度不夠。

5、學生作文存在一些固有的模式。

小學生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常用的寫作方法是“四步曲”:編:編一些不切實際,沒有做過的事情。仿:仿寫作文,事情一樣,只是改變人物。抄:抄襲優秀作文選上的作文。背:背優秀作文,考試時默寫在試卷上。

6、語言方面的問題

小學生作文寫的是自己的事,是兒童眼光下的世界,童言無忌,童情有趣。心裏想的、口裏說的,就是手上寫的。可學生的作文卻失去了兒童化的語言,沒有寫出自己的真話,老是借用別人的話,借用別人經歷過的情感體驗,裝腔做事、成人味十足,無法如實體現他們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和童真童趣。有的學生不注意字詞的用法,很多時候望文生義,濫用詞語,沒有正確的書面用語,錯字連篇,語病連篇,更談不上靈活地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和優美準確的修飾語了。

7、學生們缺少必要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這主要是平時缺乏練筆,對教師新授的寫作技巧沒有練習鞏固,在寫作中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用,什麼時候不能用,未能使技巧成熟和穩固。比如,因爲教師有時是會在教課文時適時穿插講相關的寫作技巧,學生沒有及時領會而教師也沒有及時要求寫個小練筆,久而久之學生更不知道這個寫作技巧要如何運用。

總之,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較多,特別是在我們農村學校,這些問題已成爲制約語文教學向前發展的桎梏,,如何以最少的時間,獲得最佳的課堂效益?需要有相應的策略。研究如何指導

學生進行習作,培養習作的自主意識,提高習作的效率,提高具體指導方法的可操作性。諸問題的解決必將推進語文教學的改革,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益,給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調查報告小學作文 篇10

俗話說得好:書是人們進步的階梯,書是有着豐富知識的海洋。小學生都愛看書,但他們都愛看些什麼樣的書呢?課外書幫助小學生在生活、學習中起了什麼樣的作用呢?

我透過這幾期同學們業餘看書的情況的觀察,最後做了一個大概的總結:

我們班上的喜歡看童話和漫畫類圖書的學生佔大多數,而看科普知識類和歷史類的人數較少。

從同學們的每次閱讀時間來看,有部分同學,十分喜愛看書,平均每天都看一小時以上的書,但有些同學,對書是並不感興趣。

從同學們的看書感受來看,同學們都認爲看書能取得快樂,能從中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就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看,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寫作業、玩耍,在這裏,我建議老師可以給我們佈置適量的作業,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在知識的海洋裏盡情地遨遊,讓我們在書中找到快樂,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知識。

書是人類的朋友,我號召大家: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來讀書看書,這樣,就能多學到一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