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範文(精選10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那麼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範文(精選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範文(精選10篇)

《春江花月夜》讀書筆記1

《春江花月夜》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爲主體,以江爲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遊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現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創造了一個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全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通篇融詩情、畫意、哲理爲一體,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語言自然雋永,韻律宛轉悠揚。《春江花月夜》在時空處理藝術上給人以審美享受,達到物我合一的思想境界。

海上明月共潮生

海上明月共潮生,寫的是實景。採用的遠景,時間是晚上,月是主體,潮是襯托,時間與空間一體,氣勢不凡。詩人站在遼闊到分不清哪裏是海岸線的水邊,在薰風裏望見明月悽楚地隨潮涌翻滾而來,好像聽不見浪濤的呱噪和海鳥的悲鳴,行雲流水地營造了他自己不被打擾的安靜和美景。是了,春江某種程度上成了他情愫的歸宿,寄託了他的情成就了他的美,順便再給我們精彩回放了那晚的夜色妖嬈。月色美,在詩人的鄉思離愁裏,卻如蚌體內的珍珠,是悽苦的延伸和凝固。詩人看“灩灩隨波千萬裏”,月影倒映,水波漣漪,卻突然感到了心理不平衡:爲什麼月籠春江千萬裏,我卻望穿了秋水也望不見家舍屋頂的裊裊炊煙!就連江邊的芳甸也因爲有江流不息的陪伴,惹人妒忌。

或者他突然發現月亮其實和自己一樣孤獨。明月愛慕着春江,卻苦於時空蹁躚,一天一地,惟能只知晝夜不知歲月地映照着白水,不離不棄。就如詩人自己一樣,望這長水,只期盼能望見家中玉簾後的牽掛。“明月共潮生”的背後是詩人似潮水般的離愁,思緒。景的層次分明,時間的選擇恰當,空間是迷茫的月夜,給人無限的暇想。

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月何年初照人,是一個設問。實質是一個時間問題。有的時候,我們初到一個地方,就覺得很熟悉,好像曾經來過。另一些時候,我們熟悉的環境突然變得很陌生。這種只存於一瞬間的、很難用言語表述的感受,往往在詩人的腦中靈光乍現。風雲際會,聚散彈指間。以你剎那芳華,許我乍見之歡。月亮第一次照在江面,是什麼樣子呢?第一個見到月亮的人,是誰呢?誰也回答不了。人的一生,跟日月星辰相比,是短暫而匆忙的。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人的自我覺醒都會實現的,或是頓悟,或是漸悟。每個人終會以自己註定的方式與世界融合。

這就是詩的時空感。歷來經典的詩詞作品無不具有時空感。王昌齡的詩,被公認是“七絕長城”,他簡直就是時空的感覺大師。“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首句是過去的時間和還在的空間,是空間引起的有關時間的追溯。末句是過去的空間和現在的時間,是時間造就的有關空間的幻覺。唐玄宗時的進士詩人王灣,也有過人的時空感。“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前句寫日以繼夜的天際景象。後句更絕了,是寫來得太快的新春,進入了還沒退去的舊年。翻用雪萊的詩句,應該是:“春天到了,冬天還能在嗎?”而且這種時間的感覺,又是以“春江”的空間來實現的。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有異曲同工之妙。從時空的“實”與“虛”、“形”與“神”的關係來感悟他詩歌中的意境。“意境”是詩歌的靈魂。是詩人用詩句帶給讀者的一種心靈和精神上的感受,詩歌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時空構成了詩歌意境的基礎,而詩歌這種意境的營造,又是時空中“實”與“虛”的矛盾統一。“虛實相生”是中國藝術家時空觀念的一個重要表現。在詩歌中,時空中的“實”與“虛”是相對的,正所謂:有者爲實,無者爲虛,簡單地說就是言物言景爲實,而抒情言志爲虛。“實”就是詩歌展現在時空中我們所能感受到的實象、實事、實境,也就是詩歌中的一些具體事物和景物,我們可以把它看做是具體事物中的“形”。“虛”則是詩人帶給我們的一種想象空間,是直覺中看不見、摸不着的,但卻又能從作品的字裏行間體味出詩人的情感世界,也就是詩歌中所謂的“借景、借物言志”中的“情和物”。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詩歌展現在時空中的“神”。

