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家鄉的小吃作文(通用17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小吃作文(通用1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小吃作文(通用17篇)

家鄉的小吃作文1

我的家鄉白象,風味小吃衆多,最爲突出的就數香糕與豆腐串了。

白象香糕白象香糕,原名白象公記牌香糕,是樂清市北白象鎮公記南北貨商號所創,迄今已有50多年曆史。它以糯米粉爲主料,芝麻、棉白糖、桂花作輔料,經蒸制而成,其特點是色白味甜、柔酥軟。

小時侯,我就對它垂涎三尺。我總是扯着媽媽的衣角,讓她帶我去買香糕,那裏的工人有時還會把香糕的整個加工過程介紹給我們聽,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的:只要先把糯米碾成粉,用水和好,不軟不硬。然後在揉好的糯米粉裏摻入芝麻,接着,把特製的平底大砂鍋用水蘸均勻。不看不知道,裏面竟佈滿了一個個“方窩”。最後,把糯米粉鋪上鍋,嵌上桂花,整個過程需要花上一個多小時,也可算是一項繁瑣的工程了。

蒸好後,稍稍晾會兒,把砂鍋倒扣在案板上,底上稍灑些水,一點點把砂鍋拿起來。眼看大功告成,在香糕表面抹一層香油封住,這樣,吃的時候裏面還是熱的。

白象香糕的味道是極香甜的,只覺得那糯米粉要把嘴粘住,那香甜可口之氣沁人心脾。

豆腐串

說起豆腐串,其實家喻戶曉,但在這,豆腐串和茶葉蛋是放在一起的。也許你會問一個問題:茶葉蛋和豆腐串放一起煮起來成什麼樣子啊?不過,也就是兩者獨特的味道相結合,才稱的上是美味啊!不怕你笑話,吃了這裏的豆腐串,保準把你攙得吃了還想吃。

小學時候,我有時會到豆腐串老店去吃豆腐串。我喜歡看着他們煮豆腐串,弄懂他們是怎麼把豆腐串煮得如此美味。首先,把滿乘着水的大鍋燒沸,等到水裏吐出大氣泡的時候,往裏面灌入大量的辣油、味精,繼續燒,使它們的味道充分與水混在一起。這時,把早在一旁等待的幹豆腐倒入辣湯裏,過會兒,把茶葉蛋也放進去,兩種味道就相融了。煮的時間越長,味道就越好(可以更加得入味)。客人一來,就用大湯勺舀起,給幾根竹棒,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可是媽媽總是說小孩子吃辣的不好,因此,我只能偶爾去吃。豆腐串色、香、味樣樣俱全,香、麻、辣、鮮等味味獨道。拿起一串來,又燙又辣,我總是舌頭舔嘴脣,嘴脣砸舌頭。

這裏的豆腐串遠近聞名,真不愧爲家鄉風味一絕啊!

朋友,歡迎你來我家鄉做客,一品我家鄉的風味小吃。

家鄉的小吃作文2

“薄如萬片糕:嫩的不用嚼,鹹淡隨口味,一咬油直冒”。雷官板鴨不僅是來安人招待賓客、饋贈親友的佳品,也是外來客會帶走的特產,它吸引許許多多的人來到這裏,吃鴨,談鴨,看鴨。

蒸煮板鴨的方法很講究。煮前,用溫水洗淨表面皮層,在溫水中浸泡,直至鴨肉回軟。煮制時,水中放少許拍碎的生薑、蔥、兩粒茴香,並將茴香一粒,蔥一根、姜數片,從鴨翅下開口處塞人肚內,再用一根長約4釐米的斜面空心竹管,插入鴨肚半截,以利湯汁在煮時內外對流。要先將鍋中冷水燒溫,將鴨子放進去;腹內灌滿鍋內的水,浸兩分鐘後拎鴨脖提起,使腹內的水透過竹管流空,再灌滿鍋內的水,蓋上鍋蓋,把水溫升到90度,浸煮15分鐘。第二次將鴨腹中水流空,灌滿鍋內的水,並將鴨子翻身,再溫火煮20分鐘,將水燒沸,停火焐10分鐘,撈起稍加冷卻後即可食用。

