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描寫橋的作文集錦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描寫橋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描寫橋的作文集錦15篇

描寫橋的作文1

不知是從什麼時候起,對江南,有着莫名的親切。

也許是那煙花三月的揚州城,也許是那煙籠十里的臺城柳,也許是那輕歌曼舞的秦淮水榭,也許,是千古文人的一個夢……

小時侯就聽人們講,“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人間天堂的美景,自然是十分的嚮往。也記不得多少次憧憬江南的小橋流水,多少次期盼江南的細雨蓬船,多少次,夢見那山色空朦的西子湖。

初識西湖是什麼時候早已忘記了,只依稀記得在那片碧波上,發生了多少美麗的故事。還記得那報恩的白蛇,還記得那倒掉的雷峯塔,還記得古人前輩們在這裏留下的蹤跡,歷史不會重演,但時間卻可以在這裏凝固。

今年二月,我北上路過杭州,本來急着趕火車,就沒有機會見到西湖,而當天車票的售完給了我這個機會。我順着地圖走到了西湖,由於天氣陰沉,西湖彷彿也沒有精心的打扮,卻絲毫未影響遊人的心情。不論是黑頭髮的中國人,還是黃頭髮的老外,抑或是步履蹣跚的老人和推車中的嬰兒,都彷彿陶醉在這圖畫中。

沿着湖岸走到白堤,遠遠的看見了斷橋。

我的心中,不知是激動,是喜悅,還是酸楚。

因爲這就是我婚牽夢縈的西湖斷橋,這就是當年芝姐拍攝《新白》的地方,這就是白蛇與許仙重逢之處。

走到橋中央,當真是“西湖高處”,一覽平湖,似乎有平添了幾分感慨,這斷橋之上,留下多少人的足跡,白居易的“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蘇東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歐陽修的“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似乎都是感動於這平湖的美吧。

描寫橋的作文2

橋,石板橋、木橋、鋼架橋、斜拉橋,形形色色,各式各樣,它們的作用都是相似的,當你要跨過潺潺的流水時,它們總是靜臥着,但有時候,它們意義不同。

趙州橋,有14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經過無數次洪水衝擊,風吹雨打,冰雪風霜的侵蝕仍金剛不壞,屹立不倒,巍然於河面上。它的弧形如同一張弓箭,由拱圈圍成,各個窄券的石塊間相互連成一體,橋面有欄檻望柱,宣泄洪水十分美觀。又雕有栩栩如生的龍獸,凝結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它不僅僅傳承着文明,它連起兩岸,縮短人們的距離。橋上橋下,夢迴隋朝,有太多太多的古老浮影。我好似看見有孩童手摘蓮蓬嬉戲玩耍;橋下乞丐乞討的身影被喧囂埋沒;有戀人兜兜轉轉在橋上重新相遇;又有懷才不遇的詩人暗自神傷。它承載血濃於水的親情,永遠不會落下帷幕,演繹了多少生命的故事,它是一個觀衆,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千百年來,多少悲歡離合,只潛藏於心底,無知音可訴說。

人也是橋,從悠遠的古代到現代,科學急速發展的現在,有時如短小易朽的小木橋,總會遇風遇雨,總有脆弱的時候,不堪重負而落淚;人也是堅固耐用的水泥橋,總能在風沙的侵蝕後,拭去淚水,釋然面對,把膽怯隱藏,只讓人看到刀槍不入的自我;人還是一座斜拉橋,不斷創新突破自我,向科學文明的遠方走去。

橋,不會永垂不朽,但在人們心中,永遠會有一座生命、文明、歷史、藝術、情感的橋。

描寫橋的作文3

我的家鄉蔣店村坐落在宜興的西北角,那是一座有上千戶人家的村莊,村後有一條大河,無聲無私地滋養着這塊土地。河上有一座古橋,就像一位安詳的老者,不懼歲月的洗禮,漫看雲捲雲舒,默默地守候着我的家鄉。

