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觀滄海

《觀滄海》讀後感(7篇)

觀滄海3.16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滄海》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滄海》讀後感(7篇)

《觀滄海》讀後感1

幾句詩,卻表達了作者的宏偉抱負。 而對於一位剛剛學過這首詩的初中生來說,我也有很深的感觸。

曹操,人物孟德。曹操登了碣石山,野心一個接一個地顯露出來。曹操爬上碣石山,一路上看到了成千上萬的風景。他感覺到了石油的味道,並寫下了他雄心勃勃的“海景”。

“水何澹丹島起伏。老林,鬱鬱蔥蔥的草藥。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曹操是筆,在曹操的心臟,成千上萬的自然世界的圖像有了新的詮釋。曹操在黑板上時,蔣介石,只見寬闊的大海,在深山針對這樣一個美麗的,美麗的背景。見蔣介石樹木蔥鬱的話,我們不禁覺得大好河山祖國的山,碣石山在秋風站在自然刮悄然書寫時,或許曹操則不免有一絲絲涼意,但外觀,同時風去,還用海上的波浪,看到這樣的場面。曹操認爲自己的雄心,讓他再千古寫下了著名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這句詩表達了作者透過自己的遠大理想抱負,從日、月、星、辰,銀河科技等方面可以寫出問題來了一個作者的宏偉壯志。在日月星辰公司之間卻顯得更加如此我們渺小。詩人進行描寫的大海,既是學生眼前實景,又融入企業自己的想象沒有誇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氣概。這就是因爲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形成的藝術精神境界。

“海景” - 一展宏圖,大有作爲叱吒風雲的傳奇,真的很喜歡見人見詩。

《觀滄海》讀後感2

觀滄海

東漢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觀滄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烏桓,消滅了袁紹殘留部隊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這首四言詩借詩人登山望海所見到的自然景物,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動人形象,更表達了詩人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是建安時代描寫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國古典寫景詩中出現較早的名作之一。

首二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寫詩人於揮師北伐之際登上碣石山,俯視大海,舉目所及只見一望無垠的大海波濤洶涌,海中的島嶼高高矗立。這是多麼遼闊,多麼壯觀的景象!詩人不禁嘆道:“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詩人居高臨下,望着水天相逢的滄茫大海和海中矗立的島嶼,想到北方統一即將實現,心情是何等激奮!這是詩人眼前的島嶼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樹木百草,生長十分繁茂,一陣蕭瑟的秋風掠過,海面上涌起滾滾的波濤。儘管蕭瑟的秋風給人以悲涼之感,但是疾風勁草,方顯英雄本色;波濤洶涌,愈見其生命不息!這是對自然環境的真實描繪,也是詩人主觀感受的具體寫照。於是詩人嘆道:“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以下,詩人又展開其豐富的想象,進一步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星漢的宏偉氣魄和博大胸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觀滄海》讀後感3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樣的詩,給予人的是說不出來的恢宏、博大之感,是決不可以—一字一句地解說的。只有能夠一個人大呼大喊的場合,纔可以誦讀這樣的詩。這是一個講究”靚“ ”酷“ ”斃“的時代,這個時代藝術的口號是”生產快樂“,而我卻覺得,在男生女生不易區分的時代,應該提倡讀一下這樣的詩要自強,中國青年應該有一種大海的氣魄,不反對“愛” “玩” “搞笑”,但是也應該有那麼一點點時間讀讀曹操的《觀滄海》,長長陽剛之氣。 這可以說是中國第一首純粹的寫景詩,也是中國最有氣勢的一首寫景詩。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海與山,樹與草,風與浪,全是在作者的俯瞰之下,連日與月的行走,也是在詩人的腳下,這真是雄大得讓宇宙也得降服的氣魄。

充盈詩中的是蒼涼與憂患,但是又絕無哀愁與無奈,在這蒼涼和憂患與海、山、樹、風、日、月的對話之中,讓我們感覺到的是躍躍欲試的征服慾望,這是對着強大者宣戰時高聲的呼喊,面對困難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這樣的歲月,讓人激情燃燒。曹操是北征少數民族烏桓時寫下這首詩的,這個時候,雖然幾個強大的對手已經被他降服,但是南方羣雄並立,統一大業困難如山壓海迫,但是從這詩中,看出來的是曹操無所畏懼的雄心,敢寸:征戰的氣魄。

《觀滄海》讀後感4

一花一世界,一首《觀滄海》盡顯曹操一腔熱血雄心。“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初讀《觀滄海》,我即爲此四句深深震懾:好一派氣勢恢宏至景!詩人竟僅憑三十二個字便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登高遠眺江渚之水浩浩蕩蕩向東流去的磅礴之景,其人的文筆功力可見一斑。總以爲作爲一個政治家的她卻有着“建安八子”之一的稱號是名過其實了。今觀其文,“蓬萊文章建安骨”,不錯,他將建安詩人的骨風揮灑得淋漓盡致。因而,這首詩的前四句我熟記於心,常默誦於口。這四句詩亦成爲我印象中所有詩詞最難忘的一段。曹操也隨之成爲我 腦海中一揮之不去的文人形象。