做好的板鴨切好裝盤,外表色澤亮麗,誘人的金黃色讓人食慾大開。

家鄉的小吃作文3

四棱八角長方,竹籤串成一行,遍灑芝麻辣椒,臭味薰出八里,但是軟玉溫香。這就是好者趨之若鶩,惡者如見豺狼的臭豆腐。

這小吃外婆特別拿手,小時候經常在旁邊觀摩:首先把青礬放進一個桶裏面,然後再在桶裏面倒入沸水攪拌,等到青礬攪拌均勻後,把選好的豆腐放進去,讓豆腐在裏面浸泡兩小時左右,兩小時以後就把它撈出來,撈出來出來後把豆腐冷卻一下。然後再在裏面放進去滷水,過一會兒看看,豆腐軟不軟,如果硬的話多泡一會,軟了就少泡一會兒。

滷好豆腐以後,用放涼的開水沖洗一下,這時候就可以裝進篩子裏面,瀝乾它的水分,等到水濃稠的時候,倒進去滷水,然後加入辣椒油和少量的醬油,一點點的香油和一點味精,再加入適量的湯,把它們兌成汁,等到油熱了以後,就可以把滷好的豆腐下鍋了,炸大概五分鐘左右,剛到豆腐呈現金黃色的時候,撈出來,把豆腐的油瀝乾以後,在每塊豆腐上捅出來一個眼,把剛纔製作出來的辣椒醬,淋在豆腐眼裏面。

通常剛炸好我就迫不及待了:豆腐一入口,軟玉溫香,後來,就變得香酥可口,外焦裏嫩,咀嚼時醬汁順嘴流淌,剎那間嘴裏充滿着微妙的臭香,配上哪絕妙卻特別鮮美的湯汁,撒上白芝麻香菜,就令人慾罷不能。

家鄉的小吃作文4

《濮陽名吃果炭燒餅》

要是說起濮陽名吃,果炭燒餅還是有一定的地位的。一提到果炭燒餅,誰的嘴角不浮現出一種甜絲絲的感覺呢?

這果炭燒餅老少皆宜,又香又甜,十分受人們的歡迎。每次從遠處看見那個又一個的果炭燒餅,就如同一個又個金燦燦的小太陽,在陽光下盡情展示着它的嫵媚。走近一看,噴香的燒餅還在散發着熱氣,讓人忍不停住想咬上一大口。揭開燒餅的祕密,更是讓人吃驚。

果木燒餅共有三層,上層是摻有蜂蜜和芝麻並附在一層面餅上的。這一層又香又甜又酥,是人們的至愛,口咬上去,彷彿處於仙境,讓人留連忘返。中間一層是一張軟軟的麪餅,鹹中帶有一絲絲的甜,咬上去就如自己咬的不是燒餅,而是一塊軟軟的海綿,讓人感着覺輕飄飄的,好像就要騰空飛起。下層十分堅硬,但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樣堅不可催,它嚼起來非常勁道,讓食用者不禁胃口大開。三層疊加,散發出一種大自然獨特的清香氣息,給人以別緻的享受。

果炭燒餅不單單是燒餅,它更是一種文化和人民智慧的象徵,等待着我們世世代代去傳承。

家鄉的小吃作文5

在街道中看見琳琅滿目的比薩餅,不由得和朋友閒聊起了馬可波羅如何把餡料放在烙餅外面,從而發明出這種風靡世界的美味。其實,這僅僅是中國人編的故事,早在公元前三世紀,在羅馬古老的歷史書中就提到了“把奶酪和蜂蜜放置在薄面餅上,並用香葉加味”的烙餅方法。我們泰興也有一種類似於比薩、鮮爲人知的美食——糊餅。

