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集合15篇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集合15篇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

教學《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我仔細研讀了教材,查閱了大量資料,把感受廬山瀑布的壯美、感受詩人豪放、誇張的詩風、朗讀古詩的情感相結合。一節課上完,受益頗多,感慨頗多。我覺得做得比較好的有以下兩點:

1、遊戲與兒歌是二年級孩子特別喜歡的活動,開課伊始,先播放古詩改編的兒歌,緩解孩子們的緊張情緒,學生處於興奮狀態,趁勢激起學生課文的慾望:唐代大詩人李白遊了廬山瀑布後詩性大發寫下了千古名詩《望廬山瀑布》,同學們想不想學?帶領學生以飽滿的情緒,進入了學習古詩的最佳狀態。這爲整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這也就是“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來是朗讀和領悟詩情。

2、理解詩意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緊抓關鍵字詞幫助學生理解詩意,進而有針對性的指導朗讀。

生:先產生再升起,把煙雲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

掛:瀑布本是流動的,作者卻巧妙地將動態定格,化動爲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的美麗壯觀。

飛、落:寫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噴涌而下。三千尺:誇張手法

透過品味,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正是透過寫自己所看到的,所聯想的,表現了瀑布磅礴的氣勢再反覆誦讀體會情感。指導學生反覆誦讀,欣賞意境美,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相輔相成。

本節課還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1、把三、四句詩給分開品析了。潛心再讀詩文,“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兩句其實是一個整體,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瀑布從高處落下,流得快、直、美。若分開品析,則破壞了瀑布流態的整體之美。

2、時間安排不合理,前鬆後緊。字詞教學的環節佔用了太多的時間,導致朗讀環節時間比較倉促,學生的朗讀指導不太到位,沒有把古詩的意境讀出來。

3、對課堂的生成處理的不夠嫺熟,對學生髮言的指導不太到位。

總而言之,我覺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課既離不開教師精心的“預設”,也不能沒有學生精彩的“生成”,讓預設與生成相統一,關注學生在課堂中處處閃現的生成點,學習處理好生成點中的智慧火花,學習處理課堂教學中生成與預設之間的關係,是我以後前進的方向。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2

古詩教學貫穿整個語文教學過程的始終。學好古詩對於培養少年兒童的想象力、審美力以及陶冶他們優美情操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從上幼兒園起日積月累地背誦了許多古詩,關於詩意的理解卻顯得模糊而淺顯。我認爲,到了小學中高年級,教師有必要對教材中的古詩進行富有個性的教學設計,既有利於學生汲取我國古代文明中的燦爛精華,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們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和藝術表現力。《望廬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六組21課《古詩三首》中的一首古詩,下面是我結合這首古詩教學中的一些實踐片段進行的一些反思。

激發興趣正確讀詩片段一

(配樂播放廬山風光片,簡筆畫出廬山及廬山瀑布。)

師:廬山美嗎?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廬山的美?

生:煙霧縹緲、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山青水秀……

師:是呀!廬山的美是說不盡的,喜歡畫畫的人來到廬山會情不自禁地拿起畫筆;喜歡作詩的人來到廬山更會脫口而出吟誦詩歌。1300多年前,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第二次上廬山時,被廬山瀑布的壯美深深陶醉了,想讀讀這首膾炙人口的不朽名作嗎?

生:想!(學生翻書,迫不及待地小聲讀起古詩來。)

師:請同學們翻開書,大聲朗讀這首詩,把每個字讀正確,每行詩讀流利。

反思:唐詩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廬山是馳名中外的勝地。教師播放課件展示廬山的美,簡筆畫出廬山的形,爲學生創設了愉快的情感學習氛圍。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廬山的美,更是讓學生不知不覺地走進廬山,零距離地感受古詩,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漸行漸濃,再切入到他們的求知基點,只提把詩歌讀正確、讀流利的初步要求,讓學生在充分讀的訓練中樹立了學習古詩的信心,奠定了學好古詩的基調。

激活想象進入意境片段二

師:請同學們結合課後的註釋認真讀古詩,你能讀懂什麼?

生:我讀出了紫煙的美。“日照香爐生紫煙”,在陽光的照射下,香爐峯的晨霧變成了紫色,嫋嫋浮游,非常動人。師:這一句詩中哪一個字寫出了紫煙的美?

生:“生”字能表現紫煙的美。師:能說說你的體會嗎?生:“生”紫煙的“生”把紫煙寫活了,好象源源不斷地產生着。

生:“生”紫煙的“生”讓我感到廬山好象媽媽,紫煙就是她的寶寶,這些紫煙寶寶調皮地不停掙脫出廬山香爐峯的懷抱。

師:(你的想象真是別具一格),你還能從這個“生”字裏感受到什麼?生:太陽出來了,紫煙把廬山喚醒了,鳥兒也開始婉轉啼叫,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充滿了鮮活的生命力。

師:你能讀出生機勃勃的“紫煙”嗎?

