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紅樓夢

紅樓夢人物描寫語段

紅樓夢3.15W

曹雪芹所創造的《紅樓夢》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藝術性的偉大作品,可以代表古典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

一、迎春、探春、惜春

“第一個肌膚微豐,閤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第二個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采精華,觀之忘俗。第三個身未長足,形容尚小。其釵環裙襖,皆是一樣妝束。”

這裏,迎春、探春的外貌描寫生動地表現出二人的個性特點。二人都貌美,都養尊處優,但這絲毫沒有抹殺她們的鮮明個性。迎春“肌膚微豐,閤中身材”,敦厚可人而又平庸無奇,這與探春的“削肩細腰,長挑身材”所表現的出衆是截然相反的。“腮凝新荔,鼻膩鵝脂”寫迎春的美麗,但這種美麗也似乎沒有什麼突出的特色。結合小說來看,迎春在衆姐妹中確實是很平庸的一個,她穩重但不如寶釵賢淑幹練,她善良而不如黛玉靈慧多才。秋爽齋結社,衆人做詩,她只能限韻,姐妹們大展才華,她自甘平凡;猜燈謎時,皇妃元春派人傳話說,衆人都猜對了,獨有迎春與賈環猜的不對,沒有賜品,這時賈環心中不快,而迎春卻“不以爲意”,可見她才華平常,敦厚有餘。迎春就是這樣一個雖平凡卻令人感到親切的女子。但有時她的敦厚未免過分,流於軟弱。本性“溫柔沉默”的她,對自己可以處理的事情,竟無能爲力。“懦小姐不問累金鳳”一段,最能表現她的軟弱。當累金鳳這一名貴的首飾被偷之後,她獨自誦經,絲毫不過問此事,對眼前的罪惡視而不見。司棋被逐一段,她甚至表現得很淡漠。最終,她被迫嫁給孫紹祖,從不反抗的她,被侮辱,被冷落,淒涼地死去。其實,迎春的懦弱,是對現實無奈的一種表現。她的善良在可怕的現實中被撕裂,被踐踏,她沒有掙扎,因爲她太溫柔,太憨厚了。這一個性註定了,她不可能像探春那樣,盡情地展示自己,只能如未開的花朵一樣枯萎在命運的枝頭,做一個犧牲品。而她一出場,作者就透過外貌描寫向我們預示了她的個性。

探春的身材出衆,“削肩細腰,長挑身材,”苗條可愛而又帶着驚人的爽利。“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這一外貌也是常人所無的。中國文學中寫美人的目光往往是“秋波流轉”,“美目盼兮”,僅僅是美麗迷人而已;而探春的“顧盼神飛”,則在秀麗中透出一種英氣,一種卓然不羣的智慧,這正符合她那種出衆的才華與不甘平庸的個性。一個“飛”字寫出了她目光的敏銳、靈動,真是奪人魂魄。“文采精華”更好地概括了她的非凡才能與個性。試看書中,探春理家治衆之纔不在鳳姐之下,甚至高於鳳姐。她雖不似鳳姐那般潑辣,卻比鳳姐多了文雅與智慧。鳳姐病時,她管理大觀園,興利除弊,大膽改革,把園子管理得井井有條。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她胸懷大志,渴望超越男子,幹出大事。她組建海棠社,在給寶玉的信中寫道:“孰謂蓮社之雄才,獨許鬚眉;直以東山之雅會,讓餘脂粉?”她曾說:“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我自有一番道理。”可惜的是,探春生在一個以女性爲附屬品的時代,這是她的悲劇。但她畢竟讓自己燦爛地開放過,展示過。探春的個性,從這一外貌描寫中可見一斑。

惜春的外貌描寫並未表現出她的個性,但交代了她的年齡,爲下文她的命運作了鋪墊:賈府鼎盛時,她“形容尚小”,賈府衰落時,她已經長成,在成長過程中,她看盡了繁華,也明白了滄桑,窺破“三春”(元春、迎春、探春)的命運,窺破世態炎涼,最終選擇了出家修行。

