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弟子規

【精】弟子規演講稿

弟子規5.62K

演講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講者的思路、提示演講的內容、限定演講的速度的作用。在現實社會中,演講稿對我們的作用越來越大,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演講稿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弟子規演講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弟子規演講稿

弟子規演講稿1

敬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學習《弟子規》有感。

《弟子規》是一本讀後可以讓人終身受益的好書。很多人會背《弟子規》,可是難以做到《弟子規》的要求。今年暑假期間,我在媽媽的介紹下,閱讀並背誦了《弟子規》,切身體會到國學經典中充滿智慧的教誨,受到了一次愛的洗禮。

小朋友們在家經常看電視,看電腦,我以前也會這樣。爸爸媽媽叫我也沒聽到,有時即使聽到了也不答應。有時候,答應了也沒馬上關上電視,關上電腦。《弟子規》上說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就是說,爸爸媽媽叫我們的時候,我們馬上要答應,不能慢吞吞的;爸爸媽媽叫我們做事的時候,我們要馬上去做,不能偷懶;爸爸媽媽教育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們要認真聽,要記住,要做到。要是我們做錯了事情,被爸爸媽媽責備教訓的時候,我們應該虛心接受,不能反抗,不能讓爸爸媽媽傷心。是《弟子規》教會我怎樣做纔是一個真正的孝順父母,尊敬長輩的好孩子。

有的小朋友,在吃飯的時候挑食。合口味的時候猛吃,不合口味的時候不吃或吃的極少,有的甚至還把不合口味的食物扔掉,這樣做,不僅不利於身體健康,還浪費糧食。《弟子規》上說:“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就是告訴我們,吃飯要適量,而且不可偏食;“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勵,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使我明白了,學習和品德上不如別人的話,就要發奮努力,迎頭趕上去;而衣服和飲食上不如別人,不要放在心上,不要產生攀比心理。

“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旨在告訴我們,我們小學生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是難免的,要拿出勇氣,勇敢的面對錯誤,知錯就改,不能因爲掩飾犯下的錯誤就說謊,以致又犯下另一個錯誤,結果錯上加錯。

“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的最後一部分這樣說,我以爲,在今天這個資訊傳播如此之快的時代,小朋友在學文的同時,還要注意做好自身的保健工作。據有關科學研究發現,小朋友要是經常看電視,玩電腦,就會影響到自身視力的發育。真的,有一次,老師在領我們做完眼保健操後,告訴我們,鄰班的已有好幾個同學戴上眼鏡啦!真的!下課時,稍稍留心,就看見好幾個同學帶着眼鏡!詢問之下,他們還真是因爲長時間看電視,玩電腦而導致看不清東西,變成了近視眼!看看他們,戴眼鏡的樣子並不帥!還給自己的生活帶來許多的不便!真是太可怕啦!

所以,我希望大家以後多去戶外活動,多親近大自然,讓陽光,山水,綠樹和鮮花來代替電腦遊戲和動畫片,並且長期堅持下去,給我們的身心成長一個有益的環境,讓我們健康快樂的長大!

弟子規演講稿2

弟子規矩,從小做起,從孝順做起。這是我學《弟子規》以來最深的感觸。

說到孝順,誰都不能不想到自己的父母。

我的父親和母親現在是命運之年。二十七年前,在我們現在這個年紀,他們相知相愛,一直在一起到現在。他們一天都沒有懈怠,毫無保留地奉獻了近30年的青春;爸爸媽媽關心愛護孩子,哥哥和我無時無刻;他們一直很關心我和我哥覺得最簡單的問題,重複了1000遍,10000遍——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好好吃飯,出門多穿點衣服,別感冒。但是他們從來不讓我們擔心他們的健康,每次總是重複同樣的話——我們不需要你擔心,你自己保重就好;到現在,我的父母還在爲我和哥哥努力。我和哥哥都很清楚,我們不能也不能讓爸爸媽媽爲我們放下心來,因爲無論我和哥哥多麼聽話,或者我們的生活多麼幸福,我們永遠是他們的兒子,永遠是他們心目中最難纏、最長大、最不懂事的孩子。

