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正月十五元宵節做湯圓作文(通用10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做湯圓作文(通用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正月十五元宵節做湯圓作文(通用10篇)

正月十五元宵節做湯圓作文1

每年元宵節,家家戶戶都會做湯圓,吃湯圓。湯圓圓溜溜的,像一個兵乓球。湯圓有各式各樣的餡料,有芝麻餡的、花生餡的和巧克力餡的。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巧克力餡的。湯圓聞起來香噴噴的,吃起來甜津津的,讓人回味無窮。

言歸正傳,開始包啦!我揪下一小塊面,一捏,碎成粉了,怎麼回事?我想:那就輕一點!我又揪下一小塊,小心翼翼地揉着,只聽“沙”一聲,又碎了,邊上的小晗小聲提醒:“快一點,輕柔一點。”我點頭示謝。我把粉捏起來,輕柔地快速揉起來。終於,我成功地包了第一個湯圓,圓溜溜的,雪白如玉,真可愛!我突發奇想,揪下來一塊,揉一個小團,一個大團,兩個疊一塊,小在上,大在下,不斷拉伸和擠壓,再將上面弄幾縷頭髮,噹噹噹當!面娃娃閃亮登場!接下來,我又捏了個愛心,戴在娃娃頭上,捏一個蝴蝶結,系在腰上,嘻嘻,又香又可愛!做好了,我望了一眼別人的,真是各式各樣,奇形怪狀。看來,天馬行空的,不僅僅只有我一個嗎!

湯圓很快煮好了,當我遲到吃到自己的“成果”後,嘴裏不只是雪白如玉、軟糯如糕、香甜如蜜的湯圓,還有各種努力、失望、成功和興奮的、讓人回味無窮的味道……

正月十五元宵節做湯圓作文2

我真了不起,學會了包湯圓。

今天是元宵節我纏着媽媽教我包湯圓,媽媽只好答應了。

我先準備了材料:糯米粉、一杯溫水和芝麻餡兒準備包湯圓。

首先,我先選出大概六分之一份量的糯米粉用水揉成一團,稍硬,不要太軟,然後將其煮熟,將煮熟的糯米糰放在乾的剩下的糯米粉中揉散,再順勢將煮這一團糯米糰的熱水倒入幹糯米粉中揉勻,揉好後要感覺不太乾,應該用手掰開時有一定的粘膩感,這時就可以包了,先揉出一個個的粉團,然後用兩手慢慢推成一個小碗的樣子,放入湯圓心,因爲我的餡放的太多了,媽媽看見了說:“餡不能放的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的話會漏出來,太少的話吃起來味道不夠香。”我覺得媽媽說得有道理,就撥出來一點餡,再用手將口子收緊,最後揉成一個完整的湯圓。第一個湯圓就這樣包好了,胖墩墩的樣子我看了笑了起來,於是我又開始包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一個比一個好看,最後,我終於學會了包湯圓。

我本來想煮湯圓的,可是媽媽說:“煮湯圓媽媽來吧!”“好吧!”我說。媽媽很快煮好了湯圓,並把湯圓盛在了碗裏,端到桌上,爸爸說:“真好吃!”媽媽說:“要不是雯雯包的好,我煮的怎麼會好吃呢。”

全家人都說我真了不起!

正月十五元宵節做湯圓作文3

“啦啦啦……賣湯圓,賣湯圓,小二哥的湯圓是圓又圓,一碗湯圓是滿又滿,三毛錢呀買一碗,湯圓湯圓賣湯圓,湯圓一樣可以當茶飯,誒嘿呦……”咦?這是誰在唱歌?哈哈!當然是我!我們正包湯圓呢!你也來試試吧!