反思引導學生重點讀“生”,學生自然地邊讀邊想象,廬山香爐峯的紫煙宛如一幅絕美的仙境圖浮現在學生腦中,這一讀,既深入了學生對詩歌的品味,又培養了學生讀文字思畫面的想象能力。讓學生在想象中完成對詩歌的理解此刻尤其重要。用同樣的方法,學生很好地體會“掛”字的妙不可言、“飛流直下”的氣勢磅礴,“銀河落”的驚天動地。在讀詩中激活學生的聯想,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腦海中組合他們想象到的畫面,從而領略文字的獨特魅力,感悟古詩的經典意境。這時的讀詩,想象,表達等方法應該是學生思維發展的藝術體操。

激情吟詩熟讀成誦片段三

師:瀑布的快、急、猛帶給你們什麼樣的感受?

生:讓我們大開眼界。

生:這可真是天下奇觀呀!

生:這瀑布簡直太雄偉太壯觀了。

師:老師和你們一樣,被這奔騰飛瀉的瀑布深深吸引。站在這瀑布下的李白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

生:他應該陶醉不已。

生:他也許覺得自己到了仙境。

生:他被這壯美的瀑布迷住了,好象不知道究竟是在人間還是在天上。

師:(說得太妙了!老師覺得你的思維火花真燦爛)你從哪個字能體會到李白的這種心境?

生:“疑”字可以讓我體會到。

師:那這句話應該怎麼讀呢?(學生自由練習讀,努力讀出如夢似幻的飄渺感。)師:李白在廬山的瀑布中陶醉了,我們在李白的詩歌中陶醉了,想跟着老師來讀這首《望廬山瀑布》嗎?(指導朗讀,注重節奏韻律,重點把握“生、掛、飛流直下、疑、落九天”。)(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吟誦。在反覆讀的過程中背下這首古詩。)

師:誰會背這首古詩?(指名吟誦,評價朗誦)

師:你能從這首詩中體會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詩人讚美了瀑布的壯美。

生:詩人也抒發了對秀美山川的熱愛。

師:請同學們飽含深情地背誦這首古詩吧!

反思在抓重點詞理解這句古詩,感悟這句詩的非凡意境後,再讓學生從“疑”字着重體會詩人的如癡如醉,更能讓學生從側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態美。還是這個“疑”字,讓學生真正溶進古詩中,溶進意境中,感受到詩人激越的創作情緒。這種激情因爲詩的魅力而流傳千年,學生在激情中吟誦古詩,進而產生了要背誦古詩的高層次需要,教師這時指導朗誦,重點把握讀“生”、“掛”字的舒緩生動、“飛流直下”的輕快充沛、“疑”的柔和飄渺、“落九天”的穩重綿長,讓學生在自發讀與感悟讀的層次遞進中掌握詩歌節奏韻律和情感脈動,最後發展到激情吟誦,達到熟讀成誦的傳統要求,用“誦”這種亙古不變的藝術形式再現詩人若干年前的“情”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3

多麼壯觀的`景象啊!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奇壯麗的景色,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開始教學古詩,我讓學生對照插圖,體會詩人描繪了怎樣的情景,引導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說生動,說具體。

接着便問:知道廬山在哪嗎?之後馬上放廬山的風景圖還配上優美的音樂和自己的解說詞,一下便把孩子們帶入了景色迷人的廬山。當播放結束時,看到孩子們還是那如癡如醉的神態,於是引導學生朗讀和領悟詩情。

領悟詩情這方面,我覺得這首詩有一定的難度,孩子們似乎受到了圖片的影響,逐句逐句地對詩去進行解釋。這是,巧妙地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讓學生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薰陶,享受審美樂趣。

課堂中,一直把自主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說發現,說理解,說體驗,在學生之間的互動互補中,感悟詩句,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讀書的過程變成了學生自主發現和探索的有趣經歷。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4

廬山瀑布,多麼壯觀的景象啊!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一開始教學古詩,我便設問:知道廬山在哪嗎?之後馬上放廬山的風景圖還配上優美的音樂和自己的解說詞,一下便把孩子們帶入了景色迷人的廬山。當播放結束時,孩子們還是那如癡如醉的神態,我心中一陣暗喜:接下來的朗讀和領悟詩情不會有問題了。的確,後面的朗讀真的不錯。之後,我們真的看到了搖頭晃腦的小詩人抑揚頓挫的誦詩聲。

領悟詩情這塊,我覺得這首詩有一定的難度,孩子們似乎受到了圖片的影響,逐句逐句地對詩去進行解釋。我想今後還得想些辦法,好好引導孩子們去領悟詩的大意即可。

這節課我做的不夠的地方有許多:

一、把三四兩句詩給分開品析了。回家潛心再讀詩文,“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兩句其實是一個整體,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瀑布從高處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學生理解後,沒有把兩句詩整合起來品析,破壞了瀑布流態的整體之美。

二、時間安排不合理,前鬆後緊。在“細品詩句,領悟詩情”環節花了太多時間,個別讀太多。以至“聯類比照,感悟詩風”這環節匆匆帶過,原來預設時自認爲的亮點就這樣以遺憾告終,寫字教學也無法進行,作業也忘佈置了。真是有“虎頭蛇尾”之感。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5

教學《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我仔細研讀了教材,查閱了大量資料,把感受廬山瀑布的壯美、感受詩人豪放、誇張的詩風、朗讀古詩的情感相結合。一節課上完,受益頗多,感慨頗多。我覺得做得比較好的有以下兩點:

1、遊戲與兒歌是二年級孩子特別喜歡的活動,開課伊始,我便播放學過的古詩改編的兒歌,一下緩解了孩子們的緊張情緒,學生處於興奮狀態,趁機我播放《望廬山瀑布》的歌曲,孩子們爭先發言,趁勢激起學生課文的慾望:唐代大詩人李白遊了廬山瀑布後詩性大發寫下了千古名詩《望廬山瀑布》,同學們想不想學?帶領學生以飽滿的情緒,進入了學習古詩的最佳狀態。這爲整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這也就是“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來是朗讀和領悟詩情。

2、理解詩意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緊抓關鍵字詞幫助學生理解詩意,進而有針對性的指導朗讀。

生:先產生再升起,把煙雲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

掛:瀑布本是流動的,作者卻巧妙地將動態定格,化動爲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的美麗壯觀。

飛、落:寫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噴涌而下。三千尺:誇張手法

透過品味,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正是透過寫自己所看到的,所聯想的,表現了瀑布磅礴的氣勢再反覆誦讀體會情感。指導學生反覆誦讀,欣賞意境美,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相輔相成。

本節課還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1、把三、四句詩給分開品析了。潛心再讀詩文,“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兩句其實是一個整體,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瀑布從高處落下,流得快、直、美。若分開品析,則破壞了瀑布流態的整體之美。

2、時間安排不合理,前鬆後緊。字詞教學的環節佔用了太多的時間,導致朗讀環節時間比較倉促,學生的朗讀指導不太到位,沒有把古詩的意境讀出來。

3、對課堂的生成處理的不夠嫺熟,對學生髮言的指導不太到位。

總而言之,我覺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課既離不開教師精心的“預設”,也不能沒有學生精彩的“生成”,讓預設與生成相統一,關注學生在課堂中處處閃現的生成點,學習處理好生成點中的智慧火花,學習處理課堂教學中生成與預設之間的關係,是我以後前進的方向。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6

在這堂課裏我設定的目標有兩個:

1、詩配樂的形式,增強古詩的感染力,提高幼兒誦讀古詩的興趣。

2、理解詩句,能完整朗誦古詩。

我先讓幼兒觀看了瀑布視頻,帶給幼兒充分的直觀感,感受又高又大,氣勢宏大,景色非常美麗壯觀的瀑布,讓幼兒對瀑布有一個較爲深刻的印象,然後再告訴幼兒“古代有位偉大的詩人叫做李白嗎?有一次他外出時看到了瀑布,他覺得瀑布非常的美麗,於是就寫下了一首關於瀑布的詩.“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第二個環節是教師配古典音樂《漁舟唱晚》有感情的朗讀古詩。這個環節中我朗讀了兩次古詩,這兩次的朗讀主要是讓幼兒能夠熟悉古詩名字、詩人、和古詩裏的內容。接下去第三個環節:理解古詩內容,師逐句講解古詩意思。在幼兒能熟悉古詩的基礎上讓幼兒理解到這首古詩的意思是:在陽光的照射下,廬山的香爐峯升起紫色的雲霧。一條白練似的瀑布從青翠的山壁間跌落下來,好像一條大河掛在山前。那長長的瀑布飛快地直往下瀉,真讓人以爲那是銀河從九重天外落了下來。在講解時我邊出示了圖譜,讓幼兒能夠對理解古詩能更深入,也爲下一個環節幼兒學習朗讀古詩做準備。但是在這個環節中我出示圖譜時犯了一個大錯誤,耽誤了不少時間:在此前我已經把圖譜粘貼在了黑板的背面,但是在拿的過程中我從右邊轉過去拿卻從左邊出來。我還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進一步完善教學中的許多不足之處。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7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峯。此峯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由於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彷彿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雲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此句爲瀑布設定了雄奇的背景,也爲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掛”字化動爲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詩的前兩句從大處着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緻地描寫瀑布。“飛流”表現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誇張,寫山的高峻。這樣寫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於是接着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說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教學本首詩,運用平衡策略,有效實現“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落實工具性”與“滲透人文性”、“充分利用教材”與“適度超越教材”的有機平衡,彰顯課堂學生本體,迴歸語文教學本色,打造真本語文課堂。一節課上完,受益頗多,感慨頗多。

