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勸學

孫權勸學 教案合集8篇

勸學6.34K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孫權勸學 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孫權勸學 教案合集8篇

孫權勸學 教案 篇1

課題名稱:《孫權勸學》

課型: 講讀

課時安排: 1課時

內容分析: 本文節選自《資治通鑑》,人物形象孫權、呂蒙、魯肅性格鮮明,各具風韻;人物對話富有情趣,雖然短小,但卻令人尋味。

學情分析:應引導學生正確的朗讀課文,翻譯課文,並透過朗讀了解文章的創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徵。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本文有關的文學常識;

2、識記重點字詞及其翻譯;

能力目標

準確朗讀課文,正確翻譯課文,並透過文章的朗讀與分析瞭解

文章的創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徵。

教育目標

教育學生應該學會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有利於自己健康成長文化養料;同時,在自己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中應該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 並認真的加以改正。

教學過程

教 學 內 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導語

同學們,中國有句古諺:“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可見,良藥與苦口,忠言與逆耳總是相伴相隨的。然而,我認爲如果講究說話的策略,良言卻可以被包裝上一層甜蜜的外殼,變得易於人們接受,那麼將會產生“良藥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的表達效果,這便是語言的藝術與魅力。今天,便讓我們一同來學習《孫權勸學》這一堂課,讓我們共同步入三國時代,來領略一下古人的語言表達的藝術風采。

匯入新課

聽講

二、簡介作者生平、創作以及《資治通鑑》的基本情況

1、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寶元進士。他立志編撰《通志》,作爲封建統治者的借鑑。治平三年撰成戰國迄秦的八卷。神宗時賜書名《資治通鑑》。他反對王安石實行變法。元豐八年哲宗即位,召他入京主國政,數月間盡廢新法。爲相八個月病死,追封溫國公。著有《司馬文正集》、《嵇古集》。

2、《資治通鑑》:北宋司馬光撰。294卷,又考異、目錄30卷。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爲《資治通鑑》。全書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傳狀、文集、譜錄等222種。內容以政治、軍事爲主,略於經濟、文化。全書貫穿1362年史事。有“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世之得失。”

組織學生進行材料交流並出示板書

將課後查閱的資料在班內進行交流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本文主要講了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乃始就學”,後其才略突飛猛進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

範讀課文並對學生進行“如何概括段意”的學法指導

概括段落大意

三、準確翻譯課文,並識記重點詞語

1、 師生互動進行掌握文章的基礎知識:學生設疑,教師答疑;

2、 教師出示板書,檢驗討論結果,並完成“研討與練習”第二題。

組織、參與學生討論,並進行適時指導

分組討論:

1、 設疑;

2、 翻譯文章

四、揣摩品味課文

1、 認真朗讀課文,試回答如下問題:

1)孫權勸學的過程與結果分別如何?你查到了那些資料可以說明呂蒙學有所成?

(過程:指出“學”的必要性: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指出“學”的可能性:“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三國演義》第76回“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敗走麥城”等)

2、 試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完成板書)

3、 試分析《孫權勸學》與《傷仲永》兩篇課文在創作風格以及人物形象呂蒙何方仲永的不同?

(《孫權勸學》:對話爲主,言簡意賅;

《傷仲永》:敘議結合,借事說理。

呂蒙:年長好學,學有所成;

方仲永:年幼不學,毫無所成。 )

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啓發、引導學生完成思考問題

討論,回答問題,聽講,記筆記

五、表演課文

1、 按原文內容表演課文,儘量使用原文的語言進行對話;

2、 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進行表演,使用現代漢語進行表演;

3、 將表演的背景設定爲現代社會,可進行合理的想象,中心議題應該展示《孫權勸學》一文的現代意義。

提出表演的要求與規則,並組織學生進行課文劇的表演

表演課文,評價表演

六、總結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我們可以從中獲取源源不斷的“活水”來充實自己的頭腦,武裝自己的思想。雖然英雄已去,但他們的豪情與才智卻獎被人們永世傳誦。還記得《西江月》這首蕩氣迴腸的古詞嗎?讓我們一同來背誦一下,感受歷史,激勵鬥志。