我爸媽都是花白頭髮,也有自己的父母——我爺爺奶奶。我爺爺今年84歲,我奶奶剛過78歲生日。爸爸媽媽的孩子,包括爺爺奶奶,都很孝順兩位老人,他們的晚年很幸福。我爺爺最近腿腳不好。雖然爸爸媽媽不在身邊,但是很關心老人的健康。他們經常寄錢打電話問我爺爺的情況。還好我爺爺的腿病慢慢好了,奶奶身體一直很好。這是我們大家庭最欣慰的事;我深深感謝我的父母和親戚給了我和我的弟弟這樣一個孝順和諧的家庭環境,爲我們創造了這樣幸福的生活。你們不僅是我們的親人,也是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年輕一代會像尊敬你的祖父母一樣尊敬你,回報你,愛你!

我偉大的父親,我善良的母親,我的弟弟和我向兩位老人深深鞠躬。我們永遠無法報答你的好意,也不敢忘記你的諄諄教誨。我們將履行我們對你的承諾,用我們的一生來榮耀你。

爸爸媽媽哥哥我愛你!

謝謝大家!

弟子規演講稿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在中國好多人聽說過《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但是很少有人提起《弟子規》,前者更加註重於文化教育,但是《弟子規》纔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結晶,教會了人們如何做人做事。在清代《弟子規》是作爲國學課的啓蒙課本的,因爲一個人只有先學會了如何做人才可能成爲人才,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

《弟子規》篇幅不長,全文共計1080字,三字一句,一共五個部分。具體列出爲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廚師、接物、求學應該有的禮儀和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尊敬父母長輩,對兄弟姐妹一定要團結友愛,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言行舉止要小心謹慎,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講信用,講仁義,講道德,換而言之就是做人一定要厚道。和大衆相處時一定要平等博愛,學會換位思考,須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遇到有人德的人呢,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學習是一件崇高偉大的事情不應該有那麼多的想法。一個人只有掌握了文化和技能才能真正的立足於社會,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也是社會優勝劣汰的法則。

弟子規演講稿4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誠實的語言需要信任的耳朵來傾聽,更需要善良的心靈來領會;高尚的人格需要公正的眼睛來發現,更需要道德的大廈來支撐。

而弟子規就是教我們要保持高尚的人格,教我們爲人子弟,在家裏要孝順父母;離開父母要像敬愛兄長那樣與人相處;處事謹慎誠實,對大家友愛相處,親近有仁德的人。這些都要到以後,還有剩餘精力就去學習文化。

大家可能都知道上古時期的舜帝吧,孝順寬厚的舜帝,他出身卑微,七代以來,都是地位低微的普通百姓。

他的父親瞽叟,是個盲人。舜的生母早已去世,瞽叟再娶,又生下了一個兒子叫象,象很講究享受,待人很命傲慢。瞽叟偏愛後妻所生的兒子,總是想殺掉舜,但他都躲過了;可是仍然孝順地事養父親、後母和弟弟,而且越來越來恭敬,一點都不敢怠慢。

舜在二十歲的時候,因爲孝順父母而出了名。三十歲時,堯帝詢問有沒有可以做天子的人,四方諸候都推薦舜,說只有他甚當比任。於是堯就是兩個女兒給舜,來觀察他內存在的德行;還派九個男人和他相處,來觀察他的外部表現。

舜的修養很深,處世嚴謹而且有威嚴,所以大家都很信任他。

在短短一年內,舜所居處的地方都發展成了村落,兩年之後,成了小鎮,三年之後就成了都會。普天之下的清明德政,都是以舜帝開始的。舜帝在位三十九年,繼續了堯時的太平盛世,被稱爲“堯天舜日“。

同學們,雖然我們沒有先人那麼好的道德修養,沒有闡明完美、光明的德情,沒有使人民受到感化,成爲新人,沒有達到道德上完美無的理想境界。

但是我們可以以古爲鏡,以古爲師,從身邊的點點滴滴開始。這也應了《弟子規》裏的一句話:“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跟躋。”

百善孝爲先。星期六晚上,我做完作業後,覺得沒事,就想幫勞累了一天的媽媽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的事。我走進屋子裏,看到地上有一塊髒兮兮的手帕,我連忙拿起手帕向水池走去。我先打了一盤乾淨的水,再加上一些開水,照媽媽洗衣服的樣子,把手帕放在水裏浸泡幾分鐘,再在水裏倒上一點洗衣粉,用手使勁的搓,水裏立即起了許多小泡泡。我搓了幾遍,又用清水洗了幾遍,然後才晾在衣架上。我心裏非常高興。

同學們,我們要多讀《弟子規》,多學古文化,爲祖國報效,爲班級爭光,爲自已!