二、鳳姐

“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脣未啓笑先聞。”

鳳姐是作者筆下著名的文學典型形象。這段外貌描寫,僅有三十二個字,就集中體現了她的個性,可見作者功力之深厚。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鳳姐的眉目很有特點。首先,她的眉目是美麗出衆的。丹鳳眼,柳葉眉,本是俊俏可愛的;但加上“三角”、“吊梢”便不同了,它不可愛而有些可怕,在俊俏中透出狡猾之態、刁鑽之貌、兇狠之氣。這與鳳姐的個性是一致的。她在府中是著名的“管家婆”,有“鳳辣子”之稱,工於心計,善使手段,潑辣兇悍。“身量苗條,體格風騷。”俊美中帶着成熟與幹練。黛玉與探春都是身材苗條的,但她們的美是純潔、典雅的美,就像未經玷污的珍珠,晶瑩可愛;而鳳姐的“苗條”與“風騷”,卻是世俗的美,多了幾分圓熟和世故。

“粉面含春威不露”,在化着濃妝的面龐上,閃爍着溫暖動人的光彩,卻又深藏着那帶幾分險惡的“威”,這是多麼形象的一張臉!只有鳳姐纔會有這樣一張臉。在小說中,我們多次看到她“粉面含春威不露”的樣子:毒設相思局,把愚昧的賈瑞害得悲慘地死去;弄權鐵檻寺,聚斂錢財;借刀殺人,使柔弱的尤二姐含恨吞金自盡……在滿面春風之下潛伏着兇狠,在溫情脈脈之後暗藏着殘暴。同時,不可抹殺的是,鳳姐的“威”還體現在治家方面。她具有非凡的管理才能,辦事爽利,潑辣大膽,這使她在衆多女眷中脫穎而出。淡泊無爲的李紈,懦弱無能的尤氏,與她相比無不黯然失色。協理寧國府一段最能體現她的管理才能,她在不熟悉的環境中指揮若定,把一切處理得井井有條。由此看來,鳳姐本可以是一位令人欣賞的“女強人”,但她卑劣狠毒的一面又令人痛恨。“丹脣未啓笑先聞,”這句則表明了她特別工於心計,善於逢迎的性格。她見人先笑,但對不同的人,她的笑也不同。對賈母、王夫人,她阿諛、獻媚地笑;對寶玉、黛玉、寶釵,她熱情、討好地笑;對尤氏等人,她應付、敷衍地笑;對尤二姐、秋桐,她笑裏藏刀,口蜜腹劍。正因爲鳳姐如此工於心計,所以,她在賈府中八面玲瓏,如魚得水;統治者寵愛她,下人懼怕她、痛恨她。

鳳姐這一形象在《紅樓夢》人物羣像中尤爲突出,她一出場,作者就用這段生動的描寫暗示了她的個性特點,而這段描寫歷來膾炙人口,成爲外貌描寫中的經典片段。

三、黛玉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寶玉第一次見到黛玉時,他眼中的黛玉便是這樣。從總體上看,她具有一種柔弱美,病態美。眉間隱隱籠着絲絲輕愁,似皺而未皺,如有輕煙繚繞,可見她總是心事重重;目中依稀有縷縷渴望,似喜而非喜,常有深情凝駐,可見她總是細膩善感。這樣的眉與目配合在一起,該是何等的清麗而悽美!黛玉原是絳珠仙子的化身,爲“還淚”而來,所以她的眉目之間凝聚了靈河之畔的清風細雨,離恨天外的靈暉秀氣。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更突出地體現了她多愁善感的個性。黛玉天生有一種詩人的氣質,柔情似水,憂鬱細膩。一身之病是由兩靨之愁而起,兩靨之愁又因一身之病而生。她深深陷入了與寶玉的戀情之中,用全部心血去愛寶玉,用整個生命去追求美好的生活,但身世孤苦,寄人籬下,她怎能不愁?“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她怎能不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進一步寫她的愁與病:無事時也有閃爍的淚光,無恙時也有細微的嬌喘,可見愁與病已經深入到她的內心,不可醫治了。黛玉的愁與病,除了身世原因外,實際上是在追求自由與美的過程中與世俗發生矛盾引起的。在賈府這樣一個複雜的大家庭裏,寶釵那樣的“賢德淑女”受到人們的讚賞,而黛玉生性孤傲,過於敏感,又常常直率地諷刺他人,當然不會得到認可。她高潔的心志不爲人所知,她夢想的愛情不被世所容。當她的理想與現實發生劇烈衝突時,她無力反抗,只能默默飲下苦澀,日久天長,鬱結成病。

