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方案

(課前:多媒體播放“賞明月清輝朗照大地品經典美文感悟情懷”)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方案

師:先請大家欣賞幾張圖片。 大家剛纔欣賞的圖片中都有什麼?

生(齊):月亮。

師:古往今來,月亮始終是文人畫士青睞的對象。走進古典詩文的世界,我們發現處處都有月亮的影子。這輪明月曾照亮了《詩經》的河畔,曾驚擾了鳥兒的安眠,也曾打溼了鄉書的封面……請同學們回憶所學過的古詩文,你想起了哪些有關月亮的詩句和故事呢?

生1: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生2: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生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生4: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生5:“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生6: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生7: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師:很好!這些描寫月亮或月光的詩句,大家記得非常清楚。現在,請跟老師再把這些詩句朗讀一遍。 (師出示幻燈,帶讀。)

師:那與月有關的故事呢?

生:故事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樹、玉兔搗藥等。

師:說得真好!一輪明月牽動了無數古人的情腸,月在古詩裏給人的感覺是溫柔多情的:要麼是謙謙君子,要麼是窈窕淑女,要麼象徵着團圓,要麼暗示着分離。詩人們或借月抒寫相思愁緒,或借月表達美好祝願。宋代的文學大家蘇軾對月亮也是情有獨鍾。我們曾學過蘇軾的一篇描寫月亮的文章,大家回憶一下,是哪一篇?

生:《記承天寺夜遊》。

師:是啊!在這篇課文中,我們瞭解了蘇軾的豁達樂觀的情懷。這節課就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900年前丙辰中秋的夜晚,再一次走近蘇軾,賞明月清輝朗照大地,品經典美文感悟情懷。(板書課題、作者。)

師:本文是蘇軾的一首詞(指示生看課題)“水調歌頭”是這首詞的——

生:詞牌名。

師:對!這首詞有沒有題目?

生:沒有。

師:對。一首詞可以沒有題目,但必須要有詞牌名。

清朝詞評家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裏曾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足可看出這首詞在當時的影響之大。

請一名同學爲大家朗讀“教學目標”。

關於作者蘇軾,老師想請一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

生:介紹,其他同學可補充。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父蘇洵,弟蘇轍並稱爲“三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死後諡“文忠公”。豪放派詞人,其詩詞對後世影響很大。蘇軾在文學史上的貢獻:蘇軾學識廣博,開豪放詞風,在散文、詩歌、詞、書法和繪畫等方面都很精工。民間有“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一說。可見蘇軾在當時影響極大。有《東坡樂府》流傳於世)

師:這首詞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呢?和老師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吧。指一生讀:

課文有幾個生字,我們先一起來看看吧。(出示大屏幕)

先聽老師把課文朗讀一遍。(注意:聽讀課文,注意字音、停頓、揣摩作者情感。)

師:聽完,你的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生1:詩人在月光下端着酒杯,昂頭質問上天。生2:詩人踏風而行,準備去天上的宮闕看看。 生3:詩人在月下翩翩起舞,影子隨風而動。

生4:明月當空,詩人躺在牀上,望着低低的窗子,輾轉反側,睡不着。

師:很好!大家捕捉的畫面很合詞意。老師讀完了,請大家根據要求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在頭腦裏想想當時的畫面。(屏幕出示誦讀詩詞的要求:1、速度要慢,邊讀邊體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腦中浮現。2、要有節奏,韻腳讀出延長音。3、有感情。) (生大聲朗讀課文。)

師:誰來爲大家讀一讀課文?(一學生朗讀課文。)

師:大家評評她讀得怎麼樣?

生1:讀得流暢,字音準確。 生2:節奏感把握得比較好。

生3:語速有點快,應略微舒緩一些。

師:同學們聽得很認真,評價也很到位。請大家根據朗讀要求一齊來讀一遍課文。(生齊讀課文。)

師:在誦讀聲中我們彷彿來到了來到了那個明月皎潔的中秋之夜。大家看這首詞有幾部分組成?

生:三部分:小序、上闕、下闕。

師:下面請大家跟老師一起把小序讀一遍。(師生同讀小序)

師:小序交代了什麼?