蔣店橋建於清代,爲二墩三孔石樑橋,南北向,北偏西25度。橋面爲花崗岩質地,其他部分爲青石質地,橋上有四個欄柱,柱頭飾荷花紋。橋長36.26米,中寬2.16米,中孔淨跨8米,龍門石爲旋渦紋。20xx年3月被批爲宜興市文物控制單位,它經過修繕,並沒有被荒廢,至今還在爲村民服務着。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春天裏,假如你來到古橋身邊,油菜花黃得明朗朗,麥苗綠得油汪汪,河水清得碧澄澄,不知名的鳥兒在賣弄婉轉的歌喉,空氣中混合着莊稼和野草的鄉野氣息,沐浴在暖暖的春風裏,走在古樸厚重花崗岩的橋面上,會有說不出一種的寫意。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家鄉的河水古橋雖說沒有詩句中的壯闊,但也神似。金秋裏,假如你來到古橋身邊,河水靜靜地流淌,水菱鋪滿河邊水域,遠處偶爾會有野鴨在展示靈巧的身姿,橋岸邊蘆葦在夕陽中搖曳,稻穀在翻滾着金色的波浪,野菊在田埂上恣意開放,一隴隴的芹菜葉兒青翠欲滴……古橋下的河水裏,勤勞的村民在清洗着芹菜幼藤,爲培育旱芹做着準備。芹菜幼苗鮮嫩可口,經過培土後的白芹更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培育白芹的過程非常辛苦和勞累,秋天培土後,再等到滴水成冰的寒冬,人們從土裏把它們挖掘出來,就在古橋下一字排開,在冰冷的河水裏清洗它們,這樣的辛苦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可他們不怕吃苦,用勤勞的雙手描繪出美好的生活,就像這花崗岩石條做成的古橋,淳樸踏實。

古橋,不正是這些勤勞的人們的寫照嗎?它是一道古老的風景,更是家鄉人的精神家園。

描寫橋的作文4

遠望福星橋,綠得引人注目,彷彿是一座綠橋,橋身上密密的都是青翠的藤葉,活像跨越天河的仙橋。福星橋是一座拱橋,古人將拱橋比做彩虹,那麼福星橋就是“綠虹”。其匾額“福星橋”躲在藤蔓裏,掩映在綠葉中,體現出“綠虹”的風采。

福星橋爲單孔弧形石拱橋,東西走向,橫跨月河,全長14米,寬3米,淨跨8米,矢高3.85米,兩端引橋石各長3米。橋面由三塊條石組成,兩端踏垛各10級。

福星橋,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距今已有六百餘年,位於路橋街道十里長街的郵亭居。後在清雍正十年,由路橋名士蔡德懋出資重修,歷經風雨,至今仍屹立在月河之上。其“福星”之名,是清光緒年間的內閣中書任重於1936年在欄板上題“福星橋”額,有幸福、安康、吉祥之意。

古時候,路橋商貿就很發達,因而喜好傍水而居的路橋人便創造了十里長街這個商貿集市。福星橋以及十里長街衆多的古橋便成了河岸貿易的交通樞紐。

覽“福星”一橋,只覺嬌小無奇。但走過整條十里長街、城中村這條百年長街,許多古橋經風吹雨淋,人車碾壓,皆有破損,有的欄杆毀壞,有的橋面坍塌,都失去當年的風貌。唯獨福星橋舊貌不改,煥發光彩,石階、石欄都清晰分明,在歷史的長河中仍保持原有的風貌,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今天的福星橋已經失去了昔日交通樞紐的地位,但是,橋上仍不時有人往來,它作爲橋的功能依然存在,但它更是歷史的象徵,是它見證了十里長街的百年輝煌。它也要世世代代屹立於此,笑看路橋兒女的蓬勃發展。

描寫橋的作文5

微雨漸漸,墜落在湘子橋上。

千年沉寂,千年不朽,千年功勳,千年的湘子橋爲潮州人搭建了一條便捷的通道,爲潮州的老百姓帶來了富裕。

雨綿綿,打溼二十四座樓閣,摘星樓亭兩相應。面對着十八船,惆悵地與對面的樓閣相望。玲瓏頂上淚雨溼。鳳麒洲樓又是一番秀美。江水流淌,流連在湘子橋下。二十四樓閣各有各的姿色,奇觀樓的雄偉,冰壺樓的眷戀,飛虹樓的優雅,凌波樓的風流,得月樓的豪氣。小蓬萊的朦朧……橋的不遠處,江翁垂釣,小舟與微浪一起起伏,漂流。

雨飄柔,輕舞在十八船上。十八木船心連心。:“一橋橫亙鎖煙汀,急溜朝宗去不停;春水依然仙蹟杳,行人猶自說湘靈。”雨打在木船上,無聲息地消失了,木船上散發這一種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氣概,令人對沉醉而無法自拔……其實,鐵鏈繫着的,不止是木船,還有的是廣濟和尚與韓湘子的心血。