“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這兩個比喻用得很形象。秀麗柔弱的花兒,把纖纖瘦影投在清澈的水中,波光盪漾,花影相映,多麼清朗典雅;纖弱的柳條在風中依依而舞,時而形成一道彎彎的波痕,時而形成一條優美的弧線,真是楚楚動人。用這樣兩種美麗的事物來形容林姑娘真是再妙不過了,把她的美寫到了極致。小說中有許多與此呼應的句子,如:“黛玉已搖搖的走了進來。”“原來這林黛玉秉絕代姿容,具稀世俊美,不期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鳥棲鴉一聞此聲,俱忒楞楞飛起避遠,不忍再聽。”“亭亭玉樹臨風立,冉冉香蓮帶露開。”等等。

“心較比干多一竅”寫黛玉的聰慧多才。比干是商紂王的叔父,智慧過人,因進諫被剖心,心有七竅。後世以心有七竅來形容聰穎過人。黛玉的聰穎,在大觀園衆姐妹中是聞名的。無論是吟菊花,還是詠柳絮,她總表現得才華橫溢,卓然不羣。“林瀟湘魁奪菊花詩”,“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幽淑女悲題五美吟”等情節,無不展示了她過人的詩人天賦。在小說中,作者總是把最優美最動人的詩句歸在林姑娘的筆下。試看這些句子:“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溝渠。”孤傲不羣;“毫端蘊秀臨窗寫,口角噙香對月吟。”瀟灑風流;“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悽苦悲涼;“尸居餘氣楊公幕,豈得羈縻女丈夫?”見識過人。

“病如西子勝三分”,則是更進一步地寫黛玉的病態美。傳說春秋時的美女西施在心口疼痛時捧心皺眉,其姿態更美。而黛玉比之“勝三分”,可見黛玉之美,驚人絕代,真是“顰兒才貌世應稀”。

悲劇總是把美的事物毀滅給人看。黛玉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女子,是寄託了作者理想的、高潔美好的形象。她美麗而才高,但不爲世俗所容,與唯一的知音寶玉的愛情更不爲人所容,故而走向最終的悲劇結局。黛玉的外貌描寫,體現了她多愁善感的個性與詩人般的高貴氣質,也體現出她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華,集中體現了悲劇之美。這段描寫如詩如畫,是《紅樓夢》中最爲成功的外貌描寫之一。

四、寶玉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瞋視而有情。”

面如敷粉,脣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

賈寶玉是《紅樓夢》的中心人物。他叛逆、大膽,追求自由與平等,痛恨世俗的爭名逐利、勾心鬥角,他的身上寄託了作者的美好願望。這段外貌描寫集中了作者的筆力,是所有外貌描寫中最詳盡的一段。

首先,寶玉的外貌非常出衆,俊美得幾乎不像一個男孩子。他面容明朗,流光溢彩。月與花本已美麗,而中秋之月,尤爲圓潤清朗;春曉之花,尤爲鮮豔潤澤。他的“面”與“色”如此搭配,充滿了青春活力,而他的心靈,也正如中秋之月一樣純潔無瑕,他的感情,也正如春曉之花一樣朝氣蓬勃。

