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弟子規

《弟子規》讀後感:孝順父母從何處做起

弟子規1.03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孝順父母從何處做起,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弟子規》讀後感:孝順父母從何處做起

《弟子規》讀後感:孝順父母從何處做起1

《弟子規》之所以被稱爲弟子規,想必是那些望子成龍的博士,有學問的人給後代留下的“字典”。正如諸葛亮爲阿斗寫的《出師表》一樣。古中國之所以被稱爲古中國,也一定離不開好書的啓蒙。上千個春秋,一代又一代的學童在不停的翻着這本書,實踐着這本書中的任何一個字。《弟子規》就是這麼一本好書。無論是牙牙學語的孩子,還是兒童,少年,甚至壯年,老年都耳熟能詳,熟讀成誦。《弟子規》早已成爲歷史的篇章,成爲華夏兒女成長的腳印。

的確如此,《弟子規》是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它至真,至純;《弟子規》是引領孩子步入規範殿堂的老師,它至善,至美!《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孝敬父母,讓我懂得如何做人,也讓我懂得了言而守信。如果說《弟子規》是一本好書,我便是讀書人;如果說《弟子規》是一條河流,我便是魚兒;如果說《弟子規》是一片藍天,我便是翱翔的雛鷹;如果說《弟子規》……《弟子規》薰陶着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在文明上,禮節中又跨出了一大步。

讓《弟子規》點燃我們心靈的火把,在烈火的讓少中點燃那盞不滅的燈。讓《弟子規》永恆,讓經典永恆,讓愛永恆!

《弟子規》讀後感:孝順父母從何處做起2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我讀了《弟子規》之後想要向同學們推薦這本書。

《弟子規》是由《三字經》編寫的,看了這本書後,我覺得禮儀規範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還有我覺得道德品質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只有擁有了謙虛和寬容的心,纔會在今後的工作中被人尊敬。學習弟子規將對我們今後的工作中有很大的幫助,並且會提高青少年的全面素質,對我們小學生來說,這是有必要的。這本書不僅可以瞭解古文化知識,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和關心兄弟姐妹,如何禮貌待人和爲人處事……

這本書還講了我們要講究儀表,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這些習慣的養成對我們今後的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覺得在今後的學習上和個人生活習慣上要做的事還很多,今後我一定要更加尊敬師長,孝敬父母,跟同學友好相處,我們人人都要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世界纔會越來越美好,越來越和諧。

讀了《弟子規》真是受益匪淺!

《弟子規》讀後感:孝順父母從何處做起3

談到珍愛生命的時候,我們總不會忘記強調,是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可貴的生命。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總是忘了賦予我們生命,無私哺育我們成長的父母,是他們給了我們愛與關心,是因爲他們的悉心照顧,我們才能夠在一個優異的環境下茁壯長大。

這些天不知怎麼的我把書房裏的《弟子規》拿來翻了翻。當我看到“入則孝”的時候,我心裏涌起了陣陣好奇與疑惑。“入則孝”說的是回到家就要孝順父母嗎?我好奇地查了查資料,果然就是這個意思。在孔夫子那個年代就開始講究孝道,對於受到父母的愛越來越濃的我們怎麼能夠不去做一些孝順父母的事了。

生命誠可貴,而這可貴的生命是誰給與我們的呢?這一切都是父母給與我們的。他們不但給了我們生命,還把我們養育成人。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感謝父母呢?是的。一個聲音肯定的回答說。那我們應該怎樣去感恩父母呢?按照《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吧。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意思就是冬天要讓父母親穿的暖和,夏天要讓父母涼爽。早上要問安,晚上要向父母親請安。出門先告訴父母要到哪裏去,讓他們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事業不隨便改變。同學們你做到了嗎?

感恩父母從現在做起,吃飯時候給父母夾肉,幫父母捶背,給父母端洗腳水。感謝給予我們生命的人。感謝把我們養育成人——父母,大喊一聲父母我愛你們!