生:交代了時間和寫作目的。

序中的“兼”字是什麼意思?

生:“兼”字指所涉及的內容不止一個方面。

師:那我們從“兼懷子由”四個字看, 這首詞至少寫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生:(齊)兩個。

師:對。是哪兩個呢?

生:一是懷念子由。

師:對,及懷念自己的弟弟蘇轍。蘇軾和蘇轍兄弟倆的感情非常好,七年不見肯定會心懷想念。好,作者除了懷子由,還懷什麼? 有知道的同學嗎?

師:(微笑)沒人舉手。那好,我們先把這個問題留着,等詞的意思都吃透了,再回頭來解決這個問題。不過,請大家把這個問題先記在心裏,帶着問題來揣摩這首詞。

師:大家想一想,蘇軾原來在朝廷做官,由於黨派相爭,他受到排擠,被貶爲地方官,加之此時他與弟弟蘇轍已有七年沒有相見了,面對中秋圓月,他的心情會怎樣呢?

生:苦悶、惆悵、憂傷、孤獨、難過等。

師:先看第一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字面是什麼意思呢?

生:皎潔的明月何時出現?我端起酒杯詢問青天。

師:“把酒”即端起酒杯。從書上的註解,我們知道這兩句詞出自李白的《把酒問月》詩“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蘇軾爲什麼要問天?他真正想問的是“明月幾時有”嗎?

生:好象作者想問的是第二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師:你的閱讀能力很強,知道上下貫通來理解詩詞。那老師再問你,“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句話什麼意思(不知道月中宮殿,今晚該是哪一年。) “天上宮闕”指的是什麼?

生:應該是月亮中的宮殿。

師:(微笑向全體)是月亮中的宮殿嗎?(衆生默然)

師:聯繫文章的寫作背景,總結: 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正處在政治失意的時候,這首詞反映了他內心的矛盾: 冷漠的現實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滿足,因此萌生了乘風歸去,飄然高舉的奇想。

師:大家再看“我欲乘風歸去……”中的“歸”字該怎麼理解?

生:回去。

師:蘇軾想回到天上去嗎? (生齊笑)

師:大家都笑了,從你們的笑,我看到了兩個字:不是。那這個歸去是回到哪兒去呢?(啓發)大家結合蘇軾的生平來理解。

生:(小心地)是回到朝廷吧?

師:對。“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一句,作者關心的是——

生齊答:朝廷。

師:那麼“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這一句的“瓊樓玉宇”又指什麼?

生:還是指朝廷。

師:好極了!(鼓掌)這句話什麼意思(我想駕着長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經受不住寒冷。) 你能從這一句中的“欲”字,看出作者當時的心情嗎?

生:作者當時很想回到朝廷。

師:大家說,他回答的準確嗎?

衆生:準確!

師:作者想回朝廷,能回嗎?

生:不能。

師:從哪看出來?

生:“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句中“恐”字說明蘇軾害怕回去。

師:(微笑)他怕什麼?

生:“寒”。

師:“寒”是指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冷嗎?

生:不是。

師:那指什麼?

生:應該是指心理上的恐懼吧?具體好象是指朝廷中的誹謗、中傷。

師:(鼓掌)你回答得太精彩了!時刻不忘作者生平。確實,蘇軾被貶,就是因爲在朝中受小人的誹謗和中傷。雖然他想報效朝廷,但心生恐懼。作者心中充滿了矛盾。那最後兩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是什麼意思?(月下起舞,清影隨人,清冷的月宮怎比得上人間。)

“人間”指什麼?

生:“人間”就是指“地方”,包括密州在內。

師:在人間好還是在天上好?

生:我覺得從書上註解看,作者認爲在人間好——也就是在“地方”作官好。

師:(微笑)在地方,天高皇帝遠,在地方,沒有排擠、沒有誹謗和中傷,所以他覺得留在地方爲政好。學完上闋,我們齊讀一遍。讀的時候,同學們都展開想象,你就是那天晚上的蘇軾,你現在不是在念,而是在“吟”,所謂的吟,就是抑揚頓挫地讀。從聲音和語調上讀出詞的意境來。 (生讀,師聆聽)

師:非常好!我看見有些同學搖頭晃腦,很投入。×××,老師感覺剛纔你是最出色的,不僅神色投入,而且語速、語調也很到位,現在,能請你給大家示範朗讀一遍嗎?

