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家鄉的名人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名人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家鄉的名人作文

家鄉的名人作文1

靈寶曆史悠久,文化燦爛。夸父追日、女媧補天、黃帝鑄鼎等神話故事和歷史傳說就發生在這裏。境內的荊山黃帝鑄鼎,是《史記》中記載的軒轅黃帝鑄鼎升開的遺址,已成爲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聖地。以“名關、名人、名著”享譽海內外的秦函谷關,是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隘之一,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在這裏著述的五千言的《道德經》,在我國曆史上乃至世界思想文化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靈寶人傑地靈、豪傑輩出。近年來,涌現出了一批影響全國的模範人物。今天,我就給大有介紹一位在我們靈寶家喻戶曉的名人吧!

她,是靈寶市人民檢察院偵查督科的副科長,三級檢察官。多年以來,她個人辦案數連居三門峽市檢查機關偵查監督崗位之首。雖然她身負重病卻依然沒有停止工作,她把生病的事整整瞞了八年,她,就是爲國爲民的白潔!

六年裏,她處理的案件高達899件,享有三門峽檢查系統的“辦案女狀元”和“爲案標兵”的美譽,而且,經她爲理過的案子,被告輸得心服口服,原告也十分滿意,她成了老百姓心中的保護神!

白潔因爲身體的原因,患上了一種現在我們中國無法治的病,而且,這種病對患者十分苛刻:不能久坐,不能顛簸,不能跑步……白潔下班後和媽媽坐上火車悄悄地往北京去開藥,然後再回來,就這樣,八年,白潔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她說:“看病是私事,工作和辦案纔是天職。”

她就是令我驕傲的家鄉人白潔,她代表着家鄉人民的樸實、勤勞、善良!我愛白潔,我愛我的家鄉,但我更愛家鄉那樸實無華的人們!

家鄉的名人作文2

我的家鄉海門,可是個沒災沒難的好地方,在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一位著名、愛國的實業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張謇。

張謇,1853年5月25日出生,1926年8月24日病故,享年73歲,字季直,號嗇庵,是清末狀元。張謇對國家的貢獻可不少,他創辦了我國第一所紡織專業學校,開創中國紡織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紡織原料供應基地,進行棉花改良和推廣種植的工作;以家鄉爲基地,努力進行發展近代紡織工業的實踐,爲中國民族紡織工業的發展壯大作出了重要貢獻。

舉幾個真實的例子:1882年(光緒八年),朝北發生“壬午兵變”,日本乘機派遣軍艦進抵仁川,吳長慶奉命督師支援朝北平定叛亂,以阻止日本勢力擴張。張謇隨慶軍從海上奔赴漢城,爲吳長慶起草《條陳朝北事宜疏》,並撰寫《壬午事略》、《善後六策》等政論文章,主張強硬政策,受到“清流”南派首領潘祖蔭、翁同龢等的賞識。

1884年(光緒十年)隨吳長慶奉調回國,駐防金州,袁世凱留朝北接統“慶字營”。不久吳長慶病故,離開慶軍回鄉讀書,準備應試。1885年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1894年(光緒20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壽辰設恩科會試,考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1904年,清當局授予他三品官銜。1909年被推爲江蘇諮議局議長。1910年,發起國會請願活動。1911年任中央教育會長,江蘇議會臨時議會長,江蘇兩淮鹽總理。1912年起草退位詔書,在南京當局成立後,任實業總長,1912年任北洋當局農商總長兼全國水利總長,1914年兼任全國水利局總裁。後因目睹列強入侵,國事日非,毅然棄官,走上實業教育救國之路。