別看糊餅是農家粗食,但想要做好它並不容易。首先將麪粉倒入碗中,兌上涼水,用筷子攪和成濃稠的糊狀。等竈臺上的大鐵鍋中的油微微一熱,將麪糊用鍋鏟拍平、按實,攤成一張大大的圓餅。這餅做得越薄越好,因爲越薄烤得越透,吃起來更酥脆、更醇香。這門手藝不僅僅在於攤出一張薄餅,更要看準時機,在餅將熟未熟、麪糊微微發乾的時候均勻地抹上餡料。

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糊餅中的餡料了,可以是煮熟的火腿丁,也可以是擦成細絲的蘿蔔和蛋液,但我最愛的還是桂花蜂蜜餡。金秋八月,丹桂飄香,將洗淨的桂花曬乾後,拌上新鮮的蜂蜜,均勻地塗抹在餅上,蓋上鍋蓋,只需幾分鐘,餅的焦香就會伴着絲絲縷縷桂花特有的馥郁清馨從鍋沿的縫隙裏竄出來。薄薄的糊餅託在手上,帶着鍋裏的熱氣咬一口,上面的餡鮮嫩,下面的餅焦香。這口味,怎能不讓人垂涎欲滴?

糊餅的味道,季節的味道,家鄉的味道。家中的飯菜未必金貴,但吃着安穩、舒坦,那醇厚的家味兒,浸到了骨子裏,讓人心裏暖和。

家鄉的小吃作文6

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味美食。而在我的家鄉寶丰,最出名的美食還要屬油粉,這是我從小吃到大的美食。油粉早已是寶丰最有名的早點,來寶丰古鎮一定要吃一碗熱騰騰的油粉解饞。在寶丰橋頭的牌坊上還有一副有關油粉的白族話對聯,大意是橋頭那幾家的油粉、餌塊真好吃。這可是清朝的對聯啊,可見寶丰油粉悠久的歷史。

每當我在街上遇到賣油粉的小攤都會被油粉金黃的色澤和極富彈性的外表吸引。這時我就會纏着媽媽給我買一碗,看着撒潑打滾的我媽媽也無可奈何,只好給我買一碗油粉,再烤一個金黃的餌塊,拌在一起才能滿足我口腹之慾。

油粉外表十分誘人,像金燦燦的黃金,也像濃稠蜂蜜,總之光看顏色就十分吸引人了。油粉入口即化,剛入口就與身體融合在一起,一陣暖意涌上心頭,在寒冷的冬日裏吃更合適不過。油粉價錢也不貴,在寶丰小吃街上一碗油粉就一塊錢,果真是物美價廉的好東西,怪不得那麼多人如此迷戀它,你看天才矇矇亮油粉小攤上就已經大排長龍了,大家圍坐在桌子上有說有笑,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這麼美味的油粉做法當然也是十分考究的。製作油粉每個步驟都有講究,每一步都得慢慢來。首先把品質優良的豌豆磨成粉,然後與水混合攪拌均勻。接下來用紗布過濾掉豆渣,把豆漿靜靜放置幾個小時,待澱粉沉澱在豆漿底部就可以開始下一個工序了。把豆漿和澱粉分離開,豆漿入鍋大火煮沸,打去上面的浮沫,盛一大盆放在一邊,就成了人們喜愛的油粉湯,油粉湯內撒上蔥花、加上花椒油絕對是飯桌上的明星。豆漿沸騰以後把澱粉倒進去快速攪拌,只見一鍋潔白的湯水立馬成了濃稠的油粉,這時就要把柴火撤掉一些,得用文火慢慢燉一會兒。燉得越久油粉越香醇。

油粉的吃法也很多,可以趁熱吃,放涼可以醃吃,冷油粉還可以油炸。雲龍很有名氣的油粉幹拉就是用冷油粉製作的,選一個晴朗的天氣,用一根細線把油粉切割成薄片,放在稻草上在太陽下炙烤,只半天時間金黃透亮的幹拉就誕生了。油粉幹拉可以油炸,可以煮湯、還可以炒制。