一、畫面匯入,激發學生學詩興趣。

課的一開始,我透過深情地匯入,讓學生對李白充滿敬佩之情。師:我們的祖國是詩的國度,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留下了無數輝煌的詩篇。在詩歌的創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現了無數優秀的詩人,李白是當時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我們曾經學過他的幾首詩,誰願意來背一背?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詩,在回憶中引出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接着讓學生欣賞廬山瀑布的圖片,在學生驚訝的讚歎聲中發現孩子們已經被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景象吸引了。揭示課題就順理成章。

二、掃除障礙,順暢閱讀。

1.掃清障礙,主要解決生字。學生小組間互相幫助學習,然後檢查個別字朗讀,並透過爲生字比較、組詞讓學生鞏固生字。這首古詩裏生字比較簡單,學生學起來比較輕鬆。

2.理解古詩。首先讓學生讀,讀通讀準古詩。接着幫助學生逐句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李白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可以透過給個別組詞理解字義,比如照就可以組爲照射;學生理解香爐是指香爐峯,用簡筆畫配合手勢理解“生紫煙”;猜哪個字解釋爲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誇張的方法,“銀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繪廬山瀑布的雄偉壯美。之後又讓學生讀,有感情的讀,讀出廬山瀑布氣勢磅礴的感覺。在熟讀的基礎上成誦。

三、精讀古詩,品讀感悟。

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分享,再現詩歌描繪的畫面;在再現詩歌描繪的畫面的過程中,相機解決學生自讀過程中產生的困惑,並引導學生透過多種方法,品味詩歌的語言之美。

四、拓展詩句,體會寫作特點。

李白的詩激情浪漫,多采用誇張、比喻、想象等寫作方法巧妙地表達詩的意境和豐富的情感。在這首詩中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方法和比喻、想象等,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教學中我用直觀形象的數字舉例讓學生理解“三千尺”誇張寫法,還透過講解理解、圖片演示理解“銀河”“九天”“香爐峯”的意思。還結合以前學過的詩句和拓展詩《秋浦歌》體會李白誇張寫法特點。受到很好的學習效果。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8

這是一首意境非常優美的古詩,古詩讀起來朗朗上口,但以往總感覺只要學生會背誦,個別優等生能說出古詩大概意思就可以,這首古詩學生之前也都會背,把一首會背誦的古詩當做一堂新授課,確實有難度,但今天決定好好準備一節不同以往的古詩課。聽課的老師很多,但那天我一點也不緊張,課後的教研評課老師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但就我自己來說,相比之前的課堂我覺得我進步了,我是總覺得一堂好課是不斷實踐出來的,其中幾點深有感觸,以筆記下,時刻提醒自己:

一、緊扣課題

課堂開始,我以課題入手,透過幾副優美的瀑布圖片讓學生對瀑布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情景當中。接着我有出示中國地圖,並標紅江西省的位置,再放大江西省地圖出示廬山位置,這樣就好像一條遊覽線路出現在腦中,由大到小,廬山的具體方位學生已知一二,再解決“望”,我才用組詞的方法,學生很快明白,是看的意思。

接着聯繫作者,從學生口中說出對李白的瞭解,這樣一來把李白和廬山有聯繫在一起。

二、自主識字,感知詩意

這節課,較大的突破就是改變了古詩教學由老師牽引着學生,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傳統做法。課堂上,從學生自由背誦學過的古詩開場,引出今天要學的兩首古詩。而後,安排自學時間,使學生有一個潛心讀書的過程。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彙報“讀懂了什麼”,師生共同討論,互相補充。對於學生沒有弄懂的問題,老師安排了質疑環節,啓發學生共同探討。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在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的探討中,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設計,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

三、意境渲染,情感昇華

透過學生配樂朗讀讓學生感受古詩的韻律美;之後設計的兩個教學環節將本堂課達到高潮,學生現場書畫廬山瀑布,並點評展示;詩唱廬山,透過音樂師範引導學生主動創編,小組合作展示成果;接着又引出黃梅戲版本的歌唱,告訴學生黃梅戲最早也起源於李白所生活的朝代——唐;最後這樣結束:中國詩詞產量大、韻律美,其中唐詩宋詞是我國古代文學的兩顆明珠,唐有大詩人李白,宋有大詞人蘇軾,最後在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結束了這屆愉快的課堂,並播放王菲的《千里共嬋娟歌曲》。