《弟子規》讀後感:孝順父母從何處做起4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我正在大聲讀《弟子規》一書,感悟裏面的精華所在。

《弟子規》是一本寫道德禮儀崇孝上進的書。在這本書中,每一段話都配有一個相關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蘊涵着一個道理,而這些道理就是這本書的精華。

我最記憶深刻的就是“對飲食,勿揀擇,食可適,勿過則。”

這句話的意思是:吃飯的時候,不要挑食,否則會營養不良;吃東西還要適可而止,不要暴飲暴食,吃飯過量就會損傷身體。我身邊正好有一對例子:我有兩個朋友,一個從小嬌生慣養,愛挑食,假設有一盤帶有蔥的菜給她吃,她能用筷子一個一個把蔥挑出來再吃;另一個特別能吃,只要有好吃的她就一口氣吃完,所以肥嘟嘟的。而我正好,不挑食也不暴飲暴食。

讀了這本書後,我懂得了許多做人與孝敬父母的道理:“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告訴我們要有愛心,與有道德的人親近,多學習;“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教育我們出回要先通知父母,不讓他們擔心;“借人物,及時還,人借物,有勿慳”是說借別人的東西要及時還,別人向你借東西,若有就借出去,不要小氣……

《弟子規》還有一個過人之處,就是簡練。此書把內容容納概括爲三字,讀起來流暢而壓韻,真實精妙絕倫啊!

我愛讀書,愛讀《弟子規》,愛它的每一個道理,讀完後,我自然也會用實際行動來崇孝,做一個孝女。

《弟子規》讀後感:孝順父母從何處做起5

我讀了《弟子規》(節選)這本書。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是: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爲偷。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這段的意思是用人家的物品,需要跟那個人說清,如果不問的話,就算是偷他的東西了。借人家的東西,要及時歸還,這樣的話,以後要借就不難了。

讀完這一段,我不禁想起了聽過的一個小故事。明朝有個叫宋濂的人,很愛看書,可買不起書,只好借書。有一次,他到一家富戶借書,他們講明十天之內一定要還。到了第十天,外面下着大雪,可他還是去還書了。主人很感動,告訴他,以後可以隨時來看書,也不限定歸還時間了。我也有這樣的經歷呢!有一次,我的橡皮不知掉到哪兒去了,就問王啓周借了一塊。可剛借來不久,我又把我的橡皮找到了。看到我找到的人應該都在想:吳凱熠到底是把橡皮還給王啓周呢還是繼續用他的橡皮?誰知他們在想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已經毫不猶豫地把橡皮還給王啓周了。打這以後,看見這場景的人都很放心地借給我東西了。

讀了這段話,我覺得交朋友也要相互幫助,這樣就會越來越好。比如我和同桌邵宇澄常常相互幫助,所以就越來越好,現在我們連旅遊也經常一起去了。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爲這裏面還有不少道理!

《弟子規》讀後感:孝順父母從何處做起6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名言每個人都是知道的,但真正理解這句話並腳踏實地去踐行的卻少之又少。人們有時把目光放的太遠而忽視了自身的修養,唯有“修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弟子規》是古人的修身之道,今天仍可以借鑑。

當今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物質充裕,但精神文明卻滯後於經濟發展,導致了各種不文明的社會現象,折射出個人素質需待提高。《弟子規》所講的都是孔子等聖人的言論,即要先孝敬父母,順從兄長,謹慎少言,誠實守信,愛周圍的大衆,親近仁德的賢人,有富餘的精力應該多讀書學習。它涵蓋了爲人基本準則,對提高個人素質有很大幫助。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各種優秀的傳統經典更是數不勝數,《弟子規》只是其中之一。可能有的人會問,這本書籍是小孩讀物呀,不適合大人閱讀呀;這本書籍確實是小孩讀物,但對能提升自身素質的讀物我們不應該拒絕,有時間看一看、讀一讀、品一品,回味無窮。也有人會問,我們應該閱讀更加出名、深奧的書籍,小書籍,不值得一閱;“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每一階段都要反覆閱讀、思考,同時也需要反覆閱讀最基礎的書籍,方能更上一臺階。

