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弟子規

《弟子規》讀後感(10)作文900字_讀後感

弟子規2.68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10)作文900字_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弟子規》讀後感(10)作文900字_讀後感

《弟子規》讀後感(10)作文900字_讀後感1

《弟子規》是根據《三字經》編寫的。其中的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纔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纔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像畫畫,讓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發揮想象創作是不會創作出一幅優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憑着自我的意願任意胡爲,那他不會被別人理解,他的人生不會愉悅。我也沒有理解過正規傳統文化教育,在領悟了弟子規後,我就覺得自我有職責和義務在正確明白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期望咱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咱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忙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算起來,真正好處上接觸傳統文化已經有一年的時刻了。其實,這麼算也不見得正確,正因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畢竟,文化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語文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儒家文化的教養”。這句話,我是感受越來越深。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那裏的人民哪裏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性命力。

在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個性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範。所謂弟子規的規,也就是規範的意思。本來這本書是作爲兒童啓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但是,咱們此刻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因此此刻領悟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個性是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咱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建立和諧社會,和諧世界,領悟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領悟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咱們領悟《弟子規》,背誦下來就應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刻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領悟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領悟《弟子規》,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讀後感(10)作文900字_讀後感2

從小時候起,我就一直在《弟子規》的世界裏遨遊。那時,我只知道坐在小板凳上拿着它搖頭晃腦的讀,不明白它到底講的是什麼,不明白它對我的生活有什麼啓發,不明白它的世界如何豐富多彩。

隨着時間的流逝,把《弟子規》爛熟於心的我已經把它的意思和含義弄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同是人類不齊流俗衆仁者稀”這幾句。它告訴我們同樣是人,但是“真善醜美惡”各個都不同。喜歡追隨潮流的俗人多,仁慈博愛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慈博愛的學者出現,大家一定會敬畏並學習他的,因爲他公正不阿,因爲他關心社會底層老百姓。《弟子規》全篇體現了兩個字是“孝”與“信”,這也是我們的做人道理。作者爲後人留下爲人處世的金玉良言!教人以孝爲先,以信立身,在這個以金錢爲主的物質社會,這樣的道理就像是一陣清新質樸的微風,吹散了瀰漫在我們身邊的銅臭味,吹走了自私自利,吹來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嶄新氣象。

《弟子規》的真正用意並不是讓每個人僅僅背誦和搞懂它的意思,而是讓每個人在生活中實踐它。如果大家只是背會《弟子規》,那它的作者李毓秀的良苦用心就白費了。《弟子規》不但薈萃了古典文化的精髓,還將中國風的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它在最純粹的東方,成了我們“黃面板、黑頭髮”的代表。它的一字一句,在大地蔓延,從東方到南方,從南方到西方,再從西方到北方,處處是它的身影。傳統美德隨書香流淌在四方,經典圖書隨我們發揚到全球。

我做到了《弟子規》中所倡導的。比如:以前,爸爸媽媽叫我幹事情,我總是一拖再拖,想盡各種方法拒絕,《弟子規》就教導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現在爸爸媽媽有什麼我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叫我幹,這樣既提高我做事的能力,又成爲了父母眼中的“乖寶寶”;以前我見到長輩從不打招呼,總覺得說不出口,但是《弟子規》中說“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我就知道了如果你遇見長輩,就一定要打招呼。而且,必須要向叔叔阿姨說再見,你才能走,否則,會顯得很不禮貌。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弟子規》中的警句,已越來越成爲我的行爲準則。

在遨遊《弟子規》的世界中我進步了許多,從幼稚的小女孩變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在這過程中《弟子規》教會我許多許多,在以後的人生路上我會繼續銘記《弟子規》對我的教導。

《弟子規》讀後感(10)作文900字_讀後感3

暑假裏,我看了《弟子規》這本書,剛開始的時候,我覺得沒什麼意思,也看不太懂。後來,媽媽讓我讀一句再看一遍註解,還結合我在學習和生活中的事例給我講解,使我豁然開朗,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這本書是我國古代兒童的啓蒙讀物,是約束兒童的行爲,明確道理的規範讀本。這本書無論是在孝悌,行善,日常行爲等方面都給予了正確的解說。主要是讓我們從思想上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讓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好事,摒棄不良行爲。

讀了這本書,我才發現,爸爸媽媽在平時教育我的道理,在書中都可以找到,比如:第一部分"守孝悌"。這三個字看似很簡單,其實內容很豐富。這裏包含了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媽媽經常說,一個人如果不孝敬父母,不愛自己的家人,就沒有了做人的基本準則,現在很多單位招聘新員工,還要考察你在家是不是孝順父母呢!所以"守孝悌"是做人的根本。還有,媽媽平時經常教導我,穿衣服只要乾淨,整潔就好,不要追求名牌,互相攀比,要比學習,比進步,這纔是學生應該做的,在《弟子規》這本書裏,我讀到了"衣貴潔,不貴華"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吧!

