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弟子規

《弟子規》讀後感通用10篇

弟子規1.26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弟子規》讀後感通用10篇

《弟子規》讀後感1

暑假,我在家裏背誦了《弟子規》這本書。它的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李毓秀。這本書主要告訴我們的是:要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等道理。

首先是入則孝。“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這兩句話感動了我:漢代的黃香爲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覺時會幫父親把牀扇涼,冬天睡前會幫父親把被窩暖熱。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

讀着讀着,我又想起了王祥的一個故事,他的孝道感動了天:一次,在一個大冬天,繼母生病了,想吃鯉魚,但是河水已經結了厚厚的一層冰。而繼母依然想吃鯉魚,王祥沒有辦法,只好赤身在冰上祈禱。突然兩條鯉魚從河裏跳了出來。即使對自己並不慈愛的繼母,王祥也一直滿足她的要求。感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當然更感動着我,它讓我們懂得了要善待老人,孝敬長輩。

“將入門,問孰存”我們也常常喜歡自出自入,“敲門”這個動作,其實挺有學問。別人的房間是不能讓我們隨便進出的。在進別人房間前,不敲門是一種壞習慣,如果我們尊重別人就應該“將入門,問孰存”,即在入門之前,應該先敲門問一下:“有人在嗎?我可以進去嗎?”不要貿貿然然就跑進去。

《弟子規》這本書,讓我從中領悟了其精華,學習了中華美德,知道了要做一個知禮儀、知謙虛、知廉恥、知恭敬、知忠厚的人。這樣才能使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得以繼承和發揚光大。

《弟子規》讀後感2

《讀弟子規》教會了我許多,使我更加孝敬、尊重、體會別人,其中“出必告,反必面”使我懂得外出離家時,須告訴父母要到哪裏去,回家後還要當面稟告父母回來了,讓父母安心。在一次放學事件中,使我深刻得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

一天放學後,我想去上一次廁所,可是我想起了上次因爲上廁所,媽媽來接找不到我,在學校食堂、操場來回找了好久,當媽媽氣喘吁吁找到我時,我心裏很愧疚。所以我有點擔心:萬一這次媽媽來接我,又找不到我怎麼辦?她一定會很着急的。正在這時,我想起了《弟子規》中的“出必告,反必面”。我趕緊跑到一個同學面前,讓他在我媽媽來時通知下她我在上廁所。

我走出教室,去上廁所,可是心裏卻像有隻小鹿在亂竄,忐忑不安:我同學知道我媽媽長什麼樣嗎?他會通知到我媽媽嗎?

當我迅速的跑到教室時,發現同學已向媽媽說明了情況,媽媽正在門口等着我呢。。

我要感謝《弟子規》呢,如果沒有它的提醒,又要害媽媽擔心了。當然《弟子規》還給了我許多的啓發,它真是我學習的好幫手。

《弟子規》讀後感3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爲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纔會從心裏面爲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爲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讀後感4

“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古往今來,書一直是人最好的朋友。人們從書中增長知識,從書中懂得人生百態。書就像一道美麗的.色彩,讓人生多姿多彩;書就像一種美味的調料,少了它,人生的酸甜苦辣就會變得不完美。讀書好,讀好書,讀一本好書能讓人受益終生。從我認字起,就開始了閱讀之旅,然而我讀的衆多書中,最令我受益匪淺的書是一本經典誦讀——《弟子規》。

它告訴我們百善孝爲先,如果一個人連孝順父母都做不到,那麼還能做什麼呢?父母含辛茹苦地養育我們,教導我們。漸漸,我們越來越大,身體也越來越高。然而,他們卻越來越老,背也彎了,他們不再英俊,不再美麗,然而飽經滄桑的臉上卻寫滿了對子女的愛。

它告訴我們不僅僅是父母,兄長老師們也對我們充滿了關心愛護。所以我們應該去回報他們,尊重他們。對於比我們小的弟弟妹妹們,我們也應該去呵護他們。此外,現在社會上的人越來越冷漠。在金錢的誘惑下,越來越多的人走上了歪門邪道。也越來越多的人成爲了拜金主義,誠信變成了一種珍貴資源。所以作爲學生的我們更應該誠實守信,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這本書告訴我許多做人的道理,讓我受益多多。