希望我們能在浮躁的社會中留有一方靜土,精心耕耘、有始有終。

《弟子規》讀後感:孝順父母從何處做起7

今天我聽了《弟子規》裏的《黃香溫席》,講的是冬天黃香給他的爸爸用自己的體溫給爸爸暖牀,爸爸睡覺就不冷了,夏天給爸爸用扇子扇枕蓆,爸爸睡覺就不熱了,黃香真孝敬自己的爸爸。

我也要向黃香學習,也要孝敬我的爸爸媽媽,爸爸下班我要向爸爸說辛苦了,媽媽累了我要幫媽媽,還要幫爸爸媽媽分擔他們的我自己能做的事。我愛爸爸媽媽,我以後要很好地孝敬他們。

弟子規讀後感

所謂德,即:道德。道是自然規律,德是力行。所以只有在生活中實踐,真幹,處處力行弟子規,纔是真正的學習,因爲學而不習,等於無學。“不力行但學問,長浮華成何人”。

力行也一定要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身教勝於言教。所以末學要感恩我們的孩子們,他們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在幫助老師們成長,這就是“教學相長”的最好體現。末學更要知難而進,好好學習和領悟教育的真諦。讓自己能夠成爲一名合格的老師,能爲每位孩子傳道,授業,解惑,這是末學現在最大的目標和志向。

《弟子規》讀後感:孝順父母從何處做起8

國學如潮,向着我們澎湃而來,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沖洗着我們的心靈。讀《弟子規》,我進一步得到了優秀傳統美德的薰陶。從接受啓蒙的孩提到現在熱血沸騰的青年,一路的成長,我們都離不開國學思想的擺渡。《弟子規》,讀它千遍萬遍也不倦。

《弟子規》是以孔子言論爲核心的思想啓蒙教材,中國作爲傳統的禮儀之邦,透過它所蘊含的優秀傳統道德倫理來規範舉止言行,激發引導人性向善發展是在這個多元化的全新社會的必要。

萬事孝爲先,這正是中國傳統美德的精髓:董永賣身葬父,木蘭爲父從軍,黃庭堅滌親溺器···歷史的長河淘不盡英雄的故事,歲月的長風吹不老傾城的容顏。誠實守信乃立足社會之本,謹慎與否決定事業成敗,可見“謹信”是何等重要。“泛愛衆”直教我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無幼,以及人之幼”,親仁學文實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但不是才需要,如是因現在殘酷的競爭環境而凸顯。要想站立潮頭唱大風就必須德才兼備。“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字一句都教我們如何爲人處世。

大學時期是人生道德意識形成、發展和成熟的一個重要階段,而作爲大學生的我們,肩負着祖國的未來,得到國學思想的薰陶,實是讓自己的思想覺悟得到昇華,這其實是現實形勢的需要。讀《弟子規》,我更深一層瞭解了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學會了如何爲人處事,讀它,我受益匪淺!

《弟子規》讀後感:孝順父母從何處做起9

寒假裏,我一直在閱讀《弟子規》,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讓我受益非淺。它讓我學會了寬容,讓我學會了感恩,還讓我學會了反思

《弟子規》裏寫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我覺得自己在孝順父母方面做的不夠好,對父母沒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依百順,照顧得無微不至,我想得到的東西,父母都想方設法地滿足我。我覺得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我,羅嗦了幾句,我反而非常生氣。現在想想多不應該啊!我要認真學習弟子規,好好孝順父母。因爲父母是世界上最愛我的兩個人,也是世界上我最愛的兩個人。《弟子規》中也有不適合現在生活當中的地方,如:“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如果長輩離我們約百步後才能走的話,這時綠燈已變成紅燈了,這樣交通會越來越擁堵的。現代社會節奏快,時間非常寶貴。我覺得應該讓老人先行,然後我們緊隨其後。