寶丰油粉以其噴香的滋味、多樣的食用方法、悠久的歷史成爲寶丰深厚文化底蘊的一部分,相信隨着寶丰古鎮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會有更多的人來品嚐寶丰油粉。

家鄉的小吃作文7

我的家鄉蘇州不僅有古典的園林,還有許多誘人的美食。說起美食,那可是數也數不盡:松鼠桂魚、滷汁豆腐乾、啞巴生煎、蘇式湯麪、糖粥……在這麼多美食中,我最喜歡吃蘇式湯麪。

有一次,我想去吃肯德基,爸爸說那個沒有營養,要帶我去吃麪,可是我不喜歡吃麪。我不情願地跟着爸爸來到麪館,爸爸給我點了碗燜肉面,他自己點了腰花面。當阿姨把面端到我面前時,我看着那一大碗麪,就跟爸爸說:“我不想吃。”這時,店裏收銀的阿姨走過來跟我說:“小妹妹,你嚐嚐看,很好吃的哦!”大家都讓我嚐嚐,我只能勉強嚐了一口,沒想到這個面還真的蠻好吃的,湯特別的鮮,肉看着油,但是吃到嘴裏一點也不油。不一會兒一大碗我就吃完了。

阿姨看我好像喜歡上了,就跟我介紹起了蘇式湯麪。蘇式湯麪可是很講究的,湯要清而不油,味要鮮而不幹。我們這個配菜,也就是蘇州人講的“澆頭”,花樣也是很多,有大排、燜肉、三鮮、腰花……我們就拿燜肉面來說,肉要選“三精三肥”的五花肉,切成片用老湯慢慢燒,吃起來纔會不油,也不會塞牙。

怪不得這個面這麼好吃呢!原來一碗麪要花這麼多心思。自從那次後,我就深深地喜歡上了蘇式湯麪,愛上了這濃濃的蘇州味道。

家鄉的小吃作文8

提起我的故鄉連江縣丹陽鎮的小吃,當屬肉燕最爲出名,許多人慕名而來品嚐購買。但有一樣特色小吃能與之相媲美,那就是坑口村的手工線面。坑口村的線面純手工製作,有近百年的歷史,家家戶戶都會做。線面潔白如玉、麪條細勻、落湯不糊,把煮好的線面泡在排骨、豬腳或鴨子湯裏,加點自家釀的青紅酒,味道醇香,充滿味蕾。

手工線面雖然好吃,但製作過程複雜。從我記事起,一到晴好天氣,爺爺和父親母親從頭天晚上就開始忙碌了,準備好麪粉、食鹽等,和好面後早早睡下。凌晨三點左右起牀開工。首先是過條,只見爸爸的雙手不停地搓面,麪條像一條長蛇般不停地蠕動,媽媽隨着爸爸的節奏把搓好的麪條盤在大瓷缸裏,盤完後把大瓷缸放在木架子上。過條通常要過兩遍。其次是圈條。圈條很好看,媽媽首先拿出兩根竹棒,把它們插在木架的窟窿裏,然後從瓷缸裏取出麪條,把麪條圈在左邊竹棒與架子交接處,接着再圈在右邊的竹棒與架子交接處,以這樣的方式勻速左右不斷地循環。麪條在她手中不停地飛舞着,直到把兩根竹棒排滿。圈好後再把它們放在由兩塊直立的木板組成的架子裏。最後是拉麪,拉麪是將圈好的麪條拿到室外大木架子上拉,木架子有兩米多高,媽媽將圈面的竹棒一端固定在木架上,一端夾在手中,用力拉至變細,再固定在架子另一邊的窟窿裏。接着她用兩根竹棒從中間將粘在一起的線面分開,用力要均勻,否則三四米長的面就會從中間折斷,然後再拉至分開,她手中的竹棒像兩根指揮棒,起起落落的線面像是跳動的五線譜……最後一道程序是曬乾。一天站下來讓人腰痠背痛。每當我放學回家,瞅見媽媽在黃昏的餘暉中忙碌的身影,心中不禁一陣感動,媽媽爸爸辛苦了!