弟子規演講稿5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誠實的語言需要信任的耳朵來傾聽,更需要善良的心靈來領會;高尚的人格需要公正的眼睛來發現,更需要道德的大夏來支撐。

而弟子規就是教我們要保持高尚的人格,教我們爲人子弟,在家裏要孝順父母;離開父母要像敬愛兄長那樣與人相處;處事謹慎誠實,對大家友愛相處,親近有仁德的人。這些都要到以後,還有剩餘精力就去學習文化。同學們,雖然我們沒有先人那麼好的道德修養,沒有闡明完美、光明的德情,沒有使人民受到感化,成爲新人,沒有達到道德上完美無的理想境界。但是我們可以以古爲鏡,以古爲師,從身邊的點點滴滴開始。這也應了《弟子規》裏的一句話:“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跟躋。”

百善孝爲先。星期六晚上,我做完作業後,覺得沒事,就想幫勞累了一天的媽媽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的事。我走進屋子裏,看到地上有一塊髒兮兮的手帕,我連忙拿起手帕向水池走去。我先打了一盤乾淨的水,再加上一些開水,照媽媽洗衣服的樣子,把手帕放在水裏浸泡幾分鐘,再在水裏倒上一點洗衣粉,用手使勁的搓,水裏立即起了許多小泡泡。我搓了幾遍,又用清水洗了幾遍,然後才晾在衣架上。我心裏非常高興。

同學們,我們要多讀《弟子規》,多學古文化,爲祖國報效,爲班級爭光,爲自已,爲老師,爲家長增光。

附:《感恩一切》歌詞

感恩每一滴水珠,她把我來滋養;感恩每一隻花朵,她帶給我芬芳。

感恩每一朵白雲,編織我的夢想;感恩每一縷陽光,托起我的希望。

感恩啊感恩,感恩的心兒多麼虔誠;感恩啊感恩,感恩的歌兒用心吟唱。

感恩親愛的父母,給與了我生命;感恩敬愛的老師,教會了我成長。

感恩幫助過我的人,使我感受善良;感恩傷害過我的人,讓我學會堅強。

感恩啊感恩,感恩的心兒多麼虔誠;感恩啊感恩,感恩的歌兒用心吟唱。

弟子規演講稿6

學會用《弟子規》宣揚真善美。

我喜歡《弟子規》裏的一句話:“有自己的能力就不要自私,有自己的能力就不要掉以輕心。”

意思是:如果你有能力,不要自私,應該用來幫助世界;別人有本事就不要故意說他壞話。

這句話教導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無私,把自己的才華奉獻給社會,培養不說別人壞話的好品格

我也喜歡《弟子規》裏的這句話:“不要拍有錢人的馬屁,不要傲慢窮,不要討厭舊的,不要喜歡新的。”不討好富人,不看不起窮人,不喜新厭舊。這些都是不道德的。

三國時期,有一個人叫全聰。父親是官員,家裏有錢。有一次,他父親讓他帶幾千歡迎米去江浙賺錢,他卻在那裏扶貧。中原大亂期間,他拿出所有財產幫助無家可歸者。而且,無論貧富,他都是以禮相待,同甘共苦。從那以後,成千上萬的人加入了他,他的好名聲傳遍了世界。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受歡迎的人應該既有才華,又有美德。我國仍有許多貧困家庭。我們應該像古人一樣用自己的才華和愛心去幫助他們。

弟子規演講稿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說到《弟子規》我想每個人都應該知道幾句,可誰能把《弟子規》用到生活中去呢?我想沒有幾個人能。(包括我在內)但是,在這個暑假,我到《弟子規》生活營以後,我發現我自己改變了不少,就說幾件最簡單的事情吧!

