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試題

八年級政治上冊第二單元檢測試題

試題2.87W

一、 單項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答案正確)每題2分共32分。

八年級政治上冊第二單元檢測試題

1、 在三好學生的評選中,學習優秀的小明同學因平時愛說謊、言行不一致而落選。這一事例啓示我們 ( )

A.只要誠實守信,就能評上三好學生 B.只要學習好就能評上三好學生

C.要學會做一個誠實的人,真誠待人,誠實地學習、生活

D.只要拉選票、就能評上三好學生

2、俗話說:“善意的謊言不爲欺騙。”這是指( )

A善意的謊言並不違背誠實的道德標準

B對親人所說的謊言可以不看成是欺騙

C只要心存善意,就可以說謊話

D不論什麼樣的謊言都不具備欺騙性

3、小林在朋友鍾強的強迫下,答應爲他曠課打遊戲的事保密。你認爲小林對自己的承諾 ( )

A應該守信,因爲承諾一旦作出,就必須兌現

B不應該守信,因爲承諾是在被迫的情況下作出的,而且曠課打遊戲是錯誤的

C應該守信,因爲只有守信才能贏得合作伙伴的信任

D應該守信,因爲守信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4、小強到小剛家玩,小剛興致勃勃地向小強講述一件他認爲非常重要的事情,小強則一會兒開啟電視看看,一會兒又翻看畫報,還時不時地亂插話,你認爲小強的行爲( )

A天真活潑B性格開朗C善於交往D不尊重朋友

5、“在謀求自己發展的同時,也要幫助別人發展。”這句話是在解釋( )

A己所欲,施於人

B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善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行爲。”這句話告訴我們 ( )

A善良就是一顆廣博的愛心

B善良的行爲是不圖回報的

C善良之心就是關愛弱勢羣體

D只停留在口頭上的不是真正的善良

7、我國xx網在網上辦了一個公民道德建設網頁。在此網頁上開展的“誠信問題大家談”欄目中,有四位網友發了帖子,他們觀點正確的是( )

①誠信不能單純依靠法制,法律不能懲治一切不誠信不道德的行爲②誠信不能靠道德說教,只能依靠法制③建設誠信社會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靠法律,又要靠道德④開展誠信社會只有用法律手段約束和制裁才能實現

A①②③ B①③C②③ D①②④

8、近年來,全國各地舉行了各種形式的誠信教育活動。廣泛開展這一活動是因爲 ( )

①開展這一教育活動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②開展誠信教育活動是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③開展誠信教育活動是落實以德治國的重要體現④開展誠信教育活動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9、“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這些古語告訴我們 ( )

A、小錯和大錯的本質是相同的,沒什麼區別

B、犯大錯往往從小錯開始,要防微杜漸

C、只要犯了小錯,就一定會釀成大錯

D、有小錯不要緊,只要不犯大錯就沒關係

10、舊時中國店鋪的門口,一般都寫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八個大字。自古以來,在商品買賣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誠實待客、不欺詐、不作假的行業道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追求利潤和講誠信是相矛盾的

B、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做到“貨真價實,童叟無欺”是不可能的

C、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追求利潤和講誠信兩者只能選其一

D、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講誠信才能獲得消費者的信任,纔有可能獲得利潤

11、小明考試成績很差,心情很糟。一直不如他的小強這次卻考得很好,想幫他找出失敗的原因,反而遭到小明的拒絕,但小強不跟小明計較。你認爲小強的做法( )

A、對的,這是大人不計小人過 B、對的,這是與人爲善的表現

C、錯的,怪他自己多管閒事D、錯的,應跟小明理論,從此不再理小明

12、陶行知說:“知責任,明責任,負責任。”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有責任感。有責任感就是( )

A、要處處爲自己着想,對自己負責 B、能做到誠實守信

C、要一切爲他人,而自己毫無所求

D、對行爲與後果的一致性有清醒認識,勇於承擔應負的責任

13、“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古話,都表達了( )

(1)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品質(2)人們要有好的人際關係,必須做到言行如一,遵守諾言(3)在當代中國,誠實守信的美德也應該發揚光大(4)人們不但爲誠實守信的美德大唱頌歌,而且努力地身體力行