下課之後我並沒有急匆匆趕往辦公室,而是在故意慢慢收拾講桌整理檔案的間隙“偷瞄”學生的舉動,發現很多同學還沉浸在古詩的音樂中不可自拔,一些課堂上不敢主動表達展示的孩子在同桌面前大膽高唱,我想一節課古詩課的意境不僅單單體現在課堂上,能把課堂上的氣氛延續到課下乃至生活中才真正使傳統文化時時有新意,代代傳。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9

本課教學重點是:瞭解詩歌描繪的景色,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是:把學生引入詩的意境。在教學本課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圖象、聲音、文字相結合,緊扣詞句品意境,反覆誦讀體會情感。

針對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創設情境,感受形態美。

運用多媒體,可以創造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激發學生審美的情感。教學伊始,就播放錄像,學生親眼目睹了廬山瀑布那宏偉的氣勢,頓時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在教師啓發的情感體驗下談談:瀑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必將爭先發言。教師趁勢激起學生課文的慾望:唐代大詩人李白遊了廬山瀑布後詩性大發寫下了千古名詩《望廬山瀑布》,同學們想不想學?帶領學生以飽滿的情緒,進入了學習古詩的最佳狀態。這爲整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這也就是“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第二步:品味吟誦,欣賞意境美。

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採用兩種方法對學生進行意境欣賞的指導,分別是:先緊扣詞句品意境,再反覆誦讀體會情感。

1、緊扣詞句品意境。讓學生自由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感悟古詩精湛的語言藝術,指導反覆誦讀,欣賞意境美。教師相機重點引導學生品味下列字詞:

生:先產生再升起,把煙雲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

紫煙:則可調動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透過生活實踐,悟出那是香爐峯上的水氣蒸騰而上,在太陽光映照下,顯示出迷人的顏色。

掛:瀑布本是流動的,作者卻巧妙地將動態定格,化動爲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的美麗壯觀。同時,也只有大自然能掛起如此氣勢磅礴的瀑布,其中不正隱含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由衷讚美嗎?

飛、落:寫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噴涌而下。

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透過品味,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正是透過寫自己所看到的,所聯想的,表現了瀑布磅礴的氣勢。

2、反覆誦讀,體會情感。在學生品味了古詩的語言美后,我創設情境(配圖,配樂),讓學生反覆吟誦。我讓學生展開想象,自己就是詩人李白,正仰望瀑布。望着這雄偉壯觀的瀑布,萬分激動,情不自禁地吟出一首詩——(全班同學讀)。再着,我繼續引讀:如果你們覺得站着讀不足以表達你們的情感,那就加上動作讀讀吧!看着這氣勢磅礴的瀑布,李白激動不已,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全班同學站起來加上動作讀)。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0

《望廬山瀑布》意在讓學生熟讀的基礎上知道:在陽光的照射下,廬山的香爐峯升起紫色的雲霧。一條白練似的瀑布從青翠的山壁間跌落下來,好像一條大河掛在山前。那長長的瀑布飛快地直往下瀉,真讓人以爲那是銀河從九重天外落了下來。多麼壯觀的景象啊!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我在仔細研讀了教材之後,將目標設定爲:1.採用隨文識字的方法,認識“廬、瀑、爐、川”四個生字。2.透過學生反覆吟讀古詩,理解詩句意思,感悟詩人情感,體會詩中意。積累古詩中的名句。二年級的學生學習重點仍然在識字、寫字上,而在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則爲難點。

一、情境引入,揭示課題

課前我先讓學生看有關廬山風景的視頻,再透過談話引導學生知道我們的大詩人李白也去過廬山,看到了這麼美的風景,而且還把他看到的寫成了一首詩,詩名就叫《望廬山瀑布》。

二、讀誦課文

1、瞭解李白,學生講,老師再幫忙補充。

2、掃清障礙,主要解決生字。學生小組間互相幫助學習,然後檢查個別字朗讀,並透過利用白板的批註功能,將“望”和“爐”“廬”字圈畫,讓學生鞏固生字。這首古詩裏生字比較簡單,學生學起來比較輕鬆,。

3、理解古詩

首先讓學生讀,讀通讀準古詩。接着幫助學生逐字逐句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李白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可以透過給個別組詞理解字義,比如照就可以組爲照射;學生理解香爐是指香爐峯,“三千尺”是作者用誇張的方法,“銀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繪廬山瀑布的雄偉壯美。利用白板的批註功能,將詩歌的節奏劃分,之後又讓學生讀,有感情的讀,從讀中感悟,在熟讀的基礎上成誦。

三、總結

反思:古詩學生比較難理解,於是我就藉助多媒體進行《望廬山瀑布》的教學。上完課後,感想頗多:

1、材料的充分準備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

爲了上好這節課,我提前一週開始透過各種方法收集資料。瀑布圖片網上很多,但是能準確切題、合乎心意的卻甚少。從關鍵字“望廬山瀑布”到“瀑布”,從自己認真查找資料到求助朋友,所有能尋求幫助的途徑都用上了。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瀏覽的圖片就有幾百張。最後纔在這幾百張中選取了8張。視頻資料也是如此。廬山瀑布的視頻有很多,但是我要求的視頻資料是——既要表現出廬山瀑布的氣勢恢宏,又要有能震撼人心的瀑布聲。尋找資料的過程無疑是艱辛的,但艱辛過後的收穫卻讓我感覺一次比一次甜蜜,一次比一次興奮。

2、有效的教學設計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

對於所有課來說,有效的教學設計是關鍵。剛開始的我在設計教學環節的時候有些急於求成。在試講時我利用電子白板上的課,幾位聽課老師給我提了很多寶貴意見,再就是在理解詩意上引導的還不夠透徹,我發現自己不應該讓教學來體現多媒體的功用,而應該讓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所以我在教學的重心不應該在多媒體上,而應該在教學的有效性上。認識到這一點後,我又調整和修改了自己的教學設計。

3、我在講授《望廬山瀑布》一詩時,匯入部分先是使用了多媒體來介紹廬山的風景,接着播放廬山瀑布的視頻錄像,讓學生對廬山瀑布有一個直觀印象,並使學生心靈得到震撼。在古詩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透過“讀—理解—讀—誦”這4個步驟學習課文。在第一個讀中,學生做的很好,很快的解決了生字,還給生字找了一些課外的朋友。低年級古詩教學重在入情入境地計,而要讀得入情入境,只能從圖片、錄像上感受,或是聯繫生活實際,在老師的情境語言中讀。我也尋找了大量的資源引導學生讀,《望廬山瀑布》一詩中的名句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帶着孩子們看了課件高山瀑布的景象,讓他們感受到了“飛流直下”的感覺、領略了“三千尺”的高度和寓意,就有個別學生感言,真的“像天上的銀河落下來了”。但是最終還是沒能達到預設的效果,反思自己,發現:只有放慢語速,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領略作者當時的心情,讀起古詩來纔會更有味道。在枯燥的課文中,教師是學生學習路上的嚮導,有了教師正確的指引,學生的思維大門就會開啟,一切看似疑難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1

本單元主要以親近自然、探索自然的奧祕爲主題,所以在講課文之前,我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這一單元的導讀部分讓孩子們瞭解整個單元的主題,把孩子們自然而然帶入到大自然的情景當中。 這首古詩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我透過圖片欣賞的形式讓孩子有所瞭解,在學習古詩之前,我先播放了一組廬山瀑布的壯觀景象(並進行了配樂欣賞),當時就可以感覺得到孩子的積極性很高,他們對自然的求知慾很強,在學習古詩時以讀爲主,先出示圖片,讓孩子們說說從圖片中看到了什麼?孩子們回答之後出示相應詩句,不但使孩子瞭解了這句詩的意思在朗讀上更有所提高。這節課採用了隨文識字的方法,減輕了孩子的識字負擔。在逐句指導後,在出示全詩讓孩子自由朗讀,孩子們讀的非常投入,大部分孩子能當堂背會。最後我又拓展了一首小詩《瀑布》,孩子們也非常喜歡讀! 透過這節課,讓我知道了,古詩並不是像我們小時候學習那樣一字一句的講解詩意纔會記得住,透過這節課我覺得孩子能掌握的也很好!而且學習起來並不會感覺枯燥。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2

在教學《望廬山瀑布》中,我嘗試新的教學方法。

一、 由學生自由背詩,有學生背誦到這一首詩時引入新課

很多學生在幼兒園時就已經會背很多古詩,我引導學生背誦自己會背的古詩,當有學生背到這一首時我讓學生嘗試自己默寫,我來朗誦,對於學生不會寫的字,允許注拼音,這一過程大約需要10分鐘。因學生寫字速度、對句子的理解程度都有不同,所以默寫出來的詩千差萬別。我巡視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寫完時,我在黑板上板書,讓學生一一對照,讓學生在修改時問一下自己爲什麼這樣寫,同時結合掛圖看美景。我認爲在糾正錯別字中學生很容易理解詩意,如“望”就是看,望廬山瀑布就是看廬山的瀑布。李妍寫的是“暴布”,她認爲這個字是多音字,在糾正這個字時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怎樣記住這個字,有學生說:“水流的太暴了,就成了瀑布。”透過直觀的看圖啓發學生:“流的暴的水就是瀑布嗎?”細心、動腦的學生看出來了:“在高高的山上流的暴的水就是瀑布。”高瑩瑩同學穿插了一個腦筋急轉彎:“什麼布剪不斷?”多種形式的交流讓學生對瀑布不僅有直觀的認識,更有自己獨特意義的見解。