當然,我看了這本書後,覺得在平時的生活中還有許多做得不對的地方,比如書中寫到“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就是要我們聽從父母的教誨,犯錯誤是難免的,有了錯誤要勇於承認,即使遭到斥責或打罵,也應該拿出勇氣面對。"過能改,歸於無",只有知錯,才能改錯。想到平時爸爸媽媽批評我的時候,我經常不虛心接受,無理還要辯三分,真是慚愧啊!

書中還有許多讓我受益匪淺的道理,比如:“事勿忙,忙多錯。”是讓我們做任何事情,應該從容不迫,要有充裕的時間計劃,我們的事情應該怎麼做,免得事到臨頭,擠在一起忙,亂在一堆。還有“勿畏難,勿輕略”就是說我們做任何事都不要畏懼困難而猶豫不前,也不可以草率,隨便應付了事。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堅持就是勝利……

讀了這本《弟子規》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當然,光是懂得還不夠,要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處處以這些道理來規範自已的行爲。我想,這是對我一生都有幫助的一本書。

《弟子規》讀後感(10)作文900字_讀後感4

這幾天,我們學習了《弟子規》,老師讓我們回家背誦。同學們沒有一個有怨言,因爲這對我們是有好處的。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爲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名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具體列舉出爲人弟子在家、出外、接待人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究家庭教育與生活,是啓蒙養正,教育弟子敦倫盡分,閒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這本書是依據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要小心謹慎講信用,和大衆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然後做到了這些還有多餘精力,就應該好好學習有益的學問。

看了《弟子規》,我發現,有很多的要求我們都沒有做到,出必告,反必面,現在很多學生偷偷摸摸的出門去網吧,不告訴家長,讓家長非常着急。放學回來,又不和家長說一聲,直接把書包一扔,就急衝衝的去寫作業了。從來不守孝道,而這又違反了“鬥鬧場,絕勿進”的規則。所以做任何事時都要先考慮一下後果,否則會犯下大錯。

其次,是信,任何事,都得以誠信爲先。“誠交天下客,信從譽中來”。誠信是經商得到的基礎,更是做人的基本道理,還是一個民族綜合素質的基本體現。政治老師總是對我們說:“一個人有了信譽才能獲得名譽;如果失去了信譽,也許他今天可以欺騙他人,甚至獲得利益,但遲早會身敗名裂!”是的“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一些奸商爲了獲取更多的利益,往往忽略了誠信,用盡了一切奸詐的手段,騙取了很多不該屬於他的錢財。現在,越來越多的商人丟了“信”——小吃中查出了地溝油,甚至連奶粉中都有了對嬰兒不利的激素……他們都忘了“信”。而世界上如果人人都少了誠信,那我們該怎麼生活?那些製造奶粉的奸商有了孩子,還會放心讓孩子和自己製造的奶粉嗎?不會的,想都不用想,他是不可能讓自己的孩子喝的。因爲,他已經沒有了信。

一個人要求別人尊重自己名譽,首先要愛惜和尊重自己的名譽,開口說話,誠信爲先,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遵守承諾。

無心非,名爲惜,有心非,名爲惡。知錯能改,錯誤就能慢慢減少;若掩飾,則錯上加錯。希望那些“丟”了誠信的商人,吧誠信“撿”回來,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瑾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幾點將銘刻我心,永遠不忘!