A、(1)(2)(4) B、(1)(2)(3) C、(2)(3)(4) D、(1)(2)(3)(4)

1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1)社會上流行的東西我們青少年就應該追逐(2)我們作爲初中生,應該學會分辨是非(3)長輩親朋往往是我們生活的嚮導,所以對他們的言行應該一概服從(4)中學生上網瀏覽學習要學會選擇

A、(1)(2) B、(3)(4) C、(2)(3) D、(2)(4)

15、大人常對我們說:你已經不是小孩子,應該懂事了。“懂事”是指 ( )

A、懂得做家務事B、懂得明辨是非C、懂得學習D、懂得各種禮節

16、有些學校爲了追求升學率,避免學生之間的互相干擾,按成績將學生分爲上、中、下三等,並以此爲依據重新分班,引起很多學生和家長的不満和反感。學校的這種做法 ( )

A、正確認識和對待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 B、符合我國教育的方針和政策

C、盡到了學校的責任,讓所有學生各得其所

D、沒有尊重學生的人格,損害了一些學生的自尊

二.多項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備選答案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是正確的,請將正確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表格內。每小題3分,共24分,少選且正確的有1分,選多無分。)

1、我們通常所說的“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指的是 ( )

A與人爲善的思考方式和行爲方式

B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

C把自己的快樂和痛苦轉嫁給別人

D對交往對象切身關注,深入對方的內心世界

2、放學路上,小容拾到一個裝滿現金和許多證件的錢包。小容把錢包帶回了家,準備明天交給老師。媽媽知道後對小容說:“現在失主一定很着急,我們到路口等等看,說不定失主會找過來。”媽媽的做法是 ( )

A.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

B.懂得換位思考、與人爲善

C.將心比心、理解他人

D.關愛他人、值得稱讚

3、以下對於善良的理解正確的是 ( )

A.善良是無私的,善良的行爲不圖回報

B.善良是愛憎分明的,善良的人不是不講原則的好好先生

C.善良是博大的,對素不相識的人也懷着真誠的善意

D.善良是一種美好的思想,不一定要付諸行動

4、法國作家雨果曾經這樣形容人應該具有的心胸:“世界上最廣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這告訴我們( )

A.在現在生活中,我們需要具有比天空更寬廣的胸懷和氣度,要學會寬以待人

B.當我們受到別人無意的傷害時,要善於寬容別人的過錯

C.對待家人、同學、朋友,不能斤斤計較,要寬厚待人、與人爲善

D.我們要以寬闊的胸懷原諒一切人的過失,做一個善良之人

5、小林的父母下崗了,媽媽靠做鐘點工補貼家用。一天,學校開家長會,媽媽來不及回家換衣服,急急忙忙穿着做清潔工的髒衣服去了學校。有幾個同學在背後指指點點,小林的心裏很不好受。這告訴我們( )

A.某些同學心目中還存在陳腐觀念

B.人人都需要尊重

C.社會生活中還存在不平等的思想和現象

D.尊重別人會給人帶來愉悅,反之則會傷害別人的感情

6.尊重他人是交往禮儀的一條重要原則.每個人都有自尊,在人際交往中每個人也都渴望受到他人的尊重。下列行爲中,屬於尊重他人表現的是 ( )

A.在交往中熱情、真誠

B.給人留面子

C.允許他人表達觀點

D.把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強加給別人

7.“人不可貌相”歷史和現實中的許多偉人其貌不揚,但他們深受世人的敬仰。《巴黎聖母院》中的卡西莫多長相醜陋,但有一顆善良的心,同樣贏得了人們的尊重。相反,有的人“金玉其外”卻“敗絮其中”,並不被人們所認可。在與人合作交往中,之所以不能“以貌取人”,是因爲 ( )

A.一個人的相貌是天生的,是無法改變的

B.相貌並不代表一個人的品行和才能

C.“以貌取人”是對他人的不尊重,是缺乏平等意識的表現

D.每個人都不應該因自己的相貌而自卑

8.考試是每個同學都回避不了的事。有些同學怕考不好,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家長的責怪,於是就採取作弊手段。對此,下面看法中正確的有 ( )