不久以後,我讀了《三國演義》,卻爲曹操的有膽有識,深諳軍機韜略的大將之風所感。

曹操生於漢末,時值黃巾起義,羣雄割據的亂世。所謂“亂世出英雄”,曹操少時便立下了一統天下的鴻鵠志。成年以後,他盡散其家資以招兵買馬,置辦軍械,組建了一小支隊伍。憑着這支不足萬人的隊伍,曹操討董卓,徵張繡,平劉岱,除呂布,滅二袁,剿劉表,伐張魯,終於一統北方,成就豐功偉績,離自己一統天下之夢大進一步。而這首《觀滄海》即是曹操在滅袁紹後,途經碣石山,觀滄海後有感而作。

至此時,我 再度默誦《觀滄海》一詩,它留給我至深 印象的,已非四句寫景之段,取而代之的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兩句。這句詩以大海之包羅日月,容納星辰之景象自比,暗示詩人自己將如大海包羅萬象一樣,一統中國的凌雲壯志!這看似尋常卻是點睛之筆的兩句忽然深深震撼了我,並令我回味良久——

曹操少而有志,終成大事,我不亦立下凌雲壯志,爲之不懈奮鬥嗎?

《觀滄海》讀後感5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信步登上了高聳的碣石山,來觀賞浩瀚無邊的大海。

腳下湛藍湛藍的大海,就好像一塊巨大的藍寶石,閃着光,和藍天連成一片、相互映襯。一陣風吹來,海水捲起朵朵浪花,海面起伏盪漾。碣石山巍峨挺拔,上面遍佈蒼翠的花草樹木,秋風吹來,樹葉簌簌作響,彷彿在演奏一曲美妙動聽的樂曲。頓時,一種清爽的感覺充滿了我的全身。大海也不甘寂寞,加入了自然的“合唱”,洶涌澎湃的波濤不斷轟擊着礁石,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

欣賞着美景,我彷彿看到了太陽、月亮從大海中升起,又落回到大海。太陽和月亮的輪迴都在大海的吞吐之中,由大海主宰。銀河羣星輝煌燦爛,也像是由大海的水滴凝結而成,包含在大海寬廣博大的胸懷中。我完全陶醉於大海的美妙景色,沉迷於關於大海的故事,直到天色漸晚,才盡興而歸。

我感嘆大海的美麗與廣闊。山島是靜,波浪是動,動靜結合,描繪出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水畫卷。大海還講述了這樣一個道理,包容一切,無私奉獻,我們做人也是這樣。心中感慨萬千,放聲高歌來表達自己的心意!

以下,詩人又展開其豐富的想象,進一步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星漢的宏偉氣魄和博大胸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觀滄海》讀後感6

《觀滄海》是我國詩歌寶庫中不可多得的非凡之作、大家手筆。它最大的成功是透過對雄奇壯麗的自然景觀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對社會發展進程的深刻思考和樂觀進取、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這是此詩永恆的魅力所在。

曹操生於東漢末年世宦之家,年輕時也想做一名能臣報效朝廷,但現實卻令他倍感失望,先是黃巾起義,閹黨之爭,繼而董卓之亂,漢王朝危若覆卵。爲維護漢王朝的統治,曹操曾挺身而出,清剿黃巾,刺殺董卓,不可謂不忠、不勇。但他更清醒地看到,漢王朝的毀滅已是不可挽回。於是他獨樹旗幟,挾天子以令諸侯,希望完成統一大業。這首詩就是他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北征烏桓得勝回師所寫。面對經過浴血奮戰取得的勝利,他不會忘乎所以,更不會失意消沉,在他看來,困難與奮發都是人生歷程中所必不可少的,動盪與安定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之路,關鍵是要有一個正視困難、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詩言志,字裏行間,我們不是能夠強烈地感受到作者的這種思想和態度嗎?

《觀滄海》是一首宣揚個人進取精神並且蘊含豐富哲理的詩作。作者用雄健的詩筆寫出了他的自然觀、歷史觀和人生觀:在自然界、人類社會以及人的生命中,唯有不停地運動、不斷地充實,自強不息,才能創造出雄偉奇麗的自然景觀、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和張揚個性、富有巨大魅力的偉大人格。

《觀滄海》讀後感7

一首寥寥幾句的詩歌,卻表達了作者的宏偉壯志。而對於我一個剛剛學過這首詩不久的初中生,對此也有很深的感受。

曹操,字孟德。當曹操登上碣石山上時,心中的志向一一涌現出來。曹操登上碣石山,看到一路以來萬千景象,油感而發,寫下了豪言壯志的《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在曹操是筆下,在曹操的心裏,對自然界的萬千景象有了新的詮釋。曹操登上碣石山上的時候,看見那寬闊的大海,在高山的映襯之下如此的美輪美奐,美不勝收。看到碣石山上的樹木如此豐茂,不禁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大好河山,站在碣石山上時,秋天的晚風在悄悄然的刮過,也許曹操這時不禁會有一絲絲涼意,但是看到在秋風刮過的同時,海面上也有了波濤,看到這樣的場景。曹操不禁想起了自己遠大的抱負,於是又接着寫下了千古名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這句詩表達了作者自己的遠大抱負,從日、月、星、辰,銀河等方面寫出來了作者的宏偉壯志。在日月星辰之間卻顯得如此渺小。詩人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入自己的想象誇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氣概。這就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形成的藝術境界。

《觀滄海》——展現了一個雄心勃勃、大有作爲、叱吒風雲的傳奇人物,真是見詩如見人。

標籤:觀滄海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