《弟子規》讀後感(10)作文900字_讀後感5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國家也有夢想,“中國夢”就代表了一個國家美好的未來。隨着年代的發展,夢想或許會成爲現實,或許會永遠是個泡影。我覺得“中國夢”不應該只是空洞的豪言壯語,它需要我們億萬人民羣衆腳踏實地的努力,也需要規矩方圓。《弟子規》雖然只有區區一千字,但卻概括出了我們在待人接物、自我管理、求學交友、理想情操等各方面應有的禮儀規範和道德要求。現在,大家都在提倡“遵循弟子規,共圓中國夢”,任何好的習慣都要從小做起,我們學生也不例外。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想有大的作爲,先以身作則,從小事做起。比如一些行爲舉止――“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初讀這裏,我十分不屑。人的洗漱更衣、坐立躺臥如此簡單的事竟然會出現在一本經典著作中。但合上書思索片刻,當年中國人在外國店搖搖晃晃地坐着,遭到外國人頗有微詞地評論之事從我腦裏劃過。同時,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責,我一回到家總是一屁股歪在沙發上半靠半倚,只想着舒服了,從來沒有想過這是不合禮儀規範的。去春遊時,我和小夥伴把展覽館的門檻當體育場的跳高墊不斷跳躍,“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雖是簡單的道理,可哪一樣我又做到了呢!如果人人都沒有這樣一點規矩的話,我們這個國家還怎麼稱得上是禮儀之邦呢!

沒有一個人能遺世而獨立的,交友處事也是人生的要事――“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這教導我們不爲一時的名譽而樂,是要擔心能夠稱得上,積極地完善自己向這個榮譽靠攏。聽到自己的過錯,要帶着樂觀的心態去改正,纔能有益友親近。而我平時最怕、最憎恨的是別人發現我的短處,又常常爲一個榮譽樂個不停,這樣,怎麼能交到良友呢!

再看看我們的社會,新聞中總是曝光一些公民的不文明,驕傲自大的行爲:公交車上佔三個座位睡覺的人,炫耀自己官位、家產的人百出。“公民素質”大合唱已經開展了許多年,都快唱得人心煩意亂,但問題依然嚴重。“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如果人人都能講誠信,又哪來那麼多的“假冒僞劣、坑蒙拐騙”呢?究其根源,我們的“規”基本上還停留在紙上,在一遍一遍的背誦中。現在,爲了我們的“中國夢”,我們要讓“規”種植進人們的心裏,播撒在日常生活中,直至讓它成爲一盞指引我們共築中國夢的明燈。

《弟子規》讀後感(10)作文900字_讀後感6

傳統文化在如今這個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似乎顯得有些落伍,但近幾年掀起的這股學習傳統文化的浪潮,使我們這些喜歡趕時髦生活,在網絡時代、吃着洋快餐、穿着耐克的時代青年,開始反省自己:現代社會哪些纔是最根本的東西?

對弟子規的學習,讓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聖人,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老師、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

次謹信,告訴我們做人要謹慎,要講信用,也就是要誠信爲本。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企業,如果不能誠實待人,那麼他依靠什麼立足社會呢?“人無信不立,企無信難存”,李嘉誠不就是靠着誠實守信的人生信條,才從一個做塑料花的商人起家,做到今天擁有數百億身家、譽滿全球的成功商人嗎?在如今處處講求競爭,事事講求效率的現代商業社會中,誠信也許並不能爲企業贏得眼前一些唾手可得的利益,於是一些目光短淺的企業便丟棄誠信去追求所謂的豐厚利潤。然而他們得到了些什麼呢?眼前的“三鹿”奶粉事件,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嗎?

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衆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纔會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纔會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讀後感(10)作文900字_讀後感7

認真讀完弟子規後,感悟頗多,從做人的根本,到爲人處事等等都有講解到,以前也接觸過古文和類似的教育,但讀一遍後依然能學習到一些東西,其中的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纔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想做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就得有規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入則孝,父愛母愛是最偉大的,父母所說的每句話所做的每件事都是爲我們好,也許有些話我們不愛聽,但請不要直接頂撞,學會尊重父母,等有一天我們也成爲孩子的父母時便會理解他們現在的想法,一個不尊重父母不孝的人是不值得結交和依賴的。

出則弟,一個人在外工作很不容易,茫茫人海能在一起工作也是一種緣分,與同事朋友相處更要相互尊重、理解,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換位思考,不發表主觀意見,這樣才能和睦相處,才能得到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幫助。

謹、信,教會我們做任何事情前多考慮周到,每個細節每個問題都儘可能的去想到並提前做好應對方案,對不熟悉的事情,不瞭解的事情,不亂髮表意見,一定要多觀察,少說多做;做人一定要誠信,不要輕許諾言,許了就一定要做到,善意的提醒別人的缺點,一定要講究方法及語態,別人的優點一定要學習,多聽聽別人對自己的建議,既使不對,但既然給了別人這樣的感觀,那一定是我們哪方面做的不好,學會傾聽,有則改之,無則加免,一定要學會反思,做好一件事情我們要總結經驗,沒做好一件事情,我們更好吸取教訓。