事件一:我要做一個聽爸媽話的好孩子。

《弟子規》入則孝中講了這樣一組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以前,我坐在電腦跟前,媽媽叫我去吃飯,我每次都會說:“等一會兒,馬上就好。”結果呢,不是馬上1個小時,就是半個小時,每一次都得讓爸媽等着我。

而現在,媽媽一叫我吃飯,我就會立馬丟下手中的活,不管是在看電視,還是在玩電腦我都會按長輩說的去做。

事件二:我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凡是人,皆須愛。”

動物也是有父母的,他們也是有感情的,人類爲了讓桌子上的肉更多,就給雞呀,豬呀,鴨子呀等等動物打激素,原本要張7年的雞僅僅只用短短的6個星期就可以上市。

還有的廠家,爲了不讓這些雞打鬥,怕把皮毛啄破了,少長了肉。他們就把雞的嘴,腳截掉。它們生活的地方只有一個開啟的作業本那麼大,連轉身這個簡單的動作也做不到,有時一隻雞要踩到同伴的身上度過一生。

……

總而言之,吃肉不如吃素,我慢慢地也喜歡上了素食。

《弟子規》是孔聖人說的一句話改編的,學習《弟子規》是做人的基本條件,學習《弟子規》可以在人生中走出很重要的一步棋。總之,學習《弟子規》我受益非淺。

弟子規演講稿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弟子規》體會。

《弟子規》在我們這兒舉行了半個學期。班上的好人好事也很多,有拾金不昧,知錯能改,與家裏人很和睦,孝敬長輩等很多好的品德,《弟子規》感染了很多人,以前做的不足的事,學習之後都改正了,並且每個星期的《弟子規》感想同學們都寫得非常好。

我學習《弟子規》後,也體會到了如何對待生活、學習、父母……《弟子規》裏的“入則孝”教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每天爲父母做些他們要去呀的事,自己表現好了,該做的做了,這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現啊!古人能爲父母付出那麼多,那麼辛苦,而我們現在只不過是幫父母親做點小事,就推三阻四的,把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傳統都發揚到哪裏去了?我們應做好,不要讓父母操心,健健康康的,品德學習都好,就是父母親最大的心願了。

“出則弟”則告訴我們對待兄弟姐妹,親親戚戚,長輩該怎樣。兄弟姐妹之間的和睦相處,也是孝敬長輩的一種方式。假如兄妹時間鬧矛盾,把一個家庭弄的很不和睦,這還算是兄妹嗎?可以說是仇人了,長輩們看到有多傷心。我以前很討厭我表弟,處處和我對着幹,每次我和他吵架,外婆總是嘆着氣把我們拉開。我知道外婆心裏一定很不好受看到我們這樣。所以兄妹之間的和睦是很重要的。對於長輩,既是年齡比我們大的人,我們應該尊重他們,這些都是《弟子規》告誡我們一定要做的。沒有他們,也就沒有我們,因此要尊重他們。

我們學習了《弟子規》的“信”,人與人相處就要講信用,否則將沒有朋友,他們都認爲你是個僞君子,都說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這樣就沒了誠信,自然朋友也會疏遠。

學習《弟子規》,讓我們的`靈魂受到洗禮,昇華,做人的準則,《弟子規》都一一談到。骨血的大道理都教會了如何做人,學好他們,對我們一生都有幫助。

弟子規演講稿9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美好的精神食糧《弟子規》。

《弟子規》以簡潔的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形式我們概括出來的精神財富,它教導我們,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與大衆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

爲人子,早上要儘量早起,晚上要晚點睡覺,因爲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轉眼就成老年人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寶貴的時光。

講到這裏,大家一定能猜出我今天要給大家帶來的話語了吧。沒錯,就是“朝起早、眠遲、易至、惜此時。”“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趁你還有精神的時候,學習迅速辦事。”這句話是歌德說的,他說得沒錯,如果我們不珍惜時光,就浪費了我們生命中的大好時光,大家千萬別忘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吶。

爲人子女,對父母要時時關心、處處留意。二十四孝中的黃香,爲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前會幫父母把牀被扇涼;冬天寒冷時,會爲父親溫暖被窩,實在是值得我們學習。早晨起來要向父母請安,下午回家之後,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平安,使老人家安心。

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我們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來說,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就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應該知恩感恩。一個人能知恩感恩,孝心才得以萌生。正所謂“百善孝爲先”嗎?