《弟子規》裏還教我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這些都等着我們學習、理解和體會。

《弟子規》讀後感:孝順父母從何處做起10

一年級上學期,趙老師教我們背誦了《弟子規》。老師邊教我們認讀、背誦《弟子規》,邊給我們講解其中的意思與道理,讓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

這一段告訴我父母叫我的時候,要立刻回答,不能遲緩; 父母親讓我做事的時候,要馬上去做,不能拖延時間偷懶。父母辛苦的養大孩子,做爲孩子也要照料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有溫暖的牀鋪休息,夏天要讓他們清爽涼快。早晨要向父母請安問早,晚上要替他們鋪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睡。

我一生下來是一個只會哭的孩子,喝奶和大小便都得爸爸媽媽來照料,一天一天的把我養大,教育我、培養我,使我幸福,使我快樂。現在,爸爸媽媽接送我上學。他們上班很累了,還要給我做我最喜歡的飯菜,給我洗衣服,檢查作業。

這一切都是爸爸媽媽給我的,我要孝敬爸爸媽媽,聽爸爸媽媽的話,好好學習,尊敬老師,做一個懂得感恩、知道回報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孝順父母從何處做起11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其中的一個章節,讀過之後使我深有感觸。弟子規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範。

“無心非,名爲錯。有心非,名爲惡。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教會了我犯錯並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敢於認錯並勇於承擔責任。無心的錯誤,只要肯改錯,錯誤就會慢慢減少,如果知道是錯事,還偏偏去做,或做了錯事去掩飾,那就是罪惡了。

“人不閒,勿事攪……過不規,道兩虧。”教會了我別人不高興的時候或有事在身的時候切莫去打擾他,別人有短處,千萬不要去揭穿,如果無意中知道別人的隱私,或別人把祕密告訴你時,你一定要守口如瓶。平時我在街上經常看到有些小朋友在捉弄或模仿殘疾人走路並嘲笑他們,雖然我沒有加入他們,但也沒去制止;還有的時候在班裏,同學們爲了一些小事而發生爭執,我身爲班長很多時候沒有去勸阻……明白了這些道理之後,我爲我以前的行爲深深地感到羞愧。

“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古人說的話雖然古板,卻都是貨真價實的道理,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尊師愛幼。我一定要遵循古人的教誨,做一個正直的人。

《弟子規》讀後感:孝順父母從何處做起12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弟子規》。這本書使我漸漸感悟到了該怎能樣做人,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數不清地規則,因此,想受到別人的尊重,就要有規有矩。接下來,就讓我說說我的感受吧。

“入則孝”這一篇告訴了我要孝順父母、親人。因爲他們的所做所爲都是爲我們好,還有,不管他們愛,還是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已最誠摯的心去愛他們、孝順他們。弟子規裏的“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就體現出來了。

接着是“出則弟”。它講的是家中兄弟的相處之道以及如何和長輩在一起相處的規矩。在這些規範中訓練小孩謙恭有禮,懂得尊重別人,懂得怎能樣融入集體。“兄道友,弟道恭;兄北睦,孝在中”的意思就是當哥哥姐姐的要友愛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應做到恭敬兄姐,這樣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相處,父母心中就快樂,在這和睦當中存在孝道。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不行,還要會做。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已的

《弟子規》讀後感:孝順父母從何處做起13

有很多人他都誤以爲在現在文明的'社會,高科技、高物質享受的社會當中,傳統的文化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聖先賢所留下來的這些文化精髓,可以說是遭人所遺棄,很多人都不曉得這些寶藏它的可貴。尤其近一、兩百年來,中國遭受極大的動亂,許多的傳統文化道德都在這個蕩亂的時代當中,被破壞殆盡。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說是已經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嘆,當今的社會不安寧,人在茫茫的人生當中,不知所爲何來,可以說是茫然無知。