總結全文,背誦《西江月》

聽講,背誦《西江月》

七、佈置作業

學完《孫權勸學》一文,想必你一定有所感觸,試結合你對呂蒙的認識寫一篇短文,題材、字數不限。

佈置作業

記錄作業

板書設計

15、孫權勸學

《資治通鑑》: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孫權 → 呂蒙 ← 魯肅

(善) ↘ (聽) ↓ (證) ↙

孫權勸學 教案 篇2

教學設計(A)

教學設想

教學重點: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孫權勸學》教案設計。

教學難點: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可透過朗讀來揣摩領會人物形象,讓學生進行討論來理解課文。

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匯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爲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者作品。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爲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三、學生齊讀課文。

1.掌握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但當涉獵:只見往事:知道以爲:認爲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應理解爲:“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爲何。

四、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辭十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透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的。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結友。

5.概括情節:勸學~就學一議論~結友。

6思考: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麼特點?

理解: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爲甚;“就學”、“結友’測一筆帶過。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透過“議論”之後用魯肅的驚歎,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③情節以人物對話爲主。

五、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1.請一位同學朗讀孫權的話。

思考討論: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爲“嗎”聯繫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孫權勸學》教案設計》。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現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說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2.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儘量讀難說話時的語氣語調。

思考討論: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麼?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值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爲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並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

3.齊讀全文,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清說明。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係;蒙、肅皆爲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六、背誦課文。(可當堂檢查)

七、說話訓練: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後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語言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八、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一、二。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冶通鑑》

勸學:辭~就(懇切、關心)

議論:非復吳下阿蒙(驚異、讚歎)

何見事之晚(自得、自豪)

教學設計(B)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學生查字典,理解“吳下阿蒙”和“刮目相待”兩個成語的含義。

吳下阿蒙: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後泛指缺少學識、文才的人。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相待:相看待。

二、學生自讀課文。

1.根據註釋疏通字詞,有疑難之處即提出來。

2.教師落實重要詞句。可結合教學設計(A)

三、學生齊讀課文,分析理解“外機功學”。

I.呂蒙是怎樣從”吳下阿蒙”一變而爲讓人“刮目相待”的?聽從了孫權的勸告,”‘就學”。

2.孫權是怎樣功學的?體會他的語氣、神態和心理。

①‘“卿今塗掌事,不可不學!”:語\堅決果斷,神態鄭重嚴肅.既嚴要求.又允滿關心、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

②“孤豈—…·邪!但—…·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責備、惱怒之意,後一句則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足見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③“卿言……大有所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說法,神情激動,語氣殷切。

四、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呂蒙與魯肅的對話,揣摩“刮目相待”的內涵。

說明:朗讀時要模仿人物語氣,體會說話時的心境,讀完後教師應作點評。

思考討論:

1.魯肅爲什麼對呂蒙會“刮目相待”?因爲他從與呂蒙的談話中,發現呂蒙才略大增,與先前的“吳下阿蒙”判若兩人。

2.呂蒙學有所成.課文直接表現這一點沒有7是怎樣表明的7沒有直接表現目獲的才學大增,學有所成,而是從魯肅的佔語中側面表明的。

3.“‘卿今者才略,非夏吳下阿蒙!”表現了魯市怎樣的感情?既感到十分驚訝,又由衷爲呂象的進步感到高興,驚異、讚許之態呼之慾見。

4.“士別三日,……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了呂蒙怎樣的心境?

“何……乎!”表示感嘆語氣,並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現出呂蒙對自己才略長進後感到很自豪、自得。說明:呂蒙的“自豪、自得”緣於對學習有新的認識。從學習中獲益非淺。

5.“刮目相待”後。魯肅有何舉動?說明了什麼?與呂蒙結友,說明魯肅對呂蒙的賞識、認可。

五、背誦課文。

六、佈置作業。

寫一篇讀後感.談談學了本文後你的體會。

板書設計:

孫權動學

《資治通鑑》

孫權勸學 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結合註釋,積累文言字詞,瞭解文章故事內容。

2.透過反覆誦讀課文,體會文中人物說話的語氣,整體感知人物形象。

【學習重點】

透過角色扮演,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徵。

【學習難點】

聯繫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預習指導】

(一)知識連結

作品簡介《資治通鑑》是由北宋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通史,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主要以時間爲綱,事件爲目,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涵蓋十六朝1362年的歷史。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爲主,長於描寫戰爭。宋神宗認爲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爲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爲《資治通鑑》。