我的家鄉的一位名人——張謇,真讓我爲家鄉自豪和家鄉的人民驕傲。

家鄉的名人作文3

家鄉名人你身邊有沒有呢?我身邊就有一個,一個能征善戰的人,這個人就是我爺爺。

從小就聽說我爺爺很厲害,小孩子的時候就徒打死一條大蛇。後來在生產隊看戶莊稼,又跟惡狗、野狼搏鬥過,打跑野狗、野狼身體也沒受什麼傷,頂多也就一點點皮外傷,更加聲名遠播。加上爺爺剛正不阿,不欺軟怕硬,只爲那些弱小的人討回公道。四鄰八鄉都知道爺爺的大名了。

記得小時候和爺爺在老家旁邊的森林裏閒逛。逛着逛着,樹叢裏直接蹦出來一條大狼狗,我雖然不怕狗,但怕惡狗和狼狗,何況這還是一隻和自己一樣大的狼狗,能不害怕嗎?我飛快地躲在了爺爺的後面,可爺爺還沒有露出一點恐懼,好像他已經知道了這一切,早就做好準備啦。大狼狗飛速地撲了過來,我嚇得尖叫了一聲,把林中的鳥都嚇飛啦。現在空曠的森林中變得異常安靜,似乎只有我、我爺爺和大狼狗了。連一根頭髮掉落的聲音都可以聽到,這是一場一對一的決戰,還是人和兇狠的動物的決戰。要說力量,我爺爺厲害,但是速度和反應力爺爺都處於下風。戰鬥僵持了好一會,雙方似乎都打不到對方,我在一旁看得心驚膽戰,生怕大狼狗直接撲過來,那我可慘了。越是怕狼來嚇。越不想發生的事情,他偏偏要發生了!在打了幾回合後,大狼狗見打不到爺爺,急了,掉頭直奔向我,我還沒有反應過來,他已經離我很近了,當時我整個人都蒙了,我整個人都嚇得動不了了,像癱瘓了一樣,渾身無力,只能大眼瞪小眼看着他跑過來,腦子裏一片空白!就在這時,爺爺一個飛踹直接把狗踢飛了!也不知道是疼還是打不過,狗從地上爬起來後,頭也不回地跑了。我趕緊跟爺爺離開了這個鬼地方,剛纔的時間似乎每一分每一秒我都在和死神面談。

爺爺也因此在當地更出名了!但這次經歷,給我留下了極大的心理陰影,我這一生都不會再去森林裏了

家鄉的名人作文4

我的家鄉在貴州。貴州,青山水秀,地產資源豐富,有醇香馥郁的茅臺酒,有獨具特色的蠟染,有國家級的恐龍化石保護羣,有釆也釆不完的煤礦。可你知道嗎?我的家鄉更是人才輩出的地方!

貴州,可謂是藏龍臥龍,不說大家熟悉的中央電視臺趙臺長,不說"超級女聲"何潔,也不說著名演員寧靜,也不說上中國好聲音的張恆遠,只說在貴州做着老乾媽香辣菜的陶華碧吧!其實陶華碧她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草根"創業者,她不識字,沒有任何財務知識,不知現代企業爲何物,說話常常邏輯不清,還有她極少和媒體打交道,甚至有媒體前去採訪時,她只是授權下屬進行接待,自己從來不露面,陶華碧,依靠辣椒醬創業成功的人。她每天賣出130萬瓶辣椒醬,一年銷售額高達到25億元。凌晨3點,從貴陽龍洞堡機場出來,道路兩旁的大部分樹木樓都湮沒有黒夜中。唯一還亮着的,是一棟高樓頂上"老乾媽"三個夕一紅色的霓虹燈字,它背後是一排燈火通明的廠房。僅這裏看出陶華碧爲了囪乙的事業而奮鬥!每一天,這裏都會生產出大約130廳瓶辣椒醬,由始終等侯在廠區的卡車拉走銷售渠道,然後迅速被髮往中國各地的大小超市,以及遍佈五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貴陽老乾媽風味食品有艱責任公司總經理邦銀告訴理財週報記者。今年。"老乾媽"銷售額預計爲25億元人民幣,淨利潤超過4億多元錢。陶華碧爲了自己的事業堅持奮鬥的精神,是我們貴州人民的驕傲自豪。我們不得不感溉,陶華碧是貴州的名人啊!63歲的陶華碧和她的家族擁有"老乾媽"超過90%的股權。他是這個"辣椒醬帝國"金字塔上的女皇。