二.在糾正錯別字過程中,學生理解了詩意,在直觀感知的基礎加上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學生背誦起來更容易,指名背、互背、接力背等多種形式記憶。

三、你喜歡哪個詞?哪個字?哪句詩?說說你自己的看法。

很多學生喜歡“遙看瀑布掛前川”和“飛流直下三千尺”,學生解釋是“遙”的意思是遙遠,遠遠的看瀑布像白布掛在上面,而且在動,很美。有的學生說“飛”是速度很快,有三千尺,(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三千尺)很高很高,如果有機會,一定去看看,用眼鏡發現美、欣賞美,用耳朵去聽一聽瀑布飛下來的壯觀。

接着我準備讓學生默寫一遍古詩,加強記憶的同時想像美麗的瀑布,邊想像邊默寫,還安排了葉聖陶先生寫的《瀑布》讓學生欣賞,但由於學生默寫速度慢,後面的內容沒有進行。

在本節課中,我認爲古詩教學可以分爲四步:

1、教師朗誦,學生默寫。

2、教師板書,學生糾正錯別字,再出示掛圖引導學生理解詩意,反覆誦讀。

3、再次默寫,將詩、意結合,進行感情昇華。

4、拓展訓練。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3

古詩是我國的文化精華。《望廬山瀑布》描繪了廬山瀑布壯麗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教材選編這首唐詩的主要意圖,一是豐富學生古詩的積累,從唐詩的音韻和諧、用詞精煉中受到薰陶感染,培養語感;二是透過理解詩歌內容,瞭解祖國山河壯麗,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那麼,根據唐詩音韻和諧、用詞精煉的特點,我認爲爲了貫徹落實“課標”倡導的新學習方法,可以採用“分步朗讀、逐漸深入”的方法,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分散難點,各個擊破,從而達到本課的學習目標。

在《古詩兩首》的教學中,我始終以讀和圖爲主,讓學生在讀中悟,在圖中感受。我在講授《望廬山瀑布》一詩時,匯入部分以投影詩中插圖入手,讓學生對廬山瀑布有一個直觀印象,並使學生心靈得到震撼。在出示課題的時候,我利用圖層關係,將課文中需要學生學習的生字“廬”和“瀑”進行重點學習,特別是把“廬”與“爐”、“護”進行區分,透過偏旁部首的釋義,進行區分這三個字的不同,以此來實現第一個目標。在“學文“過程中,我主要進行了以下教學:其一,自主讀文;其二,進行朗讀指導;其三,進行會認字學習指導和古詩配畫學習;其四,指導背誦。從目標上看,四個目標都已經達成,而且利用課文插圖和課件,很好地解決了重點和難點的教學。從效果上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體現。圖文結合,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趣味性和主動性。另外,利用田字格,讓學生將觀察到的生字送回家,從而來指導學生的書寫,這既讓學生獲得了一個實踐參與的機會,又充分體現了交互、參與的新課程理念。同時,這也體現了課堂教學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設計策略,爲師生搭起了一個交互的平臺,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葉聖陶先生說:“入境始於親”。首先創設情境,把學生帶進了風景優美的瀑布所在地廬山。生動的畫面,動人的音樂,優美的講解,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學生的心絃被扣動,思維被激活,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緊接着老師聲情並茂的範讀,讓學生浮想聯翩,心馳神往。他們對於古詩中的畫面都能根據自己的感悟說出一二,接着教師引導學生邊讀詩句邊想畫面邊理解詩意,過渡無痕,如行雲流水,學生對詩意的探究自然是水到渠成。當孩子們對瀑布充滿期待時,再展示聲色並舉的瀑布圖片、視頻,學生的情感再次受到強烈的震撼,此時學生與詩人已經是心心相印了,站在“瀑布”前的吟誦如癡如醉。整節課,激情的語調,動人的態勢,悠揚的音樂也讓課堂詩味盎然。

一節課下來,師生彷彿都身臨其境。要利用好現實的教學資源,讓學生走出文字,利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去領悟。學生學習興致高,教學效果就會好。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4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情景。

3、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薰陶。

教學準備:

掛圖、投影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教前反思與構思

要根據古詩內涵豐富,意境優美的特點,教學時可透過指導觀察課本插圖,播放課文範讀錄音等多種手段,創設詩歌意境。在學生充分入境的基礎上指導朗讀和背誦,感受詩中描繪的優美景色,感受詩人用詞的精妙。教學時可適當進行朗讀指導。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情景。

教學重點

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薰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指名背揹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

2、揭示課題,板書:望廬山瀑布

二、學習

1、理解課題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麼地方見過瀑布嗎?是什麼樣的,能不能說給我們聽聽?

2、學會寫課題中的生字: 瀑

3、你知道廬山在什麼地方嗎?