“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這裏作者一連用四個比喻。整齊的鬢髮,茂密修長的眉,直率可愛中透出勃勃英氣;而紅潤的面色、靈活多情的眸子,又有幾分女兒氣,但這並非柔弱無力,這是他過於善良的心靈醞釀出的獨特氣質,與秦鐘的女兒氣不同,寶玉的女兒氣帶着生機和活力,帶着不安分的氣息,因爲他本身就是一個不滿現實、強烈追求自由的人。

“雖怒時而若笑,即瞋視而有情。”這種奇特而美好的表情,只可能出現在寶玉的臉上。他純真無比,崇尚青春美與自由美,在男尊女卑的`社會環境中,他同情女子(上至貴族小姐,下至地位低下的丫鬟)的悲慘命運,“專能和女孩們結交”,正因爲如此,他首先領略了“遍被華林”的“悲涼之霧”,“愛博而心勞”。他的過於美好的追求,使他的面龐永遠不會被惡劣的表情玷污,永遠溫和若笑,飽含深情。

“面如敷粉,脣若施脂,”仍然是寫他的俊美,但在俊美中帶些大家子弟的養尊處優之態。寶玉從小生活在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這樣寫是符合他的身份的。“轉盼多情,語言常笑”,仍是寫他的多情善感,與“雖怒時而若笑,即瞋視而有情”呼應。“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這句寫其眉目最爲精彩:眉間目際,情思飄飛,動人心魄。這裏的“風騷”與鳳姐的“風騷”不同,這是一種瀟灑飄逸、無拘無束的氣質,既表現着寶玉的聰穎多才,又代表了他“癡”的一面。他的“癡”,主要表現爲用盡心力去愛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愛情、青春、生命乃至自然萬物。見花謝便聯想到黛玉寶釵等人的衰老,爲之嘆息不已;得知齡官與賈薔的戀情便聯想到生命的流逝,淚流滿面;爲晴雯作悼詞,感慨昔日的美好時光一去不返;爲黛玉而瘋狂,從此竟遁出人世,永不復返……正如警幻仙子所說:“如爾天分中生成一段癡情,吾輩推之爲意淫。意淫二字,惟心會而不可口傳,可神通而不可語達。汝今獨得此二字,在閨閣中,固可爲良友,然於世道中未免迂闊怪詭,百口嘲謗,萬目睚眥。”這意淫,便是對美與自由的欣賞與崇拜,對“鍾天地之靈秀,集日月之精華”的女兒們的戀慕。正因爲追求自由,寶玉對世俗的功名利祿毫無興趣,反抗禮教的束縛,故而“於世道中未免迂闊怪詭,百口嘲謗,萬目睚眥”,“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成了賈府這個“詩禮簪纓之族、鐘鳴鼎食之家”的叛逆者。

寶玉的外貌描寫重在寫“多情”這個特徵,成功地刻畫了他的個性。

角色分析

在第三回《賈雨村夤緣復舊職林黛玉拋父進京都》中有兩首《西江月》,是這樣描寫寶玉的: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爲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絝與膏樑:莫效此兒形狀!讀了這兩首《西江月》後,就認定了寶玉是一個不求上進,只愛脂粉的孽根禍胎。但其實不然,這兩首《西江月》是從封建統治者的思想出發,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長對寶玉盼着他中舉,揚名以繼承地主階級事業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於貶,充分概括了在寶玉身上最突出的閃亮點———叛逆性格。

詞中說他:“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爲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其實就是說他不肯“留意於孔孟之間,委身於經濟之道”,不願走封建家長爲他規定的讀書應舉,結交官場,遵從禮法,經幫濟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視功名利祿,厭聞“仕途經濟”的學問。他甚至認爲那些和朱理學之類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無故生事”是“杜撰”出來的。至於八股時文更是:“後人餌名釣祿之階”,是“拿安誆功名混飯吃的”。他把封建統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學批評的一文不值。基於此種想法,他“雜學帝搜”,寧肯去讀《西廂記》《杜丹亭》這類被封建衛道者視爲邪書的“小說淫詞”,也不去讀《四書》、講八股、聽“仕途經濟”的“混帳話”。