“孝”爲會意字,一個“老”字,加一個兒子的“子”,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個“孝”。所以,上一代和下一代密不可分。我們看這個字就好像一個兒子揹負着一個老子。

試想想,一個孩子如果沒有受過《弟子規》的教育,任由着自己的習氣來成長,長大以後,這個習氣已經變得根深蒂固了。因此,一個孩子的成長,如果沒有這種良善的教育,吃虧的絕對不只是這一個孩子啊!他會影響身邊所有的人,甚至是影響到孩子的下一代,所以,一定要學好這本美好的精神食糧——《弟子規》。

《弟子規》中講訴了太多的道理,讓我們再慢慢品味,從實際行動中驗證吧!

人人都學《弟子規》,如果我們都按照《弟子規》中的要求去做,那麼,我們的校園該是多麼的快樂、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更加安定、和諧,讓我們爲做過美好的明天而起努力吧!

弟子規演講稿10

《弟子規》這本書擺放在我家書架上最好的位置上,我伸手就可以拿到,不象其它的書,需要我搬來凳子晃悠悠地踩上去才能夠到。這本書在我出生前就已經擺在我家書架上了,聽媽媽說,它到家裏比我早,是爲了我,纔有的它。

媽媽說,我一歲多,剛會說話,只會叫“爸爸”、“媽媽”時,媽媽經常盤坐在牀上,後背靠着一個大靠墊,把我舒服地抱在懷裏,開啟《弟子規》,抑揚頓挫地讀給我聽:“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媽媽把句子讀得很美,語調高高低低的,我雖然什麼也聽不懂,但是也許錯把它當成媽媽唱的歌了吧,往往聽得入了神,停止淘氣。

一年級的每個早晨,我坐在教室裏,和同學們一起讀《弟子規》,琅琅的讀書聲淹沒了小鳥的嘰嘰喳喳聲,心靈變得像天空一樣湛藍清澈,我們的語文老師會給我們細細講解“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的含義,老師是這樣講解的:如果身體有所不適或者受到損傷,就會讓父母爲我們擔憂;如果在德行上有缺欠,就會使父母感到丟臉。老師還會給我們講解“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的含義:讀書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這三者都非常重要。老師一邊爲我們講解含義,一這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學習的方法。

《弟子規》告訴了我們這些小孩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不應該做。比如早晨,已經到了起牀的時間,我多麼想在暖和的被窩裏多躺上一分一秒,不去理會即將開走的班車,可是聽到媽媽的呼喚聲,我立刻就起牀穿衣,因爲我知道“父母呼,應勿緩。”在教室裏,如果我拾到一支筆,我先要問清楚有誰丟失了東西,如果找不到失主,我會把它交到老師手裏,因爲我知道“物雖小,勿私藏”的道理。

如果我是數學本上的一條直線,《弟子規》就是不讓我歪斜的直尺;如果我是漫遊在原始森林裏的探險者,《弟子規》就是指引我方向的指南針。在我的心目中,它是一本最好的書,最有價值的書。

弟子規演講稿1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這些天,我們讀了《弟子規》,其中我對“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感受很深。

在生活中,總會有一些孩子不孝順父母,父母的話不聽,父母批評他時,還和父母頂嘴。而這句話的意思正是告訴我們要孝順父母:當父母親叫你時,你要趕快地跑去父母那裏,不要慢吞吞的;父母親讓你去做事時,不要懶,動作要快點,不能拖拖拉拉。

回想起我的生活,有時候也經歷過類似於“偷懶”“不想做”的事情。

有一次,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玩電腦遊戲。正玩到最激烈的時候,爸爸回來了,他沒拿鑰匙,就敲門。媽媽叫我:“小琳,媽媽正在做飯,你幫忙開一下門。”我漫不經心的說:“哦!”可我並沒有去開門,而是繼續玩遊戲。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爸爸等的不耐煩了,就朝裏邊大吼一聲:“開門!”我這才放下手中的“屠刀”去開門。一把門開啟,就劈頭蓋臉的被爸爸K了一頓:“怎麼搞的!爲了玩遊戲,都不讓我進來了!我一會兒就把網線拔了,把電腦搬走,但你怎麼玩……”“老爸!你說夠了沒!”我不耐煩地丟下一句話,便把門使勁關着,進屋生悶氣了。

