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教案設計

  《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教案設計

教學目的:

1、學習並掌握相關文言文知識點。

2、領會本文的思想內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變化,正確評價作者的生死觀。

3、學習本文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的協作手法,感受幽遠的文思,清新的辭采。

教學重點:

理清課文線索,瞭解文章內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瞭解書序體裁的特色,學習本文在寫景方面的特點。

教學難點:

啓發學生聯繫時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關生死的人生態度。

教學方式:誦讀、引導啓發; 多媒體輔助;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作 者 簡 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善書法,有“書聖”之稱,世稱“王右軍” 。

是東晉也是我國古代最傑出的書法家。其子王獻之也是書法名家。父子齊名,世稱“二王”“二聖”。王羲之在詩文寫作上也是高手。東晉文壇盛行駢文,王羲之是少數仍沿用散文寫作的作家。文風清洗,不尚辭藻而多情致。

二、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屬實用文體,同“跋”是一類。列於卷首叫“序”,附於卷末叫“跋”。其作用在於推薦介紹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說明寫作過程、寫作目的、主要內容或說明一些同本書有關的事情。分自序和他序。

古人宴集時,常常一同賦詩,詩後公推一人作序,是爲宴集序,如《蘭亭集序》 。意思是蘭亭會詩集的序,屬書序,還有一種叫贈序,是臨別贈言性質的文章。

三、蘭亭是怎麼來的?

蘭亭:是東晉時期會guì稽jī郡山陰(今浙江紹興市)城西南郊名勝。蘭亭地處紹興城西南12.5公里的蘭渚山下,相傳越王勾踐曾在這一帶種過蘭花 , 漢代爲驛亭所在,因名蘭亭。幾經反覆,於1980年全面修復如初。

四、《蘭亭集序》又怎麼來的?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爲求消災除兇,到水邊嬉遊,稱爲修禊(xì)。東晉永

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書法家王羲之和當時名士謝安、孫綽、許詢、支遁等41人來到這裏修禊,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詩歌會。一羣文人雅士,置身於崇山峻嶺,茂林修竹之中,衆皆列坐曲水兩側,將酒觴(杯)置於清流之上,任其飄流,停在誰的前面,誰就即興賦詩,否則罰酒。據記載,當時參與其會 的41人中,12人各賦詩二首。九歲的王獻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罰酒三觴。王羲之將37首詩彙集起來,編成一本集子,並借酒興寫了一篇324字 的序文,這就是著名的《蘭亭集序》。 爲“天下第一行書”。

五、字詞強化:

癸(ɡuǐ)醜 會稽(kuài jī) 修 禊 (xì) 湍(tuān)流

流觴(shānɡ) 管 弦(xián) 悟(wù) 言 萬 殊(shū)

嗟(jiē) 悼 彭殤(shānɡ) 形 骸(hái) 感慨系(xì)之

遊目騁(chěnɡ)懷

六、課文研讀:

第二教時

(三)第三段所議論的中心問題是———。死生亦大矣。

作者由開始時“信可樂也”的感覺,聯想到人的兩種不同的生存狀態。美麗的山水,盡情的歡娛,可以令人忘記煩憂,“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覺中時光已經流逝,“不知老之將至”,等到時過境遷後,往日的美好已爲陳跡,人不能永遠保有美好的留戀。。想到此處作者不免感慨橫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嘆。“死生亦大矣”,自然轉而爲“痛”的感覺。

(四)本段中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詞語是哪個?

痛惜??? 痛苦? ?? 痛心? ?? 悲痛???

這種"痛"是痛什麼?

這是痛惜之情,是對“人生短暫,世事無常”“人生苦短,命運難測”的'痛惜。

作者從不同處世形態的共性—“情懷”出發,抒發了自己“重死生”的感慨。

王羲之所處的時代政治極爲嚴酷,社會急劇動盪,“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許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殘酷的權力鬥爭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務就是保全性命。有人談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內”,有人歸隱山林,“放浪形骸之外”。他們陶醉於一時的快樂,追求暫時的滿足。但時光飄忽,人生短促,即使明瞭“修短隨化,終期於盡”,也無法擺脫“死”給內心帶來的煎熬。此處之“痛”,痛在時光易逝,世事無常,人生短暫。

“一死生爲虛誕,齊彭殤爲妄作”,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生死觀?

作者認爲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樂趣,死就是死,死後一切皆無,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得等量齊觀,暗含有生之年應當做些實事,不宜空談玄理之意。

八、主 旨:這篇書序記敘了蘭亭集會的盛況,抒發了歡樂有盡,人生短暫,世事無常的感慨,強調了生死問題,批判了莊子把死生等同起來的虛無主義觀點,表明了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人生。

九、這篇課文中,哪幾個字可以顯示作者情感的變化?