寫作背景本文選自《資治通鑑》卷六十六(中華書局1956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文章所敘故事發生於三國之初。孫權大將周瑜在赤壁之戰中大破曹操軍隊後,不久病死於江陵。魯肅接替周瑜成爲孫權的謀佐,勸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共拒曹操,劉備很快取得益州,形成曹、劉、孫三方鼎峙的局面。孫權勸呂蒙注意學習的故事就發生在此時。

【學習過程】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誦讀下列句子,體會句子所表示的語氣,標註在括號內。

(1)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2.根據原文內容填空。

(1)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見呂蒙進步之大;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見魯肅愛才敬才。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看出呂蒙對於自己的進步相當自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生動地表現出了呂蒙的頗爲得意。

(3)透過學習,呂蒙由“______________”變得使人“________________”,可見學習對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

3.閱讀《孫權勸學》和《師曠勸學》兩篇文言文,回答文後的問題。

(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乙)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秉燭乎?”平公曰:“安有爲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公曰:“善哉!”

[註釋]①秉燭:點燭。當時的燭,只是火把,還不是後來的蠟燭。②盲臣:師曠爲盲人,故自稱。

(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

(2)摘抄選文中你喜歡的句子並說明喜歡的理由。

(3)比較賞析:

【課後鞏固】

結合課本註釋,翻譯下面的字詞。

卿今當塗掌事:_____

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_____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_____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_____

蒙辭以軍中多務:_____

及魯肅過尋陽:_____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

孫權勸學 教案 篇4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知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析文中人物對話時的口吻、神態、心理,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及對現實生活的指導意義。

一、複習:

1、《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2、翻譯下列句子: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②、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③、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④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二、試一試用自己的話表演,用課文的話表演

分角色朗讀或表演:

朗讀要求: a、由全組討論出朗讀處理方案。能充分體現出文中人物對話時的口吻、神態、心理和情味。

b、朗讀者按照小組意見朗讀。

表演要求: a、根據文章的情節結構安排幕次、場次

b、注意詳略的分配

c、情節可以課文爲藍本作適當的想象

可按圖發揮想象表演:

再次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反問句,表反問,隱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意味。)

(3)“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務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句,要選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三、理清思路

(一)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目的是什麼?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呂蒙的學習效果的?議論

4、魯肅與呂蒙交談以後有何舉動?結友

找出兩個詞來概括呂蒙的變化: 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提問:孫權是怎樣勸勉呂蒙讀書學習的?

“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

勸 堅定有力 不急不惱 推心置腹 現身說法 循循善誘

提問:孫權勸說的效果怎麼樣?

魯肅 大驚 呂蒙 自信 書中多閱歷胸中有丘壑

四、分小組討論問題

1.本文是怎樣表現人物性格的?

2.爲什麼“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魯肅爲什麼與呂蒙“結友”?

4.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麼啓示?

討論後明確

1.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味。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2.因爲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 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3.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爲魯肅爲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

4.(1)讀書學習非常重要。

(2)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

(3)一個人即使基礎差,只要端正態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學到東西,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辦事能力。

(4)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

(5)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

簡單分析一下人物形象:

孫權:關心下屬,循循善誘。

呂蒙:勤奮好學,自信

魯肅:慧眼識人

五、尋找知識點

一、語氣詞的運用

二、成語集錦

三、古今異義

四、情節處理上的特點?

孫權勸學 教案 篇5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1.匯入

先集體背誦課文。預設:大多數同學背的不錯。還有幾位同學不熟。所以老師經常會遇到這樣的難題:對一些不肯用功學習的同學應該如何勸導他呢。無獨有偶,三國時,孫權也遇到了這樣的難題,他怎麼勸的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孫權勸學》。(板書課題及作者)

2.瞭解作家作品

誰能簡介作家作品,要求揹着說。

二、引導自學,發現問題

1.根據你們的學習經驗,你覺得本課我們應重點學習什麼。(提示:知識、寫法)

認定目標:學生根據所學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師總結出示目標。

孔子云:“學然後知不足。”教師雲:“自主學習,體會深刻。”專家說:“喂大的學生是無能的學生。”現在你們就自己動手,豐富頭腦吧。

出示自學提示: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自讀,並隨時瞭解學生自讀情況)

三、點撥導學,合作探究

(一)俗話說,衆人拾柴火焰高,今天你們是燒多大的火呢,誰來說說你的疑問。

學生提出小組內沒有解決的疑問。

競爭促進合作,我們分組分角色朗讀課文,看哪組能把文中的人物讀活。(分旁白、孫權、魯肅、呂蒙)

(二)全班分角色朗讀課文

幸運總是愛給有準備之人的,智慧之花會落入誰家呢?