事情過後,我就非常後悔。自己不該和爸爸堵氣,自己不應該爲了玩遊戲而和爸爸頂嘴。自己那樣做,爸爸的心情也一定很傷心。

讀了《弟子規》以後,我就更深入的體會到了孝順,知道了自己應該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不能做一個不聽話的壞孩子。

弟子規演講稿12

今天看了《弟子規》。

故事名字叫《代父從軍》,講的是花木蘭是女的。有一天,匈奴想再次進攻中國,皇帝發佈詔令,向全國各地發消息,讓昔日的老兵上戰場作戰。木蘭父親的腿受了重傷,不能戰鬥。然而時間緊迫,木蘭只好扮成男人混進軍營。他在這支軍隊裏打了23年,沒人發現他是女的。木蘭淡定淡泊名利。她只想回家照顧父母。她是一個勇敢、單純、孝順的女人。

看了這個故事,我學會了謙虛,不欺負女生。但是,女生要勇敢,不要因爲一點小事就退縮。

第二個故事是《杜林與古文經學》。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孩子。他的名字叫杜林。他家很窮,但是從別人家借的書很多。他還去拜訪了張琪老師。當時被稱爲“童如”。他學識淵博,到過全國各地。當他回來時,發現他的院子裏有兩個人。事實上,他們是作爲老師來杜林的。杜林對此感到害怕。

這個故事告訴我一個道理,要勤奮好學,要愛書,要愛讀書,長大後要做一個爲祖國做貢獻的人。

弟子規演講稿1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弟子規,從小做起,從孝做起。這是我學習《弟子規》以來最深刻的感受。

講到孝,任何人都不會不想到自己的父母。

我的父親和母親如今已是天命之年。二十七年前,就像我們現在這樣的年齡,他們相知、相愛,一直相守到現在。他們沒有一天懈怠,把近三十年的青春年華毫無保留的付出;父親母親無時無刻不在關心和愛護着他們的孩子,我和弟弟;他們從來都是關心我和弟弟認爲是最簡單,並且重複了一千遍、一萬遍的問題好好讀書、好好工作、好好吃飯、出門多加些衣服、不要感冒了…………;但他們卻從來不讓我們擔心他們的身體,每次也總是重複同樣的話我們用不着你們擔心,你們把自己照顧好就可以了;到現在,母親和父親還在爲我和弟弟勞累奔波。我和弟弟都清楚地知道,我們無法,也不可能讓父親母親爲我們放下心來,因爲無論我和弟弟有多麼的聽話,更或是有多麼幸福的生活,但我們永遠是他們的兒子,永遠是他們心目中最難割捨的,長不大的,不懂事的孩子…………

父親和母親頭髮已經花白,他們也有自己的父母我的外公和奶奶。外公今年已經84歲了,奶奶也剛過了第78個生日。父親和母親,包括外公和奶奶所有的兒女對兩位老人都非常的孝順,他們的晚年過得都非常的幸福。外公最近腿腳不好,父親和母親雖不在身邊,但非常關心老人家的身體,經常寄錢、打電話詢問外公的情況,幸好外公的腿病已經慢慢地好起來,奶奶身體一直很好,這是我們一大家人最感欣慰的事情;深深地感謝我的父輩親人賜給了我和弟弟這一代後輩們如此仁孝、和諧的家庭環境,給我們創造了這麼幸福的生活。你們不僅是我們的親人,也是我們的老師,我們後輩也會像你們孝敬外公、奶奶一樣尊重你們、報答你們、愛你們!

我偉大的父親,我善良的母親,我和弟弟深深的向二老鞠躬,我們永遠也報答不了你們的養育之恩,也不敢忘記你們的諄諄教誨,我們將用一生來履行對你們的諾言,用一生來孝敬你們…………

爸爸、媽媽,我和弟弟愛你們!

謝謝大家!