樂(相聚之樂 )、痛(死生之痛) 、悲(今昔之悲)

樂:蘭亭盛會 痛:人生感慨 悲:作序目的

本文的感情基調:表面:沉鬱、悲涼(寄情山水) 內心:執着(反思生命)

消極其表,執着其裏

一篇奇文傳世: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兩種人生態度:一死生齊彭觴 死生亦大矣

三種不同心境:樂---痛---悲

四種表達方式:敘事 寫景 抒情 議論

十、文言知識點歸納

【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內 “悟”通“晤”,會面

2、趣舍萬殊 “趣”通“取”,趨向 取向

詞類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①羣賢畢至,少長鹹集。

賢,賢德之人 少,年輕的人,長,年長的人。

② 況修短隨化 壽命長 壽命短

死生亦大矣 大事

2、形容詞作動詞 齊彭殤爲妄作 把……看作相等

3、名詞作動詞 ①映帶左右 環繞  ②一觴一詠 喝酒

4、數詞作動詞 固知一死生爲虛誕 等同,把……看作一樣。

5、動詞的使動用法 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使(懷)興,即:使感嘆產生。

6、動詞活用爲名詞 足以極視聽之娛 耳目

古今異義:

1:羣賢畢至,少長鹹集 (古義:全、都。今義:有鹽味)

2:列坐其次 (古義:水邊。今義:居於次一等的)

3:俯察品類之盛 (古義:自然界。今義:種類)

4:或取諸懷抱 (古義:胸懷抱負。今義:抱在懷裏)

5:所以遊目騁懷 古:用來。今:連詞,表因果關係

6、茂林修竹 古:長;今:常用義爲修理、修飾

7、曾不知老之將至 古:竟; 今:無此義

8、 向之所欣 古:過去; 今:常用義爲方向

9、 終期於盡 古:至,及 今:無此義

10、 亦將有感於斯文 古:這些文章; 今:常用爲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特殊句式】

(一) 判斷句: 死生亦大矣。

(二)倒裝句:

⑴ 介賓短語後置( 於+賓語 也叫狀語後置):

① 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會

② 不能喻之於懷──不能於懷(在內心)喻之

③ 亦將有感於斯文──亦將於(對)斯文有感

④ 當其欣於所遇──當其於所遇欣

⑵ 定語後置:

1, 雖無管絃之盛──雖無盛之管絃

2,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仰觀大宇宙,俯察盛品類

三,省略句:

⑴ 省主語:

① (羣賢)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② (羣賢)引以爲流觴曲水

⑵ 省介詞賓詞: 引(之)以爲流觴曲水

⑶ 省介詞“於”:

① 映帶(於)左右 ② 悟言(於)一室之內

出自本文的成語

放浪形骸:行爲放縱,不受世俗禮法的束縛。

情隨事遷:思想感情隨着情況的變遷而發生 變化。

參考譯文:

永和九年,這年是癸丑年,三月初,(名士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集會,爲的是到水邊進行消災求福的活動。許多有聲望有才氣的人都來了,有年輕的,也有年長的都聚集在一起。這裏有高大的山和險峻的嶺,有茂密的樹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輝映環繞,把水引到(亭中)環形水渠裏來,讓酒杯漂流水上(供人們取飲),人們在曲水旁邊排列而坐。雖然沒有管絃齊奏的盛況,一邊飲酒一邊賦詩,也足以痛快地表達各自幽雅的情懷。

這一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和風吹來心情舒暢。向上看,天空廣大無邊,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這樣)來縱展眼力,開闊胸懷,盡視和聽的樂趣,實在快樂啊!

人與人相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的人喜歡講自己的抱負志趣,(與朋友)在一室之內面對面交談;有的人隨着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情懷,不受任何約束放縱地生活。儘管各人的愛好千差萬別,或好靜或好動各不相同,但當他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一時很自得,快樂而滿足,竟不覺得衰老將要到來;等到他對自己喜愛的事物感到厭倦,心情隨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也就隨着產生了。從前感興趣的事,轉眼之間,已成爲陳跡了,還不能不因此而引起心中的感慨;何況人的壽命長短聽憑造化,終歸於盡。古人說:“死和生是一件大事啊。”這怎麼不叫人悲痛萬分呢?

每當我看到古人(對死生)發生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樣相合,總是面對着(他們的)文章而嗟嘆感傷,心裏又不明白爲什麼會這樣。(我)本來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誕的,把長壽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後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從前一樣,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記下參加這次聚會的人,抄錄了他們的詩作,儘管時代不同情況不同,但人們的思想情致卻是一樣的。後代的讀者讀這本詩集也將有感於生命這件大事吧。

作業佈置:背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