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彷彿使人進入了一個純淨的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繫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祕。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氏》:“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恆,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迴響。

落月搖情滿江樹

不知有幾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盪着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詩人的思緒在現實與世界與情感世界之間遊離。“落月搖情滿江樹”,這結句的“搖情”——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遊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嫋嫋,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經歷,不同經歷的人對時空的理解和表達有着極大的差別。中國古代詩人大都喜歡登高望遠,屈原、阮籍、左思、李白、杜甫等都寫過登高望遠的詩。其實,登高遠望是爲了從有限的時間空間進到無限的時間空間,從而引發一種人生感和歷史感。古人遭遇困厄挫折,每每移情於宇宙時空,從中尋找超脫,感受抽象化、普遍化的時空之美,在更深更理性的層面上認識社會及人生。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對時空的理解是一種由近及遠,時空共寓的形成,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以時空的特性爲基礎,以生命體驗爲橋樑,以文化傳承爲脈絡的。張若虛面對春江月夜的美景(空間),情不自禁地由江天月色引發出對“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時間)的人生思索;李白把酒望月,嘆道:“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杜甫過武侯祠則感懷:“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中國古代詩人在認識了個人在天地之間的短暫、渺小時,往往又都能不約而同地感悟到人類的生存價值、創造性在宇宙中的偉大,所以,許許多多的中國古詩詞總有一種氣吞山河的特質,我們吟唱着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領悟其中對時空的理解,才能夠讀到詩的真諦!

《春江花月夜》讀書筆記2

白雲一片去悠悠,清風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作者又將無限無情的時間、空間的描寫轉向短暫而有情的人生。白雲的漂泊、無定象徵徵那遊子在外漂盪,不知今又在何方。“青楓浦”看似地名,但又非實指,在此亦不特指一家一戶,因此道明瞭在這春江月夜,思念夫婿的思婦們又何指千家萬戶?月光之下,是誰家的遊子乘一葉扁舟在外飄蕩呢?那家中的思婦又是在哪座樓上想念着他呢?一句寫遊子,一句寫思婦,一種相思兩處閒愁,頗有一唱三嘆的韻味。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這四句主要是寫思婦對遊子的思念。詩人沒有直接書寫思婦是如何的思念遠在他鄉的遊子,而是將落筆點選在了月光來寄情託物。那月光彷彿有意和思婦作伴,總在樓前徘徊不肯離去。月光灑落在梳妝檯上,玉戶簾中,搗衣砧上,時時刻刻陪伴着思婦。此景越是讓思婦思念遠方的夫婿,她於是想捲走玉戶簾上的月光,想拂去搗衣砧上的月光,卻無奈“卷不去”、“拂還來”,兩個動詞“卷”、“拂”的運用,把思婦的如癡如醉、猶夢還醒的迷茫情景形象生動的刻畫出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月光牽扯着思婦的情懷,此時此刻,月光不也同樣照耀着她刻骨銘心的愛人嗎?他是否也在這月光的照耀下思念自己呢?想象中的思婦認爲愛人在遠方共望月光,只是同在一片月光下卻無法相知,那麼只好借月光來遙寄各自的思念之情了。遊子、思婦相距太遠了,上有廣裹的天空,善於遠飛的鴻雁尚不能隨月光飛渡到你的身邊,下有悠長的流水,潛躍的魚龍也只能泛起一層層波紋而難以游到你的跟前#在此,詩人以魚雁的潛躍長飛而不達,形象地道出音訊難通,並含蓄地暗示出看似平靜的思婦之魚龍騰躍、鴻雁凌空?、翻江倒海的內心世界,及其所受的煎熬,襯托並刻畫遊子思婦深切的相思離愁和音訊難通的無奈。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在那寂靜的良宵深夜之中,思婦夢見了落花,一個“閒”字寫出了思婦心中的悵惘和無奈。落花飄落在潭水之中,那幽微的聲響無疑如鐘鼓般敲擊着思婦的心房。春光易逝,這美好的時光已經過去了一半,可思念的人卻遲遲不肯歸來,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光就這樣在思婦的喟嘆中輕輕溜走了。夢中的遊子忘了歸家,夢中之花落在幽靜的閒潭之中,花落了,春之將去,可是人還遠在天涯,不能歸返;江水長流,送走的何止是自然的春天,它流失的更是遊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詩人以夢起興,將夢與眼前實景相映照,用落花、流水、落月等感傷之詞,烘托斷腸人在天涯的愁苦,在這傷春傷別的情景中又落到春、江、花、月、夜的自然美景氛圍中,和詩之篇題,篇首遙相呼應,含蓄蘊藉,餘味無窮。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江滿樹。”江月西斜,逐漸藏在海霧之中,這春江的月夜將要過去了,可思婦的思念之情卻茫茫無際。碣石比喻北方,瀟湘比喻南方,象徵着遊子和思婦的距離很遠很遠,相會也遙遙無期。“不知乘月幾人歸?”詩人筆鋒一轉,由寫一對夫婦的情思轉而寫道天下的遊子。最後的“落月遙情滿江樹”,是詩人對天下有情人的眷顧。遊子經過了一番心情的跌宕,終於有了迫切的還鄉情緒,作者的筆調也轉向對其命運的關注,希望最後一縷落月的光輝能夠照送他們及時回家與親人團聚。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表面上是首寫離情別緒的愛情詩,但作者透過一系列春江月夜上景物的描寫,描繪了一幅優美的春江月夜的圖畫。畫中有人,一個深愛丈夫的忠貞女子;畫中有物,包容春江明月海潮、天空原野、花林沙灘、白雲飛霜、扁舟樓臺、妝鏡砧石及長飛的鴻雁和潛躍的魚龍。不難看出,這首詩是一首盡情寫熱愛自然及對生命有深刻體驗的讚美詩。詩中蘊含的追求人生真諦、探尋宇宙奧妙的哲理令讀者久久尋味。

