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背影

讀朱自清《背影》中的父子情

背影2.02W

朱自清描寫父愛的散文,《背影》,感動了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人,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朱自清和他的父親之間,也曾經有過矛盾和誤會,父子之間,甚至很長時間都沒有過任何交流,在感人文字的背後其實還藏着有另外一個辛酸故事。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準備的讀朱自清《背影》中的父子情,希望你喜歡!

讀朱自清《背影》中的父子情

讀朱自清《背影》中的父子情 1

不知道爲什麼,每一次看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心中都會有一種眼淚在喉嚨哽咽的感覺,我不知道這到底是爲了什麼,是爲了文中血濃於水的骨肉之情?是爲了兒子當初的不理解?還是爲了那淒滄的父子分離時流的眼淚?我不知道,可能都是,也可能只是純粹的感悟,但有一點我是確定的,《背影》中的父子情讓我難以忘懷。

文章一開頭就說:“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兩年的別離,朱自清先生最不能忘記的是父親的“背影”,可見這“背影”對他來說,是有着特別的意義的。事實上,父親的“背影”是作者心中難以忘懷的記憶,而也正是這一難以忘懷的記憶深深地蘊含着父親與作者間的父子情。

在那“禍不單行的日子”,面對着一切的頹廢,未經風浪的兒子受不住侵蝕,“簌簌地流下眼淚”,還是做父親的去安慰兒子“天無絕人之路”。其實,父親纔是一家之主,父親纔是風燭老人,失去工作的是父親,失去母親的是父親,要扛起一切的還是父親,父親纔是這一切禍事最大的受害者,難道父親的心胸真的如此之曠達?我不知道,但我們都懂得,在兒子面前,一個父親是可以怎樣的堅強起來,做起家庭的支柱,撐起這一個家。其實,我覺得,因爲文中的父親知道,面對一切患難,總得有個人堅強地承受一切,身爲父親,他掩埋痛苦,曠達的去對待,勇敢的去接受,微笑的去站起來,這是一個默默無聞而又偉大的父親。

祖母的喪事告一段落,“我”要回學校了,“父親因爲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裏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甚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兩三回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父親“叫茶房陪伴兒子”、“再三囑咐”、“躊躇”、“自己送兒子”,還有下面的“照看行李”、“揀椅子”、“囑託兒子小心”、“託茶房好好照應”……平白無奇的語言、行爲中沒有一個“愛”字,沒有一個“不捨”,卻是飽含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懷。

其實,又何止朱自清先生的父親,我們的父親,世界上的父親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都說:“父愛如山”,踏實而穩重,無言而深沉。對比於我們溫熱深情的母愛,父愛又何嘗不是“重於山,濃於水”?只是,愛的深度相同,愛的表達不同。而通常,我們都會犯文章兒子的錯,“我”不僅不理解,不感激,甚至,還覺得父親囉嗦、煩心。而當兒子的又怎樣知道,在父母親的眼裏,孩子永遠是長不大的,是需要呵護的,需要愛的,需要操心的。不管孩子是否已經長大,甚至長成了青壯年,不管孩子的這一條路是第一次走,還是走了半輩子,父母去都會把整顆心緊緊的系在孩子的身上。所以,我們應該看到的不是他們的嘮叨,我們應該感受的是他們的心,他們的愛。

文中寫到了好幾次“背影”,我相信,在所有的“背影”中,最讓我們感動的是父親爬月臺買橘子時的“背影”,《背影》發表以來,這“背影”一直牽動着我們多少感觸之人的心: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着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硃紅的橘子望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裏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

分離的那一刻要到了,父親並不是無動於衷的,他想到了兒子旅途中的艱辛,“橘子”,既是父親想給予兒子旅途中鮮甜的果汁,更是想把“吉祥”的祝福送給兒子(“橘”與“吉”諧音)。買橘子,父親可以選擇給錢讓別人代買,也可以讓年輕力壯的兒子去買,但他固執地選擇了親力親爲,這就是我們的父母,爲孩子做的,總要經過自己的手才安心。父親是個胖子,走路就已經很費事了,還得又“跳”又“爬”的攀月臺給孩子買橘子,“蹣跚”、“探身”、“攀”、“縮”、“努力”……無不表露着父親買橘子的艱難,但對父親來說,能爲孩子做的,都是甜的。父親買了橘子回來,父子即將分別了,但父親沒有世界上的母親那樣對孩子的依依不捨,他表現得異常的輕鬆樂觀,這就是世間父親與母親的不同,母親心裏不捨的是即將遠離的骨肉,父親心中所想的是兒子有兒子的路。但愛依然是相同的,所以,父親走了,但父親還是忍不住的“回頭”,而兒子,心終歸是肉做成的,在這分離的時刻,曾經不理解父親的他還是簌簌地流下眼淚……