(生讀) (衆生鼓掌)

師:學完上闋,我們來討論一下,作者在這裏表達一種怎樣的感情? (生討論)

生:作者在上闋中表達了想回朝廷但又恐懼害怕的心情。

師:你能用詞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嗎?

生:好象是“欲”和“恐”。

師:(微笑看大家)大家贊同嗎? (生贊同)

師:(對生23)你概括得太好了!請大家看幻燈。 (師插入幻燈,顯示上闋概括內容)

師:現在我們來看下闋。請大家先朗讀一遍。像×××同學,帶着情感去讀。

(生齊讀,師聆聽)

師:有進步。不過,還需逐字逐句地揣摩。“轉朱閣, 低綺戶,照無眠”這句從結構上說有什麼作用?

生:承上啓下。

師:(啓發)具體點說——

生24:“轉朱閣,低綺戶”前省略了主語月亮,是承上闋寫的。從下闋看,作者因爲無眠產生思念。所以“照無眠”是啓下。

師:看來你把這首詞理解得很透徹,我提一個問題,你把我後面要提的問題都回答了。我再問你,下闋應和了序中哪一個句子?

生24:“兼懷子由”。

師:太好了!這就是說,作者在下闋主要要寫——

生:(齊)懷子由。

師:這裏先寫月,接着寫月下離人。這就自然過渡到懷念子由的手足情深。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這句怎麼解釋((月兒)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爲什麼偏偏是在人們別離時圓呢?)

書上註解說是月亮沒有人世的愁和恨,這樣理解正確嗎?

生 :不正確。這裏應該是作者恨月亮老在人們分別的時候圓,是作者在恨。

師:作者因什麼而恨?

生 :因爲與親人別離,也因爲被貶。

師:好!(詞人用埋怨的口吻對月亮無可奈何的發問。但詞人很快不領悟到離別是人生無法解決的永恆的遺憾因而自解自嘆了。)

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欣,月亮也會陰藏晴出,團圓殘缺。這些事情自古以來難得圓全。)

這一句中,哪一個字最能表達作者對人生的理解?

生:難。

師:我們常聽老人們說,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這恰好也是蘇軾的看法。所以他說“古難全”。既然認識到了人生的艱難,(詞人言下之意就是說,既然如此,惟望各自珍重了。)

那作者是不是就認命了?

生:不是。

師:看後兩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但願我們歲歲平安,遠隔千里,共對這明月互相祝福。),作者的情感有沒有什麼變化?

生:有變化。因爲作者認識到自然和人生共有的規律,所以他不悲觀消極,而是充滿期待和祝願。 師:你從哪裏看出了期待和祝願?

生:但願。

師:“但願”怎麼解釋?

生:只希望。但,是副詞,只。願是動詞,希望的意思。

師:(詞人希望共賞明月中互相慰藉,這樣就可以做到“不應有恨了”。全詞以美好的境界結束,是積極樂觀的。) 所以作者在下闋中表現了一種什麼感情?

生:下闋中作者表達的主要是對七年未見的弟弟子由的懷念。

師:一步到位,好極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插入幻燈:顯示下闕內容)

師:你能用詞中的兩個字來概括這段的內容嗎?

生:“難”、“願”。

師:真棒! 還有同學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衆生:沒有了。)

師:我們把下闋再齊讀一遍,注意感情把握。 (生齊讀)

師:對你們的朗讀,我找個同學來點評。誰來?

生:感情把握得比較好,不象剛纔朗讀時,每一句的語速和停頓都一樣。這次,大家都能根據詞意,做到抑揚頓挫。

師:同意他的點評嗎? (衆生點頭)

師:不錯,他的點評很到位,這次朗讀, 同學們基本能注意到詞意的感情色彩,很好!現在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回到小序中,還記得剛上課時給大家提的問題嗎?

