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張若虛之《春江花月夜》

引導語:《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典雅優美的抒情樂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在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盪漾,花影在西岸輕輕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也是張若虛的最傑出的作品之一,下面是小編收集的這首詩的相關知識點,我們一起閱讀學習吧。

張若虛之《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

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指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注 釋

1.《春江花月夜》:原是樂府舊題,屬《清商曲辭·吳聲歌曲》,此題相傳創自陳後主,張若虛以舊題寫新詞,除了描寫花月春江絢麗景色之外,還寫了民間的離別相思之苦。

2.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寫江流入海處水面寬闊,春水漲潮時江海連成一片;明月東昇時恰值漲潮,漲潮時也正值月圓,所以說“明月共潮生”。

3.灩灩:水波閃動的樣子。

4.芳甸:長滿花草的平野。

5.似霰(xiàn):比喻皎潔的月光映照下的花朵之美。霰,小雪珠。

6.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以霜色比月色,更見月光之皎潔。月光從空中而下極像“飛霜”,但詩句卻使人只有“流”的感覺,而無“飛”的感覺,在如霜的月光的照射下,水上沙洲的白沙已不見其白了。流霜,飄散的霜。

7.皎皎空中孤月輪:只有一輪明亮的孤月高懸空中。皎皎,潔白明亮。孤月輪,一輪孤月。

8.無窮已:沒有盡止。

9.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意思是說人生有限,而自然則無限。

10.白雲一片去悠悠,春楓浦上不勝愁:寫白雲悠悠離開荒浦而去,象徵着人間的分別,所以使離人產生無限愁思。春楓浦,地名,在今湖南省瀏陽縣,此處泛指分別的地方。

11.扁舟子:指漂泊在他鄉的遊子。扁舟,小船。

12.何處相思明月樓:指遙遠的地方,明月之夜相思於樓頭的閨中女子。

13.月徘徊:寫閨中人見月思人時,見月影移動,情爲所牽,固有“月徘徊“之感。

14.離人:指思婦。

15.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zhēn)上拂還來:是說月色帶着離愁深入思婦的心頭,使她無法排遣。砧,搗衣服用的石頭。拂,揮。

16.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是寫閨中女子的癡想,他要隨着月光照見身在他鄉的丈夫。相聞,指互通音信。逐,跟隨。月華。月光。

17.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是寫夜景寂寞,望月懷人的心情。上句寫仰望長空,下句寫俯視江水。說鴻雁,說魚,是取魚雁傳書的傳統說法,此處暗寫因音信難通而無法傳遞思念之情的悲苦。魚龍,側重於魚,因龍與魚連類才提到它。

18.昨日閒潭夢落花:意爲昨夜夢見花落江潭,感到匆匆春又歸去。閒潭,幽靜的水潭。

19.可憐春半不還家:在此指徵人思家。可憐,可惜。還(huán),歸還。

20.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寫徵人歸家未成、時光流逝之感慨。

21.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寫徵人與思婦兩地距離之遙遠。碣石,山名,原在河北省渤海之濱,漢代時還在陸地上,但六朝時已沒入海中。瀟湘,本爲兩條水名,瀟水源出湖南省寧遠縣九疑山,湘水源出廣西興安縣海陽山。無限路,表示雙方距離遙遠。

22.落月搖情滿江樹:落月餘輝散落在江邊樹林之中,滿江搖動着倒映的樹影,牽動着人的無限情思。

譯 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月光照耀着春江,隨着波浪閃耀千萬裏,什麼地方的春江沒有明亮的月光啊!江水曲曲折折地繞着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耀着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月光象白霜一樣從空中流下,感覺不到它的飛翔,在月光的照射下,水上沙洲的白沙已不見它白色了。江水、天空渾然一色,沒有些微灰塵,只有一輪明亮的孤月懸掛在空中。江邊上是什麼人最初看見月亮的?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呢?人類一代代生生不息,天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明月在等待着什麼人,只見長江不斷地輸送着流水。遊子象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上不勝憂愁。哪家的遊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麼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着離人的梳妝檯。美好的閨房中的門簾卷不去月光,在搗衣石上將月光拂去但它又來了。這時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希望隨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送信的鴻雁能夠飛翔很遠但不能隨月光飛到您的身邊,送信的魚龍潛游很遠但不能游到您的跟前。昨天晚上夢見花朵落在悠閒的水潭上,可憐哪,春天已經過了一半還不能回到日夜思念的家鄉。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落月如今卻又西斜。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裏,南北方兩地的相思之人距離無限遙遠。不知有幾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搖盪着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賞 析

