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日記 > 日記作文

清明節上墳日記範文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小編精心爲你整理了清明節上墳日記,希望對你有所借鑑作用喲。

清明節上墳日記範文

篇一:清明節上墳

爲什麼清明節前一天不能上墳 掃墓應注意哪些事項

清明節的前一天上墳還有一種說法。這一天有人稱“韓氏節”。據說以前一位皇帝錯殺了他的大將韓世忠和梁紅玉夫婦,深感愧疚,便請著名道士做法,使全國所有的在清明節前一天上墳的人們給自己祖先敬獻的東西,全部轉移到韓氏名下。所以清明前一天上墳對你的先祖來說你奉獻的東西他收不到。

傳說清明節陰間要開大會,沒有子孫的.人不能參加。參加大會的人必須舉着子孫送的旗子才能入場。因此,現在清明上墳時,人們都在已故先祖的墳上插上紙剪的旗子。所以,清明節上墳的時間應該在清明節之前,而不應該在清明節之後。

有些地方在清明當天上墳,因爲清明這天嫁出去的女子要回來給父母上墳。她兄弟就要招待她。“早清明,晚十一”的意思是,清明上墳在12點以前,上了墳纔回來吃飯;十一上墳在吃了中午飯後。也有人說,清明上墳,一般都在清明之前,或者在清明當天燒紙。傳說那時燒紙一百頂二百。

福建閩南並不一定只在清明節掃墓。掃墓日期一般有兩種,泉州習俗是在清明節前後幾天,漳州則有部分人士會選在三月初三的上巳節附近掃墓,客家人則通常在春節之後。   方式是,清理完墳墓環境後(如雜草、樹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後祭拜祖先。祭拜完後在墳墓上,用小石頭壓上“墓紙”,代表已經將墳墓修繕完畢。清明節當天一般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潤餅,這是源於寒食節的習俗。

在河北的上墳燒紙錢講究“早清明,晚十一(農曆鬼節)”。掃墓燒紙在清明前一週就開始了,而清明當天已很少有人去掃墓了。冀南地區則選擇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寒食節掃墓。

篇二:清明節上墳日記

今天是4 月3日,是清明前兩天。咱們全家人在大伯家吃午飯。吃好,咱們就拿上祭品向爺爺的墳墓走去。

來到墳前,大伯和爸爸看了看墳的四周。他們看到有一些地方有一些雜草和垃圾。他們就把雜草拔掉,垃圾撿起來扔到旁邊的地裏。奶奶從袋子裏拿出綵帶。姑姑急忙拿過綵帶在墳上繞了起來。爸爸和大伯立刻走過去幫忙。大伯拿住綵帶的一頭,爸爸拿住另一頭,在墓碑上繫住了再用膠帶粘了起來。奶奶又拿出了一團沒有展開的綵帶。她用力抖了一抖,一層層的綵帶掉了下來。奶奶親自把這條綵帶繞在了墳上。姐姐看到袋子裏面還有一條綵帶,就把它開啟掛在碑上。

綵帶掛好了,奶奶把供品中的魚、豆腐乾、酒等東西放在墓前。大伯和爸爸從蛇皮袋拿出紙元寶倒在地上。爸爸從嘴上拿下香菸,點着了一隻元寶,丟在元寶堆上。頓時,一團烈火燃燒起來。一下子,這堆元寶就全部燒光了。緊接着,大伯拿出鞭炮,用香菸點燃。他把鞭炮往空中扔。鞭炮在空中“啪”的一聲,爆炸了。我嚇得趕緊把耳朵堵上。哥哥卻覺得好玩,他走到大伯身邊說:“大伯,讓我也來放,行不行?”大伯給了他幾個。哥哥拿起一個往香菸火上碰。等到鞭炮的引線紅了,他也往空中扔。就這樣,哥哥和大伯兩個人你一個我一個地放着鞭炮。鞭炮放完以後,咱們就向爺爺的墳拜了拜,都希望爺爺的在天之靈能夠保佑咱們。

祭完了爺爺,咱們又去祭了幾位仙逝的祖先。經過這一次上墳祭祖,我知道了咱們這裏的民間風俗是多麼的深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