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活動

關於興趣活動作文三篇

活動1.14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興趣活動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興趣活動作文三篇

興趣活動作文 篇1

小學三年級是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學生寫作時總是困難重重,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成爲普遍現象,久之形成的寫作恐懼心理更是教學中的障礙。爲了學生作文起步順利,學校組織了三年級作文興趣小組,由我負責教學。新課標指出中年級段的作文教學對學生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願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總結作文興趣小組的活動,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培養習作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能使注意力集中,積極思維。習作也不例外,學生如果有了習作的興趣,就能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三年級的學生是學習習作起步階段,課標已經降低了習作的難度,我主要引導學生寫自己想寫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寫出自己的快樂,寫出自己的煩惱,這就是心情作文,生活作文,讓孩子覺得作文並不可怕,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用我手寫我心”是我對學生習作的要求,我注意從激發興趣着眼,多渠道地指導學生觀察想象、訓練學生說話作文,使學生不再畏懼,把作文當成一件趣事。

二、閱讀中積累語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是第一位的,也是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有效手段。三年級的學生積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級學生的習作水平,就必須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我給學生提供課外閱讀的書目,要求培訓班的學生每人手頭上要有兩三本的作文書,把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課內遷移到課外,讓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不斷增加自己的詞彙量,並在積累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三、生活中積澱素材。

生活中蘊涵着豐富的寫作素材,學生習作,就是用筆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頌生活中的'人,抒發生活中的情。但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往往不知道應該怎樣去運用生活中的材料,因此我引導學生透過以下幾種方式積澱素材。

1、在“讀、看、聽”中積累詞彙。

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我要求學生對於優美詞句、精彩片斷要養成做摘錄的好習慣,鼓勵學生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有意識地移植到作文或說話中去。

2、教會學生捕捉生活的鏡頭。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注重引導學生捕捉生活中的鏡頭,以及在學校、家庭、社會出現的豐富多彩並具有典型意義的場景、事件和人物,用隨筆的形式把這些材料記錄下來,如課堂中隨機發生的事情,校園、班級裏開展的各項活動,鄰里間的故事等,激發學生熱愛生活,去觀察生活,去發現生活,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數不盡的新鮮事。

四、教學中提高技藝。

作文興趣小組的每次課堂教學,我都有具體設計,不僅明確每次作文要學生寫什麼內容的要求,而且要明確讓學生學什麼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方面的要求。重點透過以下方面提高學生作文的技巧: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理解教學過程並主動參與全程訓練,作文與做人結合,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學生主動地、獨立地、創造性地學習。

2、在評價與修改方面下功夫。

引導自評

(1)概況總述:引導學生回顧作文要求,概述作文情況,做好針對性評析引導。

(2)逐條評析:

①學生回顧本條要求;

教師舉出正、反例子,學生評析;

③指導評析病例文,運用規定的批語符號將旁批、總批符號打在恰當位置,選準修改點。

④學生自評習作,將“目標”落實情況用批語符號標記在“目標表格”的“自評欄”或習作相應位置。這樣先“評他”後“評己”,由模仿到獨立,易於接受。(3)綜合評價:在逐條評析基礎上,讓學生按評價要求綜合評價改前病例文的得失,學會綜合評價的方法,明確“己文”得失,進而明確修改點和修改方法。

指導修改

(1)指導自改。學生循“作文目標”順序,修改“己文”。教師巡視,重點指導。

(2)互改交流。或小組或結對互改,交談修改方法和修改根據。

(3)習作再改,鑑賞總結。教師對學生作文審視“把關”,用批語符號作旁批或總批,以調動學生積極性。

交流欣賞。由篇到段到句,使每個學生有發言機會。要有重點地引導學生運用目標評篇評段,說出得失根據。允許爭辯,促進目標內化,上升理性認識。對偶有較深的理論問題不做硬性結論。可選出精篇、精段或閃光段,讓大家欣賞。

