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家鄉的風俗作文400字六年級下冊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400字六年級下冊,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的風俗作文400字六年級下冊

家鄉的風俗作文400字六年級下冊1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着自我特有的風俗,而我的家鄉的風俗習慣也與衆不一樣,獨具特色,處處顯示着具有濃厚中國文化的民風民俗。

我的家鄉在四川省隆昌縣,我們那裏的風俗習慣是—舞龍,在每年最熱鬧的時候,也就是正月初八,家鄉的舞龍表演異常隆重,也極有特色。

這一天是縣城出大龍的日子。全縣十八個鄉鎮,就有十八條綵綢做成的大龍,遊行於縣城大街。四面八方。城裏鄉下,就連臨近的市縣的人們,都紛紛聞名趕來一睹熱鬧。

隨着鞭炮聲和鑼鼓聲,龍燈翩翩起舞,大家扶老攜幼,源源不斷地趕來。街道兩旁的人歡呼着,簇擁着,讚歎着,有些人迫不及待,或是覺得可是癮,居然向龍跑去,用手觸摸着龍體,有的在龍腹下穿行,跳躍。據說摸了龍體能夠讓人免去病痛,給人帶來好運。

舞龍用的拜龍臺建在城中心的人民廣場。臺後有兩條十幾米的彩龍相擁而成的柱子,更顯得氣勢不凡。臺上站着一排領導、貴賓,專門等着五彩龍來,給它們“點睛”。據說龍眼都由最高領導親自點畫。這足見畫龍點睛的意義。

演出最先是雙鳳的兩條鳳,最終的龍市鎮的大彩龍,先鳳後龍,可見其龍鳳呈祥的蘊意。

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無不體現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無不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讓我們一齊建設家園,把家鄉的民風民俗繼續傳承下去。

家鄉的風俗作文400字六年級下冊2

寶清,一個坐落於東北的縣城。

雖沒有高大雄偉的建築,也沒有遠近聞名的景色,但在寶清人的心裏,這座與世無爭的小城,正是我們心中的全部,人們樸素的性格,極具風味的小吃,具有特色的民俗,都是我們留戀它的原因。

東北,冷的代名詞,哪怕是立春,也仍舊是一片白茫茫,寶清人愛殺豬菜,就像北京人迷戀北京烤鴨,在冬天,嚴寒也抵不住我們火熱的心,叫上幾桌親戚,在一起喝喝酒,打打牌,嘮一嘮家常閒話,小孩兒成羣結隊,到外面拉爬犁,轉冰上陀螺,到了飯點,再端出用酸菜,血腸,五花肉做成的殺豬菜,邊吃邊嘮,其樂融融。

不僅殺豬菜,湯子,粘豆包,白瓜子也都是寶清不可缺少的小吃。因爲天冷的緣故,這些食品更容易儲存,逐漸的成爲寶清人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你嘗試過在冬天釣魚嗎?對於寶清的釣魚愛好者,這些都再平常不過,與兩三個好友,來到冰厚一米的水邊,用專屬的工具在水面鑿出兩個洞,搭上帳篷,擺上爐子,坐等魚兒上鉤,雖然外面寒風刺骨,但爐子溫暖的火光,與朋友之間釣魚的快樂,將這份看似難熬的時間,賦予了別具一格的樂趣。

說到這裏,怎能不提到扭秧歌?伴着鑼鼓,人們穿着鮮豔的服裝,舞着,舞着,期間既有20多歲的小夥子,也有60來歲的大爺阿婆,還有一羣玩玩鬧鬧的孩子,好不熱鬧!

每個人對於家鄉,都有着同樣的感覺,寶清,一個坐落於東北的縣城,地冷,心不冷!