弟子規演講稿14

如果有人問我,《弟子規》是什麼?我會告訴他,《弟子規》就像這個春天的一條路,一路上有沁人心脾的鮮花可以採摘,每次讀《弟子規》,都會是淨化心靈,陶冶情操的人生之旅。

曾幾何時,我們都站在十字路口,望着千年,心中彷彿茫然。現在我們踏上這條精神之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三個字——“先孝”。一切美德,孝爲先,我們中國人講孝最多。所以,我們對孝道的解讀古往今來都是極其深刻的:我們知道“樹欲靜,風不止,子欲養,父母不候”,我們更知道“但多少愛有寸長草,賞三春光”。然而,這和“孝”一樣,是一種重要的“喪”,卻像灰姑娘一樣,被我們有意或無意地遺忘在角落裏

併發症有哪些?指兄弟姐妹之間的友誼,以及與朋友的友誼,尊老愛幼。所以,是愛,是愛,是愛,是關於人性的。

衆所周知,在中國古代,古人視孝等於“孝”,古人透過行動形象地詮釋了“孝”的含義。

在古代中國人眼裏,爲了兄弟姐妹放棄生命和幸福。所以成爲了那個時代風度翩翩的紳士風度和品質。人們仰望她,追求她,想盡辦法得到她。她就像一朵吸取日月精華的仙園花,開了很久。

今天,我們遺憾地看到,這個瓊花已經沒落,被物慾與貞潔的激烈鬥爭所黯然失色。它在人們心中的美麗正在淡化她的顏色和香味。

對於父母來說,古人是“父母的命不該耽誤”,今天的人更多的是“孩子的命不該耽誤”;對於教師,古人是“一日爲師,終身爲父”,今天的人更多的是“三年爲師,魯豫望之”;對朋友來說,古人是“兄弟,何必骨肉”,而今天的人更多的是“三年同學,爭論不休”。

我們不禁要問:我們的本性是不是不如古人?其實在我看來,這不是人性的改變,而是對傳統美德的漠視。其實只要我們稍加關注,稍加約束自己的行爲,“一”的種子就會在我們身邊生根發芽,最終茁壯成長。當我們看到老師時,不妨深深鞠一躬,說聲“老師好”;和同學相處時,不妨少一些以自我爲中心,多一些體諒;萬一和朋友發生矛盾,我們不妨少點挑剔,大方點。更要小心的是,當我們匆匆忙忙卻看到別人提着重物上樓時,我們不妨有意識地開啟一條通道;餓的時候排隊吃飯的時候,不妨耐心等待,不要胡思亂想;熄燈休息後,住在樓上的同學不妨體諒一下住在樓下的同學,自覺放開自己的腳步。

聽着,這些真的很容易嗎?但是容易的意思是平凡嗎?也不是!你知道嗎,每一小步都是你自己進步的一大步,但是每個人邁出的這一小步卻可以推動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所以,不難,只要我們努力改變自己的一個小細節,嘗試新的舉措!

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會發現,天空變藍了,大地變寬了,周圍的人變友善了,朋友越來越多,煩惱越來越少,周圍的廢墟已經悄然生出了生命的芬芳。

同學們,我希望從今天開始,我們在心裏埋下一顆種子,讓我們用自己的心的溫度去呵護它。相信明年春天花開了,小樹發芽了,我們就真的長大了!希望我們能在《弟子規》這條遍地鮮花的路上越走越遠,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爲《弟子規》漫長人生中的過客,而不僅僅是一個過客!

弟子規演講稿15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我每天都詳細的看《弟子規》,但是發現自己在學習生活中有很多不足。

《弟子規》說:“羅列經典,有固定的地方,讀與讀,還原。”

“雖然有緊迫性,但量工整,有缺陷,補上。”但是我一定是反對書的。我的桌子上有練習本、練習本、漫畫書。所有與學習有關的和學習無關的書都放在我的桌子上,一個在東一個在西。我的書桌成了“舊書攤”。有時候找一本加急的書比去天堂還難。現在要清理乾淨,保持一個好的讀書環境。

《弟子規》還說:“出去了你會說,但你會面對。”但是我出去玩的時候經常忘記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出去玩,沒告訴媽媽。當我回到家時,我媽媽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演講。看了《弟子規》,我就知道我做錯了。出門要跟媽媽打招呼,回家要跟媽媽說。所以媽媽不用擔心。

看了《弟子規》,瞭解了自己的不足。在日常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自己的缺點,做一個完美的好孩子。

標籤:弟子規 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