4、學習這首詩

(1)出示整首詩

2)指名讀一讀

3)再讀,可以討論,看能不能理解詩的意思,有問題可以提出來。

4)交流:

重點理解銀河九天香爐川三千尺

誰能講這首詩的意思?

評議,他講得怎樣?

再指名講詩的意思。

5、詩人爲什麼要寫這首詩呢?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6、指導朗讀

7、指導背誦

三、作業

1、背誦古詩

2、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情景。

板書:

望廬山瀑布

日照 香爐 生 紫煙,

遙看 瀑布 掛 前川。

飛流 直下 三千 尺,

疑是 銀河 落 九天。

教後小記

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想象意境,理解詩句,背誦記憶;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古詩的韻律和節奏之美。抓住“銀河”,激發想象,體會瀑布與銀河有什麼關係,詩人爲什麼要比作銀河,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瀑布垂掛山前的壯美之景。

第二課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絕句》這首詩描繪的情景。

教學重點

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薰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二、學習《絕句》

1、板書課題,解題,理解絕句

2、簡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讀詩句,說說你能理解哪些詞語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鸝鷺的字音。

2、交流,你瞭解了哪些詞語、句子的意思了?

四、學習詩句,想象畫面

1、學習一、二兩句

輕聲自由讀一讀,畫出還需要理解的詞語。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句的意思?

指導朗讀,讀出舒暢預愉悅的心情。

2、學習三、四兩句

指名讀一讀詩句,其他同學思考:詩人卡到了什麼?

討論,理解西嶺千秋雪相機板書,畫簡筆畫。

詩人是透過什麼看到西嶺上的積雪的?

詩人向門外一看,可以看到什麼?理解東吳

爲什麼說是萬里船?

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3、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4、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1)一行寫一個景,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2)小結:先寫近景,後寫遠景,有動有靜,色彩明麗,表達了詩人無比舒暢的心情。

5、指名朗讀,練習背誦。

6、指導書寫鸝鷺

五、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背誦課文

板書:

絕句

兩個 黃鸝 鳴 翠柳,

一行 白鷺 上 青天。 近景

窗含 西嶺 千秋 雪, 舒暢愉快

門泊 東吳 萬里 船。 遠景

教後小記

讓學生在小組內展開討論,自讀自悟,深入理解古詩後,再引領學生認識對仗,感受詩美。如“兩個”對“一行”,“黃鸝”對“白鷺”,“鳴”對“上”,“翠柳”對“青天”等。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15

《望廬山瀑布》意在讓學生熟讀的基礎上知道:在陽光的照射下,廬山的香爐峯升起紫色的雲霧。一條白練似的瀑布從青翠的山壁間跌落下來,好像一條大河掛在山前。那長長的瀑布飛快地直往下瀉,真讓人以爲那是銀河從九重天外落了下來。多麼壯觀的景象啊!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我在仔細研讀了教材之後,將目標設定爲:

1、學會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二年級的學生學習重點仍然在識字、寫字上,而在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則爲難點。

一、畫面匯入,激發學生學詩興趣

課的一開始,我透過深情地匯入,讓學生對李白充滿敬佩之情。師:我們的祖國是詩的國度,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留下了無數輝煌的詩篇。在詩歌的創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現了無數優秀的詩人,李白是當時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我們曾經學過他的幾首詩,誰願意來背一背?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詩,在回憶中引出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接着讓學生欣賞廬山瀑布的圖片,在學生驚訝的讚歎聲中發現孩子們已經被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景象吸引了。揭示課題就順理成章。

二、讀誦詩句。

1、掃清障礙,主要解決生字。學生小組間互相幫助學習,然後檢查個別字朗讀,並透過爲生字比較、組詞讓學生鞏固生字。這首古詩裏生字比較簡單,學生學起來比較輕鬆。

2、理解古詩。首先讓學生讀,讀通讀準古詩。接着幫助學生逐句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李白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可以透過給個別組詞理解字義,比如照就可以組爲照射;學生理解香爐是指香爐峯,用簡筆畫配合手勢理解“生紫煙”;猜哪個字解釋爲河;“三千尺”是作者用誇張的方法,“銀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繪廬山瀑布的雄偉壯美。之後又讓學生讀,有感情的讀,讀出廬山瀑布氣勢磅礴的感覺。在熟讀的基礎上成誦。

三、拓展詩句,體會寫作特點。李白的詩激情浪漫,多采用誇張、比喻、想象等寫作方法巧妙地表達詩的意境和豐富的情感。在這首詩中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方法和比喻、想象等,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教學中我用直觀形象的數字舉例讓學生理解“三千尺”誇張寫法,還透過講解理解、圖片演示理解“銀河”“九天”“香爐峯”的意思。還結合以前學過的詩句和拓展詩《秋浦歌》體會李白誇張寫法特點。受到很好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