(三)備選題目。

由學生自選人物。點擊後直接連結到備選題目中的某一道題。

然後教師給小組打分。

張弛有度,緊張過後我們一起來思考。

(四)思考討論

1.概括課文主要情節。(板書)勸-學-贊

2.課文在情節詳略處理上有什麼特點?引申出文章重點在勸及側面描寫的作用。

如果我把後兩個情節改一下: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蒙侃侃而談。你看如何?

3.如果把課文的題目換成“刮目相待”怎麼樣,說說你的意見。

預設:本文重點寫的是勸,比較有特色的也是勸。看來勸中有深意。

從學生的回答中匯出本課重點及難點:體味人物語言的情味。

揣摩並想象人物的語氣、神態和心理,擴寫其中的某個片段或某句話。

設定意圖:爲了讓學生體驗本課主要內容和寫作特點,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如果把課文的題目換成“刮目相待”怎麼樣,說說你的意見。然後從學生的回答中匯出本課重點及難點:本文重點寫的是勸,比較有特色的也是勸。看來勸中有深意。爲了讓學生體味人物語言的情味。

我一改以往的直接提問:你從對話中感受想像到了人物的何種心理和神態。因爲這樣,學生不能真正切實感受到人物的語言情味。

對這個重點和難點我是這樣處理的:

教師先做示範:

然後,我鼓勵學生超越範例進行寫作練習。下面就是課堂片段:學生練習。

陳思宇:呂蒙暗自高興,想:魯肅既然如此說我,想必我的進步真是不小。當初聽孫權的話真是對了。現在我已文武雙全,由此看來,讀書真是受益不淺呀。想到這,不由自主道:“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聶藝菲:孫權心想:“呂蒙這個人物有的是勇氣,缺少的是智謀。如果多讀書,就會彌補這些不足的。那樣我身邊就會多了一位文武雙全的好將軍了。那樣,我何愁難以創建大業呢。想到這,孫權便苦口婆心地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政掌權,可不能不學習呀!”

孫海清:魯肅面容可掬,心裏想道:“這個呂蒙,如今不僅武功高強,居然也知兵法,懂謀略。與以往的那個呂蒙比起來,真是煥然一新,真讓人大吃一驚。說道:“你現在的才略,不再是當初的那個不讀書的阿蒙了。”又想:這回我應該與他結爲兄弟,以後對我也有幫助,否則,豈不可惜了。於是結爲好友而別。

四、當堂訓練,內化所學

還記得我的那個難題嗎。司馬光老先生教了我們這麼多勸的藝術,你們也一定會是個優秀勸解員了吧。那就幫我勸勸他們吧。

設定勸學語言情境,進行對話描寫訓練(見課件)。

楊勝男:“學無止境,以後的日子還長者呢!現在苦點累點,以後就會苦盡甘來的。你現在的問題是不會合理安排時間,改進學習方法後,你會更棒的!”

趙倩:其實學習方法和心態很重要。有了好的學習方法並能合理地安排時間,學起來就不費勁了。一個人如果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那麼學什麼都是白學,因爲他根本就沒用心學。如果把學習當成樂趣,不也是很好嗎?

徐德漩:爸爸,您還是需要學習的。學無止境,如果把知識比作海洋,您學到的只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已。所以只有不斷的學習,纔會彌補我們的不足。那樣您就更受別人尊重了。

王雪:爸爸,社會在進步,不能因爲學歷高就不學。還有許多的新鮮知識等着你去學,有許多新的事物等你去發現呢。不學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

李丹:不要找客觀理由,我是領導,但現在還得學習呢!咱們倆現在有可比性嗎?沒聽過:“活到老,學到老。”嗎?學習對工作也有幫助呀!現在還有老年大學呢!再說了,工作幹好了,還能加工資呢,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王藝學:爸爸,知識永遠是新鮮的,即使對老人也是。一個八十歲的老人還學會了好幾門外語呢!所以你也應該學習,再說,你如果博學些,您的下屬不是會更欽佩您嗎?你工作不就更好做了嗎?咱們倆一起學吧。

王彬:學習是你的唯一出路啊。只有好好學習,才能日後回報社會,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你看我,以前不學習,成績倒數。現在我知道了學習的重要性,用心學了,也從中體會到了樂趣。你也試一試吧。

五、反思總結,質疑求學

經典之所以成爲經典就是因爲它文質兼美。生動的述說、形象的描繪、深刻的內涵都會啓迪着我們。

從這個故事中你得到怎樣的啓示?