泛愛衆,佛曰:普渡衆生,我們都是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一定要相親相愛,在你能力範圍之內儘可能的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誠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要要求付出就一定得到,不管別人怎麼對你,你都認真對待他,並要學會感恩,記住每一個幫助你的人,感恩在心,常記不忘,常思報答,這樣才能得到更多,才能更多快樂,心態決定一切;

親仁,如果有機會碰到德高望重的人,向他學習,此乃人生一大幸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和正義仁德之人接觸,纔能有更高的思想境界,跳開這個世界看世界,才能看到學到更多。

很多道理我們都懂,都是很基本的做人道理,一說都明白,但真正能做到的又能有幾個,更多的是光說不做,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學會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事方法,不能要求別人去改變,先從自己做起,做好自己,每個細節。

《弟子規》讀後感(10)作文900字_讀後感8

在我的腦海中,《弟子規》是一本經典之作,是一個生活的典範,更是一位人生旅途中的金牌導航員,這本通俗易懂的書籍,看起來每句平淡無奇,但只要用心感受,就會發現《弟子規》中的每一句都宛如金玉良言般深入人心;細細品味,更能發現它們當中的每一個字眼中都蘊含着一種獨特的韻味兒,同時在簡潔中又把知識的甘露撒向了我們。

讀了《弟子規》後,我豁然開朗,更知道了處身於這個社會上,我們一定要學習誠信待人。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所以,只有守信,我們的人格纔會變得更加完美。“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這一句說得多好啊!它告訴我:凡是自己親口說出的話,都要講信用,欺混矇騙、胡言亂語絕對不行的。所以說,《弟子規》就像我的啓蒙老師般一針見血地教導我信用是代表一個人的心胸,尊嚴。

說到講信用,我就想起了一件發生在我與朋友小雅之間的故事,那是一年級時的事了,本來我和小雅約好了在星期六到我家做作業的,而到了星期六,天空卻不合時宜地下起大雨,眼看這傾盆大雨嘩嘩下不停,凜冽的寒風中,小樹、花兒都被大雨衝得搖搖晃晃的。突然,一道銀光從天空中閃爍而過,繼而“轟隆”一聲,一個響雷在空中炸開,我被嚇得心驚肉跳。我呆呆地凝望着窗外,看着這場下不停的大雨,心想:小雅一定不會來了,這麼大的雨……唉!當我心灰意冷時,小雅卻闖進了我的眼簾;她身上穿着一條繡滿碎花的裙子,手裏撐着一把雨傘,雙腳馬不停蹄地向我家奔來,臉上灑滿了疲憊,卻又隱隱約約地閃爍着歡樂的神情。我瞪大了眼球,真的是她?我都不敢相信了?我連忙奔出家門,迎接那個溼漉漉的身影……我想如果是我,我一定不會像她一樣那麼守信,何況是那麼大的暴風雨,又何必爲了一個小小的承諾。我想,不僅僅是我,世界上恐怕也沒有多少人像小雅那般執着了吧!或許,有人會說她很傻,但是,這樣的“傻”,很值得,不是嗎?這就是誠信的表現吧!誠信誠信,誠實守信,學會誠信的人,纔是一個“真人”!

我徜徉在《弟子規》的世界中,像一條稚嫩的小魚,是《弟子規》讓我在迷茫中找到方向;是《弟子規》讓我在雲霧中找到自我;是《弟子規》讓我在生活中找到真理。我就像一個“飢餓”的人,吮吸着知識的甘霖。是《弟子規》教會我做人,所以,“導航員”這個稱號非它莫屬。

我在陽光的淋浴下成長,我在《弟子規》的臂彎下學會做人。《弟子規》的教誨,我永遠銘記在心!

《弟子規》讀後感(10)作文900字_讀後感9

如果說你要讀儒家的經典,除了《論語》等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外,還有《弟子規》也是一本很好的書。如果說《論語》等是面向所有人的,那麼《弟子規》就是針對孩子的。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爲中心。分爲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並改名《弟子規》,是啓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弟子規》的核心,本自孔子的言論。它教導我們孩子需要講孝悌,要謹慎誠信,要愛周圍大衆,親近仁德賢人。倘若有富餘精力,多讀書多做學問。《弟子規》的教育觀念,我是非常贊同的,它崇尚的是儒家的思想,以“仁”爲本。我認爲,這個世界上聰明人不多,有作爲的人更少,而我們中國當前的教育是以成績爲主,恨不得大家門門優秀,個個成爲大科學家。中國現在的中、高考似乎完全決定了學生一生的命運。其實不然,有消息稱,中國自恢復高考的三十年來,並沒有一個高考狀元成爲各領域工作者中的頂尖分子,這是爲什麼呢?我認爲,成績不能說明一切,因爲成績只能說是理論知識掌握了,而真正的研究,實驗工作等,光有理論知識是不夠的,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等都是很重要的,而最最重要的就是情商,包括性格脾氣等等。你在工作中不能與人家良好溝通、良好合作,甚至不能與他人和諧相處,還能談什麼工作呢?