媽媽準備好了芝麻粉,湯圓粉,白糖,水,麪粉等,我們便開始包湯圓了。我挽起袖子,抓了一把麪糰,學着媽媽的樣子,捏成一個小小的碗型,再用塑料小瓢根舀了一小勺芝麻粉倒在“小碗”裏,在做這一步時,我的手不小心抖了一下,結果,一大半芝麻粉都灑到桌子上了。連試了幾次都是這樣,但我毫不氣餒,把胳膊倚在桌子上,小心翼翼地重新舀了一小勺芝麻糖,倒進“小碗”裏,這一次,果然成功了!我興高采烈,不經意之間,我的目光瞟到了媽媽手上,只見她的動作嫺熟而有序,已經包了將近20個了,而我包的數量與媽媽包的數量竟有着天壤之別!我連忙加快了包湯圓的速度,飛快地將湯圓封口,可真應了那句俗語:“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啊,我在封口這方面又遇到了困難:怎麼也封不回去了!我又把頭往媽媽那邊探了探,終於知道了我無法封口的原因:因爲我加芝麻糖時,填滿了整個“小碗”,而媽媽加芝麻糖時,卻只加小小的一勺。於是,我又用瓢根颳走了一點芝麻糖,再封口時,果然封住了。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我包湯圓時遇到的困難就少多了,速度開始一點一點,一分一分,一秒一秒地加快,到最後,我差不多都能趕上媽媽包湯圓的速度了。我的意忘形,幾乎忘記了自己手的痠痛,全然不知盛湯圓的鐵盤子正從桌子上一點一點地滑落下來。

“小心!”還是媽媽眼尖,跑過來一把接住鐵盤,雖然大多數湯圓沒事,但還是有幾個沒有及時“搶救”過來的湯圓還是滾落到了地上,成了“泥牌湯圓”。

包湯圓的'活動繼續進行,沒過多久,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三大盤又白又圓的湯圓。“終於包好了。”我長吁了一口氣,幫助媽媽把湯圓放到鍋裏燒,只見一個個可愛的小湯圓宛如一位位小朋友,在水面上漂浮游泳,快樂極了!

湯圓燒好了,媽媽先給我盛了一碗,看着那白白的湯圓,我禁不住輕輕咬了一口,軟化的芝麻糖流入我的舌尖,真是太美味了!

湯圓真好吃,但包湯圓的過程比它更香,更甜,更美……

正月十五元宵節做湯圓作文4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春燈節”,是我國漢族民俗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日,古人稱夜爲“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

“去外婆家吃湯圓嘍!”我高興地大叫着上了車。過了一會兒我們到了外婆家只見外婆熟練地用手揪了一小團溼面,擠壓成圓片形狀後,用筷子挑一團肉餡在糯米片上,在用雙手邊轉邊收口做成湯圓,做好的湯圓表面光滑發亮,而且還留了一個小尖兒,可愛極了!我的手也癢癢了,外婆讓我做沒餡的小湯圓。我用手揪了一小團溼面,用搓圓的方式搓,我突發奇想:放餡!我把麪糰捏成碗狀,挑了一小點肉餡放進去,趁外婆不注意趕緊搓好,我又如法炮製,將所有小湯圓裏面都加了餡。

“下湯圓嘍!”我大聲喊道。外婆把水燒開,將湯圓倒進去。10分鐘左右湯圓浮起來了,外婆告訴我:湯圓熟了。外婆把湯圓撈起來,我們就開吃了!突然,外婆的眉頭皺了起來,“咦!這小湯圓裏怎麼會有餡?”大家都朝我看來,我笑了笑,坦白了我對小湯圓做的“手腳”。

大家都笑了,誇我這小腦袋裏的主意挺多,我搔搔後腦勺,也笑了。我們吃着大、小兩種湯圓,聊着天,高興極了。

正月十五元宵節做湯圓作文5

正月十五日是我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元霄節,元霄節做湯圓,吃湯圓,代表了團團圓圓。