而現在,我要做的就是儘自己的努力,刻苦學習文化知識,將來爲國家的發展,進步儘自己的一份力,我希望我的名字也像他們一樣載入史冊,成爲貴州人的驕傲。

家鄉的名人作文5

駱煥學老師當選三門峽市“十大教育新聞人物”了!喜訊讓我們這所山區學校激動萬分。而我更多的是驕傲,因爲他是我的語文老師!

看着校園裏掛着的“熱烈祝賀駱煥學老師當選三門峽市‘十大教育新聞人物’”的橫幅,我的眼前立刻浮現出他的身影。他上課時總是那樣幽默風趣,常常逗得我們捧腹大笑。他是真正地愛我們,從來不讓我們感到學習有負擔,家庭作業佈置得很少。他從來不擠佔我們的課餘時間,我們的成績卻總是遙遙領先。

前段時間,駱老師右手腕骨折,我們都認爲他會請假在家休息。誰知一個星期後,駱老師竟然給我們上課來了!他的脖子上掛着長長的繃帶,右手臂打着厚厚的石膏。他笑着說:“大家看,我的右手正在閉關修煉呢,,只要一個月準會武藝大增!”說得我們都笑了……

上課時,駱老師用左手板書,寫出“笨拙”卻堅毅的字;用左手爲我們批改作業,一個個紅勾和一百分真不知他是怎樣創造出來的。有一次,我去辦公室送作業,無意中聽說由於沒好好休息,駱老師的手腕經常疼得整夜睡不好覺。醫生要求他在家休息兩個月,他只休息了一個星期就來上課,怎能不疼呢? 就這樣,他一直帶傷給我們上課,直到現在。我清楚地記得學校領導在校會上說:“駱煥學老師是一個將教育事業視爲生命全部的人。”雖然不太懂這句話的內涵,但我非常喜歡這句話。

駱老師不僅課上得好,還非常關心我們的生活。無論哪個同學需要他幫助,他都會毫不猶豫地傾盡全力。生活中,他對我們的幫助關心無數,對我們的影響十分深遠。是他讓我們明白真善美、假惡醜,是他教會我們如何做人,也是他讓我們覺得老師真偉大!

家鄉的名人作文6

北京奧運會舉重冠軍張湘祥是福建龍巖人。他8歲開始練舉重,16歲就進入國家隊,17歲獲得亞洲冠軍,同年參加悉尼奧運會並獲得56公斤級銅牌,成爲中國舉重史上最年輕的奧運獎牌得主。

正當他滿懷信心,準備在下一屆奧運會向金牌發起挑戰時,一次醫療事故讓張湘祥的舉重生涯險些終止。可是,張湘祥不願就此放棄舉重,他不斷地告訴自己:我要活,我一定要活。只要我還活着,就不會放棄舉重。

憑着這份信念,倔強的張湘祥選擇了堅守,開始了恢復性訓練,然而一切談何容易,張湘祥面對的不僅僅是身體條件達不到要求,而且那種從未有過的挫敗感更是讓他在心理上難以過關。一年,又一年,毫無好轉的現實令張湘祥更加痛苦,雖然如此,但是張湘祥依然再堅持,在面對只舉起20公斤槓鈴的情況下

張湘祥毅然做出了痛苦的決定:轉到男隊總教練陳文斌手下舉行系統訓練。在陳文斌教練的指導下,張湘祥的成績也開始穩步提升。但是,張湘祥知道,中國男隊可謂人才輩出,要想在奧運會上奪冠就必須刻苦訓練,才能脫穎而出。最終,張湘祥憑藉着自己的努力,舉起了320公斤的總成績,成爲北京奧運會上一顆炫目的明星。