因此,我非常贊成以道德爲基礎的教育方式。因爲你做人首先得講道理,要文明要有修養,這樣纔是一個真正的人。在這個基礎上,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學識素養,若是你能掌握得很好很深,那麼你就是一個優秀的人了。

畢竟人的智商,人的接受能力等總是會有差異的,這樣導致人的成績有高低,但是,道德這方面,就拿《弟子規》來說,你想做就一定能做到,但每時每刻都做到,那需要時間,需要毅力。古時候,孩子們都學習儒家思想,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那纔會受人尊重與敬愛。那時,除了貧窮和不愛學習的孩子,大多數孩子們都努力學習,特別是隋朝開始了科舉制度,“學而優則仕”,有志之士就透過科舉,考取進士後就可以做官,爲百姓造福。因此,歷史上自從儒家思想佔據統治地位的時期,除戰爭時期外,神州大地都很先進,很繁榮。但是現在,中國都沒有一個接受中國教育的人獲得諾貝爾獎;還有人均經濟水平實在是太低了!而中國,作爲一個有着五千年曆史的大國,人民的素質卻是越來越低,導致很多人去日韓和東南亞等地旅遊時,被當地人罵!

《弟子規》讀後感(10)作文900字_讀後感10

弟子規這本書讀了之後使我受益匪淺,我讀這本書時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

弟子規這本書分爲八個部分:總序、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衆、親仁、餘力學文。這本書講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從我身上你就可以體會到了 .我姐姐在暑假回來了,我和姐姐半年沒見了,一見面就擁抱,可沒過幾天,我們就和往年一樣吵起來了。媽媽自然就不高興了,一直在批評我。如果我和姐姐不吵架,和睦相處,一家人就其樂融融,媽媽爸爸高興,對他們的孝道就自然表現出來了。在“餘力學文”中說道:一味的讀死書,並不能成爲一個真正有用的人。但如果一味地做而不讀書,也是不對的。正所謂孔子寫的《論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了則本書,我的收穫很大,即明白瞭如何做人,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我在家一定要孝順父母,不能讓他們擔心,有什麼事一定要告訴他們,有什麼好的一定要分享給他們。生病的話一定要好好地照顧他們。和兄弟姐妹相處要好。在我們的行爲要小心謹慎,穿着整齊清潔。我們說話要守信用……只要理解了,照着去做,一定會成就一番大事業。弟子規讓我領悟到生命的真諦!正如蘇格拉底所說:金錢並不能帶來美德,美德卻可以給人帶來金錢。說出了美德在人一生當中的重要性。

盧梭說: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還有人說:誠實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財富。說明了美德、感恩、誠實是我們小學生必須具備的幾種品質,而講述這幾種品質的書,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大國學經典——《弟子規》。《弟子規》中的《入則孝》詳細講述了我們在與父母相處時應該做到:做事不遲緩,拖延偷懶;要聽從父母的教誨、責備;照料父母要盡我所能。對待父母要誠實守信;父母有錯誤要勸說;父母生病要一直照看着。而我們在生活中不僅爲父母做事偷懶,不幫助父母做事,還在父母教誨我們時心裏不舒服,父母生病不管不問卻只顧自己玩,一點都沒有做到《弟子規》中的要求。生活中我們應該儘快改掉這樣的毛病,不然就是不孝了。誠實守信在《弟子規》中的《信》裏也表現得淋漓盡致,告訴了我們在與別人相處時要誠實守信,不胡言亂語,不說尖酸刻薄、下流骯髒的話;做錯了事就要承認錯誤,若是逃避那就是錯上加錯了。可我身邊有的人就說一些骯髒下流的話,做錯了事情就逃避責任,從不主動承認錯誤。希望他們讀一讀,及時改正自己的行爲。

《弟子規》是一本可以使人獲得高尚道德修養的書,希望大家記住裏面的: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衆、親仁、餘力學文,生活中按照《弟子規》中的要求去做,規範自己的言行,培養自己高尚的品格,傳承中國經典文化!