《春江花月夜》讀書筆記3

斜斜地趴在木頭地板上,忙碌之後的閒餘變得很充實。想象小豬一樣昏昏睡去,卻發現窗前的一切如此有感染力,使我不得不想象這些溫馨的過往。突然在轉念之間發現了一首很美的旋律,於是《春江花月夜》拉開了序幕。——引子

原來今天,我們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生存於世;原來今天,我們同樣持有悠久的情感放肆在這個悽美的夜晚;原來今天,我們一起走過漫長漫長的古道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軌跡。

試着開啟所有的感官,嘗試將生命的一切寄託在這個悽迷的夜晚。月光的動貌顯現眼前。月華隨雲影盪漾,在灰飛湮滅中,瀑布般的月光之花是生命的涌動,飄揚在這個了無盡頭的宇宙。寬敞的月河,你在最深遠的天際中閃動。

原來一切竟是如此簡單,一年年地過去,可每年的寄託都未相同,每年的今日一過,你又是新的輪迴。生命在你的世界裏是無所在的。因爲你,是生活的永恆。

我聽見,你用親切的歌聲傳達生命無極限的真理;我聞到,你傲人的芳香向人們訴你孤獨的憂傷;我看見,你牽動淡紅的繩子傳去女子對戀人的情感;我觸摸,你淡雅的影子也在一直支援我努力前進;我感到,你是浩蕩天空中的一面明鏡,無限和有限的年華,在你的手中已被牢牢把握。

今天,我在想月的日子裏,告訴你我的心事,你將承載着無數人的夢想,漸漸老去。

《春江花月夜》讀書筆記4

古詩的韻味和意境沒有一定的文學功底是難以企及的。曾經讀大學時老師佈置作業背誦《春江花月夜》,當時稀裏糊塗背誦了,多年以後再次謀面還是如同初見,因爲那時的自己根本不懂此詩。背誦任務是完成了卻沒有走進古詩的內心世界,我對它只知道是名篇,其餘全然不知。回頭想想一箇中文系的學生竟然對古詩名篇不知所云,不解其中風情,自己也是汗顏愧對中文專業了。大學時光已逝,走過八個春秋卻無暇回顧和思考曾經的糊塗歲月。

課沒有認真聽,書沒有廣泛讀,寫沒有文思泉涌,大學課程只知道開設了哪些課,哪門課講了什麼內容也如同盲人摸象。大學四年知識無長進,眼界略寬,能力無增,情商爲負,渾渾噩噩度過了黃金四年,唯一無憾的是結交了寢室裏四個姐妹。此時再回望大學四年,悔恨交加,蹉跎年華,辜負了美麗的青春。

《春江花月夜》此時再背,心裏萬般惆悵,初識詩中之味,卻是青春遠去的年華。詩中的“月”是相思的見證,是傳達,是連接,是目光……“落月搖情滿江樹”,讓人感受到了相思之情不絕如縷。空中孤月就是人之孤,孤獨的人看孤獨的月,相思的人兒不知何時歸來。因爲思念才孤獨,假如沒有相思之意又何知孤獨之味!