近幾年丹陽有些地方出現了機械線面,它的成本只有手工線面的一半,但做工粗糙極易斷裂。更糟的是有人以機械線面冒充手工線面出售,雖然多賺了錢,卻使這個豎立了百年的招牌有毀於一旦的危險。不過,現在縣裏也開始重視這一現象,聯合村裏出臺了一些措施保護這個傳統手藝。

我愛手工線面,希望它能夠繼續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家鄉的小吃作文9

北京的烤鴨,西安的羊肉泡饃,雲南的過橋米線,山西的麪食……樣樣都是美滋美味,令人垂涎三尺。可我卻對臭豆腐情有獨鍾。

臭豆腐不僅湯味好,看相也好。一塊塊金黃色的方塊油炸豆腐浸在棕黃色的湯裏,一片片綠色的香菜末、碎花生散落其間,不看不知道,一看就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呀!

臭豆腐的做法十分簡單:有客人來了,取一些方塊的白色豆腐放在鍋裏炸,直至炸成金黃的就撈出來,放在碗裏,再倒上一些已事先調製好的濃湯,撒上已切好的香菜末和碎花生,喜歡吃辣的客人還可以澆上幾勺紅紅的辣油。接着,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臭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由於我的特殊愛好,媽媽經常帶我去小攤吃臭豆腐。而我一吃就是好幾碗。我吃的時候,先要舔一舔臭豆腐的表面,因爲我要嘗一嘗臭豆腐表面的汁,然後一口又一口地吃,而不是一口就吞下去,因爲那樣纔可以好幾次都吃到臭豆腐的味兒,纔可解我的饞。媽媽看着我狼吞虎嚥的樣子,常常說:“我傢什麼時候鬧過饑荒呀!我女兒怎麼這麼能吃?”我一聽,邊吃邊笑着說:“因爲臭豆腐實在太好吃了,飽了眼福,不飽我的口服呀!”

哎呀,不行,不行,我不能說了,再說呀,我的口水都要只留五千尺了!我還是先去吃碗臭豆腐解解饞吧!

家鄉的小吃作文10

螺螄粉是我們柳州著名的風味小吃,凡是吃過的人都會讚不絕口!

聽媽媽說,螺螄粉是這樣由來的:傳說,有個農民幹活兒回來,從田裏摸了幾顆田螺拿回家煮湯喝,發現這湯很是美味,就加了些米粉共同煮着吃。香味引來了鄰居們,於是螺螄粉就這樣流傳開了。

不過現在的螺螄粉可不像故事裏的那麼簡單。現在的螺螄粉加了好幾種配料呢!有金燦燦的腐竹,脆口的木耳,綠色的青菜,炸得香香的花生,躲得碎碎的肉丁……再淋上鮮紅的辣椒油。哇,別說看上去很有食慾了,就連聽上去都讓人垂涎三尺!螺螄粉不僅看相好看,味道也甚是鮮美。用筷子夾起雪白的米粉,一口吃下去,那種滋味簡直爽呆了!再細細品嚐其他的配菜,雖然沒有米粉那麼好吃,但還是很別具美味的。最百吃不厭的在於那熱氣騰騰的螺螄湯,不顧有多辣,只要一口氣喝下,你就會覺得丁點辣味都沒有,而是滿口餘香的鮮味。吃上一碗螺螄粉,簡直就是美味享受!

我最記得那次我和同學去吃螺螄粉,“咻”的一聲,滿汁的湯水濺得我倆的衣服到處都是。我和同學看見自己的衣服都濺上了湯汁,都不約而同地哈哈大笑起來。從此,我給螺螄粉取了個別名,叫“開心樂滿懷”。

“好聽聽不過劉三姐的歌,好看看不過桂林的灕江美,好吃吃不過柳州的螺螄粉。”這是我在吃了那麼多次螺螄粉後得出的結論。聽完我對螺螄粉的介紹,你也趕緊嘗一嘗這美味的螺螄粉吧!