生衆:記得。

師:現在有答案了嗎?在這首詞中究竟寫了哪兩方面的內容?

生:作者在上闋主要抒發了自己想回朝廷而又心懷恐懼的矛盾思想;下闋主要表達對兄弟子由的思念之情。

師:你真聰明,文章上闕望月寫景,表達自己想回朝廷但又心懷恐懼的矛盾心情;下闕懷人抒情,表達對兄弟子由的思念之情。兩部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師出示幻燈顯示全詞概括內容)

師:一部照相機,如果裝入黑白底片,那它照出的照片一定是黑白的,裝入彩色底片,那它照出的照片是(指一生回答)

生:彩色照片。

師:一個人的心靈就是一張底片,如果用快樂的底片去照自然界的景物,得到的是什麼?

生:快樂的照片。

師:如果用痛苦或憂傷的底片去照得到的是什麼?

生:痛苦、憂傷的照片。

師:那麼平時,你是用什麼樣的底片去照世界的.?

生:快樂的。

師:很好,我們永遠都要用快樂的心情去感受一切。現在,蘇軾用他的心靈爲我們拍攝了一幅照片,請同學們透過這張照片,體會作者的心境。下面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作者的心理變化歷程。(苦悶——矛盾——豁達——祝願)

師:全詩的主題是什麼?(全詩表達了作者曠達的胸襟和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人們常說 “文如其人”,透過這首詞的學習,你覺得蘇軾是怎樣的一個人?各小組的同學討論一下,然後將你們的結論告訴老師,好嗎?(如:熱愛生活、情懷曠達、灑脫、從容等)

師:明月當空,把酒抒懷,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景是情的載體,情是景的靈魂。要透視作者的內心情感,我們一要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知人論世。(板書知人論世)二要根據文章作者用心靈所拍攝的照片,緣景析情(板書緣景析情)。根據所描寫的景物的特點,分析作者的內心情感。此時,這空明的中秋之月高掛天空,它更是高掛在蘇軾的心頭。從中讓我們看到一個在人生的逆境中依然善於發現生活之美的豁達樂觀的蘇東坡! (板書——豁達)

有一句話說得好: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就是在和文學大師進行意味深長的對話。詩詞總是以最精煉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因此對其中精美的詞句要會賞析品味。你最欣賞詞中的哪一句,請說說你的理由。 (生自由發言,師引導)

師:這首詞很經典,也很短小。老師想考驗你們一下,能不能當堂背下來!

請大家背誦課文,在誦讀中進一步感受蘇軾豁達的情懷。 (生認真背誦課文。)

師:背得怎麼樣了? (所有同學都舉起了手。)

師:齊背課文,力求聲情並茂。 (生有感情的進行背誦。)

師:同學們用這麼短的時間背誦的如此流暢,真了不起!爲自己的精彩表現鼓鼓掌吧!(聽課老師及學生鼓掌。)

師:短短的一首詞讓蘇軾踏着如水的月光步入了經典,他空明的心境、豁達的情懷閃耀着獨具魅力的光彩!那你知道他這種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是在哪個時期真正形成併成熟的嗎?

(生搖頭。)

師:就是在被貶期間。被貶的苦難如重錘敲擊着他的心靈,更像雕塑家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人生的低谷他完成了自己豁達樂觀人生觀的塑造,達到了自己創作的巔峯!面對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邁奔放地說“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面對青春的一去不復返,他積極樂觀地說“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面對自然界的風吹雨打,他從容灑脫地說“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我們說語言是情感的外殼。欣賞古代詩詞,應該經過語言這條通道,走進作者的內心,領會詞人的情感,這就要求我們與作者對話。此刻,老師提供兩個參考話題,同學們可以據此展開想像:假如此刻你穿過時間隧道站在東坡大師面前,和他談起這首詞,你將對他說些什麼?

