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情感作文 > 完美作文

【精華】不完美的自己作文集合6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不完美的自己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不完美的自己作文集合6篇

不完美的自己作文 篇1

黛比·福特:全美第一名的暢銷書作家。她在28歲以前過着放縱的生活,酗酒、感情混亂,“性、禁藥、搖滾”是她矢志不渝奉行的人生準則。原本,她可能因此浪費掉自己年輕的生命,然而,某一天她醒來時,突然產生改過自新的衝動,發現“只有自己能夠拯救自己”。經由內在力量的轉化,她從黑暗中汲取智慧和能量,從而蛻變爲一個完整而成功的人,並寫出名作《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向普羅大衆貢獻出自己的經驗與才能,期待人人自愛,人人從生命的黑暗中獲得大禮,活出真實自己。(好搜百科)

第二章 追逐心靈的陰影《只要是人,就會不完美》承認和接納完整的自我,意味着平等對待自己的每一項特質,既不可以彰顯,也不刻意壓抑。第三章 心中的世界《愛上白癡》我們需要理解、接納和包容自己身上的一切特質,因爲如果連我們自己都接受不了自己的話,又怎麼能期待世界接受我們呢?

每種特質,有好有壞,首先是承認和接納這些特質,因爲這些特質的存在纔會構成完整的自我。每一個都希望每一方面都是優秀的,都比別人強,當發現自己的缺點時就會懊惱,或者說是抑鬱,好的方面講是改正。壞的特質會是生活中的一些暗淡色彩,雖然不喜歡,但也會有本身存在的價值。比如說是膽子小這項特質,在好多人看來膽子小是不好的特質,但是仔細想想也有好處,比如說是膽子小不惹事。

第四章 別人就是自己的鏡子 人們只是一味崇拜這些所謂的偶像,卻不知道他們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子。偶像變成了代表某些積極特質的符號,人們崇拜的,並不是偶像本人,而是他們投影到偶像身上的積極特質。

不完美的自己作文 篇2

今天,我向同學借來了一本很好看的書——《愛上不完美的自己》。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或許會很奇怪。人們不是都追求十全十美嗎,爲什麼還要“愛上”不完美的自己呢?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有時候,不完美的自己也會很棒的哦!

《愛上不完美的自己》主要寫了一些小故事。有關於名人的,也有關於一些平凡故事的。每個故事的後面都會有一段小總結。這段小總結非常的重要,它濃縮了這個故事的人生哲理。

看完這本書後,我懂得了許多的人生道理。這是一本很好的書。裏面記載的東西都是我們將來可能要面對的。這應該也算是“提前預習”吧。說實話,這是一本大人看的.書。是一位同學帶到學校時我向她借的。看完書後,我爲借到了這本書而感到慶幸。

我真希望多閱讀一些這一類的書籍,它會有助於我成長!

不完美的自己作文 篇3

偶拾凱特。溫絲萊特的《愛不完美的自己》,其中有段文字讓我產生了極大的共鳴。她說:

如果那個想看上去像我的女孩走進我的寓所,我會把我的感覺告訴她。我會說:“站在那兒,不要動。”然後,我會將衣服脫下,告訴她說:“這纔是真實的我。我沒有又翹又渾圓的臀部,我沒有既豐滿又高聳的胸部,我沒有平坦的小腹,相反我的臀部和大腿上堆積着大團的脂肪。”我真想大聲說:“這纔是真正的我!”真的,我並不是那種火辣的美麗明星,我根本就沒有那麼完美的身材。

我是幸運的。因爲我現在足夠成熟了,懂得去營造一種內心的平和。我從來沒有夢想成爲一個電影明星,我只知道我想去表演,想去做我在這個世界上最爲熱愛的工作。而現在我正在做着這些,我獲得了成功。我不打算讓自己爲了這一目標而飢腸轆轆。這對我來說很重要。

其實生活原本就是這樣,譬如工作:能做是一種機緣,想做是一種快樂,愛做是一種幸福!就像凱特所言:愛不完美的自己。我們也同樣要愛這不完美的世態與人情,這樣你纔能有足夠多的愉悅來享受這俗世,做真實的自己。