人人都說運動員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但我卻從張湘祥身上看到了永不言棄這種難能可貴的品質,作爲一個龍巖人,我欣賞張湘祥那嫺熟的技巧,更欽佩他那種面對不幸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是他讓我明白了一個人只要有理想、有目標,就不要輕言放棄,只有堅持不懈,頑強拼搏,就一定能成爲一個有用的人。

家鄉的名人作文7

江陰自古鐘靈毓秀,英才輩出,如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中國圖書館之父繆荃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闖將、現代著名文學家劉半農……他們爲江陰的昨天書寫了精彩的篇章,爲江陰的今天提供了無窮的力量,更爲江陰的明天積累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這些人中,徐霞客是最耀眼的一顆星!

徐霞客自幼聰慧過人,好讀書。15歲博覽祖遺“絳雲樓”藏書,特好史籍、地誌圖經,萌遠遊五嶽之志。

他21歲摒棄仕途,開始漫遊祖國,直到56歲逝世,他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過的。更可貴的是,在30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的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他靠徒步跋涉,考察活動主要在崇山峻嶺間。山中絕糧,就吃野菜野果爲生;無處投宿,就以山洞樹林爲家。

他尋訪的地方,多是荒涼的窮鄉僻壤,或是人跡罕至的邊疆地區。他多次遇到生命危險,出生入死,嚐盡了旅途的艱辛。

28歲那年,徐霞客來到溫州攀登雁蕩山。他想起古書上說的雁蕩山頂有個大湖,就決定爬到山頂去看看。當他艱難地爬到山頂時,見山脊筆直,簡直無處下腳,他仍不罷休,繼續前行到一個大懸崖,用一條長長的布帶子系在懸崖頂上的一塊岩石上,然後抓住布帶子懸空而下。他緊緊抓住布帶,腳蹬懸崖,吃力地爬。爬着爬着,帶子斷了,幸好他機敏地抓住了一塊突出的岩石,繼續費力地向上攀援,終於爬上了崖頂,以自己的機智保住了性命。

徐霞客就是用這種精神,成爲江陰的驕傲。

徐霞客用自己的大半生時間寫成的《徐霞客遊記》,被譽爲“千古奇書”,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他對喀斯特地貌進行大規模考察,作詳細記錄和深入研究,是舉世第一人。這比歐洲最早進行石灰岩地貌系統分析的羅曼要早200多年。

我們應該向徐霞客學習,早早在心中立下志向,堅持努力,向自己的理想前進,用所學到的知識來回報祖國。

家鄉的名人作文8

俗話說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我的家鄉就是書香古韻的蘇州。

蘇州自古出過許多有名的文人墨客,我的竺伯伯就是其中的一位。

竺伯伯是個講禮貌、看起來十分的紳士的人,他的說書可謂是有聲有色,雖不能名譽天下,但是隻要是聽過他評彈的人,即使開始不喜歡,聽完也是嘖嘖稱讚。大家都樂稱他爲“竺說書”

竺伯伯爲大家評彈近30年,幾乎一次錯誤都沒有,字正腔圓,神情把握恰當,引人入勝,讓人身臨其境。只要有他的評彈會,座無空席,無論是多遠聽迷們都會趕過去,每次聽完,結束的時候,大家都還沉浸在故事裏,意猶未盡。每個週末準時準點,觀衆席擠滿了人,只見竺伯伯抱着二胡,打着扇子上場。大家圍坐一起,彷彿都認識一樣,聽着竺伯伯評彈十分愜意,氛圍其樂融融。很多時候大家被竺伯伯的口才所着迷,嚷着:“再來一回!再來一回!”