學貴在反思和質疑。透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或疑問嗎?

你能用一句話總結一下嗎?

六、分層作業,異步達標

必做題:用成語“刮目相待”和“吳下阿蒙”造句。

把你揣摩並想象人物的語氣、神態和心理,擴寫其中的某個片段或某句話。

選做題: 仔細閱讀課文,想想呂蒙變化對你有什麼啓示,請用300字以上的文字談談自己的感受?

後記:

我們學校所進行的“創建新課堂、構建初中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中要求課前展示教學目標,我要求學生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體會本課學習目標。這樣學生透過學習體驗能主動有意識地掌握學習重點。

從我的教學實踐中就可以感受到讓學生先體驗,他們就會有一個生動具體的感知,這樣纔會觸發他們擁有探索的慾望,求知的渴望。並且探索後的收穫會讓學生欣喜不已從而銘記在心。

實踐證明我的教學設計既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人物的語言情味又能在體會理解課文的重點和特色時得以寫作上的訓練。

從課後學生的作業中也能看出學生文學素養在提高,有的還能熟練地運用古文去擴寫。

例如,附學生作業舉例:

周鴻基:受到輔導後,他的成績突飛猛進,真應對他刮目相待了。

佟佳:幾天前,他還是個淘氣包,現在,他懂事了,知道用功學習了。真可謂“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了”

崔浩然:你現在知識如此豐富,再也不是當初的吳下阿蒙了。

邵丹:他以前什麼都不知道,現在卻宛如一位學者,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了。

從課後作業中能看出大多數同學都能感受到每個人物的心理,揣摩出人物的神態。

徐德漩:肅想:蒙不過是個只知弄兵器的武夫,才疏學淺。我難爲難爲他,也好讓他知道打仗不能只靠硬拼。於是開始談論兵法,沒想到,呂蒙的回答竟很有見解。他十分驚訝地說:“你今天的才幹不再是當初的那個阿蒙了。

王翹楚:當魯肅尋陽時,呂蒙與他大談破魏、蜀之道,講的精妙之極。魯肅大驚道:“以你現在的才能和謀略,已不再是以前的那個吳下阿蒙了。

張燦宇:蒙談了一會軍機大事,也想趁機嘲諷一下呂蒙的才疏學淺。不想,待魯肅講完後,呂蒙就事論事,侃侃而談,借古喻今,頭頭是道,直說的魯肅張口結舌、目瞪口呆。驚呼道:“呂大人今日的才幹和謀略,再也不是當日的吳下阿蒙了。

姜楠:你今天的才學已在我之上,你過去武藝過人,英勇善戰,今又文才非凡、真是文武雙全,再不是原來的吳下阿蒙了。我東吳又添一人才啊!

王迪峯:初,孤令卿當塗掌事、,乃因卿有治軍軍平戰之勇。而卿之智術淺短,誠不可做大事。孤拒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欲內修政務,卿不可不學!

汪瀾:肅與蒙論議,知蒙羞於兵法,厭讀兵書。故,初欲使蒙難堪。奈何!今日之蒙,非復吳下阿蒙。實乃一博學將才。遂嘆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肅思之,吾應與之交好,此乃真博學矣!

