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優秀作文:懷念魯迅

  導語:當舊社會的民衆在水深火熱中掙扎時,是誰在吶喊?當反動政府對內嚴酷統治,對外奴顏婢膝時,是誰在彷徨?是您,魯迅先生,小編收集懷念魯迅的作文,歡迎閱讀。
 

優秀作文:懷念魯迅

第一篇:懷念魯迅

偶然翻看一封爲細看過的邀請函,上面印着一些名人給往屆獲獎者頒獎的照片,下面注着“全國政協委員,魯迅之子周海英”“全國政協委員,老舍之子舒乙”的註釋。我腦子裏立刻閃現出“我姥爺他姓畢”。

不錯的,我們祖上也曾闊過!

記得小仲馬在寫《茶花女》時,隱去真實姓名爲了“吃到自己夠的蘋果”而非站在父親大仲馬的肩頭。也記得牛頓在發現力學三定律並將其成功推廣到空間之後,曾這樣肯定他的先驅第谷:“我之所以看得更遠些,是因爲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實對於實力很強,對我們有大影響的前輩來說,拋開其成就,自己創立一份事業是一種勇氣,如小仲馬。但往往過於耀眼偉大的前輩我們無法避開,這就需要一份虔誠與尊重,如牛頓。但如果將前輩的名字當作一種榮譽稱號堂而皇之地大聲叫出來,我不得不說:“我也姓趙”,不知他們敢不敢說“比秀才長三輩”。

那麼,秀才說:“你也配姓趙!”

我不由得愈加佩服先生了,先生能在我氣得無話可說時說出一針見血的話。更重要的,毛主席說過“:魯迅有最硬的骨頭!”

就是在那個遙遠的1936年,至今已近七十三年,先生病逝。那長衫,那頭髮,那方臉,那濃眉,拿着煙,個子只有一米五八的先生,在青年的熱血沸騰,羣情激昂中,離開了人世。

先生在短暫的五十五年裏,還要除卻幼時或兒時的懵懂,在僅有的幾十年,始終關注國運民生。先生自己從不會承認在關注大事,改變命運。他只認爲是一介布衣,教書匠而已。

先生的散文讀來深沉,那是一個漂泊的人對鄉土、對童年的追憶與依戀,烏篷船,羅漢豆,紙風箏,閏土,在安詳中有着對歲月流逝的依稀傷感,對物事人非的無可奈何。

先生的雜文讀來犀利,那是一個“鐵屋子”裏“醒着的人”,向世界發出的吶喊。有人認爲他過於刻薄,可他的刻薄,是基於對羣衆的同情,對國運的擔憂,對“哀其不幸,怒氣不爭”的完美詮釋。先生不怨世,因而雜文便無惡意的嘲諷。

可是,就有人說先生“過時了”,高中語文課本要刪去部分魯迅文章,換爲金庸小說的節選,不敢比較文學價值的孰高孰下,單是先生作品的深刻,作文背後做人的虔誠與真誠,對民生的關切,對社會的關注,對於現代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是常人或常文難以望其項背的。也有人說“太難了”,論的文章深晦難講,對於一般老師是個挑戰,我想不是“太難了”而是“太對了”,因爲先生對自我,對國民性,對人性的深刻剖析,使得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惰性”、“奴性”、“愚昧”、“麻木”、“怯懦”、“巧滑”、“中庸”、“投機”、“殘忍”、“虛僞”、“吹牛”、“撒謊”、“健忘、“盲從”、“自欺欺人”、“粉飾太平”、“怯於外鬥而勇於內爭”、“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自我劣根的展露是需要勇氣的,而老師這一高尚的職業更需要一份自我剖析的清醒與誠懇。

10月19日,先生離開了我們,儘管這之後,仍有千千萬萬的人仍然在瞞和騙中如魚得水或掙扎不已,但先生的作品,先生的思想卻也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而這千千萬萬的人,正要“去上那光明與希望的長途”。

無幸與先生晤面,時間與空間都太遠,而在這半尺方的語文課本里,我看到了一個江南才子的傲骨錚錚。我願追隨先生的足跡,說真話,做真人。

我的語文老師曾這樣說:

“在中學課本中,魯迅的文章是選得最多的,有太多的理由這樣做。在那個黑暗的年代,擁有魯迅是幸運的,他讓我們清醒;在我們這個年代,擁有魯迅是幸福的,他讓我們成熟。魯迅的文章,永遠值得一讀再度。”

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第二篇:懷念魯迅

他是一個文化戰士,不知怎麼想起他來,或是時常在想起,而這一刻有點淡忘才又記下來。

他不魯,也沒有魯家人,好像紹興姓魯的也不太見到,更爲現實的是他可以在任何方面都作出傑出的成就,比如醫學,他就學得很不錯,如果讓他學外文,他也絕對是一個領軍人物,哪怕學其它的專業,憑他的聰明,完全都能勝任且獨樹一幟,但他更爲不魯地選擇了文學,更爲睿智地發現了我們國民的劣根,他在百姓頭上當頭棒喝,還摩挲兩下,說:你該醒醒了!

