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讀後感精選

導語:《老人與海描寫了一個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大海,一條真正的魚和許多真正的鯊魚,如果能寫得足夠逼真的話,他們也能代表許多其他的事物。

老人與海讀後感精選

老人與海讀後感一

重溫了一遍《老人與海》,平添了幾分感慨,對人生的真諦多了些追問。

整個故事敘述的就是關於一個遭遇命運捉弄的古巴老漁民-聖地亞哥的故事,故事中還有關愛他的一個男孩。

老漁民年輕過,愛過、出衆過、幸運過,歲月帶走了主人公飽滿健碩的肌膚,卻無法帶走他英武的體格,帶不走他內心的高貴,更帶不走他的勇猛頑強。鎮上小男孩對他的深情和關愛,這人間寶貴的真情是老漁夫挑戰生命極限生存下來的精神支柱。 交上背運的老漁民在近海一直無法捕到魚,於是他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判斷,決定勇敢地獨自一人去更遠的海域捕魚。歷經了常人無法容忍的千難萬險,老漁民不斷地挑戰自己身心的極限,終於捕獲了一條巨大的“登多索鯊”-他有生以來見過最大的一條。

他這麼喜愛這條魚,覺得他們之間有那麼多的相像。“它是靠吃活魚維持生命。它不是食腐動物,也不像有些鯊魚那樣,只知道游來游去滿足食慾。它是美麗而崇高的,見什麼都不怕。”這些話勾勒出老漁夫所欣賞的爲人準則:光明、磊落、英勇和高貴。

正如老漁民所想的:每樣東西都殺死別的東西,不過方式不同罷了。捕魚養活了老漁民,同樣也快把他害死了。現在,我們人類大量地開發自然資源,假若我們不帶着對自然的愛任意開採,結果會不會也害死我們人類自己呢? 老漁民的所作所爲不正代表了人類在自然界的行爲嗎?他所思所想也不正是我們人類精神經常所至的嗎?

雖然,最後人們能看到的只是那登多索鯊魚的大尾巴直豎在小船船梢的後邊,魚赤露的脊骨像一條白線,還有帶着突出的長嘴的黑糊糊的腦袋,而在這頭尾之間卻一無所有。但是,人們仍能如此真切地感受到這條魚的偉岸和捕魚者的力量,令明者震撼!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老人最後說的這句話富含哲理。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這些不能被打敗的是勇氣,這些不能被征服的是高貴。更令人深省的是:那男孩使得老人活得下來!“愛”是人類生存下去動力!

老人與海讀後感二

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個平凡的老人,一條普通的大馬林魚,在茫茫大海上發生了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經歷。也沒有大海,就沒有魚,沒有魚,也就沒有魚夫,同樣也就沒有折斷不凡的經歷了。正因爲有了大海,才讓魚夫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卻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才把魚殺死,但又遭到鯊魚的襲擊,賊後的結局可想而知,這條大馬林魚只剩下了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一切的肉體都不復存在了,剩下的只是一個軀殼,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任人擺佈。但是誰又願意去操控它呢?它只不過是一堆毫無利用價值的骨架。

然而,一個悲劇性的故事裏,卻折射出一個“英雄人物”——老人聖地亞哥。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在別人眼中他是一個失敗者。因爲作爲魚夫,捕不到魚,還能算是真正的魚夫嗎?而可貴的還是他卻能在第八十五天決心駛向遠方的大海去釣魚,那種“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勇氣,難道不令我佩服嗎?不論是魚叉,小刀,短棍。一次一次被鯊魚帶走,但他始終用盡一切手段進行反擊,什麼也無法摧殘他英勇的意志。

一句“我跟你奉陪到死”,夾雜在大海的咆哮聲中,迴響在我耳旁。一個人把生命都壓上去了,與敵人做殊死的博鬥,能不算英勇嗎?我想鯊魚正是宇宙間一切破壞性力量的化身,而老人正是正義的使者。在人的一身中隨時隨地都存在這股破壞力量,人生是不停地循環着,喜劇的落幕,不就是悲劇的上演;悲劇的落幕,也就意味着喜劇的再度登場。

老人將大馬林魚殺死看似是完美的結果,但同時他也還在“醞釀”這自己的悲劇。鯊魚的襲擊,就是應得的報應。一個人活在世上總是有所追求的,無論追求的東西是好是壞,追求的手段是正義,是卑劣,也許能夠得到就是最好的結果吧。

在充滿悲劇色彩的全之中,仍有一絲亮點,那就是孩子。孩子帶回了老人的青春,使他找回了自我。如果沒一個人都擁有一份童心,一份天真,那世界不再總是灰色,就算當時你享有的是最後的晚餐,也不回忘記飯前洗手,飯後漱口了。回想起文中老人的話“人不是爲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不正道出了本文的主體嗎?人正的是很奇怪的動物,爲何有勇氣面對死亡,卻沒有勇氣面對失敗呢?難道失敗真的如此可怕嗎?冷冷的海風裏夾雜着一股血腥,也許真正害怕的.可能是這些吧!