賈寶玉的叛逆性格並不是一開始就定型了的,作品着力描寫了他性格發展成長的歷史。他生活在罪惡貪腐的貴族環境裏,不可避免地沾染着一些貴族公子的惡劣習氣和腐朽觀念,這些壞的東西和他性格中好的傾向並存着。但隨着生活中他所見聞的重大事件給予的刺激和教育,隨着他在捲入現實矛盾時精神上所受的挫折和打擊,他的思想品格里一些腐朽惡劣的東西就慢慢減少了,清除了,他的叛逆思想性格漸漸堅定了,成熟了。他對待身邊的女孩子們的態度,同情和親愛始終是主導的方面,但在最初也帶有一些腐朽、邪惡的成分。秦可卿之死、秦鍾之死,林黛玉身世的飄零、身爲貴妃的姐姐內心的悲苦,使他開始認識到在男女關係方面尊重與玩弄、純潔與腐朽、美好真摯與罪惡虛僞的區別,從此他對兩性關係逐漸表現出嚴肅態度,對自己所在的社會表現了深一層的反感。他曾以爲天下女孩子的眼淚都要送給他。他愛林黛玉,但遇着溫柔丰韻的薛寶釵和飄逸灑脫的史湘雲,卻又不能不眩目動情。爲着他感情的遊移不明,林黛玉以血淚和生命對他不斷地施加影響,使他從苦痛的體驗中逐步擺脫社會勢力和貴族惡習對他的糾纏和吸引,使他的性格趨於純化,頭腦趨於清醒,思想感情趨於穩固與堅定。

尊重女性

《紅樓夢》雖是女性的悲劇,女性的頌歌,但全書最中心的人物,還是男性的賈寶玉。

賈寶玉對女性的尊重不是來自理性的認識,而是來自直接的感受。他對一切“峨冠博帶”的男子深惡痛絕,又在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身邊長期接觸那麼多聰明美麗的青年女性,看到她們受到不應有的輕視,看到她們的地位是那麼屈辱,命運是那麼悲慘,對她們又愛又敬,爲她們又悲又憤,回過來就更對“鬚眉男子”深惡痛絕。寶玉的這種深惡痛絕,正是源於內心深處對女性的尊重。

《紅樓夢》作爲對女性的頌歌,不僅加強了它作爲女性悲劇的力量,而且是它之所以能夠寫出女性悲劇的原因。這就是說,在中國社會青年女性的悲劇,早已演出了一千多年,直到曹雪芹才把這個悲劇寫出來,這不是偶然,而是因爲他把女人當做人,尊重女性,纔看得出這是悲劇。曹雪芹的眼中才能看得出的悲劇,在《紅樓夢》的藝術世界裏,就是寶玉的眼中才能看得出的悲劇。何其芳曾經指出寶玉這個典型形象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多情”。但是寶玉的“多情”不是西門慶式的佔有,甚至也不是晏小山、納蘭容若那種“多情”所能比擬,寶玉的“多情”中更多的是“敬”。魯迅先生說:“暱而敬之,恐拂其意,愛博而心勞,而憂患亦日甚矣。”惟其“暱而敬之”,方能看出所敬的每一個人的命運都是悲劇,把她們每一個人的悲歡哀樂,榮辱得失,都包括在自己的關心注念當中,這就叫“愛博而心勞”。

寶玉就是這樣的“愛博而心勞”。比所愛者本人還有操心,還要憂深慮遠,自然是”而憂患亦日甚矣”。幾千年來被否定的女性的價值,僅僅在寶玉的眼中充分反映出來,幾千年來被遮掩住的女性的悲劇,也僅僅在寶玉眼前拉開了大幕,所以魯迅先生說:“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者,獨寶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