家鄉的小吃作文11

油條價格低廉,香脆可口,兒時的記憶裏,我總會吃上兩根作爲早餐。

油條十分平常,在路邊的小攤上,街上的早餐店都少不了它的身影。每一個早點攤邊都會圍一些人,一些人走了,另一些人又來了,彷彿綿綿不斷的溪流。一但過了早餐時間,人就會少很多了。

有一次,我在等着早餐時,無意間見一箇中年大叔在炸油條。起先,他將準備好的麪糰放到了油鍋邊,一邊讓油鍋加熱,一邊捏着麪糰只見他揪下兩個近似長方體的麪糰大約有半手掌心那麼大,然後用一根筷子一壓,使兩個麪糰中間相連。緊接着,將它慢慢地拉長到30釐的米左右,放入預熱好的油鍋。只見這根細小的麪條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膨脹起來,直到有拳頭般大小時,將其撈出,放入一旁的筐子裏冷卻,整個過程不超過一分鐘,在行雲流水般的動作下,一根根金黃色的油條不一會兒就堆滿了筐子。

剛出鍋的油條金黃的外皮上,是沸騰油在喧鬧,不一會便又停息下來。油條的香氣沒有其它菜餚那麼濃烈,只是向外散發着樸實的油香。這香氣不久便又吸引來許多人,小到剛長牙齒的小孩,大到牙齒快掉的老人,都爭先恐後地購買着剛出鍋的油條。剛出鍋的油條香脆可口,夾在燒餅或米飯餅裏,再配上一杯豆漿,咬一口,再喝上一口,其美味得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只能驚歎一句:真是人間美味啊!

雖然油條非常常見,平淡無奇,但對於我來說,油條是家鄉的美食,是我兒時美好的回憶。

家鄉的小吃作文12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奇奇怪怪的美食了,吃都吃不完,但要說起家鄉我最喜歡吃的,那就是麻婆豆腐了。

麻婆豆腐的看相好。原本應該白白胖胖的豆腐澆上辣油後,變得紅通通的,浸在鮮紅色的湯汁中,顯得美味可口,還有金黃色的牛肉末,讓人簡直“口水直流三千尺”,麻婆豆腐的顏色以紅色爲主,看來很辣呢。

麻婆豆腐的做法也不簡單。先將豆腐切成小塊,再讓它們洗個舒服的熱水澡,再把牛肉末炒至金黃,放入白白胖胖的豆腐,加上調料入味,盛好之後撒上蔥花,一盤色香味俱全的麻婆豆腐就做好啦,光是看着就讓人垂涎三尺。好了,我要品嚐了。

看着桌上的麻婆豆腐,我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塊,馬上又吐了出來,哇,燙,真燙!不僅燙,還辣,我都辣哭了哪!我喝了好幾口水,才恢復過來。這一次,我小心翼翼地吃了一塊豆腐,細細品嚐,豆腐軟軟糯糯的,好吃,真好吃!我一連吃了好幾塊,直到吃完了,才肯放下筷子。

關於麻婆豆腐,還有一個傳說呢。有一對夫妻在一條街上做飯,因爲女人臉上長滿麻子,附近的人都叫她陳麻婆。一天,一個販油的人過來了,拿着一塊豆腐和牛肉,又從自己的油筐舀了一勺菜油,請陳麻婆加工一下,做一盤牛肉炒豆腐。當這盤菜做好時,香氣四溢,其它販油的人見了,也紛紛買上一塊豆腐和牛肉,請陳麻婆加工,陳麻婆一一應下。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知道了,紛紛來請陳麻婆做這道菜,人們爲了方便稱呼,就給這盤菜起名爲“麻婆豆腐”,並給這家店起名“陳麻婆”。