不完美的自己作文 篇4

俗話說:“人無完人”,但是我就是我,沒人比得上我。

儘管我很少充滿信心,儘管我經常自卑,儘管我缺點一大堆,但也並非糟糕。不久前我們上了一節班會課,老師讓我們爲自己的缺點找優點。我列我優點的時候絞盡腦汁愣是想不出半點來,一到缺點就刷刷地往下寫,選擇困難症,臉盲症,不愛說話,沒主見……各種缺點。

怎麼爲這麼多缺點找優點?缺點哪來的優點?比如我的選擇困難症,當我在生活中遇到要讓我選擇我卻決定不了的時候我乾脆不選,不愛說話有時候就可以避免一些語言交流的尷尬……你們試着找一找呢?

一個人在失去信心的時候就會變得落寞,孤單,又會缺乏安全感。我覺得我就是這樣,我也不敢大膽嘗試,大膽超越我的極限。即使這樣,我還是要盡力力做到,儘管我不敢。

我覺得每個人都不需要完美,完美了能如何?不完美又差得了幾分?我就是喜歡不完美的自己,因爲那纔是我自己。如果每個人都是范冰冰那就有自信了嗎?如果每個人都是范冰冰,那本意何在?並且范冰冰也不完美,變成范冰冰你又能如何?

我相信大家都被問過這樣一個問題:你相信命運嗎?如果是我,我會說我不信。命運又代表了什麼?它只不過是一個未知數而已,就算你是數學天才,你能把這個未知數算出來嗎?完美與不完美也一樣,沒人在意你是否完美,只會在意你的工作,身份。

完美又不能吃,不能用,爲何還要那麼拼命地追求?追求自己吧,最純粹的自己。就像那本繪本——《失落的一角》,圓沒了一角,滾不快,但能看見許多沿途的風景。那一角找回來了,滾動的速度快了,卻不快樂了,因爲來不及看看沿途的風景。

我們不需要完美,需要的是真我,真正的自我。有你自己的個性,有你自己的性格,有你自己的外貌。

不完美的自己作文 篇5

我是一個能歌善舞的小女孩,學習成績還不錯。在學期結束的評語上,老師也曾經誇我是班級名副其實的小才女。可你們不知道,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作文。有時,由於粗心大意將計算題算錯,審題不清導致答非所問……

上週一下午,班上進行了一次語文考試。我拿到試卷,粗略一看,呀,這試卷既簡單又沒有作文,我一定能考到一百分。不到半小時,一張試卷就答完了,我心想:這麼簡單的試題,能難得倒我!時間到了,我沒有檢查,自信滿滿地把試卷交了上去,又跟同桌誇口說:“這次我一定能考到一百分!”可是,老天爺並不眷顧我。試卷發下來了,什麼?80分!這還是我的試卷嗎?我趕緊拿起試卷仔細看起來:選擇錯誤的讀音一項,“否fǒ則”我竟然都沒能選出來;再看看反面的短文分析,要選擇說法錯誤的一項,我竟然選反了。唉,粗心大意並不好受啊!

放學回家後,我連書包都沒來得及放,就抱着枕頭哭了起來。媽媽看了連忙問我:“今天怎麼啦?是不是在學校跟同學吵架,鬧彆扭啦?”我搖了搖頭,將事情告訴了媽媽。媽媽安慰我說:“世上誰能是十全十美的呢?沒事,下次努力吧!”