古往今來,月被多麼文人墨客鍾愛,卻只有這一首描述出了月自身的美和象徵意義。愛月,更愛這首詩《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讀書筆記5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範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爲一體,憑藉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讚歎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遊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祕的探索結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相互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

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之中,整首詩篇彷彿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裏,吸引着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爲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着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着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去、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創制者是誰,說法不一。或說“未詳所起”;或說陳後主所作;或說隋煬帝所作。今據郭茂倩《樂府詩集》所錄,除張若虛這一首外,尚有隋煬帝二首,諸葛穎一首,張子容二首,溫庭筠一首。它們或顯得格局狹小,或顯得脂粉氣過濃,遠不及張若虛此篇。這一舊題,到了張若虛手裏,突發異彩,獲得了不朽的藝術生命。時至今日,人們甚至不再去考索舊題的原始創制者究竟是誰,而把《春江花月夜》這一詩題的真正創制權歸之於張若虛了。

《春江花月夜》讀書筆記6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月亮都鍾愛有加,曾有許多偉大的詩人吟誦它,代言過它,例如李白的“牀前明月光”,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等等,可是今天我要講的是被譽爲“孤篇壓全唐”的詩,這就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華麗又空靈,深沉又壯美,它沿用陳隋的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全詩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婉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豔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詩人還把對月亮的喜愛寄託在詩中,它好像對一輪明月有說不盡的話,有講不盡的愁。雖然張若虛只給我們留下兩篇詩歌,但這些詩也是聞一多先生眼中的“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

詩人以月爲主體,以江爲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本詩題目以人世間最美好的幾個事物組成,在張若虛的筆下顯得生機勃勃,一輪明月也顯得更加明亮透徹,讀着讀着,就能體會到作者的心靈。“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這種景色純潔、高雅、潔靜,讓人神遊。

我喜歡《春江花月夜》,它的存在是唐詩的一個里程碑,它優美的句子和美景使人浮想聯翩。《春江花月夜》的詩魂至今仍翱翔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並將永遠照耀着唐詩的偉大路程!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秋之際,這輪明月就是我心中最美最圓之月!

《春江花月夜》讀書筆記7

沒有春光,只有秋風蕭瑟;沒有江水,只有車流如濤;菊花殘留瓣,百花待明年,無花來點綴,只有這寂靜的夜給人一種離愁之感。我沒有張若虛那般才華,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可是那一分情感我卻約麼捕捉到幾分。

浮華中總容易忘卻自己是誰,累了,是該一個人出來靜靜走走的。除了空氣,不要誰陪,除了心靈,不需要誰來交流。看那風景,風景好似開啟回憶的鑰匙,一下把思緒拉到記憶與想象之中,昨日與期望的將來在腦海熒屏上沒有中場的播放。

看那車流滾滾,如之江水,載來也許是欣喜,載走的或許是憂愁。時間也是在這浮華無意中悄然流去,想想自己,已將成大人,可是擁有什麼呢,又得到什麼呢,只有記憶中年輕嬉戲玩鬧。想起春江花月夜中一句,人生代代無窮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便感慨人生之渺小,相對於宇宙之無限,人生這一輩子也至多一彈指間罷了。正所謂,天地無極限,人命若朝霜,在人生這短短几十年中,我們又能留住什麼做些什麼呢。

一片美景之中,是不該有太多憂愁的,多的應該是激情與喜悅。塔頭望天,那匆忙中早以不曾仔細去望過的星空依然明亮。似盛開的花,似江水中跳出的魚,何等美妙。怪不得多少詩人的名篇中中不乏星星來點綴呢。比起月兒,星星就好似一個玩鬧的孩子,也的確活潑可愛多了。