家鄉的小吃作文13

我的家鄉濮陽有很多著名的小吃,而我最喜歡是小小的裹涼皮。顧名思義,裹涼皮就是把涼皮用裹的方法做成的小吃。

很多地方的涼皮大都是涼拌的,把涼皮裹着吃的,是濮陽人特別吃法。相傳有人因爲不能吃涼,就買來涼皮自己在家卷着吃,後來被人看見了,紛紛詢問,裹涼皮也就漸漸流行起來。在濮陽,一年四季都有人吃涼皮,但吃涼皮的最佳時間還是夏季。小小的裹涼皮拿在手中,輕輕咬上一口,一股清新撲鼻而來,筋道的涼皮配上酸爽的湯汁、清脆的黃瓜絲、香甜的芝麻醬,真是太好吃了!我和媽媽都很喜歡吃裹涼皮,隔三差五的,我們就會買來吃。

經過多年的加工,裹涼皮已經不是單單把涼皮捲起來就行了,做裹涼皮不僅有獨特的配料,裹涼皮用的涼皮也必須足夠勁道,才能把各種材料包裹在內。一個裹好的涼皮要麪皮剔透,能隱約看見所裹之物;麪皮還要完整,不能破開,不能漏灑湯汁;黃瓜絲、碎花生等物要塗抹均勻,味道調製得當,咬下去鹹淡一致。這樣的涼皮纔好吃,也纔算合格。

我們一家經常出門旅遊,出去幾天,媽媽總會忍不住唸叨:“好想吃濮陽的裹涼皮啊!”“我也是!我也是!”我也會忍着口水應和。一張小小的裹涼皮,讓在外的'遊子提起家鄉時多了種種念想。裹涼皮不僅是濮陽人心心念唸的一道美食,很多外地人來到濮陽,在吃過裹涼皮後也很難再忘記這個味道,"很香、很辣、很過癮!"家鄉的味道就是裹涼皮的味道,我愛家鄉的裹涼皮。

家鄉的小吃作文14

有人喜歡滑,嫩,鮮,香的牛肝菌;有人喜歡聞着臭吃着香螺螄粉;有人喜歡鮮吸至極的生蠔,而我喜歡奶奶做的“綠豆餅”。

綠豆餅是綠豆磨成的麪粉製作而成的。準備好綠豆粉加入適量的水攪拌,水不能放太多,那樣攪拌的綠豆粉太稀了,吃起來口感,味道不會那麼好了。這時你需要一個器具,它是四個“嘴”的漏斗,這四個嘴的漏斗是往上傾斜的,整個容器內部是一個長方形,還帶一個把手,這時候你需要一個平底鍋,鍋放入少量的油,並且要讓整個平底鍋都能充分接觸到油,這時候把綠豆糊用漏斗倒進鍋裏,就像一元硬幣的大小,等熟了放入盤內。

把漏斗壺裏的綠豆糊全部弄完後,你就得到一盤綠豆餅,接下來讓我教教你怎樣做它。首先在鍋內倒入油,在把綠豆餅放進去,炸至金黃後,撈出來後放一邊,再繼續準備小料,可以找一些幹辣椒,花椒,蔥,姜,蒜,鹽,調料,先放入幹辣椒,花椒爆炒出香味,再放入綠豆餅和其它調料,炒幾分鐘就可以出鍋了。

這是奶奶做的綠豆餅,我愛奶奶。

家鄉的小吃作文15

我的家鄉在溫嶺,說到溫嶺的風味小吃,有圓圓的青團,長圓筒的食餅筒和年糕,還有黏黏的秈粉糊……從宴會上的正餐大菜到街頭路邊的風味小吃舉不勝舉。不過,我這個“大胃王”卻對青團情有獨鍾。

我總回憶起外婆做的青團,在我的記憶裏,外婆做的青團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點心。每當清明節時我就會央求外婆給我做青團。外婆做青團時,我也會拿一小塊麪糰學外婆的樣子做起來。外婆的手快速地揉着麪糰,把麪糰揉成圓球,再用大拇指插入“小圓球”中,快速地邊旋轉邊捏,一下子把麪糰變得像一個小碗。接着,外婆把炒好的餡均勻地放在麪糰裏,再把麪糰揉圓。