孫權勸學 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幾個重點實詞、虛詞的含義;提高文言文的朗讀能力與水平。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運用語言描寫和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3、學習規勸的藝術----善勸,培養善納雅言的品質,明白學習的作用,重視學習,會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

1、積累孤、博士、見、但、乃等文言實詞、虛詞。

2、透過停頓、重音、語速、語氣、語調的朗讀訓練,提升文言文的閱讀能力與水平。

3、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運用語言描寫和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內容及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分享材料 。

1、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爲《資治通鑑》,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爲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

二、熟讀全文。(學生齊讀,教師範讀,學生自由讀熟)

三、疏通文意,瞭解文章內容。

第一部分:運用語言描寫詳寫孫權現身說法,從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兩個方面勸呂蒙學習。第二部分:運用語言描寫從側面以魯肅大驚體現呂蒙的巨大變化,寫出吳下阿蒙接受勸說就學後令人刮目相待。從而突出了孫權“善”勸。

四、文言知識積累 。

1、成語:

① 刮目相待(看):指別人已有顯著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來看待。

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身說法”報告後,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② 吳下阿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爲總經理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③ 士別三日:即讀書人分別後三天,或說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時間,特指有了明顯的長進,一般與“刮目相看”連用。也可以單獨使用,褒講久違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

2、重要文言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歸類。

實詞:

(1)當塗---當權 (2) 辭---推辭 (3)孤---帝王自稱

(4)卿---帝王對愛臣的稱呼 (5)見---瞭解 (6)往事---歷史

(7)孰---疑問代詞“誰” (8)及---到了 (9)過---經過、到

(10)更---變換、改變、重新 (11)見事---瞭解事情的發展情況

(12)拜---拜見 (13)治經:研究儒家經典

虛詞:

(1)豈---反問副詞“難道” (2)但---只,只是

(3)乃、遂---於是,就 (4)大---副詞,非常

(5)即---副詞,就 (6)何---疑問副詞,怎麼

通假字:

① 卿今當塗掌事(“塗”通“途”)你現在掌握軍國大事

② 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邪”通“耶”表疑問語氣,相當於“嗎”)我難道想讓你成爲一個研究經書的博學之人嗎?

古今異義:

①孤 古義:古代王侯的自稱。 今義:“孤單”“孤苦”。

②博士 古義: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官。今義:學位最高一級。

③但 古義:只。 今義:轉折連詞。

一詞多義 :

乃:乃不知有漢(竟) 蒙乃始就學(才)

見:見漁人(看見) 見往事耳(知道)

特殊句式: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句---狀語後置)

3、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您現在擔任要職,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爲藉口推辭了。孫權說:“我難道要您研究經典作品成爲博士嗎!只要您廣泛閱讀,見識從前的事情罷了。您說事務繁多,哪裏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讀書,自己覺得有很大的收穫。”呂蒙於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經過尋陽,跟呂蒙一道議論軍事,非常驚訝地說:“您現在的才幹謀略,不再是當年吳縣的阿蒙!”呂蒙說:“讀書人離別三日,就應該重新另眼相看。大多數哥爲什麼這麼遲才改變看法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爲朋友才辭別。

第二課時

五、課文賞析。

(一)齊讀課文,思考問題:

1、課文寫了哪三個情節?

(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

2、找一找:《孫權勸學》是一個著名的勸學故事。題目中最關鍵的詞是“勸”。請找出孫權“勸”呂蒙學習的語句。

①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揭示學習的必要性)

② “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學習的目的、方法)

③ “卿言多務,孰若孤?”→→(委婉的批評)

④ “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現身說法,讀書的益處)

3、品一品:魯肅贊學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你今天的才幹和謀略,已不再是過去在吳縣時的那個呂蒙!)→→語言描寫

②“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與讀書人分別多日,就要重新另眼相待,長兄你爲什麼看清事物這麼遲呢?)→→語言描寫

③“遂拜蒙母,結友而別。”(於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爲好友,然後分別了。)→→動作描寫

(二)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①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② “鄧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反問句,強調並不是要呂蒙研究儒家經典,

當專享經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

③ “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務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④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感嘆句,要讀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⑤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三)精讀討論:

1、本文是怎樣表現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味。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2、爲什麼“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爲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3、魯肅爲什麼與呂蒙“結友”?(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爲魯肅爲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 )

(四)分角色朗讀,思考問題:

1、“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即吃驚,又情不自禁的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2、“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並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現出呂蒙對自己才略長進後感到很自豪、自得。)

3、與方仲永的變化相比,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麼樣的啓示?

呂蒙-――當塗掌事 乃始就學→→年長乃學、學有所成

方仲永――― 五歲能詩、文理皆有可觀、賢於材人遠矣→→少年不學、一事無成

標籤:孫權 教案 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