A.考試作弊無助與我們獲得真實的`本領

B.考試作弊不利於我們培養誠信的品格

C.靠自己的努力學習獲得的好成績和榮譽才具有真實的價值

D.自己不好好學習,而以作弊的手段取得“好成績”來欺騙老師和家長是錯誤的

三、簡答題(20分)

1、 小軍在乘長途汽車回老家的路上,看到一個小偷正在偷坐在第三排的一位老爺爺的錢包,但此時他想到父母曾叫他不要“多管閒事”,他就當作沒看見。請問對小亮的行爲作何評價?你想應該怎樣做?(8分)

2、 殘疾人是社會的弱勢羣體。生理的缺陷,使他們在社會生活中處境不利,承受着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對於身有殘疾的同學,大多數同學能夠奉獻愛心,給予關心和幫助,鼓勵他們勇敢地面對人生。但也有個別的同學歧視、嘲笑他們。

(1) 你怎樣看待個別同學的行爲?(4分)

(2) 在我們的周圍,還有那些弱勢羣體?(4分)

(3) 對於需要幫助的人,我們能夠做些什麼?(4分)

四、 分析說明 (24分)

1、 以下是節選患有腎病的中學生菲菲的日記

3月7日,自從媽媽決定爲我換腎後,她就開始張羅着籌錢,因爲那筆昂貴的醫藥費不是我們這個普通的家庭所能承受得起的。

3月10 日,媽媽的好朋友將我的情況在電視臺播出後,立刻收到無數好心人的捐款,今天媽媽聯繫好了醫院,過幾天就要動手術了。真是多虧了那些好心人啊。

5月10日,手術進行的很順利,如今我能自由活動了。這一切都要感謝媽媽那偉大的母愛,更要感謝那些幫助我們的人!

、、、、、、

a) 從菲菲的日記中,我們讀到了什麼樣的美好情感?這種美好情感有何意義?(6分)

b) 聯繫課本知識,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談談如何與人爲善、助人爲樂。(6分)

2、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個小男孩不懂得見到大人要主動問好、對同伴要團結友好,缺少了起碼的禮貌和尊重。媽媽爲了糾正他的這一缺點,把他領到一個山谷,讓他對着周圍的羣山喊:“你好,你好。”山谷跟着自然迴應道:“你好,你好。”媽媽又讓他喊:“我愛你,我愛你”山谷也跟着迴應:“我愛你,我愛你。”小男孩驚奇地問媽媽這是爲什麼。媽媽告訴他:“朝天空吐唾沫的人,唾沫會落到他的臉上;尊重別人的人,別人也會尊重他。因此,不管是經常見面還是遠隔萬里,都要時時處處尊重別人。”

這則故事使我們明白了什麼道理?(12分)

答案:

一、1~5 CABDC 6~10 DBCBD 11~16 BDDDBD

二、 2. ABCD 3 ABC 4 ABC 5 ABCD 6ABC 7 ABC 8 ABCD

三、

1、答:努力學習,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2分)我們要明辨是非,拒絕不良誘惑,爲高尚的目標洏奮鬥,做有意義的事。(2分)(言之有理即可)

2、(1)個別同學的行爲是不尊重人的表現,應該受到批評。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有權利受到社會和他人的尊重。個別同學歧視殘疾人的行爲是沒有愛心、缺乏平等意識、不尊重他人的表現。(2)現實生活中,在某種情況下,女性、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孤兒、下崗職工、進城務工人員及其子女都屬於弱勢羣體。(3)對於需要幫助的人,我們應該尊重他們,平等地對待他們,自覺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併爲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四、1、(1)答;與人爲善的美好情感。善良是美好生活的底色,是美好品德的基石。有了善良的人和善良的行爲,才能組成美好的社會。(2)在生活中,與人爲善要是非分明、不圖回報,給予別人幫助,對社會的弱勢羣體充滿愛心。運用“將心比心”和“己所不育,勿施於人”的思考方式和行爲方式。能夠急人所難、成人之美,不以殘忍冷酷的方式對待別人,屏棄傷害他人的惡習。

2、答:每個人都有自尊,在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渴望受到他人的尊重。當我們受到尊重時,自尊得到了保護,心情就隨之舒暢;反之,如果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內心就會感到苦。在人際交往中,任何不尊重他人的言行,必會印來他人的反感,也不會贏得他人對自己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