不過,竺伯伯可不是順利的坐上“說書王”的位子,在他光鮮的背後,有一段不爲人知的艱苦歷程。

竺伯伯自打第一次聽完說書起就喜歡上了說書,夢想成爲一名評彈達人。可在那個時候中國還是個貧窮落後的國家,竺伯伯家裏的經濟條件不是很好,沒錢讀書,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可是他並不想放棄他的夢想,偷偷的騎着父親的自行車去了說書場,說書場的管理員瞧他一身髒兮兮的衣服,以爲是來搗亂的,就被硬生生的趕了出去,竺伯伯只好墊着石頭,往窗戶裏瞄着看,遇到聽不懂的字,就去替別人幹活,好不容易纔買了本字典。可樂器怎麼辦?幹活的錢都不夠買幾根弦呢!可是這並沒有讓竺伯伯放棄他的夢想,他得知大城市裏面有專門賣二胡的店鋪,就千里迢迢來到了一家二胡店,幫人家打雜,趁老闆不在時,他就偷偷看着教書自己學。如今看着那雙佈滿了老繭的雙手就知道他付出了多少,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了下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竺伯伯終於出人頭地了,現在每每提起艱難往事,也是一笑而過,在我心裏竺伯伯真是個了不起的“竺說書”。

家鄉的名人作文9

我的家鄉是長江之濱的一顆明珠——張家港。她孕育了許許多多的人才。音樂家劉天華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劉天華出身於南沙鎮馬橋村殷家埭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他從小就體現出了對音樂的天賦。他自幼喜愛音樂,有着豐富的音樂細胞。但是可惜的是,劉天華父母早亡,他不得不連中學都沒上完,就輟學在家。劉天華並沒有在困難面前退縮,而是更加努力地學習音樂,最後於1911年到上海開明劇社從事音樂工作。

不久後,劉天華因身患疾病,迴歸故鄉。這段時間本應該讓劉天華好好休息,但是他沒有。很快,劉天華創辦起了國樂演奏社,爲的是一方面悉心爲家鄉培養音樂人才,另一方面也藉此機會虛心向民間老藝人學習二胡、琵琶、嗩吶等各種民間樂器。除此之外,他還創作了著名二胡獨奏曲《病中吟》。爲報答故鄉的養育之恩,他還特意在露天廣場舉行了幾次大規模的民間樂器演奏會。他精湛的技藝令人驚歎,他的反哺深情令人感動。劉天華很快成爲了江南一帶人盡皆知的名人。《病中吟》的成功,讓劉天華贏來了巨大的聲譽,使他成爲了樂壇一顆耀眼的明星。但是劉天華並沒有自滿,而是更加努力,創作了《光明行》、《良宵》、《空山鳥語》等十餘首二胡獨奏曲目和數首琵琶曲,使原先別人不屑一顧的民間樂器登上了大雅之堂,在音樂領域中佔有了一個重要的席位。

劉天華的豐碩成果和卓着聲名,引起了世界各界音樂人士的關注,美國一個音樂團體特意邀請他赴美演出。但不幸的是,劉天華在北京天橋蒐集鑼鼓經時,染上猩紅熱,於1932年離開人世,年僅38歲。

這就是我家鄉的名人——劉天華。

家鄉的名人作文10

我的家鄉,物產豐富,人傑地靈。祖祖輩輩涌現出許多的知名人物,像季羨林、孔繁森、張自忠等,都是全國人民耳熟能詳的大人物。但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們身邊也會“潛伏”着各行各業的名人。我身邊就有這麼一位小身材、大智慧的名人。

說起新概念教育的劉坤校長,恐怕已經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一米五的身高,乾淨利落的短髮,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總是透着智慧的光芒。就是這樣一個走在大街上都會成爲路人甲的再普通不過的人物,卻在做着陽光下最光輝的事——教育。

