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歸園田居

《歸園田居》其三教學設計

【教學背景】

《歸園田居》其三教學設計

2012年11月6日,李宗玲名師工作室在我校開展“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研討活動”圍繞古詩詞教學,我選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歸園田居》其三上了一節研討課。課標上講: “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位。”雖然課標給出了古詩詞教學的定位,但操作性不夠。何況大部分老師教學的重點只停留在讀讀、寫寫、背背層面,只是迎合考試而爲,也沒有注重初中與高中這兩個學段的有效銜接,我感覺這也是李宗玲老師開展古詩詞教學研討的初衷。明確初中學段古詩詞應怎樣教,既能達到課標的要求,又能注重學生的長遠效用。這首詩是陶淵明田園式的代表作。描繪了詩人勞動中純樸真率的生活情態,語言自然而平易近人,不加雕飾,是詩人樂於歸田隱居、棄絕塵世的精神境界之自然流露。學生很容易讀懂,難點在於詩人想表達的心境。對於學生來說是難點。我必須遵循語文教育規律,巧妙結構教學框架,精心設計教學細節,大膽創新教學方法,化難爲易,激發學生參與互動,才能使課堂氣氛活躍,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我把這首詩定位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感受詩的語言美,給學生以畫面感;讓學生學會對話,敢於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難點輔以多媒體出示詩人背景及詩歌要求。一節課,學生讀書、思考、積累、感悟有機地融爲一體,既學習了知識,又掌握了方法,既培養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又達到了學生考試的要求。同時學生還得到了思想的啓迪。達到了課標的要求,其樂融融。

匯入新課:

師:讓我們來做這樣一個假設:假如你是一個千萬富翁,叱吒商界多年,有一天,你累了,你關掉手機和電腦,離開辦公室,帶着至親去“隱居”,請問此時你最大的追求是什麼?你如何設計自己的隱居生活?

生:

師歸納:

《歸園田居》其三板書課題

一、朗讀詩歌,積累字詞,學法指導。

一、通讀 :要求讀準字音,讀順暢;(自由讀)

二、誦讀:要求讀出重音、讀出節拍、讀出韻味;(個人讀)

三、再讀:讀出詩句的情感、美感。(個人讀、分組讀)

【出示幻燈片】歸園田居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註釋

興:起牀。

荒穢:形容詞作名詞,指豆苗裏的雜草。

荷:扛着。

沾:(露水)打溼。

願:指向往田園生活。

二、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詩歌的'畫面。

詩人如釋重負,告別了那個令人壓抑的官場,終於來到了嚮往已久的田園。來到南山腳下,種下了豆子,但因體力不支,農藝不精,所以草而盛,豆苗稀。詩人只好一大早起來就扛着鋤頭去除草,晚上一直勞作到與星星、月亮爲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溼了衣衫,可解脫了身心束縛的詩人不以爲苦,而深深地享受其中的樂趣。

賞析詩歌:

三、品味詩歌的語言美。

俄國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說:“詩人是用形象和圖畫說話的,大凡一首好的詩或詞,都是詩中有畫,具有自己獨特的意境、風格。”

陶淵明的詩歌風格——淳樸自然、恬靜淡遠、寧靜閒適。

賞析詩歌:

四、品味詩歌的意境美。(結合作者背景資料)

【幻燈片】五斗米的故事:義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擔任彭澤縣令的陶淵明聽說郡裏派了督郵(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員)來縣巡視。縣吏勸他穿戴整齊的官服去迎見督郵。陶淵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郵爲名敲詐勒索的官員,氣憤地說:“我決不能爲五斗米(指俸祿)折腰,去迎奉伺候這種鄉里小人。”當天,他就推說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喪;就這樣,只當了八十多天的彭澤縣令就掛冠解綬,辭官歸田了。後終老田園,不再出仕。

【幻燈片】東晉時代背景

東晉朝廷:政治腐敗、爭權奪利、門閥森嚴、結黨營私

官場現實: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鑽營取巧、阿諛逢迎

陶淵明 :早年: “大濟蒼生”

中年:“誤入歧途”

晚年:“歸隱田園”

明確:

潔身自好、安貧樂道

嚮往田園、淡泊名利

師明確:

他是真隱,是一種人生的選擇,是一種對“舉世皆濁”,“衆人皆醉”的厭惡。是對黑暗現實不同流合污的一種反抗,和逃避現實不一樣。

意境: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意象)結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

我們常常說文如其人,那麼你從詩中你感受到陶淵明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對誤入官場的痛心悔恨,

對黑暗官場的鄙棄厭惡,

對田園生活的由衷喜愛,

擺脫官場羈絆的欣喜愉悅 。

師:有人說陶淵明棄官歸隱是一種消極避世的選擇,也有人說他的選擇是勇敢高潔的,那麼你怎麼看?

【幻燈片】教師提供專家的看法:

“在古今詩人之中,能夠直接面對人生的苦難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個解決辦法的,只有陶淵明。當然,他也不得不爲自己所選擇的這條道路付出了勞苦飢寒的代價。”

——葉嘉瑩:《漢魏六朝詩講錄》

陶淵明的一生表面上過得那麼平淡,但卻是一個深刻的、豪壯的悲劇。陶淵明的悲劇是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是偉大的詩人和渺小的社會的矛盾,是美與醜的矛盾 。

——張銓錫《陶淵明的悲劇及其詩的思想和風格》

我的看法是:陶淵明的歸田是對污濁的現實完全絕望後所採取的一條潔身守志的道路,他選擇歸隱田園,遠離污濁官場,獨善其身,始終保持自身純潔,是他人生中最勇敢最高尚最痛苦也是最無悔的選擇。因爲當時的陶淵明面對的是腐敗透頂的官場,物慾橫流的世俗,我相信如果在政治清明的時代,陶淵明一定會堅持他少年時“大濟蒼生”的理想,造福一方吧。

他是一個披星戴月的詩人,一個荷鋤自娛的士人,一個安貧樂道的文人,一個崇尚自然的農夫……因爲他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思索和詩意的人生。

五、小結:陶淵明先生的作法不一定值得效仿,但是他點明瞭一種人生態度,引起我們的思考。這已經足夠了!對於詩歌的學習,西方有句名言:“詩歌是不可以翻譯的”,但是喬布斯的一句話卻能體現我們對於詩歌學習的態度:As with all matters of the heart, you’ll know when you fing it.(跟隨自己的心,總有一天你會找到的。)

六、作業:改寫成記敘文

附板書:歸園田居

陶淵明

意象 意境

景、 情 、境

標籤:園田 其三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