沒錯,世界上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我也不例外。只要我們能正確對待自己的錯誤,進步就會越來越大。

不完美的自己作文 篇6

每一個壞習慣都有其好處,實際上他們都是我們人格的一部分,反映着自己的深層需要。認真聆聽我們內心的聲音,你會發現,生命中每一部分都是你的朋友,帶着感激的心去面對你本來仇視的缺點和惡習,你就不會再像面對敵人一樣試圖去擊敗它們,而是去接納它們、瞭解它們。

壞習慣的對立面是自控。“自控”的表面意思就是“自己控制自己”,發誓改變惡習的人也很容易有這樣的觀念:我必須控制住自己。實際上,這是對自控力的一個最大誤解。當我們說“控制”時,就是將壞習慣當作了自己的對立面或敵人來看待,發誓要擊敗它。但實際上,所謂的擊敗不過是壓抑。它有時會被擊敗,但日後它還會發起攻擊。這就好比彈簧,你壓抑它越厲害,它反擊的力量就越大。這是很多胖子、酗酒者、網絡成癮者等人羣在改變壞習慣時一而再、再而三失敗的重要原因。

對我們來說,每一個壞習慣都有其好處。不僅如此,實際上每一個壞習慣都是我們人格的一部分,都反映着我們自己的深層需要。

許多上網成癮的孩子,他們之所以整日沉溺網絡,要麼是因爲現實生活中缺乏愛,要麼是學習壓力太大了,一遍遍地重複學習實在太乏味了。

我們必須認識到,每一個人做任何事情最終都是爲了滿足自己的一些深層需要,每一個負面的、損害性的行爲背後都有一個正面的動機。如果認真聆聽我們內心的聲音,你會發現,生命中每一部分都是你的朋友,都是爲了幫助你更好地生活。當你理解這一點時,就會帶着感激的心去面對你本來仇視的缺點和惡習,開始把它們當作朋友來看待。這時,你就不會再像面對敵人一樣試圖去擊敗它們,而是去接納它們、瞭解它們。這其實就是你人格的一部分,或者說是你的一個“次人格”。當你這樣做時,這個次人格中所蘊涵的能量就會被我們接受,成爲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

只有當你理解了、接受了,真正的改變纔會發生,這個過程被稱爲“次人格整合法”。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你必須在週末寫出報告,否則會付出代價。但你卻呆呆地坐在電腦前,腦子裏空空如也,一個字也不願意敲。你一會兒開啟旅遊網站,一會兒開啟爬山網站,所有的內容你都看過了,但你還是一遍遍地重新載入網頁。你強烈地譴責自己,發誓再也不做這些無聊事了。但過了一會兒,剛寫了幾個字,你又開始重新載入網頁了。

那麼,換個方式。仔細地聆聽一下你內心的聲音,你會聽見,你心中有一個部分在大喊:你整天做令人煩躁和勞累的工作,你太需要休息和娛樂了。現在,你要感謝這個“次人格”對你的關心和幫助,告訴它你一定會去。但此時此地,你必須先把手頭的工作完成。這個時候,你會發現,那些曾經讓你分心的想法不再糾纏你了,它相信了你的承諾。

真正能自控的人是內心和諧的人,他們將自己內心的每一部分需求都當作朋友來看待,這樣每一部分都不會搗亂。這樣的人不是試圖控制或壓制一些缺點,而總能從它們當中找到正面的資訊。

如果不這樣做,而是一個人整天強迫自己完成這個義務,完成那個責任,那麼,他就會發展出很多個與自己的主人格相敵對的次人格。從意識上看,這個人似乎很負責、很正常,但從潛意識上看,這個人的內心中會有很多衝突。碰到這種人,何長明就會嘗試用“次人格整合法”對他進行治療。這個方法的宗旨就是:我們生命中的每一部分對我們都是有幫助的,我們必須把它們當作朋友來接納。

但多數人沒有這樣的意識,他們對自己的膽怯、苦惱、恐懼、憤怒等脆弱的一面採取無視或排斥的態度。比方說,有一天早上醒來,你不想上班,有人可能教過你,要忘掉這種不好的感覺,對自己大喊幾聲“我很好”、“我很棒”、“我一定能行”等口號,用這種積極暗示壓下內心那個無助而孤獨的自己。這會起到一定效果,但最終會造成次人格與主人格的分裂。次人格並沒有消失,而是被壓了下去,但說不定哪一天,它會來一個大爆發。所以,要和我們的次人格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