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蝶戀花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詩詞

蝶戀花8.81K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詩詞

作者: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①。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②。

牆裏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③,多情卻被無情惱④。

註釋

①花褪殘紅:殘花凋謝。褪,脫去,花褪殘紅即花瓣落盡。白居易《微之宅殘牡丹》詩:“殘紅零落無人賞,雨打風摧花不全”。“青杏”:未熟的杏子。因顏色青綠,俗稱青杏。杏樹一般四月萌芽上旬,中旬開花。至五月上旬,杏花凋謝,青杏結於枝頭。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四月八日》:“四月八日(農曆)佛生日,十大禪院各有浴佛齋會,……,唯州南清風樓最宜夏夏飲,初嘗青杏,乍薦櫻桃,時得嘉賓,觥酬交錯”。“小”:毛本作“子”。

②天涯:指極遠的地方。“何處無芳草”句:謂春光已晚,芳草長遍天涯。《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

③笑漸不聞聲漸悄:牆外行人已漸漸聽不到牆裏盪鞦韆的女子的笑語歡聲了。

④多情:指牆外行人。無情:指牆裏的女子。惱:引起煩惱。

翻譯

春日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之上已長出了小小的青澀果實。

這裏的清澈河流圍繞着村落人家,不時還有燕子掠過天空。

眼見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來越少,(但是請不要擔心)

不久天涯到處又會再長滿茂盛的芳草。(春天還會到來的)

圍牆之內,有一位少女正在蕩着鞦韆,她發出動聽的笑聲。

圍牆之外的行人聽到那動聽的笑聲,(忍不住去想象少女盪鞦韆的歡樂場面)。

慢慢的,牆裏笑聲不再,行人惘然若失。彷彿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無情所傷害。

點評

《蝶戀花·春景》,是由北宋時期著名詩人、文學家蘇軾所寫的一首詞作。其作於何時,各方莫衷一是,有蘇軾密州、黃州、定州、惠州時期等諸多說法,然皆苦無證據明示,故今日已不可詳考。作爲宋詞豪放派先驅的蘇軾,一生之中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豪放派詞作,這容易讓人誤以爲蘇詞盡皆豪放之作,但從蘇詞的總體來看,其婉約之作反而是佔大多數的,此詞便是其一。在此詞中,作者透過對殘紅退盡、春意闌珊的暮春景色的描寫和遠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繪,借惜春傷情之名,表達出作者對韶光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嘆和浮生顛沛的無可奈何。

講解

在一個晚春的日子裏,作者外出途中有一段偶然的遭遇,看到了牆裏的'鞦韆,聽見了姑娘的笑聲。這好象一顆石子投入湖水,在作者的思想深處激起了一輪波瀾。他頗有所感,便寫了這首詞。

詞的上片是寫景。“花褪殘紅青杏小”,這頭一句就很有特色。宋初詞人宋祁有一句很著名的詞:“紅杏枝頭春意鬧”,寫的是淡紅色的杏花盛開在校頭,呈現出濃郁的春意。相比之下,蘇軾筆下的杏樹枝頭,已經是春意將盡了。那紅色的花瓣(殘紅)已經從枝頭脫落(褪)乾淨,那將要在夏初長大、黃熟的杏子,現在又青又小。作者沒有侷限於以花開花落表示春色變化的通常手法,而是抓住杏子初結實的特點,別出心裁地點出了春深的時令。接下去兩句,作者把目光轉向了廣闊的畫面:那春天漸漸離去,從南方飛回的燕子又出現在低空,盤旋飛掠了。圍繞房舍的小河,也呈現出春天特有的碧綠。燕子、綠水、人家組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充滿了詩情畫意。從“枝上柳綿吹又少”一句,可以看到,作者也沒有忽略“柳綿”(柳絮)這個春深的又一個標誌。稱它“柳綿”,使字面顯得新鮮,也爲了適應聲調的要求。作者避開了飛絮滿天的一般寫法,從枝頭着筆,說柳枝上的柳絮已經被風吹入空中,所剩無幾了。“天涯何處無芳草”一句,是說在春天滋生的青草,也帶來了春深的資訊,直到天邊(天涯)沒有一處不長滿了青草。這裏稱它作“芳草”,增加了美感。這裏暗用屈原《離騷》中“何所獨無芳草兮,又何懷乎故宇”的句意。既然直到天邊,沒有一處沒有芳草,那又何必懷念家鄉呢?這裏帶有作者自己寬解的意味,從這裏正透露出作者在長期飄泊的生活中,不免有思鄉之感。如果從“花褪殘紅”中已經透露了作者珍惜春光的心情,那麼到了“柳綿吹又少”,特別是從那個“又”字上,我們進一步聽到了作者惜春的心聲。直到“天涯何處無芳草”的感嘆,就把他惋惜春光將逝的感情和長期飄泊的感嘆更強烈地表現出來了。作者就這樣在上片用四組富有特徵的景物,描繪出晚春的自然風光,又賦予了濃重的感情色彩。

下片從到處都有芳草引起,即到處都有美好的事物來替自己寬慰。但這些美好的事物正象景色的惱人那樣,也不免令人懊惱。“牆裏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道”就是道路。在道旁的院牆裏,有人在盪鞦韆。當行人(作者)經過這裏,正聽到牆裏傳出陣陣笑聲。他聽得出,這笑聲顯然發自盪鞦韆的女子,而她又該是個“佳人”(漂亮的姑娘)。在古代,青少年女子有在春天盪鞦韆的風俗,鞦韆架就搭在院子或花園裏。這位行人所碰到的就是這種美好的情景。他深深地爲這笑聲所吸引,想借這種美好的情景來排遣心頭的鬱抑。然而,使他掃興:“笑漸不聞聲漸悄。”“悄[qiǎo]”,寂靜無聲的意思。這時,不僅笑聲逐漸聽不見(不聞)了,就是牆裏佳人發出的盪鞦韆等等聲響也消失了。想來,她已經玩罷鞦韆回房間裏去了吧。而這時的行人呢,卻感到“多情卻被無情惱”。“惱”是使人懊惱的意思。行人,也就是作者,本來想借美好的事物來排遣鬱抑的,這種對牆裏佳人的多情,卻由於牆裏佳人根本看不到牆外行人,因而對牆外行人顯得毫無感情,使牆外行人想排遣鬱抑的願望落空,更陷入一種莫名的悵惘之中,這豈不是“多情卻被無情惱”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