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清明上墳圖的散文

散文2.01W

有句小學生都知道的詩句叫做“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年的清明,卻沒有下雨,天氣格外晴朗,用一句老掉牙的形容詞就是“晴朗的天空飄着朵朵白雲”。

清明上墳圖的散文

路上的行人也沒有“斷魂”,他們一個個歡天喜地,喜笑顏開,手裏提着大包小包的,有的拿着鞭炮,有的拎着紙錢。

陽光照射着每一個人的臉,就像是一個龐大無比的照相機在拍攝着一張張的照片。穿紅夾克的美女婀娜的身姿,她的笑容比太陽還要燦爛,她從遙遠的地方返回了家鄉,只是爲了表達一分對先人的懷念,她在南方打工,百忙之中抽空回來,只是想念故去的爺爺和奶奶。在她的記憶裏,爺爺奶奶是多麼慈祥的老人,每次有什麼好吃的,總是自己捨不得吃,都要留給在外讀書的她,等她星期天回來吃。炎熱的夏天,蚊子嗡嗡,她坐在燈下看書,奶奶搖着蒲扇,一邊給她趕蚊子,一邊給她扇風,爺爺用那省吃儉用留下的錢給她買冰棒。這些往事並不如煙,而是時時出現在她的夢裏。只有在每年的清明節,爺爺奶奶的身影就會更加清晰地印在她的腦海裏。在每年的這一天,她都會回來看看“他們”,不管她身在“天涯”或者是“海角”,她都會想盡辦法回來,在他們的墳前,寄託一下自己的哀思。那個佝僂的老人,走路都顫顫巍巍的,他是一個退休的幹部,一生工作在外,也沒時間回家,自己的父母也沒盡到一份孝心,就是父母去世了,也沒多少時間回來給他們上上墳、燒燒香,退休以後,他有了大把的時間,爲了彌補過去的“欠債”,他每年都要回來好幾次,春節要回來,與兄弟侄子團聚,與家鄉的鄉鄰們拉拉家常。清明節也要回來,是必須地,他要給逝去的祖先們上一炷香,燒一點錢,以寄託自己對他們的懷念與追思。那個中年婦女,領着一羣人,有她的兒女和孫子,她們一個個都提着大包小包,裏面裝了不少的“祭品”。她是一個下放的知識青年,她是上海人,曾經下放到這裏,並在這裏與一個農民成了家。後來知識青年返城,那個農民爲了她能夠回到城裏,竟然主動提出與她離婚,她回到城裏,又與別人組織了家庭。那個農民以後一身再未娶妻,因爲在他的心裏,一直只有她。後來,他得了哮喘死了。她每年清明節都要萬里迢迢地來到曾經給了她青春的安慰的地方,也是對那個曾經的他的一份追思與感恩。今年,她還帶來了她的孩子和孫子們,她是爲了讓孩子們也要記住,這裏纔是他們的根。還有那一羣人,還有這一羣人,還有老婆婆,還有小夥子,還有媽媽們,還有兒女們,還有開車的,還有騎摩托的,還有踩自行車的',還有步行的,還有三五成羣的,還有獨來獨往的,“照相機”裏有數不盡的畫面。

由於工作繁忙,有好幾年我都沒有去上墳了。今天也跟往年一樣,住在城裏的伯父和他的兒女們拖家帶小的全回來了,在城裏工作的弟弟妹妹們也都回來。弟弟跟我說,你都幾年沒上墳,今天我來替換你,讓你去上墳。

我隨着伯父等的上墳大軍一起浩浩蕩蕩地朝墳地裏走去。他們都提着幾個大袋子,也揹着很多大鞭炮,還有煙花。一路拉着家常,大伯一邊問着我的情況,時不時還要給我上上“政治課”。一會兒就到了墳地,老遠就聽到一陣陣的鞭炮聲,一道道的煙霧瀰漫開來,一股股的硝煙味撲鼻而來。旁邊就有幾個人正在給他們的親人上墳,他們一個個都蹲在墳前,燃燒着那些“紙錢”,還有的給親人買了“房子”,還有的買了“轎車”,還有“手機”。一看到那紙紮的手機,竟然惟妙惟肖,上面赫然就有“蘋果”的標誌。讓我想起前幾天的一個新聞,一些賣“祭品”的店子裏賣冥品“蘋果手機”竟然遭到了工商的查處,真是想不明白,難道這種用來祭祀的“蘋果牌手機”也屬於假冒僞劣商品嗎?不然你工商的幹嘛要查?如果是,那麼,那麼多的“冥幣”,是不是也是“假幣”?你工商的、公安的是不是也要來查查?

我們來到了墳前,伯父們從那些包包裏拿出了“祭品”,無非就是一些上面印着“西方銀行”字樣的“紙幣”,“面值”有50、100的,也有一千一萬的,還有更大的,就是一億、一萬億的不等。他們先焚香,在每一個墳頭的紀念碑前插上幾根,然後開始焚燒這些“紙幣”。大姐開玩笑似地說,這些“錢”他們能收到嗎?父親說,這只是表示一種對親人的懷念而已,這個清明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是祖宗流傳下來的一個風俗習慣,並不是說他們能收到這些“錢”,只是爲了表達中國人的一種“孝道”。大哥接道,收得到的,我聽說在北京有一個“錫口”,就是專門讓那些“鬼神”來領取這些“錢”的,那“錫口”就好比是我們陽間的銀行。大哥是一個迷信分子,他對這種東西很感興趣,所以他的“知識”特別豐富。忽然傳來一陣“號子”聲,喲呵嘿呀,喲呵嘿呀,放眼望去,原來是有人在給逝去的親人“立碑”。大伯問是誰家的在立碑。父親說是老楊家的,他的幾個兒子在給去年剛剛死去的母親立碑。二哥插嘴說,真是活着不講孝心,死了還“香了”。父親說,老楊家的幾個兒子太不講孝道,他母親活着的時候,飯都不給她吃,病了也不給去醫院看,年前得了感冒,本來是個小病,給一拖,拖出了大病,然後就一命嗚呼了,這死了還要來裝模作樣。二哥說,這就是有名的“活着是臭狗屎,死了是香餑餑”。

說着說着我們帶來的冥幣已經燒完了,一股股濃煙撲鼻而來,墳前的地上現出了一大堆灰燼。每個人都到墳前作揖,然後就是放鞭炮,一陣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和煙花往天上衝的聲音。在鞭炮聲裏,我們退出了墳地。望着墳地裏,到處都是燒紙錢的火苗與作揖的人們,黑壓壓一片,鞭炮聲此起彼伏,濃煙滾滾,就像是進入了硝煙瀰漫的戰場。望着那片墳地,心裏不禁想着,全中國那麼多人都要去給親人上墳,那得要燒多少紙啊?還要放那麼多的煙花和鞭炮,這都要浪費多少資源?再就是燃放鞭炮對環境的污染也是很嚴重的吧?在這個傳統的節日裏,我們懷念親人是必須地,但是能否換一種方式來懷念?不一定非要去“燒紙”、非要去放鞭不可啊?我們也可以到墳前栽一棵小樹啊或者種一棵花,一來可以減少資源浪費,二來還能美化環境,減少污染,何樂而不爲?

上完墳,也感覺餓了,在這荒僻的鄉村,也沒有什麼酒店飯館,所以就不需要“借問酒家何處有”了,只有“牧童遙指太和村”了,但是回到家裏還是可以喝一杯“杏花村”的!

20xx年4月4日清明節

於漢水河畔 書林隱處

標籤:上墳 散文 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