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人物作文 > 動作作文

興趣活動作文3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興趣活動作文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興趣活動作文3篇

興趣活動作文 篇1

今天,田老師佈置了一個任務,讓大家回家準備謎語。放學回家,我上網搜了三條謎語,寫在紙上,很快就進入了夢鄉,夢到了同學們猜謎語的快樂情景。第二天,我來到了學校看到每個人準備的各不相同。有拜年(猜一個作家名),有古宅子(猜一個作家名),還有什麼酒不能喝……我埋怨自己準備的少,可是已經來不及改了。時間過得真慢,好像是掛鐘也放慢了腳步似的。

午飯後,猜謎語活動終於開始了。第一個是丁麗紅,她把自己準備的紙放在投影上。哇!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謎語。第一個回答的是王琦,他猜出的“上下一體”是“卡〞字。丁麗紅連連拍手說

我也不甘落後,專心致志地看了一遍又一遍,纔想到一個題目的答案,立刻舉手示意。丁麗紅叫我起來,問:“你要回答哪一個”我迫不及待地說:‘什麼魚不能吃’這個應該是‘美人魚’。”她失望地搖了搖頭說:“錯。”我疑惑不解,想:怎麼可能錯呢!後來我隱隱約約的聽到程風瑤說是木魚,結果還真對了。由於丁麗紅寫的謎語又多又難猜,而且時間也過了一大半。田老師也猜中一個“紙老虎”成語是“外強中乾”。其他得實在猜不出,最後只好公佈答案。

下一個是我寫的謎語,我心裏還沾沾自喜,想:這麼難的題目看誰能猜出來。可是孫緯楠偏偏答對了,我就好像剛做美夢時,就被人給吵醒了,有些遺憾。

接下來是蔣涵靖的謎語,其中有一個最難的是:“什麼字母能喝”我想了半天都沒有想出來。全班幾乎每個人都試了一次,差不多把26個字母都說另一個遍。就連平時默默無聞的肖煜,也積極舉手搶答。可是,仍然沒有猜中。就在大家都覺猜不出時,突然有個人說蔣涵婧高興地直拍手說:“對了!因爲tea是茶葉,可以喝。”就這樣,興趣盎然的猜謎語活動在同學們的歡笑中結束了。

我想:做一件事要經過自己的`大腦思考,不能莽撞行事,否則將會失敗。

興趣活動作文 篇2

小學三年級是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學生寫作時總是困難重重,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成爲普遍現象,久之形成的寫作恐懼心理更是教學中的障礙。爲了學生作文起步順利,學校組織了三年級作文興趣小組,由我負責教學。新課標指出中年級段的作文教學對學生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願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總結作文興趣小組的活動,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培養習作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能使注意力集中,積極思維。習作也不例外,學生如果有了習作的興趣,就能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三年級的學生是學習習作起步階段,課標已經降低了習作的難度,我主要引導學生寫自己想寫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寫出自己的快樂,寫出自己的煩惱,這就是心情作文,生活作文,讓孩子覺得作文並不可怕,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用我手寫我心”是我對學生習作的要求,我注意從激發興趣着眼,多渠道地指導學生觀察想象、訓練學生說話作文,使學生不再畏懼,把作文當成一件趣事。

二、閱讀中積累語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是第一位的,也是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有效手段。三年級的學生積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級學生的習作水平,就必須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我給學生提供課外閱讀的書目,要求培訓班的學生每人手頭上要有兩三本的作文書,把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課內遷移到課外,讓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不斷增加自己的詞彙量,並在積累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三、生活中積澱素材。

生活中蘊涵着豐富的寫作素材,學生習作,就是用筆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頌生活中的人,抒發生活中的情。但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往往不知道應該怎樣去運用生活中的材料,因此我引導學生透過以下幾種方式積澱素材。

1、在“讀、看、聽”中積累詞彙。

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我要求學生對於優美詞句、精彩片斷要養成做摘錄的好習慣,鼓勵學生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有意識地移植到作文或說話中去。

2、教會學生捕捉生活的鏡頭。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注重引導學生捕捉生活中的鏡頭,以及在學校、家庭、社會出現的豐富多彩並具有典型意義的場景、事件和人物,用隨筆的形式把這些材料記錄下來,如課堂中隨機發生的事情,校園、班級裏開展的各項活動,鄰里間的故事等,激發學生熱愛生活,去觀察生活,去發現生活,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數不盡的新鮮事。

四、教學中提高技藝。

作文興趣小組的每次課堂教學,我都有具體設計,不僅明確每次作文要學生寫什麼內容的要求,而且要明確讓學生學什麼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方面的要求。重點透過以下方面提高學生作文的技巧: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理解教學過程並主動參與全程訓練,作文與做人結合,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學生主動地、獨立地、創造性地學習。

2、在評價與修改方面下功夫。

引導自評

(1)概況總述:引導學生回顧作文要求,概述作文情況,做好針對性評析引導。

(2)逐條評析:

①學生回顧本條要求;

教師舉出正、反例子,學生評析;

③指導評析病例文,運用規定的批語符號將旁批、總批符號打在恰當位置,選準修改點。

④學生自評習作,將“目標”落實情況用批語符號標記在“目標表格”的“自評欄”或習作相應位置。這樣先“評他”後“評己”,由模仿到獨立,易於接受。(3)綜合評價:在逐條評析基礎上,讓學生按評價要求綜合評價改前病例文的得失,學會綜合評價的方法,明確“己文”得失,進而明確修改點和修改方法。

指導修改

(1)指導自改。學生循“作文目標”順序,修改“己文”。教師巡視,重點指導。

(2)互改交流。或小組或結對互改,交談修改方法和修改根據。

(3)習作再改,鑑賞總結。教師對學生作文審視“把關”,用批語符號作旁批或總批,以調動學生積極性。

交流欣賞。由篇到段到句,使每個學生有發言機會。要有重點地引導學生運用目標評篇評段,說出得失根據。允許爭辯,促進目標內化,上升理性認識。對偶有較深的理論問題不做硬性結論。可選出精篇、精段或閃光段,讓大家欣賞。

興趣活動作文 篇3

星期二下午第三節是我們學校的趣味活動課。我是參加趣味數學。

上課開始了, 陳老師來了,她說:“我們今天學怎樣才能快速地數圖形,下節課可以玩撲克牌,而且是算二十四點。”大家聽了,都期待着上課。

陳老師首先畫了一條長線段,問:“一共有幾條線段?”“四條。”我們異口同聲地說。本來我以爲會很難,想不到這麼簡單,我想:陳老師會問那算式呢?哈哈!果真是這樣問的,我們又說“2+1+1=4條。” 緊接着老師又畫了一個特大的三角形,問:“一共有幾個三角形?”我們看呀,找呀,想呀、、、、、、有同學說:“十個三角形。”老師問:“你們有沒有人是用手指算的?”有四個人舉手了。老師又說:“算式是什麼?”我們都說:“2+2+2+3+1=10個。”老師出的題目慢慢地難起來,大家思考了後,也一個一個地答出來,我們都覺得很好玩。

這時,下課鈴聲響了,我們都回到自己的教室裏了,期待着下節課玩撲克,算二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