元霄節那天,媽媽買了糯米粉和螞蟻一樣黑的餡子便急急忙忙的趕回家。爸爸倒出一些白白的糯米粉,裝在一個很大很大的碗裏,叫我拿一杯乾淨的飲用水。爸爸先是倒了一點炎,用手使勁的揉,雪白的糯米粉好像被膠水塗過了,很容易地被揉成一團。爸爸再用力壓,到了一定程度時,再加一點兒水,繼續壓,我也好奇地壓了一下,發現米粉團很鬆軟。下一道工序輪到我和媽媽出手了,媽媽負責把糯米糰截成一斷斷的,而我負責把切下來的東西弄得又圓又扁,沒過一會兒功夫,我的小手變得像雪一樣白了。接下來,我把又黑又油的餡子嵌入,雙手像自行車的輪子一樣,上下左右交錯的擺動,扁扁的粉團搓成球狀後,餡子就藏在裏面了。這樣一個個湯圓媽媽誔生了。媽媽把一個個圓滾滾的湯圓倒進鍋裏,悶了一會兒,又加了一些調料,一個個熱氣騰騰的湯圓媽媽出鍋了,散發着誘人的香氣。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頓時,一股芝麻味的甜汁流進了我的嘴裏,滋潤到我的喉嚨。“嗯,真好吃”,我不由自主地發出一聲感嘆。

就這樣,我坐地圓圓的桌子旁,吃着圓圓的湯圓,度過了團團圓圓的元霄節。

正月十五元宵節做湯圓作文6

正月十五,是一年裏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所以,大家都歡聚在一起,吃湯圓,賞月亮,放煙花,看花燈,猜燈謎

今天,我們在外婆家過元宵節。下午,外婆準備做湯圓,我高興地提出幫忙,外婆先讓我去洗乾淨手,然後,我就坐在桌子邊,看她開啟一袋糯米粉,倒在臉盆裏,又在中間挖了個洞,倒一點溫水,就揉了起來,一邊揉一邊說:“這和麪既不能太乾,也不能太稀,太乾,到時候做的湯圓會裂開,太稀,就還要往裏加糯米粉。”我在旁邊仔細地聽着,看着,一會兒,就差不多好了,我的手癢了起來,我讓外婆給我試試,她把臉盆端到我面前,我學着外婆的樣,揉啊揉,有點像在搓衣板上搓衣服,軟軟的,很好玩,外婆還表揚我了。然後,外婆拿了一團面搓成長條,再一小塊一小塊掰下,拿起一塊,放在手心,揉成一個圓形,往裏面放了肉餡,再把口子慢慢捏攏,再搓圓,一個湯圓就做好了。我也學着做起來,可是,那個肉很不聽話,老要跑出來,所以,我就在外面又給它貼了一層糯米粉,這下,我做的這個湯圓成了湯圓中的“巨無霸”,玩了一會兒,我就不太有耐心了,後來由於不聽外婆勸告,我被剝奪了做湯圓的權利,最終,被分得一堆面,做了一些被阿舅們評價爲“四不像”的東西,有虎、兔、叮噹貓……

晚上,煮湯圓咯,“巨無霸”被分入我碗中,落入我口中,真不是蓋的,大,真大,咬了好幾口,才咬到一滴點的肉,真苦了愛吃肉的我,以後,還是要好好聽大人話的,不管怎樣,這個元宵節我還是過得很快樂的。

正月十五元宵節做湯圓作文7

今天是星期天,我和媽媽在家裏看電視,看了一會兒,媽媽突然提議說今天中午想吃湯圓,還讓我幫忙一起做湯圓。從來沒有做過湯圓的我聽完後,既擔心又很興奮。

媽媽拿出一袋糯米粉,倒出一些在盆子裏。然後倒入了溫水,攪拌了一會兒就開始揉麪,在媽媽的巧手下,不一會兒,一塊又圓又白的麪糰就和好了。媽媽拿出了一碗豆沙,然後就囑咐我要好好學學媽媽是怎麼做湯圓的。媽媽捏了一小塊麪糰,先搓成一個球體,然後壓扁,從中間按壓後將麪糰旋轉一週,把豆沙放進麪糰裏,最後的步驟是把麪糰收口。一個圓乎乎的湯圓就誕生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做了一個,可惜破了個口子,豆沙露了出來。媽媽說,沒關係,已經很好了,媽媽把我做失敗的湯圓補好後,手把手地教我做湯圓。我認認真真地學,終於,在破了兩個湯圓後,我成功了。媽媽誇我很能幹,我開心極了。

吃着我和媽媽做的湯圓,我覺得這是我吃過最甜最美味的湯圓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努力肯動手實踐,沒有什麼困難是不能解決的!

