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日記 > 日記作文

雙歷生日心情日記

“雙歷生日”這個詞是我自己發明的。因爲今年1月28日(陰曆己丑年正月初三)這天,既是我的陽曆生日,也是我的陰曆生日。開始,我想叫它“雙料生日”,後來覺着實在不雅也不妥,經過一番苦思冥想,豁然開朗,就想出“雙歷生日”這個詞來。

雙歷生日心情日記

生日是每個人呱呱墜地,正式來人世間報到的紀念日;也是我們的母親爲生育我們做出偉大犧牲和努力的紀念日。是她給了我們一個來這個世界上品嚐酸甜苦辣,欣賞花開花榭、見識潮起潮落、體會悲歡離合的機會。所以,全世界的人,不分膚色、不分種族、不分信仰,都十分重視過生日。近年來,國人過生日的形式與洋人愈來愈接近:也要擺上蛋糕、也要插上蠟燭、也要唱一曲《祝你生日快樂》。看來,過生日的形式,已經全球一體化了。

關於我出生的故事,媽媽多次給我講過。我覺得挺有些喜劇色彩,故記載如下:那時,我們老家還沒有醫院,我媽生我時正趕上過大年,我爸把她送到60裏以外太谷“仁術醫院”去。住在醫院附近的大外婆(我媽的'伯母)就把我媽接到她家待產,讓我媽乘此機會與堂兄弟姐妹們熱熱鬧鬧地過個年。那時,家鄉人們的飯食都挺節儉,一年四季,主食都是高粱面撥魚子、玉米麪窩頭、小米撈飯和些蔬菜,只有過大年,才能美美地吃上個把月好飯。所以,大外婆希望我媽能遲生幾天。大年初一自然是吃餃子、拜年,初二吃得是大外婆的拿手好菜:紅燒肉、炸丸子、黃燜雞等。計劃初三吃我媽最愛吃的肉絲粉湯和油炸糕。大外婆做的油炸糕別有風味,用黃米麪做皮,用豇豆沙和棗泥拌在一起做餡,吃的時候還要澆上玫瑰醬,灑上白砂糖,特別好吃。誰知初二後半夜,我就耐不住寂寞急着要出來。半夜三更到哪去找車?好在大外婆家離醫院很近,兩位舅舅急中生智,像小孩子們玩過家家娶媳婦那樣,兩人手搭手編成個轎子,讓大腹便便的我媽坐上,兩位姨姨打上燈籠,腿有殘疾的大外婆柱着柺杖、鬢髮蒼蒼的大外爺跑前跑後……,就這樣燈籠火把、人聲鼎沸地把我媽送到醫院產房。多年以後,大外婆見着我時還數落我:“你個急性子,急着要出來,害得你媽過大年坐月子喝稀粥。”

我從小隻知道自己的陰曆生日,卻不知按陽曆出生於何年何月何日。記得包頭解放初戶口登記時,有個工作組來到我們機關,當我告訴他們,我屬雞,正月初三出生,他們翻開手冊一查,就說:“你是1933年1月28日出生的”。從此,我才知道了自己的陽曆生日。但是我發現,我的陽曆生日與陰曆生日,就像我的命運一樣曲折。他們像兩條曲線,彎彎曲曲,若即若離。有時漸行漸遠,有時靠得很近,但卻擦肩而過,從來沒有相交過。印象最深的一次是1963年的1月28日,是我30週歲的陽曆生日,我生了女兒。按陽曆生日我倆是同一天,但按陰曆,我是正月初三,她卻是正月初四,只差一天。

日曆買回來後,我驚奇地發現,今年的1月28日,正好是正月初三。啊!經過76年的苦苦等待,這兩條線終於要交匯在一起了,我感到非常高興。當我把這事告訴孩子們後,家裏就掀起了一股在電腦上查找自己雙歷生日的熱潮來。查的結果,大部分人的雙歷生日每19年交匯一次,唯獨我例外。但奇怪的是,從今年起,它又納入軌道,再過19年,還會再交匯。年齡不饒人,再過19年,它倆再相會,我會在何方?因此,今年的這個雙歷生日,就更顯得珍貴,不但要家宴慶之,還要寫文記之。

標籤:雙歷 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