她是新概念教育的校長,也是新概念教育的老師,但更確切的應該說她是一位教育家。新概念教育創辦九年以來,劉校長一直都是秉着用愛澆灌孩子的心靈這一理念,慢慢的把學校從幾個孩子擴大到現在的幾千個孩子。孩子們喜歡她,家長們信服她不僅是因爲她對待教學的認真,更是因爲她用愛感化着每一個孩子。每個學期劉校長都會爲孩子和家長準備至少一場感恩教育講座,曾經有次我親眼見到一位來參加感恩教育講座的家長激動地握着劉校長的手說:“太感謝你了,你的講座讓我們跟孩子之間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希望你能舉行更多這樣的感恩教育講座,真是受益匪淺。”

就是這樣一位教育家也同樣在做着慈善事業。只要看到還沒有吃飯就來上課的孩子,她會毫不猶豫的去給孩子們買飯,讓他們吃飽了再上課。看到有手頭緊的家長,她會笑着說:“沒問題,先讓孩子在這學着就行。”看到有孩子要離開,她都會痛哭得不能自已。曾經有兩個孩子的離開讓她久久不能釋懷,她曾喃喃自語道:“難道是因爲錢嗎?我可以不收你們學費的。”就是這樣一位被別人看作是“大款”的老師卻會經常備課到凌晨,卻會拖着帶病的身體爲學生們講課。她也會像其他的普通人一樣,穿着二三十塊錢的衣服去逛菜市場。

她是同事眼中無所不能的大姐大,她是家長心中無所不曉的的啓明燈,她是孩子們眼中的最和藹可親的老師。她就是我家鄉的名人——新概念教育的劉坤。

家鄉的名人作文11

在我的家鄉,有一個著名的魚王。他過去是個失業者。他每天什麼都不做,而且知道怎麼打牌。而且經常虧損,欠了很多債。終於有一天,當他又一次輸了牌時,他氣急敗壞,割掉了一根手指,發誓再也不玩了。

從那以後,他每天都在找工作。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一個魚塘。有人進去釣魚了。他出來後,只要付一定的錢,就可以拿走這條魚。他認爲他也可以建立這樣一個魚塘。

當他回到家時,他仔細地考慮了這件事,並做了精心的準備。魚塘開啟了。經過幾次嘗試和失敗,他終於成功了,成爲一個著名的魚王。許多人每天都來釣魚,一天掙幾百美元,幾千美元。他幾乎不需要自己喂自己,所有的漁民都會餵魚。

談到經營魚塘的經歷,我真的無法用一兩句話來完成。因爲這是第一次經營魚塘,他投資了很多錢。他還要求他的朋友們借很多錢,從各方面借錢,投資幾十萬元。然而,由於缺乏經驗,第一批魚苗全部死亡。

但他並不氣餒。他獨自出去學習養魚知識。經過多次詢問和研究,他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學習所有的養魚知識。

他回來後,投入了幾萬美元,買了很多魚苗放入魚塘。

這次他餵了進階魚食——小麥水果,魚長得很快。他真的發了大財,成了遠近聞名的人。現在,村子裏的人想吃魚。他們不需要出去買魚。他們只需要拿幾根釣魚竿就能釣到幾條。這種捕魚方法不僅增加了生活的'樂趣,還可以吃魚。一舉兩得真是一種享受!他還把自己的經歷傳授給村民,並帶領他們一起致富。如今,許多其他地方的人也來這裏釣魚。

這是我們家鄉的魚王,你認爲他是真正的魚王嗎?

家鄉的名人作文12

我的家鄉柳州是一個美麗的地方,說他人傑地靈肯定也不爲過,因爲柳州真的有很多的名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是我們每個人都很尊重的人。最出名的,我想應該要數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詩人柳宗元吧!相信你一定也聽說過,但是肯定知道的不多,沒關係,聽我慢慢爲你介紹吧!