《春江花月夜》的意境,是張若虛慘淡經營的藝術結晶,是詩人受大自然之惠、精神世界得到洗禮而傳達出來的內心感受。“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詩人一開篇,就在一個開闊的背景上勾勒出春江月夜的總貌和氣勢。緊接着,詩人極力狀寫春江花月夜的靜謐美:灩灩的江波,皎皎的明月,似霰的花林,如夢的沙汀……這幅迷人的“春江月夜圖”,展示了大自然明麗純美的景色。但詩人沒有不加節制地盡興鋪陳,而是以“皎皎空中孤月輪”爲寫景作結。句中着一“孤”字,滲透進淡淡的惆悵,將“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二句推出。這兩個問句是全詩的關眼,開啟了由景入情、入理的`通道,凝聚着沉重的滄桑之感,是詩人的歷史性慨嘆,爲下文點化出一片哀怨無邊的詩境。在絕妙的轉換之後,詩人切入“春江花月夜”的傳統內容——抒離愁、訴閨怨,用疏朗的筆致、豐腴的辭采、醇厚的情味,將自然之景,思婦之怨、詩人之情水乳般地交融在一起,牽引讀者的思緒疏離世俗的空間,進入一個空靈美妙的清純世界。更可貴的是,詩人在情感婉轉回蕩的詠歎中交織着對宇宙奧祕的探索和對人生的感慨。透過許多富有哲理、蘊含着美的遐思的詩句,讀者彷彿洞穿了厚重的歷史雲煙,看到了宇宙的奧祕和人生的真諦。《春江花月夜》,歷經大浪的淘洗而積澱在歷史的長河裏,成爲了中華文明永恆的經典。

關於張若虛

張若虛(約660—約720),唐代詩人。揚州(今屬江蘇)人。曾任兗州兵曹(管兵事等的官員)。生卒年、字號均不詳。事蹟略見於《舊唐書·賀知章傳》。中宗神龍(705~707)中,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詞俊秀馳名於京都。張若虛的詩僅存二首於《全唐詩》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

詩情簫曲——《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漢族古典民樂的代表。原名《夕陽簫鼓》意境深遠,樂音悠長。後取意唐詩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

《夕陽簫鼓》又名《潯陽月夜》、《潯陽琵琶》或《潯陽曲》,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獨奏曲,寫的是尋陽(九江)江上月夜,歌頌祖國山河之壯美,表現人民熱愛祖國之情。《夕陽簫鼓》的曲名最早見於清代姚燮(1805年-1864年)《今樂考證》,該曲先後被黎英海改編爲鋼琴曲,劉莊改編爲森管五重奏,陳培勳改編爲交響音畫。全曲爲民族器樂中最常見的多段體結構。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創制者是誰,說法不一。或說“未詳所起”;或說陳後主所作;或說隋煬帝所作。今據郭茂倩《樂府詩集》所錄,除張若虛這一首外,尚有隋煬帝二首,諸葛穎一首,張子容二首,溫庭筠一首。它們或顯得格局狹小,或顯得脂粉氣過濃,遠不及張若虛此篇。這一舊題,到了張若虛手裏,突發異彩,獲得了不朽的藝術生命。時至今日,人們甚至不再去考索舊題的原始創制者究竟是誰,而把《春江花月夜》這一詩題的真正創制權歸之於張若虛了。

《春江花月夜》是中國古典音樂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國古典音樂經典中的經典。這是一首典雅優美的抒情樂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在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盪漾,花影在西岸輕輕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樂曲透過委婉質樸的旋律,流暢多變的曲調,絲絲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盡情讚頌江南水鄉的風姿異態。全曲就像一幅工筆精細、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長卷,引人入勝。此曲擴展爲10段,分別爲:一、夕陽簫鼓;二、花蕊散迴風;三、關山臨卻月;四、臨水斜陽;五、楓荻秋聲;六、巫峽千尋;七、簫聲紅樹裏;八、臨江晚眺;九、漁舟唱晚;十、夕陽影裏一歸舟。各分段標題是:迴風、卻月、臨水、登山、嘯嚷、晚眺、歸舟。

《春江花月夜》意境優美,樂曲結構嚴密,旋律古樸、典雅,節奏比較平穩、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現了深遠的意境,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此曲音樂的主題旋律儘管有多種變化,新的因素層出不窮,.聽起來十分和諧。從各個不同角度揭示樂曲的意境,深化音樂表現的內容。《春江花月夜》構思非常巧妙,隨着音樂主題的不斷變化和發展,樂曲所描繪的意境也逐漸地變換,時而幽靜,時而熱烈,實現了大自然景色的變幻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