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日記 > 日記作文

駐村幹部的民情日記摘編

5月6日 星期三 晴 “解甲歸田”搞生產

駐村幹部的民情日記摘編

上午,我起了個大早。因爲今天是與房東商量好一起植樹的日子。我的房東蔣叔因以前在村辦電站工作時被電傷,手臂無力,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

他的妻子楊阿姨,是家裏的主勞力。

今天我們的任務是種植200棵桂花樹,由我跟楊阿姨兩人來完成。準備就緒後,我們來到目的地,看了土地,是一大塊整片兒的,原來種植過玉米和紅薯。由於地處公路沿線,今年楊阿姨不準備種玉米了。說幹就幹,我們一人一把鋤頭,開始挖坑。我越幹越不好意思。我看起來身體結實,但長久沒有參加農業生產,身體機能跟不上了,挖了不久就慢了下來。再看看楊阿姨,已挖了許多,看起來也比我挖的好。但她還不停地誇讚我有幹農活的樣子,弄得我很是慚愧。說來我也是農村出身,農活以前也幹得不少,但由於一直讀書和工作,顯得有些陌生了。都說熟能生巧,現在慢慢來熟悉也不晚。

來駐村一直是我的一個夢想。但才幹了點農活就開始累了,我覺得這不是一個有激情的我。這樣想着,心裏開始覺得有動力了,手上也開始有勁了。挖坑,放樹,培土,這三個步驟我做了一遍又一遍,終於開始熟練。時間過得真快,幾個小時一下就過去了,200棵樹全部種植下地。願樹苗茁壯成長,願桂花飄香滿園。

我想,只有與羣衆共同生活共同勞動,才能真正瞭解羣衆融入羣衆。

5月12日 星期一 雨 鼓勵企業渡難關

今天,我和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田勇,村監督委員會委員楊慧貞一行走訪調研鴻發含汞產品處置有限公司,並就當前正在開展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徵求相關意見建議。

田部長詳細詢問了解該公司的生產經營狀況,並走進車間仔細檢視企業的生產線,瞭解企業產品生產的具體操作流程。

在得知市場行情不佳時,田部長希望企業要堅定信心,努力堅持把生產搞好。他說,區委、區政府對企業的支援政策是一貫的,相信在企業自身的努力和區委、區政府的幫助下,企業一定能渡過眼前難關。

我們對情況進行了詳細記錄。今天的走訪調研讓我認識到,駐村駐村,並不是住到村裏,扎到土裏,只看到農民種地的事。像這些村子裏的企業,辦好了能夠幫助解決村民就業,增加村民收入,也是我們駐村幹部應該關注的對象。

5月21日 星期三 陰雨 化解矛盾在一線

**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主體工程進展順利,正準備修建圍牆等建築物。

工程所在地塘邊組的村民很希望能將工程任務交給當地羣衆來完成。但由於與職校項目部未能達成一致協議而產生矛盾。在接到情況反映後,街道財政分局局長、村支部第一書記田如軍,村支部副書記、村委會主任唐文慶與我立即趕赴矛盾發生地點。在到達現場的第一時間我們首先平復矛盾雙方的情緒,然後開始向雙方瞭解情況。在瞭解具體情況後,對村民進行耐心勸說,向他們講明道理。我們告訴鄉親們,大家想就近在家門口掙錢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因攬不到工程而與施工方產生矛盾,藉故不允許職校項目部在村民組抽水施工的做法是不對的.。

透過耐心勸說,矛盾未進一步加重,整個事情得到穩妥處理。我們駐村幹部來到村裏,就是要能夠化解矛盾,使矛盾不升級,問題不上交,小事不出村,就地能解決。當前我們的社會發展階段正處於一個矛盾上升期,積極化解矛盾,保證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維護農村穩定,是我們駐村幹部努力的一個方向。

做扶貧解困的“及時雨”

“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爲全面掌握村情民意,深入瞭解羣衆疾苦,及時傳遞關心溫暖,我經常深入村組走訪調研,面對面向羣衆徵求意見。

“屋頭是坐不成了,很危險,只能請你們到我家院壩坐哈,莫嫌棄啊。”楊龍組村民劉冬元一邊吆喝一邊給我搬椅子。

劉冬元是一位年滿60歲的老人,兒子外出務工,兩外孫子由他老兩口一手撫養,家庭本來就不富裕,如今住房還被大樹打爛,這對困難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遠遠便見到插在房子裏斷裂的大樹杆子、瓦片上凌亂的樹枝丫、坍塌的廚房和偏房,爲正常生活,劉元冬把堂屋變成了臨時“竈房”和起居室。

爲幫助困難家庭渡過難關,我立即請求本單位幫忙,爲劉冬元送來1000元慰問金,讓劉冬元先修整屋頂,緩解眼前困境。劉冬元感激涕零:"非常感謝你們的幫助,給政府添麻煩了,謝謝你們,謝謝黨……"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見到劉元冬家的困境暫時得到緩解,我心中無比寬慰。這次送來慰問金,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我將竭盡全力幫助他改善生活條件,讓羣衆過上好日子。

**年5月13日 星期二 雨

做科學發展的“護航員”

清明穀雨緊相連,浸種春耕莫遲延。近日春雨綿綿,春耕播種工作順利推進,但劉元剛、劉元達、劉洪晏幾家120餘畝葡萄基地裏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是我擔憂的問題。

“有的葡萄管理人員說要短尖,有的卻說不要,到底聽誰的,我心裏沒底了”。劉元剛向我訴說心中的疑問。

下溪鄉結合本鄉地域特點和自然條件,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選擇發展高山葡萄種植促農增收。劉元剛、劉元達、劉洪晏是鐵門村高山葡萄種植帶頭人,幾個人經過籌資,分別在鐵門上、下組和界上組發展高山葡萄種植120餘畝。透過和三人的一番交談,瞭解到他們創業之初的艱辛,不僅面臨資金的緊缺,也面臨着技術管理的短缺,壓力非常大。

因爲是新產業,種植技術是種植戶面臨的突出問題。駐村以來,我與羣衆建立了深厚的感受,所以他們有問題都習慣打電話問我。我把他們遇到的關於高山葡萄管護、病蟲害防治等問題一一記錄在民情日記本里,隨即電話聯繫了有關專業技術人員,請他們到該村來進行現場技術指導,爲羣衆種植高山葡萄“保駕護航”。

瞭解到羣衆最直接、最現實、最需要解決、最期盼改善的問題後,儘管有些事情的辦理,需要協調多方面的力量才能辦好,但只要用心用腦去思考,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