詩人柳宗元是山西省永濟市虞鄉鎮人,詩人柳宗元曾擔任唐朝禮部員外郎,但因參加政治革新失敗被貶,晚年居官柳州。詩人柳宗元在柳州的時候,幫助了很多人,他使已被淪爲的奴婢,仍可以用錢贖回,使一些貧窮的老百姓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並且親自領導他們自己勞動,爲國家做出有益的貢獻。詩人柳宗元和劉禹錫是詩文方面互相欣賞的好朋友,唐代順宗永貞年間,二人共同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改革。到了任上,詩人柳宗元寫信給同樣貶謫的劉禹錫,說:“我遠離家鄉被貶到這個土地荒蕪瘟疫橫行的地方,將自己放逐于山林湖澤之間,倍感壓抑窮困煩悶,只好將全部心思都放在賦詩作文上了。”劉禹錫就時常寫信給詩人柳宗元,以自己樂觀的情緒鼓勵安慰他。和十年,詩人柳宗元又被調職任柳州刺史,劉禹錫則再次被貶謫到播州,詩人柳宗元知道播州是一個十分貧困偏僻的地方,於是他上書給皇上,希望皇上可以看在劉禹錫年邁的老母親的份上,讓他去柳州,自己則替換他去播州,大臣們被詩人柳宗元所感動,紛紛給劉禹錫求情,最後,皇上批准讓劉禹錫改去聯州。

詩人柳宗元雖然活了不到50歲,卻在文學上創造了光輝的業績,在詩歌、辭賦、散文、遊記、寓言、小說、雜文以及文學理論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的貢獻是我們都永遠銘記在心的。

這就是家鄉的名人——詩人柳宗元,怎麼樣,透過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對他更加敬佩了?那就讓我們一起向名人致敬吧!

家鄉的名人作文13

我的家鄉有一位種稻高手——————劉奶奶,她平時衣着十分簡樸,滿是皺紋的臉總之掛着慈祥的笑臉。

劉奶奶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待在田裏,忙着照顧她的水稻。她手裏拿着鐮刀和麻袋把不能繼續生長的水稻割去。劉奶奶的水稻每一穗都顆粒飽滿,比村裏任何人種的水稻都長的好,劉奶奶的水稻和別人同時播種,可卻比別人早收割,並且那豐收的水稻十分飽滿,就像使用膠水站上去似的,個個金黃飽滿。村裏的人,都問過她是怎麼中的這麼好的,而她總是對他們說:“只要你們把它相對親生孩子一樣就行了。”

有一次,我在田邊玩耍時,正好碰見了劉奶奶在照顧她的水稻。我脫下鞋子,興沖沖的跑到田裏。我很有禮貌的喊道:“劉奶奶,又來照顧您的‘寶貝’呀!”劉奶奶見到我十分的高心說道:“好幾天都不見你到俺家玩了,我不是閒的慌嗎。”我說:“那我來幫你照顧水稻吧!”劉奶奶一聽我要幫她照顧水稻特別開心的說:“好呀,俺正好缺個幫手呢!哦,對了,你走的時候要小心,要是不小心踩到水稻的根它會生氣的。”我甚是覺得好笑,爲什麼水稻會生氣,它又不是人。劉奶奶又說:“每一種生物的有感情,俺天天都來照顧她,它們才高興,它們一高興自然就長得好。”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便按照她的指意躡手躡腳的走到她跟前,見她忙得熱火朝天,我便好奇地問:“劉奶奶,您在幹嘛?”劉奶奶見我不懂這事就耐心的跟我講解:“俺在休除出一些‘枯死’的苗子,這些苗子雖然不能發芽生長,但是能吸收養份,這樣一來其他的水稻吸收的養份就變少了。”劉奶奶津津有味的說着,不知不覺中,劉奶奶的袋子裏已經裝滿了所有的“壞苗子”。只見田裏的水稻正享受着土地的滋潤,光的愛撫。

我真佩服我們村的種稻高手——劉奶奶。

家鄉的名人作文14

說起名人,同學們一定會想到有着衆多“粉絲”的歌星、影星、球星等。然而,今天我要讚頌的卻是一個樸實無華的人,一個堪稱我精神楷模的人,一個我心目中的名人——我的爺爺。

也許你會不以爲然,會說你爺爺那麼平凡能稱得上名人嗎?我可以驕傲地告訴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爺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他不僅吃苦耐老,而且還是“養羊高手”呢!”

