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選元宵節的作文300字合集五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元宵節的作文300字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元宵節的作文300字合集五篇

元宵節的作文300字 篇1

今天是元宵節,也是放假的最後一天。爸爸說今晚在老家的幾座橋上要放焰火,我聽了,高興極了。吃過晚飯,就催着爸爸帶我去看。出了家門,看到夜幕已經降臨了。藍藍的天空中有無數的小星星,一閃一閃的,彷彿在邀請人們到廣闊的太空去遨遊。

我和爸爸來到河堤上,看到比我們早來的人已經等在了那裏。忽然,四周響起“轟隆隆”的聲音,我仔細一看,天空中綻開了一朵朵美麗的'“鮮花”,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雪蓮花開,有的像一吹就散了的蒲公英花,還有的是像對人們綻開笑臉的向日葵花。“流星雨”來了,天空中真是美麗極了,“流星雨”像銀河裏的瀑布一樣,排山倒海的從天空中撒落下來;“笑臉”,也向我們展開了害羞的笑容;閃動的“心”,看得我都陶醉了,我激動地拉緊了爸爸的手。今天橋的天空被焰火裝點得十分美麗。

元宵節的焰火,在天空中從天而降的“小燈籠”中落下了帷幕,今天的焰火是我看到的最好看的焰火。

元宵節的作文300字 篇2

今天是元宵節,任何地方都歡天喜地,喜氣洋洋的。小明、小紅、小蘭在家門口一起玩。他們看見天上月亮圓圓的,走到哪裏都能聽到放炮的劈啪聲音,他們給家裏掛上了紅紅的燈籠,貼上鮮豔的門貼和春聯,家裏就有元宵節氣氛了。

他們都看完節目,吃完了湯圓,終於忍不住拿出炮竹,又打着漂亮的紅燈籠在外面玩。小明左手捂着耳朵,右手點炮竹,小紅捂住了雙耳,炮竹響了起來,煙花漂亮極了,展開就像一朵大大的花一樣,大家都忍不住讚歎起來:”太美了!“小蘭急忙拿來燈籠,爲這個美好的夜晚慶祝,小蘭大叫着:”啊!美好的夜晚!“大家都玩夠了,一家人開心極了,他們又吃了許多湯圓,決定去拜訪別人。他們首先到了樂樂家,樂樂說:”我玩的超級開心!不過還不過癮。“小紅立刻回答:”那你到我們家去過癮吧。“他們四個都聚到了小紅家,大家一起又放了一次炮竹,打着燈籠,坐在一起賞月。他們一邊玩,一邊唱着快樂的歌謠。

元宵節的作文300字 篇3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大家都要吃湯圓,看花燈,猜燈謎,湯圓又叫元宵。過完元宵節,春節就算過完了。吃湯圓是爲了讓大家在新一年裏團團圓圓,圓圓滿滿!

元宵節除了要吃元宵,還要猜燈謎。元宵節燈謎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觀燈猜謎的習俗。猜燈謎又稱打燈謎,這一種漢族民俗文化自南宋起開始流行,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燈謎增添節日氣氛,展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生活嚮往。

當然,看花燈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年正月十五夜晚,人們便都在大街上盡情狂歡,鼓聲震天,火光照地。人們不惜錢財,比賽燈的規模和精巧。而且家中所有的人,也不分主僕,不論貴賤,不管男女,一切等級、性別、貴賤的界限全部打破,一切隔閡全部消失,剩下的只是歡歌笑語。

今年的元宵節,我不僅吃了元宵,還猜了燈謎,還看了花燈,真開心呀!

元宵節的作文300字 篇4

今天是元宵節,本來打算去椒江看鬧花燈,可是老天不作美,斷斷續續地下着雨,我們只好改變計劃,經過討論,我們決定在家隆重舉行才藝大比拼活動,三場比賽都由父親來當裁判。

第一場是打乒乓球比賽。首先是我發球,我左手拿乒乓,向上一拋,右手用乒乓板用力一拍,球就凌空飛起,只見母親向它發出了‘驅逐令’,乒乓球如同流星似的向我飛來,我輕而易舉地接住了,來了個‘大反攻’,球又向母親那裏飛去。眼看就要落地了,沒想到母親眼疾手快,來了個‘井底撈月’,把乒乓球勾了上來……最後,我還是輸給了母親。

第二場是輪滑大比拼。本場的規則是:在60米的場地上,看誰用的時間短。於是,我穿上輪滑鞋,我暗暗自喜:我一定把你輸得落花流水。父親隆重地宣佈:“預備,開始!”我像一支離開了弓的箭一樣滑向終點。母親看了,豎起大拇指說:“你可真行,滑得那麼快!”接下來,母親換上輪滑鞋,搖搖晃晃地,眼看就要到終點了,卻摔個四腳朝天,我笑得前俯後仰,不容置疑,這場比賽我贏了。

第三場是做元宵比賽。我趁父親不注意,與母親商量,我們決定一起來做,很快,一碗碗熱氣騰騰的元宵端上了餐桌。你看看我,我看看他,大家都笑了。

我覺得,今晚的元宵節吃得特別香,過得特別快樂。

元宵節的作文300字 篇5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爲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爲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爲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爲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爲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爲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爲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爲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爲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爲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爲四到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