"弟子規"有很多塊:"入則孝、謹、信、泛愛衆、親仁、有餘力"在看完弟子規的時候,在我生活不足的地方改進了。比如說:在吃飯的時候,長者沒坐下吃飯,我們應該等着大人們吃飯。

還有,我們都知道,人一生出來,與我們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優秀的下一代。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社會它的動亂,我們可以說源於家庭不健全。如果說來改善這樣的社會,應該要從我們的學習中着手,而我們最根本的基礎點,就建立在家庭當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纔有可能學校的教育,社會教育才有可能更進一步的發揮出來,所以,家庭教育才是我們的根本。

你知道嗎?在古時候,他們非常重視兒童教育,從小就瞭解應該如何把兒童教好。爲什麼他們這麼重視?因爲小孩一生出來,他沒有受到社會的污染,他們很純潔。如果你惡他就惡,你善,他就善。

《弟子規》讀後感:孝順父母從何處做起14

在聽完錢先生對《弟子規》的解讀之後,我很感慨,在高強度、高壓力的今天,有人爲生計奔波,有人爲了能過上更好的生活而拼搏,但大多數家長討論的往往是孩子的學習、孩子的出息,很多是會與經濟連在一起。看了錢文忠的解讀《弟子規》頗爲感慨,我們好像忘了本,我們太世俗,我們原來應該這樣,我們是倒退了,這本書讓我們淨化了心靈,我們還能接受,但我們的孩子接受好像不能完全做到,但我們需要這樣做。

本書提到了“孝”,孝的結構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強調血緣延續的重要性。每個人,不管你壽命多長,都只不過是人類生命長河中的一個極其渺小的環節,今天的長輩是昨天的小輩,今天的小輩就是將來的長輩。小輩不孝敬長輩,你又怎麼能夠指望當你成爲長輩以後,你的小輩會孝順你呢?這話是對的,孩子其實是看父母怎麼做會潛移默化受影響的。

我是很孝順的,所以很能接受,每天和父母通電話是必不可少的功課,平時報喜不報憂,會專程帶父母去玩,掃除父母的一切後顧之憂。自己和父母相處的時光告訴我,其實真正的孝順是要真正懂得他們需要什麼,其實多陪伴父母說話,告訴他們你的快樂,比給他們金錢更有價值。一家人都受到我的影響,知道對老人要哄着的,孩子也會尊重你好多。

其實,很希望我們的教材也能處處透出這些做人的道理的,社會需要淨化,需要一片溫馨。

《弟子規》讀後感:孝順父母從何處做起15

媽媽讓我讀《弟子規》,我心裏鬱悶:這麼枯燥的東西,好煩人啊!

一年過去了,我驚喜地發現:《弟子規》奧妙無窮!

你們知道其中的《出則悌》嗎?“悌”可是我平時很少見的字,我查過字典,“悌”的意思是指弟弟敬愛哥哥。《出則悌》的主要內容是:在外邊要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並要有禮、學禮。我平時對人很有禮貌,老師啊,家裏的長輩啊,都誇獎我懂得尊敬老人,可是,我有些時候和同學相處可不太好,會耍脾氣和好朋友鬧矛盾,離“兄弟睦”的要求可太遠了,讀了《出則悌》,想想自己,我覺得心裏感到慚愧,和古人相比,太不好意思了。

今天,我讀到了《信》,裏面第一句是“凡出言信爲先”,我的理解很簡單,就是一個人說話要算數,要講誠信!媽媽說,講誠信是一個人人品好不好的很重要的評價標準。我想起來,自己有時候和同學約好的時間不夠準時,拖拖拉拉,有時候向老師保證做到的沒有嚴格做到,唉,我得時時刻刻按照古人提出的要求,做最好的自己。

現在,《弟子規》就像我生活中的一面鏡子,讓我看見不美的自己,我每天都要照照這面鏡子,改變自己,把自己變得更加帥氣更加優秀!同學們,一起來讀《弟子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