家鄉的風俗作文400字六年級下冊3

如果提到餃子,你會想到什麼呢?元寶?春節……

可以說餃子的外形基本一致,而餡兒的種類那叫個各式各樣,非常豐富。比如:牛肉,羊肉,豬肉,魚肉之類的,而素餡兒的種類更加豐富,在這裏就不一一舉例了。

今年的大年三十兒我和爸爸在家裏一起包餃子。在包餃子之前,我們準備了麪糰,麪粉,還有準備要包的餡兒。由於我最喜歡吃牛肉大蔥餡兒的,所以我們準備的就是牛肉大蔥。

爸爸和了一會面之後,便將麪糰輕輕的放入一個小盆裏,並將保鮮膜撕開,然後封上,聽爸爸說這叫作醒面。把盆兒放一邊,便叫我剁餡兒,我是剁完牛肉剁大蔥。當我全部都做好之後,面正好也醒了。

爸爸將麪糰放在案板上,將它們切成長條,又將長條切成一對小塊。我們兩個分工合作,我負責按小塊,爸爸負責擀麪。

“哎呀,粘手了!”

“笨蛋,不會用麪粉啊?”

“哦。”

沒一會兒桌子上就擺滿了餃子皮,該做最重要的一步了。

“看着!應該左手端着餃子皮,右手拿筷子去加餡兒,然後放餃子皮裏,記住別放多了,要不然一會就露餡兒了。”

我機械性的包着餃子。

“開鍋啦!”

深夜,兩個蘸醋的小碗放在桌邊,而盤子中的幾個餃子就是爸爸也奈何它不來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400字六年級下冊4

我的家鄉在一個山鄉小鎮,那裏雖無都市的繁華,卻有着自我獨特的韻味,尤其是家鄉的大秧歌,更是村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提起大秧歌,那可是家喻戶曉。家鄉的男女老少,哪一個不能扭上一段呢!每當過年過節的時候,大街上響起咚咚的鑼鼓聲和優美的嗩吶聲,這聲音像一種號令,聽到的人們陸陸續續的來到街上。他們有的手中拿着扇子,有的拿着手絹,有的一家老少全都出動。頓時大街上變得熱鬧非凡。

看,大秧歌扭起了。雖然隊伍多是中老年人,可他們腳步輕盈,姿態優美,動作極爲協調。尤其手中的扇子和手絹,舞弄得出神入化,盡情的揮灑着內心的喜悅和幸福。一些青年和孩子,心裏也些發癢,不時地加入隊伍。一條條彩色的“長龍”也在不斷加長。隊伍的四周圍滿了觀衆,他們一邊欣賞,一邊嘮着家常,自在悠閒。吹嗩吶的不時地變換曲調,秧歌的隊形和動作也隨着變化,讓人久看不疲,這樣喧囂的場景一向會持續到夜深才結束。

家鄉的大秧歌,不僅僅是人們每年的精神大餐,也是節日慶典不可缺少的項目。每當這個時候,秧歌手們便身着彩裝,那種孩子們喜歡的“大頭娃娃、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粉墨登場,爲節目增添無限的喜慶。我們這些小孩子在人羣中躥動着,追逐着,嬉戲着,心裏別提多開心喲!

啊,家鄉的大秧歌,你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陳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着家鄉人的心。

家鄉的風俗作文400字六年級下冊5

我的老家在年味十足的黑龍江大慶。

從小年開始,家家戶戶就開始忙碌了——大家開始掃除,把家收拾的乾乾淨淨的。就連平時不光顧的犄角旮旯也要打掃的一塵不染。而在掃除時,各家也有各家的習俗,媽媽常說:“二十四,掃房子。”而我們家就是用了“老小通吃”法——老人、小孩都要參與其中,感受濃濃的年味。