《弟子規》讀後感(10)作文900字_讀後感11

這幾天一放學,我就急匆匆地趕回家。你可能會想:“莫非她是有急事不成?”——“NO!”我是趕着回家看爸爸前不久送給我的《弟子規》!那是幾個星期前的事了。我在家中上網,無意中看到了一本名叫《弟子規》的書,我想這本書的名字挺怪的:這“弟子”指的是什麼呢?那“規”又是指什麼呢?“規範”嗎?一連串的好奇心驅使我把它買下來。可我沒這麼多錢!怎麼辦?我只好向爸爸“求助”。沒想到爸爸不假思索地答應了。但是爸爸給我提了一個條件——要我對照自己平時的行爲閱讀這本書。哈!這還不容易!我平時在學校是尖子生,在家裏是大人誇的好孩子,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差距吧!

我每天認真閱讀《弟子規》,慢慢地,我發現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還是存在着許多缺點的。

《弟子規》中說:“房室清,牆乾淨,几案潔,筆硯正。”可是我呢?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我的房間永遠不會和書中所說的有相交點——我的房間裏亂七八糟的,地上一塊橡皮,牀上一個文具盒,桌子上又胡亂地攪和着幾本書。要讓我的'房間做到“窗明几淨”,簡直是天方夜譚!

《弟子規》中還說:“列典籍,有定處,看完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我雖然學習不錯,可偏偏和書“作對”。你只要翻開我的語文書,就會發現一些“不堪入目”的字跡映入眼簾。各式各樣的抄寫本也難逃“此劫”。有的被我打上了草稿;有的被我用來畫上了不三不四的畫;還有的就是被我撕下當摺紙了。一本新書用不了多久就會在我的手下變成“爛書渣”。別人向我借作文書我也拿不出手——因爲作文書上滿是我“琳琅滿目”的“草書”!

《弟子規》中還有一條使我更加慚愧:“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我吃東西可是出了名的挑:什麼冬瓜呀、白菜呀、蘿蔔呀、茄子呀,我從不入口。任憑媽媽怎麼說,我就是不吃,最後惹得媽媽拿着雞毛撣子在我後面“窮追不捨”。但是,一碰到大魚大肉,我就暴飲暴食,到頭來受罪的還是我的肚子。想起來還真後悔,現在我已經改變了食譜,葷素相容,這樣不僅讓我口感豐富,還使我營養搭配均衡,我的身體也慢慢地棒了起來,如此好事何樂不爲呢?

漸漸地,我反覆讀了《弟子規》,感觸頗深。其中許多警句我都能脫口而出,更重要的是他常能給我的言行舉止敲響了警鐘,並時時督促我用規做事,用規做人。《弟子規》不但使我改掉了學習和生活上的許多不良習慣,他還將成爲我一生的座右銘。

《弟子規》讀後感(10)作文900字_讀後感12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時山西絳州人李毓秀所作。全書以《論語·學而》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開篇,以三字韻語的文字方式,教人應該怎樣待人處世。

雖爲古文,但作者最初的立意對象爲受訓的兒童,故而字意簡單,讀起來並不費力,加之在網上查到楊淑芬教師的解說,使我對整篇檔案的思想有了一個粗淺的認識。全文以人的品性涵養爲基本,教育一個人從小到大應該刻盡的本份和不應逾越的界尺,固然覺得有些古板,但字裏行間的勸叫,如明鏡般映照出我與文中教導的德行的格格不入,隨之而來的是我對人生的迷惑和無助:我終究應該怎樣活着?

在讀大學的時分,對儒家思想產生過濃重的興味,在並不深化的學習過程中,發自內心的慨嘆古人的聰慧,之乎者也中深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和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倫理道德。但是,近代一百多年的社會動亂和西方文化的融合,使得本來明晰的文化脈絡慢慢含糊,特別是肅清全社會價值取向的若干次運動,更是雪上加霜。或許,對共產主義和建國首領的崇拜支撐了上一代人的肉體體系,到了我們這一代,原有的價值體系徹底解體,物資的充分愈加彰顯肉體的慘白,我們是文化缺失和肉體貧乏的時期的產物,從何而開爲何而去,我們沒有信仰,卻盼望信仰,我們對新的舊的道德規範都報以疑心的態度,不屑於權威,卻又迷失在追求的過程中。