風吹樹葉飄,有一絲冷。也似有一絲古道西風瘦馬的淒涼之感。但我此刻奢求的不是這一份孤單的淒涼之意,我要尋的是一番美景之中安慰,落葉飛揚,黑色之中只能看到一點一點,但那卻不像樹與葉分別時的傷感。更像一曲生命讚歌下的舞蹈,葉飛如蝶舞,美好不帶憂傷。

美景雖好,終須歸來,夜深終要歸於寧靜,我雖不貪於睡眠,但睏意也悄然爬上眼角,睡吧,夢裏也許會到一個地方,那裏,春江美景,皎皎明月。

《春江花月夜》讀書筆記8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所作的一首名詩,詩中描繪了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並在景物中蘊含了細膩的情感以及對人生的思考,詞句優美,發人深思,被譽爲是“孤篇蓋全唐”的傑作,聞一多稱之爲:“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張若虛也僅憑這首詩奠定了他在唐詩史上的大家地位。

由於語文課上老師佈置給我們小組的`作業是“談談《春江花月夜》的思想感情”,所以我認真的看了幾遍《春江花月夜》,並上網找了它的譯文及其評析,甚至聽了幾遍這一首古典音樂。理解過後,真算得上是感觸良多。

我覺得,用我膚淺的文筆實在沒法評論這一首絕世的著作,我能想到用來形容這首詩的詞語卻覺得他們無法表達我心裏的意思。很難想象有人可以寫出這樣的詩,在當時的背景下,以長篇七言歌行的形式寫流傳多年的樂府詩,又用傳統思婦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爲一體,在內涵和形制上顯示出了驚人的創造性,可謂空前絕後。

張若虛先生在感受美麗月色的同時,由時空的無限遐想到了生命的有限,展示出了一種深沉的宇宙意識。確實,人生苦短,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珍惜。我們只是大自然裏渺小的一部分,大自然不會因爲我們而改變,就像若虛先生所說的“人生代代物窮盡,江月年年只相似。”

人生中又充滿了離愁別恨,這源於我們對生命的追求,我們若不甘於平凡,就得爲了我們的目標和理想去奮鬥。在奮鬥的時候我們不可能總是把親人帶在身邊,這樣就出現了別離。雖然別離對我們來說是一種痛,但這種痛我們又必須去忍受。帶着親人的思念與祝福,我們含着淚上路。生命有太多的無奈,但是爲不安分的心,爲自尊的生存,爲自我的證明,我們不得已上路。路上的心酸,心靈的困境,將伴我們生命的遠行。

那樣的美景下,詩人卻在優美中覺得悲哀,這感受當下又有多少人能體味?然而,因爲對人生的熱愛與追求,詩人並沒有因此而頹廢和絕望,其“哀而不傷”的基調,讓我們敬佩與汗顏。在當時的背景下,學者離家萬里,一去就是幾年,而作者尚且能夠如此樂觀豁達,在當下的我們,離家求學不過幾十里,相聚不過一年半載,環境也大爲改善,基本上什麼條件都能得到滿足,如果不能還靜心學習,還有什麼顏面回家見父母、親人?有什麼資格談論人生理想、奮鬥目標?

《春江花月夜》讓我感觸最多的就是,人生苦短,活在當下,就應該好好奮鬥,爲了自己目標和理想,爲了父母,我們應該抵制住大千世界的誘惑,用心求學,好好工作,用自己的成就爲我們的青春買單。

《春江花月夜》讀書筆記9

江月待我,河山待我。

我讀《春江花月夜》時心裏有一片曠然天地。我不知道到底領悟了幾分“以孤篇蓋全唐”的氣勢,只是品着張若虛筆下消失不見的我。

春江潮起,月光瀲灩,花在夜色中悄然而開。我以爲這是中國千年詩歌史上最華美的一章,你看這些一切組成了一個多麼美好的夜晚呀,它們彷彿等着我的到來。這時候,盛唐氣象就這樣在面前鋪展開來。

唐人似乎永遠有我們不可及的風度,他們的存在,無時無刻不隱現在他們的筆下。以後沒有一個朝代像唐人一樣滿篇壯麗山河,也沒有誰像唐人一樣不著一字“我”,卻通篇都是我。

你看那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的邊上是不是站着志氣慷慨的李白?你看那長安高樓一聲長笛是不是有趙嘏相倚?你聽見那浣衣女子劃舟撥開蓮叢的笑聲裏有王摩詰的興致了嗎?