而在十八時,我們就要在門口貼上對聯。相信這大家再熟悉不過了。不過,我們家有個習俗——貼對聯由小孩來貼,既有守歲的意義,也有希望我們勤勞能幹、健健康康的寓意。

而重磅戲就是年夜飯了!前期大家坐在沙發或椅子上,享受着、欣賞着春節聯歡晚會。在凌晨12:00的鐘聲響起時,餃子準時“閃亮登場”,大家開始分享元寶樣的餃子。噓~不瞞你說,我們的餃子裏可是有“寶藏”的!“寶藏”就是我們餃子裏的硬幣!我們把餃子裏包上餃子。小孩吃到硬幣表示新一年能夠茁壯成長、學業有成;大人吃到硬幣表示新的一年能夠越長越年輕、工資越來越高;老人吃到硬幣表示新的一年能夠體如泰山、延年益壽。不瞞你說,沒到三十,我們都瘋了似的吃餃子,不吃到就不罷休,我還曾有把硬幣吞進肚子的囧事……

哎,好期待今年的新年啊!

家鄉的風俗作文400字六年級下冊6

我的家鄉在淄博,端午節有吃糉子的習俗,包糉子變成了過節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糉子做法並不單一,有豆沙的,黑米的,紅棗的等,五花八門,在端午這一天,家家都會包各式各樣的糉子。

小時的回憶,爺爺摸着黑就會起牀,忙前忙後,先用水把糉葉洗淨,晾乾,再準備好糯米,洗淨放在一邊一會兒用,再拿出豆沙,紅棗,黑米放在一邊。等一切準備停當,我們就開始盼着爺爺的話了。

爺爺是一個比較守舊的人,定要等到十點十分——十全十美,而我們卻不敢頂撞爺爺,只好在一旁等候。

十點十分爺爺一起身,我們就來桌前,爺爺可是一個包糉子老手了,他一拿,一盛,一放,一包,一個糉子就包好了,爺爺一邊包,一遍不一會兒,一筐糉子就包好了,而我呢,卻把米搞得一身,好不容易包好了一個,一拿,米像一個不聽話的孩子一樣衝了出來,滿地都是,而大人們呢,則在一旁哈哈大笑,爺爺卻和藹的看着我。

這包進去的,是我的快樂,包進去的是餡,是美好的心,更是大人們對我們的關心和耐心。

沒過一會兒,一鍋美味可口的糉子被蒸好了,刨開一層糉葉,吃到了那甜甜的膩膩的味道,吃到了爺爺那輩的老手藝,帶着對歲月滄桑的處置坦然,,帶着對傳統的畢恭畢敬,帶着對一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願。

吃在嘴裏,甜在心裏。

家鄉的風俗作文400字六年級下冊7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崇明島,那裏遠離喧囂的大都市,自然有着不同的風土人情。其中一個就是與衆不同的過年習俗——蒸崇明糕。

傳說,蒸糕的由來是在戰國時期伍子胥預料到吳國將有大難,讓家人在大年三十蒸了糕埋在地下,待饑荒時可以取出來食用,人們紛紛效仿,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美食——崇明糕。

崇明糕不同於其它年糕,它的重量、配料、做法與其它的有很大不同。做糕時,先將三十斤左右的糯米淘好,滴乾水,再磨成粉,便形成了它的原料——糯米粉,再將白糖、紅棗、葡萄乾、核桃等十幾種配料剝殼、去核,再按比例配好,接着將它們倒入一個大盆中混合。由於糕太大了,無法用煤氣竈來蒸,必須用土竈,在下面燒火,上面是一口大鐵鍋。蒸糕前,先在上面燒開小半鍋水,再放上鋪了一層布的糕籠,在裏面均勻的'倒上一層原料,接着將剩下的原料不斷填平籠中的凹陷,於是糕便節節“生長”起來了,然而,在撒麪粉時也必須時刻注意着火候,以免受熱不均,這可是技術活呢,等麪粉用盡,且最上層的糕已經蒸熟時,便蒸好了。然而,下一個步驟卻是最難的,在不損壞糕的情況下,抱着三十斤重的糕到桌上,再將它拍落,將糕籠取走纔算真正完成了。