相傳千年前,韓愈到潮州任官後,由於韓江隔斷了兩岸百姓,所以想修一座橋。但由於水深流急,施工一直難以展開,韓愈便請韓湘子和廣濟和尚來幫忙修橋,其中韓湘子從東段修起,廣濟和尚從西段修起。韓湘子和廣濟和尚二人約定好了東西橋銜接的日期。約定之後不久,兩端橋即將合攏時,兩邊的石料卻用完了。這時,何仙姑放了幾片蓮花瓣在溪面上,化作木船。曹國舅用戲板放在木船上當作木板,鐵柺李還解下了腰帶,縛住了木船木板,遂成中段浮橋。

二十四樓閣,十八木船。湘子橋上,雨情不忘。

描寫橋的作文6

九曲橋的周圍有碧波粼粼的湖水,綠油油的大樹把它包圍在湖心。白天在太陽公公的襯托下,九曲橋顯得更加奪目,還有幾絲境意。

傍晚,在平靜的湖水上,有一座九曲橋。因爲在夕陽姑姑的照射下,湖面上好似有一位少女紅着臉望着象徵着愛情的九曲橋。所以,橋有增添了幾個動人的傳說。

最美麗的要數晚上的九曲橋了。在幽靜的樹林裏,碧波粼粼的湖面上因爲有了造型柔美的九曲橋,更襯托出了湖光水色的迷人美麗。

那九曲橋像一條銀灰色的絲帶漂浮在湖面上。九曲橋的盡頭有座亭子。亭子裏時常有一些遊客扔垃圾,但是,還有一些遊客把垃圾撿起來扔進垃圾桶。想必他們是不想那破壞美麗的環境吧。

九曲橋因爲它曲曲折折的,所以顧名思義叫做九曲橋。九曲橋的盡頭近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多麼詩情畫意啊。

春天,桃花開滿整個樹林。粉嫩粉嫩的,溫馨極了。夏天,荷花開滿了東湖,正對“小荷才露尖尖角”。秋天,金黃色的葉子,鋪滿了橋面。走在上面好像走在柔軟的地毯上一樣。冬天,雪花飄在空中。從遠處看去,猶如千千萬萬的天使從天堂降落,把幸福、快樂帶到人間。

描寫橋的作文7

信心,是神奇的魔術師,能將那唯一通向成功彼岸的細木變成鋼橋。——題記

彼岸與此岸有着無法跨越的鴻溝,岸邊的老人望着彼岸的燈火闌珊不禁感嘆“終究還是沒敢走上去啊”十年過去了,老人已逝,他一生唯一的願望就是走過那根細木,一覽彼岸的風光,老人孩童時就想着,長大後還想着,中年了仍舊沒有放棄這個想法,但卻始終沒有勇氣踏上那根細木,老了,他時常做在岸邊,看着那是的他。他想了一輩子,最終讓無情的流水把他年輕的想法一點一點的侵蝕掉。

老人帶着自己的願望離去,神看見愁眉苦臉的老人問道“還有什麼留在人間的遺憾麼”老人沮喪的點點頭,神安慰的說道“我給你一次機會”老人興奮地點了點頭,指着那洶涌的河流上架着的細木說道“我這輩子唯一的願望就是透過那根細木,一覽彼岸的風光”神對老人說道“我給你的時間不會太多……”說完便消失在老人的面前。一轉眼間,老人回到的他夢想的地方,老人想起了神對他說的話“我給你的時間不多”老人堅定地踏上細木,一步一步的走,他發現,並沒有想象的那樣可怕……。

隨着信心的堅定,老人發現,這明明就是一座堅固的鋼橋,沒有他所看到的那樣可怕,當老人走到他夢想的彼岸時,神又出現了“你終於得到了你一生中唯一沒有得到的信心,人,你做到了,現在,你也該和我回去了”

其實我們也和這位老人一樣,每一天都站在如同細木一樣的人生十字路口徘徊,總是猶豫不決,有些路口,錯過了就真的錯過了,它們永遠不會像電梯一樣在回來,珍惜眼前的機會,用信心去塑造自己,因爲,每個人的人生只有一根細木,或許,他在你的眼中是鋼橋。