自然與“我”的存在,幾乎可稱是唐詩最動人心魄的美感所在。唐人彷彿生來有一種自信,似乎山河衆多美景,從冥冥遠古至今就是在等着我的到來,這也許是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氣概,可我更願意相信,唐人這種關乎宇宙意識的美學認知,其實也是源於與自然靈契相合。

登山則情漫于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山川湖海,從一開始便能觸發人心中最隱祕的震動。我與自然同在,這其實是一種生命狀態,一種令人拋棄社會與世俗尋歸自我的真實。山林與歲月同壽,我在山林,便與時光共呼吸;湖海永垂不朽,我在胡海,便與日月同輝……

我實在是羨慕極了唐人與山水這樣緊密的關係。自然由於唐人的存在,已經快成了盛唐的代號——海上生明月,陽春召煙景……這樣的親密與自豪,實在是久違了。

我記得玄武湖人滿爲患的呻吟,也聽過鐘山不堪重負的嘆息。自然在當代人的印象裏,到底淡褪成陰霾城市必需的山河之肺了。

再也沒有人有幾分張若虛的豪氣,能寫江月代代相似,江月只爲待我。現代人彷彿從山水畫意裏抽身而去了,山河淪爲景點,到處有我在,卻再沒有那一顆顆與山林同呼吸的心了,沒有了那獨笙幽篁的身影,沒有了那多病登高的衰邁,連柳子厚恐怕也無法對現今的西山講一句“皆我有了”吧。

山河勿念,我在的生命,在古時大抵已經結束了。

然而歲月還在,江月仍待。

也許有一日,可赴山河舊約吧。

我在江月,我在河山。

《春江花月夜》讀書筆記10

這是一首著名的離情詩,描寫了春天江邊月夜下的美景,抒發了思婦遊子的相思之情,並生髮出了對人生的哲理性的思索。

詩以春江花月夜爲背景,以月輪的執行爲線索展開。從起句到“皎皎空中孤月輪”,寫了月亮升起時江邊花林景象,描繪出了一幅輕彩淡痕,澄明恬靜,神韻飛動的水墨彩圖。圖中,春潮漲起,與大海相平,一輪明月冉冉而生,月光隨波流動,輕灑銀輝,於是,春江景物籠罩在月色之中:江流環繞芳野,花林閃着銀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不見飛動;江畔白沙與月光融成白茫茫一片,江天共一色純潔無瑕,明月皎皎在清空中孤單清靜……

靜穆的月,引發了詩人一連串詩意的哲理性問題,從“江畔何人初見月”到“但見長江送流水”,正是詩人對月的苦苦思索,年年歲歲,月是終古不變,而對月之人卻代代更替,上演了無窮無盡的一幕又一幕。宇宙無限,而人生有限,由無數個有限人生組成的延續不斷的人類,如長江水一般長流不逝,而個體的人生卻是如流水匆匆而逝,這明月就始終永恆地注視着一切,靜默不語,它在期待何人呢?……

想到這裏,詩人的視線追隨着一片白雲,飄於青楓浦上,他又起了一種感慨:生命短暫,應該珍惜,而天下,又有多少思婦遊子,在重複着千百年來的兩地悲愁呢!於是,很自然地,從“白雲一片去悠悠”開始,詩歌轉入到了抒寫離情。這其中,前半部分寫思婦,她在樓上徘徊,月光如思情相隨而形影不離,照着她的妝鏡臺,照着捲簾,照着搗衣砧……讓她想隨月光飛去離人身邊,然而鴻雁不可傳書,魚龍不可捎信,皆因路途太遙遠,它們幫不上忙。後半部,則寫了遊子的悲愁,他在夢中見春花凋零,悲傷青春過半,歸期未卜,夢醒時,落月西斜,徒然映照着似流逝青春的東去長江水。春江花月夜將盡了,斜月藏入海霧中,天南海北,無限路途,遊子的心墜入了人生的迷霧中,他愴惘不知,這樣的月夜中,有幾人能幸運歸去?而他只有看着落月,將滿懷愁情借落月餘輝灑在江邊的樹上……

詩在繪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入墨,在嘆幽憂別情中收尾,抒發了對人生有限的無可奈何的感喟,又交織着對生活的期待和哲理性的思索,景、情、理水乳相互交融,別有一種清麗雅緻的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