崇明糕還有不少寓意呢,圓形的糕,象徵着團團圓圓,做糕時慢慢漲高和糕的諧音都象徵着人們步步高昇……

隨着時間的推移,家鄉的這些風俗慢慢被我們所遺忘,因此,我們更應該傳承這些風俗,因爲這是中國的文化。

家鄉的風俗作文400字六年級下冊8

春節正悄悄的跟着冬天的腳步來了。你看,家家戶戶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掛起了喜慶的紅燈籠,整個世界都變得喜氣洋洋,紅紅火火。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一進臘月,人們就像蜜蜂一樣忙碌起來了,曬臘肉、醃鹹魚、炸丸子……還要爲孩子們買新衣服,發壓歲錢,希望他們在學業上能更上一層樓,天天開心。雖然有些累,但每個人都開心的笑着,流露出非常幸福的神情。中國紅,在這一天可謂是最受歡迎的顏色了,紅紅的鞭炮、紅紅的燈籠、紅紅的對聯、紅紅的紅包等,紅色在中國人的眼裏是吉祥的顏色,是幸福的顏色!

大年三十了,一家人忙裏忙外的,小孩則由懂事的大哥哥大姐姐帶着,一起去放煙花炮竹,一道道美麗的煙花劃過了天空,時而猶如一條條彩色的飄帶,時而則如一片閃亮的繁星散落,漂亮極了。清脆的爆竹聲也打破了寂靜的夜晚,在我耳邊久久迴響。這種場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一首詩:《元日》“炮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加上這句詩的薰陶,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了呢?

“吃飯嘍!”我要吃這個,我要吃那一個。孩子們吃着、笑着、說着,大家歡天喜地的接着紅包,相互祝福着,多麼開心,多麼幸福啊!

煙花閃爍,鞭炮引吭,過年的氣味兒瀰漫在空中,沁人心田。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你喜歡嗎?

家鄉的風俗作文400字六年級下冊9

香噴噴的糉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着風而來了。

彩繪的龍舟,整齊的着裝,如潮的人羣,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榮幸地來到新會司前大範親眼目睹一次久違的賽龍舟。

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最終開始了。青年橈手們意氣風發,頭上腰上各束一塊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離弦的箭,在塘江上來去如飛。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劈劈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處,在江面上迴盪,震耳欲聾。

端午節又怎能少了糉子呢?我們新會司前的糉子是所有糉子之中體積最大、用料最豐富、做法最講究的。鹹糉內餡有鹹肉、蛋黃、燒雞、燒鴨、叉燒、栗子、香菇等;甜餡有蓮蓉、綠豆沙、紅豆沙、慄蓉、棗泥等;更有廣東鹼水棕、竹葉糉等。

然而這一天還得戴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並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一樣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佩香囊,雖是一種民俗,但也是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傳染病開始擡頭的時候,古人爲了確保孩子們的健康,用中藥製成香袋拴在孩子們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十分喜歡端午節,因爲其中包含着豐富的歷史文化。

家鄉的風俗作文400字六年級下冊10

在我的家鄉新興縣,一提起那裏獨有的是熱鬧的“走大王”活動,連最小的孩子都能眉飛色舞地向你道來。

活動還沒開始,已經到處擠滿了人。我擠在觀看的人羣裏,周圍的人們都開心地大喊着,有的孩子一邊舉着大大的風車奔跑着;有的孩子蓄足了力,使勁地往裏擠;還有的孩子被擠在了外面,急紅了眼。風吹着路旁的樹發出了“沙沙”的響聲,似乎是在爲即將開始的“走大王”活動而歡唱,風車快速地轉着,似乎爲“走大王”活動快樂地舞動。

活動開始了,每一間作坊都把自己坊的大王擡出來,排在第一間作坊的大王很是高大,一看便知道他有可護一方之地的力量,當第一方的大王排到第二坊時,第二坊又把自己那坊的大王擡出來走向第三坊了……每一坊的大王巡遊完畢之後,人羣爆發出了更大的歡呼聲,因爲比賽開始了。每一坊都擡着自己那坊的大王站在起點處,“三,二、一——開始!”話音剛落,每一坊都擡着自己那坊的大王使勁往前衝,生怕比別人那坊慢,奪不着好彩頭。

