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雨巷

雨巷讀書筆記分享

雨巷1.29W

作品《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透過對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寫。以下是小編整理好的雨巷讀書筆記,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雨巷讀書筆記分享

《雨巷》讀後感範文【1】

漫步於阡陌田間,歲月悄然轉換,滄桑踏進了我的眉心鬢角,只有你,一柄油紙傘,一簾蘇青白裙,簡簡單單,僅此而已,但你的模樣已在我的腦海裏深深烙印,揮之不去,忘不了你身影,忘不了你容顏。

回眸在江南街角,只爲得你嫣然一笑,清邁腳步,徘徊在這寂寥的雨季,望着紅塵中漎然流過的身影,忘也不是,記也不是,毫無頭緒,問天,天不語。本抱着你我可以並肩攜手在這街頭,淡然光陰沫沫,這一切的夢境不得不一次次破碎在殘酷的現實中。傷痛,悽然的淚無奈滑下臉頰,在我的指尖悄然落下,孰人問我傷悲,孰人給我安慰;痛楚,期許早已驚醒了心海那一縷千年不滅的旋律。你模糊的身影,把我推進了苦痛的深淵,或許千年的輪迴已不足矣,任歲月幾般,你都是我依舊等待的蘇青白裙的女子。

看不盡你我前世情緣,一眼忘川,許你憔悴我容顏,因爲等你,婉拒了種種的幽麗暗香;因爲等你,謝絕了塵世中的萬千茶靡。只因忘卻不了那一份深情,只爲等你撥付我內心那一線清商古曲。

無奈兩岸花,花開開彼岸,花葉無緣相見,年年花傷語,歲歲盼伊歸,孤燈單影,千年夢迴,悽悽怨怨別離,日日夜夜思緒,相逢一瞬情緣,更帶你他日得續,一曲相思曲不盡輪迴,紅了櫻桃又綠了芭蕉。

當再次茫茫穿過雨幕,和着往日的舊曲,你,似乎向我走來,看清了那熟悉又陌生的身影,但或許,終究只是夢一場。

雨巷讀後感【2】

現實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滅在詩人心中的投影 一首好的抒情詩,應該是藝術美的結晶。它會超越時間 和空間的限制而喚起人們審美的感情。戴望舒的作品《雨巷》就是這樣一首優美的抒情詩。 然而多年來,作品《雨巷》和戴望舒的其他一些詩作,卻被視爲象徵派和現代派的無病呻吟而排斥在文學史的視野之外;直到最近,人們纔像觀賞出土文物一樣,把這些作品從遺忘的塵土中挖掘出來,又重新看到了它們身上具有的藝術光輝。

戴望舒在坎坷曲折的二十多年創作道路上,只給我們留下了九十多首抒情短詩,作品《雨巷》,就是他早期的一首成名作。

雨巷讀後感【3】

作品《雨巷》大約寫於1927年夏天。最初發表在1928年8月出版的《小說月報》第十九卷第八號上。戴望舒的摯友杜衡在1933年寫道: 說起作品《雨巷》,我們很不容易把 葉聖陶 先生底獎掖忘記的。作品《雨巷》寫成後差不多有年,在聖 陶 先生代理編輯《小說月報》的時候,望舒才忽然想把它投寄出去。聖 陶 先生一看到這首詩就有信來,稱許他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

……聖 陶 先生底有力的推薦,使望舒得到了“雨巷”詩人的稱號,一直到現在。(《望舒草·序》) 人們熟知的文學史上的這段佳話,反映了作品《雨巷》一詩在當時的價值和影響。 就抒情內容來看,作品《雨巷》的境界和格調都是不高的。作品《雨巷》在低沉而優美的'調子裏,抒發了作者濃重的失望和彷徨的情緒。開啟詩篇,我們首先看到詩人給人們描繪了一幅梅雨季節江南小巷的陰沉圖景。詩人自己就是在雨巷中彳亍彷徨的抒情主人公。他很孤獨,也很寂寞,在綿綿的細雨中,“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在這樣陰鬱而孤寂的環境,他心裏懷着一點朦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這個姑娘被詩人賦予了美麗而又愁苦的色彩。她雖然有着“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但是也“丁香一樣的憂愁”。她的內心充滿了“冷漠”,悽清”和“惆悵”。和詩人一樣,在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而且,她竟是默默無言,“像夢一般地”從自己身邊飄過去了,走盡了這寂寥的雨巷。

戴望舒作品《雨巷》讀後感【4】

開啟詩篇,詩人就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梅雨季節江南小巷的圖景:白牆黑瓦的建築物之間,小巷曲折而悠長;正是梅雨季節,天空陰沉沉的,小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小巷裏空蕩蕩的,只有詩人一人在雨巷中獨行;而他彷徨不定的步態則分明透露着他內心的孤寂和苦悶之情。在這樣陰鬱而孤寂的環境,他心裏懷着一點朦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這個姑娘被詩人賦予了美麗而又愁苦的色彩。她雖然有着“丁  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但是也“丁香一樣的憂愁”。

丁香花開在仲春時節,花色或白或紫,給人柔弱、嬌美而又純潔、莊重的感覺。丁香花嬌美卻易凋謝,中國古代的詩人們對着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引愁之物。中國古代的詩歌中有不少吟詠丁香的名句,如:“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南唐李璨《浣溪紗》詞);“丁香體柔弱,亂結枝猶墜”;“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等等。由於中國古代詩人們的反覆吟詠和廣泛傳唱,在文人心中,丁香逐漸成爲美麗、高潔、柔弱、愁怨之類性質的象徵。丁香一樣的姑娘,是做着脆弱的夢的姑娘,她的愁怨自然少不了。

在長久的期待中,姑娘終於來了,在雨中哀怨,“她靜默地走近”,然而又終於失望了,“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終於從身邊飄過去,二人間的距離又重新拉開。這兩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種抑鬱病,因而同病相憐。然而,正因爲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他們是在彷徨,更是在彷徨中繼續追求。其實戴望舒詩中的姑娘形象就是他的理想的化身。他彷徨求索,就是爲了尋找姑娘――理想。姑娘出現了,但是,“像夢中飄過”一樣,只在面前一閃,轉瞬便消失了,連同她的顏色,她的芬芳,她的太息與她的惆悵,空留下主人公自己在雨巷獨自彷徨。

在這裏,詩人把當時的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暗喻爲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這裏沒有聲音,沒有歡樂,沒有陽光。而詩人自己,就是這樣的雨巷中彷徨的孤獨者。他在孤寂中懷着一個美好希望。希望有一種美好的理想出現在自己面前。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徵。然而詩人知道,這美好的理想是很難出現的。她和自己一樣充滿了愁苦和惆帳,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夢一樣從身邊飄過去了。留下來的,只有詩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現實中彷徨,和那無法實現的夢一般飄然而逝的希望。

在這裏我們聽不到現實苦難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號。可是這卻是低沉的傾訴,失望的自白。然而從這傾訴和自白裏,我們可以看到失去美好希望的苦痛在詩句裏流動。

人們讀了作品《雨巷》,並不是要永遠彷徨在雨巷。人們會憎惡這雨巷,渴望離開這雨巷,走到一個沒有陰雨,沒有愁怨的寬闊光明的地方。

標籤:讀書筆記 雨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