《弟子規》讀後感5

國學,是我們中國智慧的寶藏。《弟子規》這本書,分爲七個部分:即孝、悌、謹、信、愛衆、親仁、學文。前六項屬於德育修養,後一項屬於智育修養。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

“事雖小,勿擅爲,苟擅爲,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兩句,他們告訴我:事情雖然很小,但不可以擅自做主。自己有什麼喜歡的東西,就算很小,也不能自己偷偷藏起來。有一次,我和媽媽去水果店裏買水果,我們挑好了後,媽媽正在買單,我偷偷拿了兩顆提子吃掉了,當時我還很不以爲然。後來讀了《弟子規》裏的這兩句話,再想到那天吃的兩顆提子,突然有如鯁在喉的感覺,我以後再也不會這樣了。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它告訴我要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有一天早晨,我六點多就起牀了,爸爸說:“早上這麼好的時光,你讀會英語吧!”當我正要磨蹭找個藉口不想讀時,忽然想起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於是馬上動身,拿起了英語書,興致勃勃地讀了起來。以前早上我都要七點多才起牀,現在每天我都會六點半左右就起牀了,這樣可以讀半個小時的書呢。

《弟子規》這本書,不僅告訴我們怎麼做事,更教會了我們怎麼做人。中華傳統文化不僅源遠流長,更是博大精深。身爲當代的小學生、未來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我一定認真品讀《弟子規》,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

《弟子規》讀後感6

“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開口說話,誠信爲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隨便答應。

一天中午回家,我和小紅一起回家,小紅說:“明天去龍山公園盪鞦韆吧!”反正我也已經好長時間沒有去那裏輕鬆輕鬆了!況且明天有事星期六!“好!”所以我很爽快的答應了。

這天晚上,爸爸又對我說:“明天去肯德基吧!”啊!肯德基!那不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麼?每次一聽同學們提起,我就心馳神往,恨不得就長一雙翅膀飛到那裏好好地大吃一頓!

我剛想答應爸爸,可是長年一項,明明明天是是答應了小紅去公園的,怎麼能失信呢?可是去肯德基,如錯過了這個機會,又不知何時才能去。怎麼辦呢?我心裏矛盾極了!終於我決定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孩子,於是我拒絕了爸爸,並向他說明了不去的理由,爸爸直誇我是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第二天一早,我和小紅登上了龍山公園山頂,面對那涼爽的風,我真是快樂,但是這中快樂不僅僅是因爲開心的玩耍,更是我沒有失約於小紅。

誠信是一種快樂,也是做人的基本!

《弟子規》讀後感7

這個暑假,大隊部給每位同學佈置了一項任務,就是寫一篇《弟子規》的徵文,於是,我讓媽媽買了一本《弟子規》。仔細閱讀起來,《弟子規》講的是怎樣做一個真人君子,怎樣爲人處事,做一個正直的人,品德高尚的人,怎樣尊老愛幼。裏面的一句句話語裏,都有一個個大道理,如: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讓我們聽父母的話,孝敬父母,遵重長輩,讓我最受教悔的是孝子王祥,王祥經繼母經常在他的父親面前說王祥的壞話,因此,父親不再像以前那樣寵愛他,並讓他天天地幹粗重的活,折磨他,但王祥對繼母卻毫無怨言,而且侍奉她更加的周到細緻。真孝順啊!有時候媽媽喊我有事,我裝聾作啞,愛理不理。有一次,我做錯了事,媽媽過來教訓我,我就跟媽媽吵了起來,看看王祥,他的繼母這麼對他,他都周到的孝順父母,而我,卻爲了一點小事和父母吵吵鬧鬧,連王詳的一點也比不上,王祥爲了繼母想吃魚,在冬天不顧天寒地凍,下水捉魚,還有一次他繼母想吃烤熟的黃雀,來刁難,於是王祥就想盡方法,千辛萬苦,王祥的真心感動了上天,蒼天成全了他,王祥才捕捉到一隻黃雀,而且親自燒烤,雙手拿給繼母吃。王祥因此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孝子。