比賽期間,觀衆們也沒閒着,紛紛把頭上的帽子、手上的風車高舉過頭,熱烈地揮舞着,爲自己看好的那一坊努力打氣,似乎自己的加油聲能讓參賽人員們跑得快一點。

很快,每一坊的大王都出巡完畢,熱鬧的“走大王”活動結束了,但人羣還遲遲不願散去……

家鄉的風俗作文400字六年級下冊11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想知道我的家鄉有什麼風俗嗎?請聽我慢慢道來。

每到農曆正月,我們苗族便要開始趕年場,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約定。每到趕年場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會穿着美麗的服飾,成羣結隊地來到年場。

你瞧,年場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不但可以進行物資交流,還可以參加各種活動,有舞獅子的,有上刀梯的,還有玩龍燈的。青年少男少女也利用這種機會談情說愛,俊俏的歌娘更是大展身手,三五結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聽的人興質高昂,即使下大雪,也抵擋不住人們對連場的熱情。

更多時候有逢晨便是看龍場日,習慣稱作看龍頭後十二天又輪轉辰日,再看龍場時,不管是什麼人,都得休息一天,如果幹了什麼農活,那就犯忌了。因此,我們苗家人。看龍場那天都會踊躍參加。大家對看龍十分重視。看龍日定在農曆的三月三。我們苗族人的一個節日,這時你就想問是什麼節日了吧?是湘西的一個傳統歌舞節日,這一天。所有的苗族人都會在約定好的地點。盡情地唱,快樂地跳。一片喜氣洋洋的氣象。

這就是我們苗族人的風俗,你喜歡嗎?

家鄉的風俗作文400字六年級下冊12

看了老舍先生的《北京春節》之後,也想一展我們家鄉春節的風采,快來瞧瞧吧!

臘梅花的香氣充滿了整個小區,我就喜歡這梅花香,不爲別的,只爲臘梅一開就要過年了!這花香也算年味兒吧。隨着濃濃的年味兒,我們迎來了春節的前奏——臘八。臘八一大早媽媽就起來忙,原來是熬臘八粥,什麼紅豆、綠豆、黑豆……什麼花生、棗子、葡萄乾……什麼大米、小米、黑米通通放進去,不一會兒便有了香味兒,這濃濃的粥香也是一種“年味兒”。

過了臘八,我就開始盼二十三過小年兒了,這天是大年的“彩排”,這天過的好,大年也就更好。這天是要祭竈神的,還得用麥芽糖祭竈神,據說因爲麥芽糖黏,黏住竈神的嘴不讓他說壞事,也有的說,因爲麥芽糖是甜的,可以讓竈神的嘴巴甜,只言好事。二十七這天我們全家大掃除,好表現出新年新氣象,上午我們把牀單、窗簾、檯布……全部洗乾淨。把地掃一遍,拖一遍再擦一遍。二十九這天早上要去買年貨、對聯。一到商店,那真是人山人海,擦肩接踵,衣服都快被擠掉了。回來要把窗花、對聯全部貼上。下午還要燉肉,包餃子。包餃子時還要包三、四個“錢餃子”,誰吃到的多,誰在新的一年交到的好運就多 。

大年初一,早上早早的就要起來拜年,拿壓歲錢。小孩們最喜歡過年,尤其是初一、二,因爲有壓歲錢拿嘛!但可不是白拿,還要叩頭如搗蒜。

家鄉的風俗作文400字六年級下冊13

俗話說得好:“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傳統節日,大江南北,各具特色。我的家鄉在南京,說起風俗,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家鄉的元宵節。