(出示話題:讀你的詞,其實是在讀你。對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對你的人格,我最欣賞的是……)

例1:我能理解“我欲乘風歸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獨鬱悶,酒醉後幻想超脫人世間,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例2:我最欣賞你“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中表現出來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見,飽受離別之苦,但你還能想到天下更多的離別之人,並祝願他們,你有一種曠達的胸懷。

例3:我會這樣問東坡大師:既然政治生活讓你感到愁苦鬱悶,你爲什麼不像陶淵明那樣辭去官職,迴歸田園,過着快樂的隱居生活呢?

師:你的提問很有深度。實際上涉及作者在政治生活中的“進”與“退”的問題。從詞中來看,東坡對此是很矛盾的。但從他爲官的事實看,他沒有學淵明的“退”,他選擇了“進”!在杭州、黃州、密州、徐州等地,他雖然只做地方官,但都是勤政愛民,多爲百姓辦實事,做好事,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百姓們尊稱他爲“蘇公”。所以,東坡的可貴就在於,他孤寂過,愁苦過,矛盾過,但他最終選擇的是奮發!我們都應該學習他樂觀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 生2:以前被別人誤解時,我都要沮喪好幾天,跟蘇軾比比,這又算得了什麼呢?只要心胸坦蕩,就能快樂生活每一天。

生4:人生之路充滿坎坷,我們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消極的等待、自暴自棄都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像蘇軾那樣,在逆境中磨練自己的意志,豐富自己的人生,讓逆境成爲塑造完美人格的雕塑家。正如古人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掌聲))

師:大家的發言很精彩,讓老師也特別感動。大家都能抓住課文,體會詩人的情感。這首詞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積極的處世態度,終於戰勝了消極“遁世”的念頭,表現詞人悟透人生的灑脫和曠達的胸懷、樂觀的情致。全詞深沉婉曲,流轉自如,以美麗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創造出幽深高遠的境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師:我們都知道,蘇軾一生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爲此,他屢遭貶謫,歷經坎坷,但他無論走到哪裏他都能在江山風月中自得其樂。他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豁達樂觀的堅守如皎皎明月照亮了歷史的天空!我們班同學真不錯,都非常聰明。有興趣的同學,回去後還可以再慢慢地揣摩詞義、細細吟誦。下面請大家拿出紙和筆,男同學上闋,女同學下闋,把這首詞改寫成散文,看誰 把握意境更準確,誰的文筆最優美?寫好的同學請舉手。

(生改寫,師巡視,一男生舉手,師示意生讀)

生:今晚,我仰天問月,不知天上明月成於何時?想起遙遠的京都,不知那裏的情形,現在又是怎樣?我真的很想回去啊,回到朝廷,一展我的宏圖大志。可是,想到那些小人的排擠和誹謗,罷了吧!把酒獨舞,清風明月,爲政地方,不也很好嗎?

師:看來,我們男生真的很精彩啊!女生,哪一位來,我們不能輸給男生啊?

(一女生舉手,師示意生讀)

生:月光淡淡,滿滿地灑遍了整個庭院,當然,也照着我,這因傷離怨別而愁苦的人,令我無法入眠。月亮啊,月亮,你是不是也充滿憂愁呢?倘若不是,那又爲何總在人們分離的時候分外圓呢?……對!人世間總會有悲歡離合,月亮也是如此,總有陰晴圓缺。自古以來,世上就不是萬事都能隨人願的,只希望我們能夠年年得平安,千里心相連,明月共觀瞻。

師:看來我們男生女生各有精彩。 時間關係,我們不再請其他同學讀你們的精彩片段了,我相信, 一定還有同學比他倆寫得更精彩。

師:作業:1.把整首詞改寫成散文。2.熟讀背誦課文。

3.根據對詞的意境的理解,給這首詞配一幅插圖(可與同學合作)。

這首經典的詞如今還被譜成了一首經典歌曲來傳唱,大家想不想聽聽?

播放《水調歌頭》歌曲,屏顯歌詞。

音樂很美,詞也很美。明月不老,經典永遠不朽;明月不老,精神永遠年輕!面對生活的風雨坎坷,請常讀一讀蘇軾吧,願我們的心靈永遠澄澈明淨,願我們的人生更加豁達從容!

(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