彼岸,燈火闌珊。

描寫橋的作文8

我的家鄉是潮洲,那兒風景秀麗,名勝古蹟衆多。現在,我來給大家介紹家鄉的風景名勝——湘子橋。

湘子橋又名廣濟橋,原名濟洲橋,位於廣東省潮洲海陽縣,跨過韓江,始建於宋代(公元1131~1173年),比瀘溝橋還早呢!湘子橋的類型屬於古代橋樑,樑橋,間之樑橋。它曾被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譽爲“世界上最早的啓閉式橋”。湘子橋初爲浮船,由八十六隻巨船連結而成,始名“康濟”。後經歷代太守修建,築建橋墩,改名“丁公橋”、“濟川橋”。至明代,逐漸築成“十八梭船甘四洲”,更名爲“廣濟橋”。清雍正二年,於西橋八墩和東橋第十二墩放置二隻鐵生牛,道光甘二年,東墩鐵生牛墜入江中。湘子橋一度成了貨物集散和轉運的重要樞紐,“一里長橋一里市,到了湘橋問湘橋”,這就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關於湘子橋,還有一首詩:

潮洲湘橋好風流,

十八梭船廿四洲。

廿四樓臺廿四樣,

一隻生年一隻溜。

到了1958年潮洲政府對全橋進行加固維修,並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爲三孔鋼行架及兩處高樁承臺式橋樑。1976年又一次進行加寬擴建,原7米的橋面作爲車行道,橋兩側各加寬2米作人行道。

湘子橋歷史悠久,歡迎大家到潮洲湘子橋觀光!

描寫橋的作文9

橋,對我們來說是那麼的熟悉,在上一代的人中,橋在他們的腦海中更是不可磨滅的。

在我七歲的時候,故鄉唯一的一座石拱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的記憶中,它是由一些凹凸不平的石頭建成的,橋下有一個大洞,遠遠的望去就像一個大圓圈。在別人看來毫無特點的石拱橋,卻給我們全村人帶來了樂趣!夏天的時候,爺爺奶奶們在橋底下一邊乘涼,一邊聊聊家中所發生的事情;小夥伴們在橋底下追逐嬉戲;叔叔阿姨們便搬來一條條凳子,在橋下談天說地的……這時候的石拱橋更顯得十分年輕可愛,因爲它有了許許多多的朋友。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知不覺地已經過去了四年,村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唯一沒有改變是石拱橋的面貌,每當人們經過石拱橋的時候,腳步變快了,因爲他們都要出去賺錢來養家餬口。夏天,人們熱得都躲進房間開空調了,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到石拱橋下去乘涼;再也不會在橋下玩耍嬉戲;再也不會說天談地了……漸漸地,石拱橋因爲孤單而衰老起來,村裏人似乎也知道了,於是就在石拱橋旁邊修了一座亮麗堂皇的橋,這樣比起來,醜陋無比的石拱橋更是不起眼。但是人們真的把石拱橋這個“老朋友”給遺忘了嗎?沒有,村子裏的人不但沒把石拱橋給遺忘,還把那裏建設成了公園。因爲石拱橋的兩邊景色宜人、鳥語花香。把這當成公園,還有兩個好處;可以見到美麗的景色、呼吸清新的空氣;還可以見見老朋友,想想自己經歷過的往事。這難道不是一舉兩得嗎?有時候,我也會向石拱橋說說自己的煩惱。

家鄉的石拱橋啊!我永遠也不會忘記你帶給我們全村人的快樂!

描寫橋的作文10

我的家鄉是杭州,杭州是個美麗的城市。杭州有許多優美的地方。我最喜歡的是錢江四橋,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錢江四橋的全長是一千三百七十米寬二十六點四米,總共投資七點六億元,在二零零四年十月通車。

作爲杭州史上第一座特大型跨江橋樑,錢江四橋當然有兩層了,它遠看像兩個大半圓近看像一個威武的戰士。這座橋的造型非常獨特,最上面的是兩個大大的,藍色的拱形,第一個拱形上面還寫着“復興大橋‘’四個字,非常引人注目。它上下有兩層,每層都有不同的功能。上面的橋面是小汽車開的地方,寬得能並排開六輛車呢!下面的橋面是公交車和人的`專用道,它比上面的橋面窄一點,只有兩部車能並排行駛——一般公交車都在第二層的橋面上行駛。錢江四橋的最下面當然是那由粗又壯的橋墩了!它很重,還非常耐壓,不然它怎麼能承受這麼多小車和橋的重量呢?

