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小石潭記

《三峽》《小石潭記》《早發白帝城》比較閱讀及答案

閱讀三則古詩文,完成問題。

《三峽》《小石潭記》《早發白帝城》比較閱讀及答案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三峽》)

【乙】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丙】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白帝城》①)

注:①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貶地。行至白帝城,忽聞赦書,旋即放舟東下江陵,寫下此詩。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⑴沿溯阻絕( )⑵佁然不動( )⑶其岸勢犬牙差互( )

2.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⑴不見曦月( )

⑵雖乘奔御風( )

⑶往來翕忽( )

3.翻譯下列句子

⑴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早發白帝城》由《三峽》化出,同樣寫猿聲,其作用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文中劃線句子都描寫了水,分別突出了水的什麼特點?描寫方法上有何相似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句中分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⑴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⑴sù ⑵yí ⑶cī

2.⑴太陽與月亮 ⑵即使 ⑶輕快敏捷的樣子

3.⑴在春、冬兩個季節,雪白的急流,迴旋着清波,碧綠的潭水,倒影着各種景物的影子。

⑵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4.《早發白帝城》用猿聲襯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三峽》用原聲帶哀轉久絕表現峽谷幽長的'特點,渲染了秋天三峽的蕭瑟氣氛。(意思對即可)

5.【甲】文中句子寫出三峽水流湍急、水勢險惡的特點。【乙】文中突出了小石潭的清澈。間接描寫(或側面描寫)

6.⑴從字裏行間流露出輕鬆喜悅之情。

⑵流露出作者內心孤寂、淒涼、壓抑、憂傷的思想感情。(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