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春江花月夜》散文隨筆

最近偶讀唐詩,深被唐詩內容豐富、語言優美的藝術境界所吸引,尤其是初唐詩人張若虛的這首《春江花月夜》。雖然唐詩中,詩人張若虛的作品不多,但後人提到這首詩,都稱它是“以孤篇壓倒全唐之作”。讀來確實令人震撼。

《春江花月夜》散文隨筆

這首詩一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就像九首七言絕句串聯在一起。整篇詩由景、情、理依次展開,以極富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創造性地描繪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豐富優美,韻律宛轉悠揚,給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覺和美的享受。

有人說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但張若虛這首詩不僅僅是靜止的畫,更是一幅情景交融、美到極致的流動畫卷。

詩人在開篇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就爲我們展示了江海明月的全景,之後又將鏡頭隨着江水的流動,漸漸拉遠,“何處春江無月明”,詩人將意識擴大到了宇宙,發現月光不僅僅照在了眼前的花林上、沙灘上,還應該照在每一條河流上。此時詩人在江邊與永恆的月亮猝然相遇,思索着“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但又覺得“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接着又好奇“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一思索之後,詩人似乎從宇宙天地頓悟到有限與無限的平衡,從個體人生的短暫想到人類存在的永恆,再想到月的亙古綿長,人生就與江月得以共存。從而引出了離人思婦、遊人思鄉這一千古人們普遍存在的離愁別緒情懷。月景與人的'思想感情互相滲透,彼此交融,使景和情渾然成爲了一體。

這首詩之所以美,還在於“春、江、花、月、夜”這五個自然中的主題都是獨立的,它們隨着詩人詩情的牽引,偶然相遇,產生了互動關係,它們是知己,也是陌路,偶然相逢,又各自離去。它們在充分的自我獨立性當中,去欣賞另外一個完全獨立的、與它不同的生命狀態。承認你與我不同,但我並不與你對立,我們可以同時存在,和而不同。

人生千態,生活萬變,存在即是合理,只要在我們生命裏出現的人,無論是誰,都值得我們去尊重,去欣賞,因爲,只有不同的他們才能體現真實的我們。生活中我們若能將欣賞的眼光對人對事,我們就會擁有了獲得一生幸福的互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