早上,錢江四橋被霧鎖籠罩。它篩下一束束金光,四橋頓時變得金光閃閃,發出了刺眼的閃光。中午,走在錢江四橋的人似乎並不是太多,稍稍有點冷清,不過車比較多,四橋也還在發出刺眼的閃光。晚上錢江四橋上的燈亮了,橋上燈火輝煌,張燈結綵,就連車子也加入了這場盛宴,因爲車子很多,車燈很亮,所以整座橋也被照得如同白晝。

我喜歡錢江四橋,喜歡杭州,我爲我的家鄉杭州感到無比的自豪。

描寫橋的作文11

參觀三元立交橋

月的北京碧空如洗,萬里無雲。在這美好的金秋時節,我們懷着喜悅的

心情,參觀了位於北京東郊目前全國最大的旱橋三元立交橋。

下了車,只見馬路兩旁綠樹成蔭,樓房林立。花壇裏,菊花吐蕊,串紅爭

豔,非常好看。遠遠望去,三元立交橋猶如一條銀白色的巨龍盤臥在那裏。

我們順着綠樹蔭下的石頭小路,來到了參觀地點。總工程師劉伯伯熱情地

月來,這一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百聞不如一見,聽了劉伯伯的介紹,我們更想親眼看一看這規模雄偉的立

交橋了。大夥迫不及待地登上了立交橋。我的眼前一亮,好大的橋啊!這是由

三座鋼筋混凝土橋,五座棧橋,

座地下人行通道組成的建築羣。遠處,一座

座高樓拔地而起,寬闊平坦的通衢大道向遠處伸展着。美麗的街心花園吸引着

無數遊客。看到這番景象,誰能相信過去這裏曾是遍地垃圾的荒草墳啊!

多米,照射直徑爲

米的高架路燈,一根根擎天而立,氣派非凡,寬寬的

橋面足有

多米,可以並排行駛十輛汽車。橋中心,車輛飛馳,南來北往。低

頭看去,橋下公路兩旁的空地上,長滿了綠色的小草,還用鮮花擺成了各種圖

案,更加襯托出三元立交橋的雄偉壯觀。

透過三元立交橋這個小小的視窗,我看到了祖國年來的輝煌成就,也看到了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

描寫橋的作文12

世界上有很多的橋,滾滾大江上有氣勢宏偉的跨江大橋,江南水鄉有古樸典雅的流水小橋……在衆多的橋中,最讓我留戀和讚歎的一座橋是都江堰南橋。

南橋原名“普濟橋”,位於都江堰寶瓶口下側的岷江內江上,是一座廊式古橋。因爲橋身將雕樑畫棟、民間彩塑融爲一體,所以南橋被譽爲“水上畫橋”。

開啟記憶的閘門,記得那時是炎炎夏日,我隨媽媽第一次來到南橋,瞬間被兩端栩栩如生、情態各具的彩塑吸引了。廊內還有精心繪製的山水風景和神話傳說壁畫。我不禁驚歎:“這何只是一座橋呀!這簡直是詩書畫合璧的藝術長廊啊!”

橋的左右兩端都有一條龍,眼睛就像兩塊黑寶石,左右長着又長又細的鬍鬚,鱗片多而整齊,遠遠望去就像龍在水上飛翔。站在橋上,彷彿自己在慢慢奔向遠方。我趴在欄杆上,遠眺玉壘山,俯瞰滾滾岷江,聆聽波浪拍打着橋身,感受到河風吹拂後的徹徹底底的透心涼。

“踩過南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我喜愛南橋,它將我帶到藝術的國度。

描寫橋的作文13

星期日,爸爸帶我去看立交橋。我高興得跳了起來,一路上哼着歌。一過三好街,前面不遠的地方,一座雄偉的建築出現在眼前,好象一條好大好大的“八腳蟹”。叉開它的八隻大腳,歡迎我們。

爸爸帶我來到近處,啊!這裏多象一座迷宮啊!一輛輛汽車排着長隊在迷宮裏飛拋,就像電動玩具車飛跑轉動一樣,太好玩了。

再往前走,馬路上下分開,中間的車道慢慢向下,伸向對面,從南到北,像彩虹一樣,高高地架在天上。長橋的下面,每側有12對水泥橋墩,像一個個巨人,叉開有力的雙腿。堅守着立交橋。拖着兩條大辮子的無軌電車在它的腳下飛跑着。