  老人與海讀後感三

每一本書,都有它自己的“靈魂”,當你閱讀一本書時,自己也就在不知不覺當中,陷入了那個書中所構想的世界。

因爲書所有的“靈魂”不同,自然那個所構想的世界也不一樣。而我所指的“靈魂”,就是每本書,其自身要表達的思想,或者願望。

我們會因爲那些感人的書,而潸然淚下,或因爲那些記錄屈辱歷史的書,而熱血沸騰,甚至因爲那些武俠、玄幻的書,而將自己想象成天下第一的人。

《老人與海》卻是一本能讓人瞭解,什麼纔是真正的人生,什麼纔是堅強的書,一本實實在在的好書。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不斷地受到挫折、失敗還有許多負面的情緒,許多人因此而消極、失去對生活的熱愛。而《老人與海》卻刻畫出一個與大海搏鬥,在艱難的環境下,奮力生活的老漁夫。大家應該記得,在書中提到過,老人的漁船上那破舊的帆布,就像是一面失敗的旗幟,彷彿在宣告着老人永遠都捕不到魚的倒黴運氣。但是,他沒有放棄,仍然出海捕魚。而在現實中,某些人卻不能堅持,面對挫折就選擇了放棄,選擇了逃避。和那已經生活窘迫的老漁夫相比,那些逃避的人真的是不知道什麼纔是挫折。我們可能會因爲考試的失利,而對自己失去信心。或者因爲別人的批評,而自暴自棄。在那時候,想想這個堅強的老漁夫,他是如何面對生活的。自己的心,自然就會釋然許多。

別人與大海,與自然界的強大力量對抗,而我們現在只是面臨一些學習上、生活上的挫折,與老漁夫相比,真的只是小巫見大巫。他的手已經沾滿老繭,面板也已經被刺眼的陽光曬出斑點,那艘破爛的漁船也不能抵禦什麼風暴,自己那破舊的小屋也是外面下大雨裏面下小雨的那種。但是,他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他和那個小男孩聊棒球,去酒館喝酒聊天,仍然天天早上迎着第一縷陽光出海捕魚。無論有沒有收穫,他都會堅持出海捕魚,這不只是因爲他要依靠捕魚謀生,而是捕魚已經成爲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的一種記憶。最後一次捕魚,他抓到了一條大魚,可是,在回港的路上,他碰到了鯊魚攻擊,他毅然拿起魚叉扞衛自己辛苦得來的勞動果實。雖然,最後那條大魚被鯊魚吃光了,只剩下白色的骨架。但是,老漁夫那種不言敗的精神,雖然最後失敗了,但是他勇敢去付出的那種行爲,卻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而且我們的手沒有老繭,面板沒有曬出斑點,夏天在家裏吹冷氣,衣服是父母幫忙洗,每天放學回家就有熱騰騰的飯菜擺在桌上。我們實在是沒有生活的壓力,我們也真的沒有受到過那些可以成爲挫折的東西。我們的煩惱、挫折,只能說是少年時代的那小小的不滿意而已。我們暫時還沒有要爲生活而奔勞,也就不知道生活的艱難,也就將自己那點小小的不滿意當作挫折,而且好像還不得了了一樣。我們不瞭解,在社會中,有許多人像那個老漁夫一樣,艱難的活着,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那些農民工、小販、修補匠……都是在艱苦的環境下活着。我們不應該歧視他們,我們城市的建設,是依靠他們那堅實的臂膀挑着一擔擔的磚石壘。每個人都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要尊敬他們、也學習他們,他們就是《老人與海》的一種現實演義,他們也是那麼堅強,對生活充滿了熱愛。

無論是與書中那個老漁夫相比,還是在現實生活中與那些艱難生活的人相比,我們的生活已經是很好的了,我們更應該熱愛生活,並且學會堅強的面對一切的挫折。我們的路還有很長,在今後我們會遇到比曾經更加多的,更加嚴重的挫折與失敗,但我相信,只要想到那個老漁夫,他的堅強和對生活的熱愛。我們也會學着堅強,自己面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