或許會有人笑我矯情,本人的事情都管不好,還去管這些似是而非的東西。但是,這樣的迷茫會影響我們的價值取向。偏激的、散漫的或者是憤世嫉俗的內心反映出來的正是我們自在主義。

看《弟子規》,覺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曾經有一套社會認可的道德範本,遵照着約束着,在短短的時光中,總有被主流思想認可的聖賢書指引着,不論對個人開展是好是壞,但至少不會迷茫無助。一個人有終身都爲之堅持的信仰,就算他資質駑鈍,仍然會有所成就的。

細讀《弟子規》,發現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卻是我們最無知和單薄的中央。古人訓誡做人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關心朋友,都由於心胸感恩,正由於感恩,所以對人對物多了忠誠的敬重之心,尊崇發至內心,然後狂妄自大的做人。時下太多如我普通的年輕人,強勢的自我,對人對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然後標新立異,自在散漫然後無法無天。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照《弟子規》,發現,陋習多的不是一點,而是全部。欣喜,此書再次開啓我的啓蒙教育,內審自我價值觀,批判的接納古人爲人處事的道理。

《弟子規》讀後感(10)作文900字_讀後感13

國學經典文化是人類智慧的寶藏,是人類文化的精髓。《弟子規》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禮物,它短小精悍,卻蘊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爲流傳。它深深地吸引着我,不僅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他雖然只有三字一句,但讀起來卻琅琅上口,讓人回味無窮!

弟子規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則孝》這一部分。第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意思是讓我們在家中,父母叫喚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裏。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讀到這裏我心中不禁有一些羞愧之情,記得有一次,爸爸媽媽叫我打掃一下房間,我裝作沒聽見,心裏卻在想:“真是的!難道他們自己就不會做嗎?偏偏要我親自出馬來掃!”然後嘴巴里使勁嘀咕埋怨爸爸媽媽!

等他們來到我房間看着我然後重複說要我打掃房間時,我才及不情願的站起身來,並且慌稱要喝水了,於是便走到客廳,慢慢的喝水,喝完水後,又走向廁所,說要上廁所,於是我便在廁所裏蹲了5、6分鐘才走出來,剛一出門,便看見媽媽站在我前面緊皺眉頭然後火冒三丈的說:“你怎麼就這麼懶啊?”緊接着就是一連串的教導和訓斥,講完後媽媽便自己拿着掃把去打掃了!從這句弟子規中我得到了一顆孝心,這顆孝心讓我知道要聽父母的話,不要讓父母傷心!要讓父母開心、快樂!《入則孝》中我還很欣賞幾句,這句話的意思是:“爲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親穿的是否溫暖,居處是否暖和。夏天,要考慮父母是否感到涼爽。每早起牀,一定要看望父母親,請問身體是否安好;傍晚回來了,也一定要向父母親問安。外出時,先告訴父母要到哪裏去,回家以後,一定面見父母親,讓他們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對於所從事的事情,不隨便改變。以前我總是淘氣調皮,爸爸媽媽哄着我給我穿衣服我都不聽話!現在我知道,我不僅不能調皮搗蛋了,還要有一顆孝心,夏天要讓父母感到涼爽,冬天也要讓父母感到暖和!以前我總是喜歡自己一人出去玩,並且從來都不向爸爸媽媽講,因爲我認爲這是我的祕密,不能告訴父母,看了這句弟子規我覺得自己是錯誤的,應該跟父母講!有時我從外面玩完回家後我回家後,會情不自禁的想到一個念頭,就是與父母玩躲貓貓,我會躲在一個地方不出聲,等到爸爸媽媽急得不行了我在悄悄溜出來嚇他們一跳!現在我知道這樣做十分不好!

弟子規雖然只有三字一句,大事他給了我一顆真摯的孝心!

《弟子規》讀後感(10)作文900字_讀後感14

在寒假裏,老師讓我們通讀《弟子規》,開始我覺得沒什麼意思也看不懂,後來,媽媽讓我上網看了《弟子規》電腦版說明,讓我讀一句看一句註解,慢慢得我終於明白了。這本書是我國古代兒童的啓蒙讀物,是約束兒童的行爲,明確道理的規範讀本。這本書無論是在孝悌,行善,日常行爲等方面都給予了正確的解說。主要是讓我們從思想上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讓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好事,摒棄不良行爲。