其實,《背影》之所以感人,不僅僅是因爲裏面深沉的父子之情,更是因爲一種懺悔之心,一種後悟之愛。這是由作者與父親間的曲折關係所決定的。《背影》中的故事發生在作者青少年的求學時期,而《背影》這一篇文章是寫於作者也做了父親的中年時期。在這中間的八年裏,朱自清先生與父親不和,他甚至因此辭職遠離老家,父子倆沒有了聯繫。但父親依然是愛兒子的,表面上的固執融化不了心底上對孩子的愛,當有一天,自己也成了父親的朱自清先生收到了父親的來信,因矛盾分離八年早已風燭殘年的父親的來信,朱自清突然理解了父親當初的行爲,回首往事,父親當年的“背影”清晰呈現,他突然發覺自己當年有多麼的令人心寒。父親的信重燃了父子間沉痛的愛,父親愛兒子,兒子也愛父親,朱自清先生將腦海裏的記憶、深沉的愛與懊悔的痛結合起來,就成了這一篇感人肺腑的《背影》。

其實,朱自清如此,我們又何嘗不如此?人人都說,“父愛如山”,深沉而凝重,有多少人能夠完全理解到父親給予自己的感情?其實,親情如此,友情,愛情又何嘗不是如此?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擁有的時候不以爲然,總是失去了才懂得痛惜。那麼,在看到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後,我們是否應該有所感悟呢?

讀朱自清《背影》中的父子情 2

朱自清的《背影》作爲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敘事抒情散文,成爲了中國父子情之間的典型代表。在《背影》一文中,既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濃烈的愛意表達,有的僅僅只有一份平淡、普通卻又深刻的父子真情,透過簡約的白描,讓讀者體會到了作者與父親之間的深刻感情。

一、時代生活背景下的父愛艱辛

在對《背影》中的`父子情進行賞析之前,我們要先明白當時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把握住作者在創作時的社會背景以及動態。當時的朱自清還在北京上學,聽聞家中祖母去世,於是與父親約定好在徐州見面共同回家弔唁,最後在南京站各自分別。《背影》主要是朱自清回憶往事所作之文。文中第一段明確指出了故事的背景與家中的遭遇,家中祖母過世爲家中帶來了憂傷的氣氛,與此同時,父親的差事又交卸了,在這種情況下,朱自清再回老家,所看到的不過是滿院的狼藉,父親爲了操辦祖母的喪事東奔西走,變賣家產。在這種慘淡的境況中,父親所挑起的重擔已是常人所無法想象的,即使是這樣,父親還是告訴“我”事已成定局,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二、由小見大,細節之處感悟父愛之深

中國式的父子關係中,雖然感情沒能得到語言的充分表達,但是父母對子女的關愛都體現在了細節之處,對子女的關愛也總是體貼入微。朱自清在《背影》中寫到“我”的父親待“我”有許多好處,尤其是在文中所描述的場景,現在細想起來還能浮現在眼前。父親待“我”有許多好處,但是“我”只剪輯了這一個場面,可見這個畫面對於朱自清的情感有着很大的影響,父親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背影中,朱自清看到了父親一生的操勞,也看到了對於自己每時每刻的關愛,這個背影很普通、很平凡,但是他的描寫無不向讀者傳達一種父愛之深沉。在這個細節刻畫上,與孟郊的《遊子吟》有着不謀而合的默契,在《遊子吟》一詩中,也沒有對母愛的描寫,僅僅是從“臨行密密縫”等動作上表達出母親對於兒子遠行的擔憂,也無須再用語言進行刻畫了。《背影》細節之處的描寫,父愛的感受也更爲濃烈。父親送“我”上火車,給“我”買橘子都是很平常的事,但正是這些平常的小事把“我”心中的弦給觸動了起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句話就很好地描寫了父親對“我”的關愛,同時這也是中國大多數父子相處模式的體現,讀者在進行閱讀時往往都會想起自己的父親對自己的細微關懷,從而產生共鳴。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每次讀佩弦兄的散文時,我都會在想,他這樣的想頭,我不是也有過嗎?但是他狠狠地抓住了”。正是因爲朱自清善於抓住細節,引起讀者共鳴,才能讓我們閱讀時常常聯想到自己的父母,慢慢地回憶起父母在平時對我們的關愛,從而讓我們動容甚至於爲自己的不懂事而懊悔。