興趣活動作文 篇2

暑假的一天,張老師帶我們到新農村採訪,組織了一次有趣的農家活動,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我們坐着的士出了市區,沿天仙公路走了10多分鐘,來到了市新農村示範村——小板鎮範嶺村,只見農戶門前都有一個用柵欄圍着的小庭院,庭院裏種着各式各樣的蔬菜,有紅彤彤的辣椒,有紫盈盈的茄子,有綠油油的豆角,還有黃澄澄的玉米……看得我們眼花繚亂。老師一聲令下,我們提的提籃子,背的背竹簍,拿的拿簸箕,一起來到園子裏摘菜。辣椒枝上掛滿了小紅燈籠,羅景眼尖手快,搶在我們前面先摘了起來;一根根豆角像小姑娘長長的辮子,垂在高高的架上,我個兒高,伸手就能摘到;黃瓜躲在葉子後面,好象在和我們捉迷藏,鑫宇自告奮勇去摘黃瓜,那躡手躡腳的誇張動作逗得我們哈哈大笑。他貓着腰,剛握住黃瓜,就聽他大叫一聲,“哎呀!”我們都停下手中的活兒,目光全部轉了過去,只見他的兩隻手不停地顫抖,就像唱京劇一樣,還學着哭腔說:“有沒有搞錯,黃瓜上還長刺呀?”我們又一陣大笑……不一會兒,我們摘了好大一堆菜,恐怕能給這戶人家吃一個多星期呢!我們這次一來,真是給人家添了不少的麻煩。

老師讓我們把摘來的菜拿到農家的廚房裏,讓我們自己動手洗菜和炒菜。毛超說:“我去洗菜吧!”羅景急忙反對:“不行,不行,你毛手毛腳的,還是我來洗吧!”“這麼多菜,我也來幫忙洗。”我說。“你們都去洗菜,那我去炒菜吧!”鑫宇又自告奮勇。毛超苦笑着說:“完了完了,你去炒菜的話,我們今天都要餓肚子了。”

最後商量決定由我來掌勺炒菜,毛超、鑫宇幫忙,張老師在一旁作技術指導。開始炒菜了,我先把豆角倒在沒有油的鍋裏,學着媽媽的樣子用鍋鏟把豆角翻來翻去,不一會兒,豆角變成了深綠色。我把豆角先盛起來,往鍋裏放油,等油燒熱後,再把豆角倒進去,只聽一陣“滋滋”的聲音,鍋裏騰起一股白煙,我就像合唱隊的指揮員,朝毛超做個手勢,說:“該放鹽了。”毛超小心翼翼地往鍋裏放了一點點鹽。火太大了,我叫加點水,鑫宇慌慌張張把一小瓢水全到了進去,炒豆角變成了煮豆角,不管了!第一次做菜嘛,只要能熟就行了。豆角煮得差不多了,我記得媽媽放完雞精、味精後,總要嘗一嘗,我也照着把雞精、味精放進去並且嚐了嚐,傻眼了!豆角淡淡的一點味道都沒有,怎麼辦?老師提醒我們:“是不是鹽放少了?”毛超聽了,飛快地加了小半勺鹽,我又嚐了嚐,味道好多了,總算可以起鍋嘍!

就這樣炒好了一盤盤菜,我們迫不急待地端出自己的傑作。

“開飯啦!開飯啦……”同學們高興地圍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品嚐着,一大桌子菜很快就一搶而光。雖然這些菜沒有家裏做的好吃,不是淡了就是鹹了,還有炒煳的,但這是我們自己的勞動成果,一個個心裏美滋滋的,比吃山珍海味還要舒暢。

興趣活動作文 篇3

星期二下午第三節是我們學校的趣味活動課。我是參加趣味數學。

上課開始了, 陳老師來了,她說:“我們今天學怎樣才能快速地數圖形,下節課可以玩撲克牌,而且是算二十四點。”大家聽了,都期待着上課。

陳老師首先畫了一條長線段,問:“一共有幾條線段?”“四條。”我們異口同聲地說。本來我以爲會很難,想不到這麼簡單,我想:陳老師會問那算式呢?哈哈!果真是這樣問的,我們又說“2+1+1=4條。” 緊接着老師又畫了一個特大的三角形,問:“一共有幾個三角形?”我們看呀,找呀,想呀、、、、、、有同學說:“十個三角形。”老師問:“你們有沒有人是用手指算的?”有四個人舉手了。老師又說:“算式是什麼?”我們都說:“2+2+2+3+1=10個。”老師出的題目慢慢地難起來,大家思考了後,也一個一個地答出來,我們都覺得很好玩。

這時,下課鈴聲響了,我們都回到自己的教室裏了,期待着下節課玩撲克,算二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