正月十五元宵節做湯圓作文8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這天人們要點彩燈、猜燈謎、吃湯圓。湯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

今年元宵節那天,我和媽媽一起動手做湯圓。媽媽先將糯米粉用水調和成團,然後把做餡的芝麻和糖拌勻放在大碗裏備用。媽媽教我先把糯米粉團在手心擠壓成圓片形狀,然後將一小勺子餡放在皮中包好,再用雙手邊轉邊收口做成湯圓。我做的湯圓大小像核桃,表面光滑發亮,真好看。鍋內水開後,我幫忙放入湯圓,媽媽用勺子輕輕推開,湯圓便跳起了“旋轉舞”。湯圓在鍋裏煮到浮起後,改用小火,再煮一會兒,就可以撈起食用。

我吃着親手做的軟綿綿的湯圓,心裏可高興了!我喜歡元宵節,喜歡吃湯圓。

正月十五元宵節做湯圓作文9

元宵節就要到了,元宵節有甜甜的元宵可以吃,我的心裏就感覺到幸福滿滿的,因爲我是最喜歡吃湯圓的了。

那湯圓白白的,像幾顆白得像雪一樣的珍珠。我最喜歡吃芝麻湯圓和沒有餡的湯圓。芝麻湯圓是個“大個子”,潔白無瑕,讓人看不出裏面還包有甜甜的芝麻。咬一口芝麻湯圓,烏黑烏黑的芝麻就“跑”了出來,味道也就出來了。有一次,我正在看書,聞到了這誘人的香味,就急忙把書放好,跑到廚房來,我咬了一大口湯圓,那湯圓在嘴裏甜甜的,入口即化。無餡湯圓是“小個子”,像一個白色的小精靈,聞起來可香了,好像每個“小精靈”身上都有一個特別的“香包”,讓人覺得十分香甜。

無餡湯圓是我的拿手好戲,我先往糯米粉裏放一點水,就開始和麪,面和好了,再捏一點面,把面揉圓,這樣無餡湯圓就做好了。我和老媽做了許多湯圓,我把湯圓放進鍋裏,湯圓在水裏“跳來跳去”好像在跳華爾茲。湯圓快煮好的時候要往鍋裏放些糖,吃起來甜甜的,吃完之後,會有無窮的回味呢!

元宵吃湯圓感覺真好,湯圓是我的最愛,真希望每天都可以吃湯圓!

正月十五元宵節做湯圓作文10

今天我做完作業,媽媽剛好買回啦一些湯圓,我便爭着要去煮,在我的“三寸不爛之舌”的軟磨之下,媽媽終於答應啦。

說幹就幹,我迫不及待地揭開鍋,放好水,合上電閘,等待水燒開,我隔三差五地掀開鍋蓋看,可那水偏和我做對,就是不開,“不要心急,熱氣都被你放掉啦,水當然開不啦”。媽媽探進頭來提醒我。“哦,原來如此”。我便去看書啦。也不知過啦多長時間,“哎呀,我的水!”,等我衝到廚房,鍋裏的水都快燒乾啦,沒辦法,我只好又加啦點水,繼續燒。這回我不敢離開鍋,只好在鍋旁邊耐心地等待。等啦好久,水燒開啦。我把湯圓“譁”地全部倒下去,纔想起書上寫的要輕輕地放下去。我頓時泄氣啦。不過,那些湯圓倒挺結實的,只破啦幾個。“沒辦法,聽天由命吧”。我嘆啦口氣,按照書上所說的用勺子輕輕地把湯圓推開,可是那些不爭氣的湯圓卻一個個“列開”啦肚皮。

水開啦,我把火調小,又加啦些冷水。湯圓裏的餡全露啦出來,成啦一鍋黑水。沒辦法,乾脆將就着煮吧,待水一開,我便大功告成啦。

“媽媽,開飯啦”。媽媽看見我的“傑作”,笑得前俯後仰,而我卻覺得它們有獨特的味道。

透過這次煮湯圓,我認識到我的動手能力太差,“一回生,二回熟”,我相信只要我繼續努力,就一定能煮出好吃的湯圓。