三、構思新穎,傳統父子之情的別樣呈現

《背影》中沒有浮誇的詞句,無論是在敘事還是抒情上都十分簡單,但是在這簡單的描述中卻有着十分新穎的構思。父親的背影是全文的亮點,爲了刻畫好這個背影,朱自清在對父親的背影作出了淋漓盡致的描寫時,圍繞着背影進行了上下文的鋪墊與襯托,如在開頭的時候,敘述了“我”和父親一起回家給祖母奔喪,雖然從表面上看來,這只是一個交代故事起因的描寫,與背影沒有任何的聯繫,其實在朱自清的文章結構構思中,這段的描寫是爲了給全文奠定一個悲涼的感情基調,父親的背影不是在尋常日子出現的,而是在這種悽慘環境中出現的。透過渲染出暗淡的氛圍,與父親對“我”的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能體現出父愛的偉大。在文中,父親所面臨的不單單是祖母的過世,還有失業借錢的情況發生,但是他還是爲“我”做了很多事情。在這些事情中,我們也能看出父親對“我”的關愛,例如送“我”上火車,這是必須要做的事嗎?不是的,這並不是非做不可的,又如爬過鐵道去買橘子,這件事情對於年邁的父親來說很容易做到嗎?也不是的,這不是他力所能勝任的,但是爲什麼父親還是願意爲“我”去做呢?因爲在父親的心中,這些都是他必須要去做的事,是他對於“我”的責任,不做他心裏難以得到安慰。他做得那麼的認真和心安理得,自然得好像就是他該做的事,如文中所寫攀爬過鐵道,父親的身體又胖,吃力得很,然而在過了鐵道之後,父親“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在父親的心裏,只要照顧好了兒子,管它什麼勞累、病禍都不是問題。在全文的烘托下,父親此時爲“我”所做出的事情比在順境中做出的事情珍貴得不知高上幾倍,這種情況下,父親的“背影”可不是尋常的背影,而是充滿了真情實感、意義深刻的背影。文中父親送“我”上車站一段,透過“我”與父親兩方面的描寫,互相襯托下讓讀者體會其中內涵。在父親的角度上,他覺得他必須親自送兒子,但站在“我”的角度上,“我”認爲“我”已經20歲了,往返北京多次,已無要緊之處。父親的心思兒子不理解,所以當與腳伕談價錢時,兒子認爲父親的話說得不夠漂亮,在囑咐車上茶房時,又暗笑其“迂”。然而事實呢,其實父親比“我”更明白“他們只認錢,託他們真是白託”,可是父親愛子,所以也仍然願意多一嘴,而“我”卻嫌棄父親的行爲,在這裏,“我”並不是不愛父親,而是“我”對父親的行爲不夠理解。隨着父親的背影出現,“我”感悟到了父親對“我”的愛,在看到父親就算吃力也要爬過鐵道時,“我”明白了父親所做的一切,而“我”所流下的眼淚,是懺悔的眼淚,是慚愧的眼淚,也是對父親感激的眼淚。全文構思精彩,透過父子內心世界的情感變化,讓文章跌宕起伏。

四、文意深刻,強烈的教育意義色彩

《背影》作爲初中生必讀的一篇散文,其教育意義不言而喻。透過學習朱自清筆下的父愛,感染了一代代的學子,它所表達的父愛反映出了我國的一種優秀傳統文化。季羨林老先生曾說過在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時,我們的眼光要放長遠,從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角度看待這篇文章,從而明白其中真正的精神含義。朱自清在文中是這樣寫父親的:父親是一名知識分子,在年少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自力更生,辛辛苦苦了大半輩子,他失業,家道中落,生活也愈加艱辛。這不僅交代了故事的背景,更讓我們感受到了在那個年代社會的陰冷、生活的不易,豐富了文章的思想性。

五、文字平實,質樸文學中體會強烈的情感共鳴

《背影》所採用的敘事手法皆是白描,沒有過多的粉飾以及裝點。雖然全篇都在寫父親對“我”的關愛,但是卻沒有出現一個“關愛”“感激”的字眼。在文中,我們也看不到任何華麗的辭藻,有的僅僅是平實的語言。但是作者在每一句的構造中都經過了仔細的推敲,讓我們感受到質樸的文字中引起的共鳴,已無須再過多點綴。如文中送行一段:“父親因爲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兒。”在這段文字中,作者的文字考究可見一斑,“說定”一詞看似好像換作“說過”也可以,但如果是父親“說定”後,還是選擇送了,這其實是說明了父親的說而不定,讓我們更加真實地感受到了父親內心的矛盾心情。文中“熟識”一詞的應用,表明了父親覺得這個茶房是可以信任的,但是父親依舊“甚是仔細”,再三地去叮囑茶房,生怕茶房出什麼紕漏,此外,根據“仔細”一詞也可以看出父親已經把能想到的細微末節全交代了,可他還是頗躊躇了一會兒,透過這些詞語的應用,我們可以感受到,詞語雖然很平常,但是卻用得恰到好處,將父子之情繪向我們聲繪色地展示出來。

《背影》一文中,朱自清用其樸實的筆調打造了一個出色的情感直覺造型,人們可以從中看出父憐子、子愛父的感情色彩,雖通篇不見任何一個關於“愛”的文字,卻真實地唱出了一曲父愛之歌。《背影》之所以能成爲經典,是因爲它沒有什麼誇大宏偉的結構,有的僅僅只是一個兒子從自身角度出發,去感受父親的舐犢之情,同時,兒子也深深地愛着父親,表達了對父親的理解和感激之情。這些質樸的文字塑造出了一份真摯的傳統父子之情,當我們每每讀起《背影》,就會對默默無聞的父愛多一份瞭解,多一份對世間最普通也是最珍貴的親情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