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人物作文 > 對手作文

對手作文400字三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對手作文400字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對手作文400字三篇

對手作文400字 篇1

人世因有愛而美好,而燦爛,這愛是無微不至無孔不入的,父母與孩子,老師與同學,朋友與朋友之間,甚至,對手與死黨之間……

巜成都商報》與巜華西都市報》一直是西南的兩大報紙,兩報在競爭上互不相讓,我是屬於《成都商報》的小記者

還記得那天,我買了對手的一份報。

那是一個陰天,小南街人們在街上有說有笑,有兩個小記者,在街上賣報紙,他們在哪裏喊着:“賣報了,兩元一份報紙,”他的背上披着一件發白的小記者服,好似沒有人注意他似的,街上的氣氛並沒因這兩位“與衆不同”的小工作者們改變,爲何,在人們的視線中,他們根本沒有立足之地呢?是因爲報紙價格過於的高,還是因爲什麼呢?

我正巧路過那裏,看到這兒,我看不下去了,雖然兩家報紙互相競爭對手,可是,我們畢竟是同行呀,同行之間即使是仇敵,也有關懷與關愛呀,同行之間,也有關愛,有人說:對手是成長路上的絆腳石,與其這樣說,對手只是一個讓自己更加成長更加自立,自強的一個人,更重要的的一個人,如果一個人沒有對手就沒有目標,沒有目標,人就會沒有進步,沒有創新,沒有進取,這樣如果每一個人的智力都停留在1十1二2的階段上的話,世界將是什麼樣子呢?總而言之,總而言之對手是促進人類進步的最快的方法,比如說戰爭帶來的後果,一部分是傷害,又一部份是促進一個國家的高度進步與發展,唯有如此對手,要理性對待,讓自己的藍天更美一點。

對手作文400字 篇2

“棋逢對手”比喻雙方的本領不相上下。“棋逢對手”的故事,一代代傳爲佳話的古今有之,中外有之,這些故事,又反過來,豐富了“棋逢對手”的內涵,激勵人們去善待對手,感謝對手。

就說說當代一些大棋士的故事吧。

馬曉春、常昊、徐奉洙之流,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被籠罩在他人的陰影之下,不斷地失敗,不斷地被擊倒。可是擦去嘴角的血跡,他們依然倔強地等待着下一次。雖然不能以一時成敗論英雄,但他們內心的痛苦一定是刻骨銘心,以至於在憤怒不屈裏隱藏着一絲絲恐懼。當年的韓國本土棋士“野豹”徐奉洙一次次被曹薰鉉的鐵拳擊倒時,一代圍棋皇帝曹燕子卻在離開當時的圍棋王國日本後,成就一番霸業。可以說,沒有“陪練”

的徐奉洙,就沒有後來的曹燕子;沒有曹燕子的重拳擊打,就沒有後來的四大棋王。從此種意義上來說,難道他們不該互相感謝,共同去體味“棋逢對手”的快感嗎?儘管惺惺相惜的`一握中,身上還殘留着彼此惡戰的血痕。

同樣,當年聶馬爭雄的相磨,小林光一和趙治勳的同門相爭,也都算是“棋逢對手”罷,如此輝煌,如此壯烈,不也是互相成就的典範嗎?他們雙雙都是棋壇上真正的英雄,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那麼,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對其中任意一方暫時的成功或失意而貶低對方呢?

對手作文400字 篇3

多年前的一場美國NBA決賽中,皮蓬獨得33分,超過喬丹3分,成爲公牛隊中比賽得分首次超過喬丹的球員。比賽結束後,喬丹與皮蓬緊緊擁抱着,兩人淚光閃閃。

這裏有一個鮮爲人知的故事。當年喬丹在公牛隊時,皮蓬是公牛隊最有希望超越喬丹的新秀。他時常對喬丹流露出一種不屑一顧的神情,還經常說喬丹某方面不如自己,自己一定超過喬丹之類的話。但喬丹卻沒有把皮蓬當作潛在的威脅而排擠他,反而對他處處加以鼓勵。

一次,喬丹問皮蓬:“我倆的3分球誰投得好?”皮蓬說:“你明知故問什麼,當然是你。”因爲那時喬丹的3分球成功率是28.6%,而皮蓬是26.4%。但喬丹微笑着說:“不,是你!你投3分球的動作規範、自然,很有天賦,以後一定會投得更好。而我投3分球還有很多弱點。我扣籃多用右手,習慣地用左手幫一下,而你左右都行。”這一細節皮蓬自己都不知道,他深深地爲喬丹的無私而感動。喬丹不僅以球藝,更以他坦然無私的胸襟贏得了所有人的擁護和尊重,包括他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