我要向王祥學習,愛父母,尊長輩,保護弱小,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做一個有文化有教養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8

今天,陽光明媚。我到一樓下玩耍,媽媽見了我高興地問道:“作業做完了嗎?”我自信滿滿地答道:“早就做完了。”媽媽高興地上樓去了。

中午,我回到家。不小心把一個花瓶打碎了,我慌慌張張地拿來了掃把和垃圾桶把垃圾掃得乾乾淨淨。可是,我心想:要怎麼跟媽媽老老實實地交待呢?我想了又想,還是不要告訴媽媽了,媽媽看到我問:“孩子你怎麼了?”我傻呆呆地站在那裏,吞吞吐吐地說:“沒……怎……怎麼……”媽媽說:“有事情快說,別不說。”我的眼淚已經在眼眶裏打轉,當時我的眼圈已經紅了,眼睛也溼潤了,淚珠像黃豆大小似地流了下來。媽媽問:“你到底怎麼了?”我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說了出來,媽媽安慰我說:“沒事的,花瓶打碎了不要緊,就是不能撒謊呀!知道嗎?”我點了點頭。

我想起了《弟子規》裏面有一篇也講到,爲人不能撒謊,要講誠信。我明白撒謊是不對的,我要謝謝《弟子規》,是它帶給我很多啓示,讓我改掉以前的小毛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我的生活不能沒有《弟子規》。

《弟子規》就像你的導師,它就是一把讓人改過自新的鑰匙,它還是一個開啟良好習慣的大門。讓我們愛上《弟子規》,和它做永遠的好夥伴吧!

《弟子規》讀後感9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一書,最使難以忘懷並受到啓發的一段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命;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這段“弟子規”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推辭投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爲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輩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讓父母生氣傷心。看到這裏不由得我深感內疚,平時只要爸媽叫我,我都會假裝沒聽見,只管玩我的。媽媽要是讓我去做事,我會毫不猶豫地說讓爸爸去做,爸爸讓我去做事我會說我是你的奴隸嗎?每當爸媽教我怎麼做人處事時,我會一隻耳朵聽,一隻耳朵扔,把它當做耳旁風,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錯了事,爸媽說我,我會想盡一切辦法爲自己辯護,把黑板說成白板才肯罷休,有時讓爸媽氣得哭笑不得。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麼的不懂事。從此以後,我要痛改前非,絕不犯錯,要聽爸媽的話,不再讓爸媽傷心,做一個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四)

《弟子規》讀後感10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 ——《弟子規》

我從中讀到了無論說話,還是辦事,都應實事求是。

下面介紹一個實事求是的典故。

劉德是漢景帝劉啓的十四個兒子中的一個。封在河間(今河北河間縣一帶)爲河間王,死後諡獻,所以稱“河間獻王”。他一生酷愛藏書,曾從民間收集了很多先秦時期的舊書,並且整理得整整齊齊。他腳踏實地,刻苦鑽研,使很多讀書人深爲讚歎,都願意和他一起進行研究。劉德收藏古籍,有不少是出了高價收買來的,因爲自從秦始皇焚書後,古文書籍比較少見。他不僅收藏古舊書,而且進行認真地研究整理。因此,東漢史學家班固在編撰《漢書》時,替劉德立了“傳”,並在“傳”的開頭對劉德的好學精神作了高度評價,讚揚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意思是說,劉德愛好古代文化,對古代文化的研究十分認真,總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實根據以後,才從中求得正確可靠的結論來。

現在,人們運用這個成語,一般是指從實際情況出發,找出事物的內部聯繫,探求事物發展的規律性。也有指說話、辦事符合實際情況,既不誇大,也不縮小。

我們老師在說話、辦事時也應該實事求是。在學習時,我們有不懂的就要不恥下問,孔子曰: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和學生交往時,說一就是一,不能出言而又反悔。在與別人打交道時,不浮誇,不說謊。這樣別人纔會喜歡你,敬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