雖然我不曾目睹爺爺前半生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但60歲的他依然有一股不怕輸向前衝的幹勁。他到了花甲之年,還要堅持買羊,放羊。要知道放羊是一件多麼辛苦的事情,他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寒冬酷暑,都趕着羊羣堅持行走在山坡的崎嶇小道上,也不知道跌倒過多少次,受過多少傷,但他每次都能從容地站起。一次次勇敢地面對山洪雷電,一次次堅強地戰勝猛烈的狂風暴雨。山野的風將他吹得更加挺拔、更加堅毅!

夜幕降臨,依然看不到他回家的身影;朦朧中醒來,總是聽到他還在羊圈給小羊飲水、添草的聲音……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辛勤勞作,任勞任怨,從不抱怨生活的艱辛。

每日裏東方剛亮,爺爺就樂呵呵地甩着鞭子唱着信天游出門了。上百隻羊“咩咩咩”地叫着,寂靜的小山村頓時熱鬧起來。上百隻羊彷彿能聽懂他的話一樣,像訓練有素的士兵,沿着鞭子的方向,向山谷走去……羊兒什麼時候該剪毛,什麼時候該吃什麼草,什麼時候該防疫喂藥……爺爺能講得頭頭是道。他把羊養得腰圓體壯,羊羣從幾十只發展爲幾百只,是遠近聞名的養羊專家,前來拜訪取經的人絡繹不絕。所以我認爲他是我們家鄉的名人。

爸爸幾次勸他別再操勞了,他說爲了我們姐弟三人能安心讀書,他還要再幹幾年!記憶中我是否沒看見爺爺享受過節假日,他所付出的心血與汗水讓我們刻骨銘心,永生難忘。

我要學習他幹什麼事情都持之以恆,吃苦耐勞的精神。姐姐說:“爺爺真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他爲我們樹立了榜樣!我愛我心目中的名人——我的爺爺。

家鄉的名人作文15

我的家鄉鳳陽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城市。說起家鄉的名人,真是數不勝數,每當想起他們爲家鄉做出的貢獻,就一定會爲自己是一個鳳陽人而感到驕傲與自豪。在衆多的家鄉名人中,最耳熟能詳的,無疑是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

沈浩,一個看似非常普通的名字,卻令我內心久久無法平靜,那是一份對他發自心底的敬佩,他雖然擁有一個優越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卻爲了追求人生價值,從容的選擇到艱苦環境中去歷練,我爲他這種高貴的品格所敬佩;那更是一份感動,感動他能視村民百姓爲自己的親人一般,真正去感受羣衆的疾苦,面對困難和責任更是勇於擔當,用行動去贏得了羣衆的喝彩。

初到村裏,貧困的生活環境、羣衆對他的不信任、百姓之間矛盾衝突、村裏幹部的不團結,甚至是以恐嚇、威脅和暴力相逼迫,把他完全推入了一個窘境。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對着這重重的困難他竟沒有絲毫的退卻,反而迎難而上,改善羣衆居住條件;帶領羣衆轉變觀念;發展現代農業和旅遊業帶領着全村人民真正富裕了起來。當他建起那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高架橋,圓了村民三十多年的夢的那一刻,我的心被再一次被打動了;當看到他在羣衆還沒來得及說聲謝謝,卻因心臟病而離去的時候,我的心徹底的碎了。

沈浩,你是一粒種子,深深埋在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幟,高高的飄揚在這片希望的田野。站起來,你是一尊雕像;倒下去,你是一座豐碑。沈浩同志的事蹟和精神值得我們欽佩和學習,他永遠激勵着我們朝更遠更高的目標前進。

標籤:家鄉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