過南京的元宵節,我們有賞花燈、猜燈謎、做元宵、吃元宵的習慣。今年元宵節,我就去飯店吃了元宵。

傍晚,我隨爸爸媽媽來到了老門東門口的的一家名爲“東園”的餐廳。在店內點完所有的菜後,服務員竟爲我們仨每人準備了一碗湯圓,我好不高興,已經不能平靜了,我雙手猛地端起碗,狠狠地吸了一口那碗中元宵中新鮮而又芳香的氣味,我那股子了近哦,真不知該如何形容!我又用勺子舀起一個湯圓,那一小小塊糯米糰的味道,漸漸地在我的嘴中散開,這糯米,不想其他糯米那麼的甜膩,味道也沒有那麼濃厚,只有一股清新而似乎是樸實的味道,這纔是糯米真正的味道!在這其中還夾雜着一些銀耳湯,帶着一絲絲的甜勁,這配上糯米的味道,真是絕配!我隨即又把一整個湯圓都吃進嘴中,這種感覺好幸福!湯圓中的芝麻如同流沙般流進我的嘴巴,這芝麻糊好似一把我的味蕾完全激活了。隨後我一股勁兒把剩下的兩個湯圓一齊吃到嘴裏去,頓時,我肚中好似迎來了熱流,升起了太陽,燃起了熊熊烈火,我的肚子充滿了活力。

吃完飯後,我們非常滿意的走了,我甚至到了睡覺的時候還活躍着甜膩的味道。

元宵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個節日,我們要把它的風俗好好傳承下去,即使不做,也要記得。

家鄉的風俗作文400字六年級下冊14

每年的元宵節,我家鄉可沒有花燈可賞,更沒有燈謎可猜,有的是熱鬧、火爆的“玩意兒”。“玩意兒”是大人們的說法,其實是跑早船、跑紙馬的總稱。

“玩意兒”在家鄉可算是最熱鬧的和最讓人喜愛的文藝形式了。過去的過年過節既沒有電影電視也沒有手機網絡,人們只能自編自演創作一些娛樂節目。每年冬天,人們農活一忙完,便湊在一起編演這些“玩意兒”,這樣一直鬧騰到元宵節後。村村鑼鼓喧天,家家都在看“玩意兒”演“玩意兒”,有時村與村還要比試一番,那可是盛大的集會了。小夥子們拼命地跑,村村鑼鼓敲得震天響,再加上人們的叫聲、歡呼聲,好像是千軍萬馬混戰在一起,廝殺在一起。

而今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可人們卻覺得缺少了什麼。有一天,不知怎的村裏響了幾槌鼓聲,隨即是一陣鑼響,再之後鑼鼓齊響,人們又擺弄起了被遺忘的“玩意兒”。開始是一個村,逐漸的十里八村全響起來,人們離開電視離開手機離開網絡,走出家門又湊在一起笑在一起了。我有幸又能看到了那雄赳赳、耀武揚威響着串鈴的紙馬,永遠的傻小一家的滑稽表演,踩着尺把長高蹺的孫悟空翻跟頭……

近幾年,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多希望家鄉的傳統風俗會一直傳承下去。

家鄉的風俗作文400字六年級下冊15

在我的家鄉,有這麼一個規定,在過年的時候,無論是誰,都必須要趕回去跟家人團圓,吃“團圓飯”。

在過年的時候,一家人圍在一張桌子上說說笑笑,那是一幅多麼幸福的畫卷。在平時,因爲各自工作和學習的繁忙,大家很難聚合在一起。作爲小孩,總對每年這種團聚的日子充滿了期盼。

在吃“團圓飯”的時候,我們一家人都要互相碰杯,可是我們這些小孩子不會喝酒,這可怎麼辦呢?哈哈,大家一定聽說過“以茶代酒”這句話吧,我們小朋友就會用飲料或是茶來代替酒來互相碰杯。大家相互間的碰杯,代表着對過去一年的總結;代表着彼此間新年的期待與祝福;代表着家庭的和諧與美滿。大家圍在一起談談自己今年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的計劃,將它們與自己的親人進行分享,並相互鼓勵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