慢行車道向兩側分開,八個“T型”的橋墩一個比一個高地把它漸漸托起,越託越高,直到橋的中央才向由轉彎。橋的中央是上、下兩層的大轉盤,上面跑車,下面走人。繞着轉盤向前,一會兒穿洞,一會兒過橋,透過各條路口。人行道和慢行道一樣,四通八達。

我站在橋邊向橋下望去,一輛輛汽車從不同的方向開來,又向着不同的方向跑去,有趣極了。路邊的小柏樹和一排排華燈排列得整整齊齊,像等候檢閱的隊伍,裝點着立交橋的雄姿。我愛這座立交橋,更愛我的家鄉——泉州。等我長大了,一定讓泉州變得更美好。

描寫橋的作文14

在我家的西邊,有一條小河,在河邊中能聽到水聲,可過河卻很難,水底的石子長滿青苔,稍不注意就會滑倒,因此,在河上便修了一座過河橋。

橋的前身是用沙粒填滿,走在上面,感覺軟軟的,很是舒服。中間則是水泥打造,兩邊的護欄也是水泥做的,走在上面感覺很踏實,很安全,後半身也是用沙粒填滿,看不見一個亂石。

這個橋,可是我們玩耍的重要場所,雖然偏僻,但從橋上往下看,中給人一種充實感,而且,我也很喜歡對岸的花草,是這座橋成全了我。

那就從我們的一次玩耍說吧——一次吃完晚飯,我正和同伴在橋上散心,就在這時,我們看劍橋的護欄上有一根繩子,下方還有個水桶,我們用力的拉,很快拉上來一桶新鮮河水,原來這是水井式的提水發,我雖然見過水井,可從來沒有提過水,一時好奇,我便又拉了一桶,這第二桶,我才知道提水還是蠻辛苦的,我的手都被搓紅了。

這橋,有一個名字,叫做人家橋,爲什麼呢,因爲這座橋,是要在對岸蓋房的人家修的,以後一過橋,便看得見人家,所以叫做人家橋,等那次你來到我們這,可千萬不要忘了人家橋哦!

描寫橋的作文15

九眼橋,古名叫宏濟橋,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由當時市政餘一龍所見;系石欄杆、石橋面的大拱橋,長四丈,寬三丈,高三丈,橋下有九個洞,在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有總督李世傑修補時,改名爲九眼橋。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又加以重修。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前,九眼橋一帶是熱鬧的水碼頭,要從水路出成都下重慶,都必須從這裏搭船啓程。從外地水路運來的貨物,也得在這裏上岸。當然,因爲這得天獨厚的條件,九眼橋也因此而開始了他的繁榮。 九眼橋碼頭因木柴而興

九眼橋水碼頭坐落在錦江南岸。天剛亮,密密麻麻的船就停泊在那裏,準備上樂山;早晨的水碼頭有點冷清。但到了下午,碼頭就熱鬧的原因是因爲裝滿青木岡木的船隊從樂山回來了。

其實在當時的成都,還不興燒煤,老闆姓都用木柴燒火做飯,木柴需求量很大。樂山、峨邊、洪雅一帶,盛產青木、岡木、松木,當地人要把木頭賣出去,必須從水路把木頭運到成都銷售,因而成就了九眼橋的繁榮。

九眼橋衰落的水運

九眼橋碼頭的熱鬧一直持續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就再也無法繁榮下去了;因爲這個時候,成都與以前大不相同,以前燒火用木柴,現在用木柴的人家已經不多了,柴鋪子一間接一間關門,賺夠錢的老闆都去轉了行業,有的與現在差不多——開了煤店。1951年,有人到九眼橋水碼頭看了看,河裏幾乎沒有柴船了,往日的熱鬧,不復存在,十分冷清。這個著名的水碼頭,可謂因木柴而興,因木柴而廢。

後來的九眼橋

直到八十年代末,九眼橋模樣大致沒變,只是九眼橋遠來拱起的橋背經過整修,變得平緩些,橋的西邊則多了一座新橋,也就是現在的“新九眼橋”,至於繁華的水碼頭,早已成爲過眼雲煙。

再後來九眼橋在1992年被拆,重修了一座依然有九個橋洞的混凝土橋。而老碼頭也還派上了用場,有夜航的遊船從這裏駛往黃龍溪,但成都的水雲興盛的日子,終究是一去不復返了。

標籤:描寫 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