這是魯迅,我思想中的魯迅,窮盡一生的心血只爲敲響警鐘,讓人看到不只有眼前的幸福和快樂、黑暗和無奈,更有心的追求、靈的棲息。倘若魯迅活到現在,如果他還有一個非常善於思考的頭腦,他又該說些什麼呢?是歌頌?是批判?是揭露?還是像芸芸步他後塵的雜家們一樣,來一些對時代的呻吟之語。我想如果他確是魯迅,他確仍能發表自己的作品,定會給我們一個大大的驚訝和震動,這種驚訝與震動就像幾十年前他給以國人的警示一樣,就像他的《狂人日記》對於中國的震撼,就像他的《野草》燃燒起的熊熊烈焰一樣。只是我們已經不能知道那會是怎樣的一些作品,會是如何地啓迪人的心智,現在社會的人羣都無法給我們一個這樣的答案。

魯迅是什麼?他已幻化爲一種精神,在不少人心目中那種剛正不阿、鞭笞時代的勇士。但魯迅還是一個普通的人,一個脫離不了現實的人,他只是將自己的全部激情熔鑄到了他的文字當中。他要生病,他也要逃離,他也要爲生計謀,他也要在社會百姓中尋找自己的一個定位。但他始終有一個不變的理念:明辨真理與謬誤、善美與惡醜。什麼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和頭腦,如果他現在仍能思考,同樣會以這樣的標準去衡量、去發現、去吶喊,絕不會讓不堪的事實腐蝕人們生的鬥志、真的追求。

如果他是一個只能在舊社會叫囂的吶喊者,那麼他就不會有世界文豪的地位,如果說其他的文豪在用文字展現他們的才華、構畫社會的立體圖畫、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那麼他則是剖開了胸膛,用自己全部的心和血,畫出一個個人們尚不能表達、卻又渴望理解的符號,他是真正的智者、明者。

後來者,用他所創的雜文、所用的筆法也爲發揚他的精神繼續努力着,他們繼續着吶喊,但他們不可能達到魯迅那樣的高度,不僅是因爲他所處的那個時代,還因爲他所用的思想,那不是用表象的東西所能替代的,即使到了現在,他是不會固步自封的。他的“迅”在於真正的與時俱進,更在於最直接地揭示人最本質的、最隱含的東西。

想他的時候,是因爲我們需要有擦亮眼睛的東西。

第三篇:懷念魯迅

當舊社會的民衆在水深火熱中掙扎時,是誰在吶喊?當反動政府對內嚴酷統治,對外奴顏婢膝時,是誰在彷徨?是您,魯迅先生!是誰在爲愚民們的麻木不仁而無奈又憤恨?是誰在爲革命者們的鮮血痛惜又哀悼?是您,魯迅先生!是誰在黑暗中擎着火把奮勇前驅,是誰執着匕首,在國民黨政府的心臟上刺了一刀又一刀?是您,魯迅先生!革命路上的前驅!革命者的導師!民族的脊樑!您有一雙透明睿智的眼睛,透過層層迷霧,看到了遠方的希望。

因此,您看到了實業救國泡沫般的脆弱,看到了治病救人紙飛機樣的侷限,您看到了,只有首先拯救人的心靈,拯救整個民族的靈魂,纔有可能在九州大地上空掃除陰霾,重現晴空,纔有可能讓東亞睡獅覺醒,炎黃子孫重新挺起腰桿,再度昂首闊步!

於是您三改志願,在革命路,自強路,救國路上始終不渝的艱難的前行。您有一隻銳利鋒芒的筆,國民黨政府進行文化圍剿,五名革命作家的鮮血濺在漫漫黃沙上時,您爲他們鑄就了不朽的豐碑,《爲了忘卻的紀念》,我們又怎敢忘記?!三一八慘案發生後,志士們的生命結束在衛兵的刀槍下,您爲他們唱響了嘹亮的讚歌,《紀念劉和珍君》,我們當永遠銘記在心!您的篇篇雜文好似黑暗夜空中的陣陣驚雷,道道閃電,讓魑魅魍魎無處遁形;您隱忍着失去同行者的痛苦,用筆桿噴射出內心的怒火,忍看新朋成舊鬼,怒向刀叢覓小詩。路正長,夜也正長,您是真的猛士,更將奮然而前行。中華民族不正是由於有的一個個您這樣的猛士,才能在困境中愈挫愈勇,代代生生不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