我照着外婆的方法做,可是我怎麼揉也揉不圓。外婆看了卻笑着說;“做得真好。”我心想:一定很好吃。我把青團放在盤子裏,希望快點蒸好。我站在旁邊眼巴巴地看着外婆做,外婆的手很靈巧,一下子做了好幾個。

外婆把青團上鍋蒸,我眼巴巴地看着蒸鍋。青團出鍋,我馬上拿起一個吃,哇,香極了。

家鄉的小吃作文16

說起故鄉高郵,人們或許會想到高郵的鹹鴨蛋,但在我眼裏,也無非就是那樣,不過是一個雙黃蛋而已,黃多點,蛋大點,油紅點。我認爲高郵最好吃的,還是那油炸臭豆腐。它也許並不出名,一個小攤,上面擺着一口大鍋,裏面有着澄黃的油和不斷翻滾的臭豆腐。攤前排着一支長隊,整條街上都瀰漫着香味。老闆將臭豆腐放入鍋中,平靜的油鍋便一下子鬧翻了天,待油鍋平靜下來,那本來黑黑的豆腐竟變成了饞人的金色,並溢出那抵擋不住的豆腐香。再加上一些獨特配料,吃了便會讓人張目結舌。入口是那意想不到的酥脆,還有那濃濃的豆香。竹籤插進去,外面的酥皮便會斷裂開來,發出咔的聲音。這時候,你的口水已不自覺的分泌出來,那濃郁的香味讓周圍所有人都看向你這邊。這樣的美食,讓路邊的小狗都跑到你的腳邊,期盼你可以讓它也享受一下。

高郵的油炸臭豆腐,只要是吃過它的人,都會發自內心的說一句好吃。常住在高郵的人,不論男女老少,幾乎都吃過。它沒有長沙臭豆腐那樣出名,還有毛主席的親筆題名,但我肯定,如果毛主席吃了高郵的臭豆腐,肯定也會讚不絕口爲它題名!

家鄉的小吃作文17

家鄉的小吃我的家鄉在上海,上海的南翔小籠包可是馳名中外,已有百年曆史,它也是我最愛吃的一道小吃。

小籠包的皮是由上等的精白麪粉做成的,裏面再放一些肉餡兒,再準備一些營養豐富的雞湯,跟餡兒混合在一起,然後把餡兒放到皮中央,最重要的一項工程就是包小籠包。包好的小籠包是寶塔狀的,下面圓鼓鼓的像個胖娃娃,上面像是戴了一個帽子。最後,把小籠包放到蒸籠裏,大概過 15分鐘,一個個色香味美的小籠包就出爐了。星期天一大早爸爸媽媽帶我去南翔去吃那美味的小籠包,們點了幾籠小籠包,不一會兒,熱騰騰的小籠包就上來了,那小籠包一個個白生生的,呈半透明的、晶瑩透黃,像一個個小包子一樣,怪不得叫“小籠包”。小籠包的香氣隨風四溢,真是讓人垂涎欲滴,我恨不得立刻把那幾籠小籠包一口氣吃光。我迫不及待地夾了一個最誘人的“小胖墩”放進嘴裏,那湯汁立刻猶如千軍萬馬似的“奔”進我的嘴裏。吃得我滿嘴都是油,惹得爸爸媽媽哈哈大笑。媽媽對我說:“吃小籠包不是像你這樣狼呑虎咽的,而是要先把皮咬一個小洞,然後,把小籠包裏的‘精華”----湯汁先吸出來,要吸得一乾二淨,最後再吃皮和肉。”於是,我按照媽媽的方法吃小籠包,小心翼翼地夾起一個小籠包,細嚼慢嚥地吃着一個個像雪球般的小籠包,細細口味,真是湯肥、味美、又不膩口,還留下了一絲兒餘味,味道實在很好,我一下子吃了好幾個小籠包,有肉餡兒的,蟹黃餡兒的。

一眨眼,幾籠小籠包就被我們“消滅”了,我們舔舔嘴,捧着那圓鼓鼓的肚子,臉上掛滿了滿足。家鄉的南翔小籠包真是“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掉”。

標籤:家鄉 小吃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