第一部分“守孝悌”。這三個字看似很簡單,其實內容很豐富。這裏包含了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師長”這裏指“長輩”“老師”及“兄長”。一個人首先要孝順父母,烏鴉尚知反哺,作爲人更應該對養育自己的父母加以報答。一個人如果不孝順父母,不熱愛自己的家人,長大以後就談不上熱愛故鄉,熱愛祖國了。所以“守孝悌”是做人的根本。結合我的生活,我發覺有很多地方我做的不夠,當媽媽爸爸批評我的時候,有時我明知道不對也要反駁;當我情緒不好的時候,有時我會對他們大喊大叫,不能做到“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透過瞭解此句的真正含義,我明白這是對父母的不尊不敬。

其次,這本書還講述了日常起居的行爲規範。比如“衣貴潔,不貴華”穿的衣服乾淨整潔就可以了,無需高檔、華麗,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誰的衣服及用具貴重、奢華,這都是不正確的行爲。這也是我爸爸媽媽經常教育我的,學生要以學習爲主,互相攀比對我們的成長是無意義的,只有害而無利。犯錯誤是難免的,有了錯誤要勇於承認,即使遭到斥責或打罵,也應該拿出勇氣面對。“過能改,歸於無”,只有知錯,才能改錯。不能因爲掩飾犯下的錯誤,就撒謊,而犯下另一個錯誤。我從小媽媽就教育我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長大以後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我牢記媽媽的教誨,牢記古人的尊尊教導。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這本書還在道德方面教育我們明辨是非的觀念。別人的東西不能佔爲己有,不能私動,私動是可恥的行爲。我記得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爸爸媽媽曾經說過:別人的東西不能拿,因爲那不是自己的,如果喜歡回家跟媽媽爸爸說,我們給你買。至今這句話還印在我的腦海裏,永遠不會忘記。“不如人,當自勵”、“見人善,即思齊”,如果思想、學習上有不如別人的地方,應當努力下功夫趕上,以好的榜樣激勵自己。上學期我的數學因爲不認真、馬虎,成績不理想,得100分的時候很少,於是我暗暗下決心透過努力我一定要得到提高。

這本書產生的時代畢竟是封建社會。有它的歷史侷限性,我們要站在現今時代的高度評判學習這本書。有繼承,有摒棄,傳承健康的歷史文化精髓,維護民族文化遺產,使中華民族的精神永遠流傳下去。

《弟子規》讀後感(10)作文900字_讀後感15

李毓秀的《弟子規》是仿《三字經》體例,三言成語,名句疊韻的形式爲古代爲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敬師規範,由《論語》《孟子》《禮記》《孝經》和朱熹語錄編纂而成,今天讀來仍然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當今發達的商品經濟社會和古代的社會環境不能同日而語,我想在現實和傳統之間有沒有一個承繼關係?中國有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講得最多是一個“育人”的問題,所謂至樂莫如育人,怎樣教育人,怎樣增加修養,做一個完善的人?這是我們應從傳統中繼承和發揚的。

在物質豐富、科技發展的現實環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沒有依託,往往在紛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導原則,而在《弟子規》中所提到的做人的總綱“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教誨,以此成爲做人的原則,那麼我們在工作和學習時,就能加深自己的修養,在物質社會的時代不迷失,不動搖,時時保持清醒,和諧和同事之間、領導之間、親人之間、朋友之間以及陌生人之間的關係,進而和諧整個社會成員的關係,那麼共建和諧社會就不會是一句空話。

《弟子規》中講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學等方方面面的行爲標準和作人準則,提倡正人先正心。我從中深刻領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從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嚴以對已,寬以待人,積極融入到團隊當中,要尊重領導,認真完成領導所交待的各項任務,忠於職守,互相幫助,協作共事,作爲服務視窗工作,要樹立良好的服務形象,禮貌待人,微笑服務,做到百問不厭,應保持坦誠、公正、客觀的態度對人對事,並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積極參加培訓和學習,提高工作效率。

《弟子規》對和諧家庭也是有着重要的意義。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每個細胞的健康才能保證社會機體的健康,其中“二十四孝親圖”在感化人的同時,也教會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怎樣對待親人,也讓我們思考在當今社會怎樣去實現傳統文化的價值,試想,如果一個連父母長輩都不尊重、孝敬的人,一個喪失了做人最基本的倫理道德的人,如何能對別人以禮相待?這樣的人能否讓人信服與尊重?

《弟子規》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們要從中領悟其精華,發揚中華美德,做一個完善的知禮儀、知廉恥、知謙虛、知恭敬、知忠厚的人。這樣,在我們繼承傳統,發揚傳統中,才能體現其價值。

標籤:弟子規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